明代文学故事‧上册

明代文学故事‧上册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图书标签:
  • 明代文学
  • 文学史
  • 古代文学
  • 明朝
  • 文学故事
  • 经典文学
  • 文化
  • 历史
  • 小说
  • 故事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特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明朝建立后,中国封建社会已是夕阳黄昏。这一时期的文学发展出现了两极分化,一向居于正统地位的诗文日益衰落,而曾被轻视排斥的通俗文学如小说、戏曲、民歌、笑话却佳作迭出。
寻踪溯源:大唐风骨与盛世气象的文学图景 图书名称:盛唐气象与文脉流光(上卷):初探开元、天宝间的诗歌与散文 内容提要 本书旨在深入剖析中国文学史上一个极为璀璨的时期——盛唐,尤其聚焦于开元、天宝年间(约公元713年至755年)的文学成就及其背后的社会文化根源。本卷内容侧重于该时期诗歌(特别是成熟期的近体诗)的创作特征、重要流派的形成,以及散文体裁在叙事、说理和记游方面的革新与探索。 第一部分:大唐气象的文学底色 开篇将勾勒盛唐社会的全景图。不同于前代的朴素或初唐的拘谨,盛唐文学是建立在空前的经济繁荣、开放的国际视野和成熟的儒释道思想交融之上的。我们探讨了宫廷文化、边塞开拓精神以及市井生活的繁盛如何共同塑造了唐代诗人的精神气质——自信、开阔、兼具入世的豪情与出世的旷达。 第一章:近体诗的集大成与风格分流 本章详细梳理了盛唐近体诗(律诗与绝句)格律的最后完善过程,并着重分析了在此基础上诞生的主要文学流派及其代表人物的风格: 山水田园诗的精微化: 以王维为核心,探讨其如何将禅宗思想融入山水描写,实现“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境界。我们分析了其对色彩、光影和意境的把握,展示了对自然和谐之美的极致追求,区别于初唐的写景堆砌。 边塞诗的雄浑气魄: 重点考察高适、岑参等人的作品。他们的诗歌不仅是战地报告,更是对家国安危的深切关怀。本节深入剖析了他们如何运用夸张、对比等手法,营造出苍凉悲壮的战斗氛围,以及其中蕴含的对功名与孤独的复杂情感。 现实批判与讽谕之声: 简要回顾了在开元年间开始萌芽的,并在天宝年间逐渐尖锐化的社会不满情绪,对杜甫早期作品(如“三吏”“三别”之前的作品)中对民生疾苦的初步关怀进行了梳理,展示了他们如何以现实主义的笔触介入时代。 第二部分:散文的转型与说理的深化 唐代的散文发展承接了韩愈、柳宗元等人的“古文运动”的余绪,但在盛唐时期,其发展呈现出更加多元和务实的倾向。 第二章:叙事与记游散文的精炼 游记的客观化与情志融合: 探讨了盛唐游记不再仅仅是简单的行程记录,而是融入了更多作者的哲学思考与个人情感。例如,对名山大川的描绘,开始注重考察地质、历史遗迹,并借景抒发对人生尺度的感悟。 传奇(志怪)文学的初露锋芒: 本章简要涉及了当时流行的短篇叙事,这些作品虽然尚未完全成熟,但已显现出对人物性格、情节设置的初步掌握,为后世传奇的繁荣埋下了伏笔。 第三部分:文人交往与审美趣味的构建 盛唐文学的繁荣,离不开文人之间频繁的唱和、酬酢和文学批评。 第三章:诗歌酬唱中的审美标准 “郊岛”的竞争与影响力: 分析了以张九龄为代表的,追求典雅、格律严谨的文风,与以李白为代表的,追求自然奔放、浪漫主义的风格之间的张力与互相影响。 宫廷宴饮与文体应用: 考察了应制诗在这一时期虽然数量庞大,但其创作过程中对典故的运用、对声律的精确把握,是如何反过来推动了整体文学技巧的提升。 第四章:李白:浪漫主义的巅峰 本章将专门细致分析李白的诗歌艺术。重点不在于其生平,而在于其独特的艺术成就: 想象力的极致: 分析其作品中如何运用神话传说、夸张手法,创造出前所未有的宏大意境和惊人比喻。 语言的“清水出芙蓉”: 探讨他看似信手拈来,实则蕴含的深刻格律基础,以及他如何突破既有格律的束缚,达到“天然去雕饰”的境界。 总结与展望 本书以上卷的分析,意在描绘出在开元盛世的背景下,文学如何从格律的完善走向了风格的成熟与分野。它既有对大唐帝国自信昂扬精神的讴歌,也开始隐现出对未来变局的敏感捕捉,为读者理解唐诗的巅峰状态及其后续的演变,提供了坚实的文学史基础和艺术鉴赏视角。本书的论述,聚焦于文学形式、内容以及创作心性的相互渗透与发展,力求呈现一个立体、鲜活的盛唐文学生态。

著者信息

图书目录

·悲愤诗人张羽龙江自沉005
·江右诗宗:江西才子刘崧010
·「开国文臣之首」:帝师宋濂015
·开国元勋刘伯温的诗与文019
·国子助教贝琼感作〈真真曲〉024
·罗贯中怀志着「三国」028
·《三国》中的战争与谋略032
·「三国」故事中的人物「三绝」037
·人在江湖,说不尽的「水浒」042
·理性的宋江与天真的李逵049
·《剪灯夜话》:步唐代传奇风韵056
·〈翠翠传〉:乱世悲情生死恨063
·《剪灯余话》:未说完的奇事大观067
·李昌祺赋写长诗〈至正妓人行〉074
·被活埋冻死的才子解缙078
·明初伦理剧:《伍伦全备记》083
·「要留清白在人间」的于谦088
·画家文人沈周的神仙生活092
·放荡傲世,才子祝允明097
·江南才子,风流唐伯虎100
·高洁淡泊的名士文征明105
·寓言〈中山狼〉的启示111
·龙泉血泪《宝剑记》117
·归有光的家庭散文122
·吴承恩搜奇着「西游」126
·美猴王孙悟空的原型133
·明代的文学奇人徐渭139
·《四声猿》:猿鸣四声断人肠145
·思想家李贽对晚明文学的贡献150
·《鸣凤记》:凤鸣朝阳谱新曲156
·中国文学史第一奇书:《金瓶梅》160
·「临川四梦」传天下的汤显祖166
·沈璟笔下的戏剧故事171
·《博笑记》:笑嘲人世丑态177
·陆氏兄弟合力写《明珠》185
·汪廷讷有感狮子吼189
·汪道昆彩笔写绮情194
·情脉脉一曲《红梨记》198

图书序言

图书试读

用户评价

评分

這本《明代文學故事‧上冊》給我最大的驚喜,就是它成功地打破了我對「文學史」的刻板印象。以前覺得文學史就是一堆人名、年代、作品名稱的羅列,但這本書完全不是那回事!它更像是一部精緻的微電影集,每一篇都是一個獨立卻又相互輝映的故事。作者筆下的文人,不再是高高在上的神壇人物,而是有血有肉、有情感的個體。我特別喜歡書中描寫某位詩人,因為失戀而寫下那首傳世之作的過程,那種從痛苦中淬煉出藝術的張力,被描寫得淋漓盡致,讓人感同身受。而且,書裡還穿插了很多當時的社會風貌、生活習慣,像是當時的文人聚會,大家談論些什麼,點心又是什麼,這些細節都讓整個時代的氛圍更加真實。有時候讀著讀著,我會想像自己就坐在那個茶館裡,聽著他們談笑風生,甚至參與他們的詩詞唱和,這種沉浸式的閱讀體驗,真的太棒了!它讓我在輕鬆的閱讀中,不知不覺地吸收了大量的文學知識,而且是那種用「心」去感受的知識,而不是死記硬背。

评分

老實說,我一開始拿到《明代文學故事‧上冊》的時候,並沒有抱持太大的期待,畢竟市面上關於明代文學的書真的不少,很多都寫得相當學術,看了真的會讓人有點卻步。但這本真的不一樣,它有種魔力,會把你牢牢吸住。作者的文筆真的很優美,而且充滿了畫面感,讀的時候,你會不自覺地在腦海裡勾勒出那個時代的景象。像是書裡描寫一位畫家兼文人,如何在宮廷與市井之間遊走,他的生活態度,以及他的作品如何反映出當時的社會現實,這部分就寫得特別有意思。作者並沒有把焦點放在作品的分析上,而是著重於作者本身的生活經歷,以及這些經歷如何影響了他的創作。這種從「人」的角度切入,去理解文學,我覺得非常新穎,也更容易引起共鳴。而且,書裡的一些小故事,比如某位官員因為一首詩而被舉發,又或是某位才女因為寫作而受到關注,這些情節都充滿了戲劇性,讓人讀起來津津有味,完全停不下來。

评分

我必須承認,我對明代文學的了解,一直都停留在非常表面的階段,只知道幾個比較響亮的名字。所以當我拿到《明代文學故事‧上冊》時,其實有一點點「怕怕的」,深怕內容太艱澀,讀不下去。但事實證明,我的擔心是多餘的!這本書的語言非常平易近人,而且充滿了生活化的幽默感。作者就像一位說書人,把那些文人的故事講得活靈活現。我特別欣賞書裡對於當時文人之間的人際關係的描寫,像是他們之間的唱和、酬酢,甚至是一些因為誤會而產生的有趣互動,都寫得相當細膩。讀著讀著,我彷彿看到了他們在酒酣耳熱之際,揮灑著詩句;也看到了他們在寂寥的夜晚,獨自對著月亮抒懷。這些故事,讓我不再只是從書本上認識他們,而是感覺跟他們有了真實的連結,對他們的才情和對文學的熱愛,有了更深刻的理解。這本書真的讓我對明代文學,燃起了前所未有的興趣。

评分

哇,收到這本《明代文學故事‧上冊》真的是太意外了,還以為是那種厚重到不行,一看就想打瞌睡的學術專書,沒想到翻開來,裡面的文字竟然這麼生動活潑,根本是把那些遙遠的文人雅士拉到眼前,跟我們一起泡茶聊天一樣。書裡面的故事,不是那種枯燥乏味的生平介紹,而是充滿了人情味,把那些我們在課本裡聽過的詞,像是「唐傳奇」、「宋詞」什麼的,變成了一個個鮮活的角色,他們的煩惱、他們的喜悅,甚至是他們那些有點離譜的八卦,都寫得鉅細靡遺。例如,書裡講到某個大文豪,竟然在寫作時,為了找個靈感,跑去街頭聽說書人講故事,還被人家當成是個怪老頭,那種畫面感就突然出來了,讓人忍不住噗哧一笑。而且,作者的敘事方式也很巧妙,不會硬生生地把很多專有名詞塞給你,而是很自然地融入故事裡,讓你讀著讀著,就好像跟著書中的人物一起經歷了那個時代,感受到他們的才情,也感受到他們生活中的酸甜苦辣。讀完之後,感覺對明代文學不再是遙不可及,而是充滿了好奇,想要更深入地了解他們的故事。

评分

這本《明代文學故事‧上冊》真的是一份給喜歡明代文學讀者的「驚喜大禮包」。我一直對明朝那個時代充滿了好奇,但總覺得跟那些古籍、史書有點距離感。這本書就像一座橋樑,讓我能夠輕鬆地跨越鴻溝,直接走進文人的世界。書中的敘述方式非常靈活,有時候像是在聽長輩講古,有時候又像是在看一部劇情緊湊的連續劇。我尤其喜歡書裡那些關於「考據」和「流傳」的故事,像是某篇詩文經過幾番波折才得以完整流傳下來,或是某個詞的起源,背後竟然有這麼一段有趣的小插曲。這些細節都讓我覺得,文學的歷史並不是一成不變的,而是充滿了生命力,充滿了人為的努力和意外。作者在處理這些較為學術的內容時,並沒有讓它們變得枯燥,反而用一種引人入勝的方式呈現,讓我對許多陌生的文學名詞,或是當時的學術爭論,都有了全新的認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