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一六年全新增订版收录
「八年抗战与第二次世界大战」、
「八年抗战的关键战略问题」、
「为还原抗战历史真相致大陆当局的公开信」等三篇精彩文章。
历史真相不因时光流逝而消灭。 即使抗战已经结束七十一年,郝柏村先生仍多次公开唿吁大陆当局正视与重视八年抗战的史实――抗战是蒋委员长领导的。 这是不容改变、铁一般的事实。 二○一五年,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与八年对日抗战胜利七十週年纪念。
第二次世界大战在西方史学界中,一向以「同盟国战胜轴心国」做为基本论点,但中国抗日战争的历史诠释,却因为两岸政治立场分歧,始终存在根本的差异――究竟抗战胜利是今日中共在国内与国际上的宣传样貌?还是国民党史观下的胜利诠释?不只东方存在着这样的疑问,西方国家对中国在二战中的贡献,更是所知无几。一切的一切,都让光荣的抗战胜利蒙上一层阴影。
八年抗战是一场改变中国发展的总体战。个人之脆弱,无法与残酷的战争相抗衡;其影响政治程度之深远,迄今仍余波不断。有鑑于此,郝柏村先生以一个「抗战老兵」的身分,重新检视这段可歌可泣的抗战史,提醒两岸年轻一代毋忘先烈的牺牲。
郝柏村先生于二○一四年走访位于华北、华中、华南的抗战战场,包括芦沟桥、花园口、石牌、长沙、崑崙关、滇缅边境等地,系统性的叙述抗战发展过程,重新诠释抗战之于中华民族的意义。因为战争的纷扰,一代人的命运经历了无情的翻动与曲折。这趟横跨半个中国的战场巡礼,不只是缅怀过去的追寻,更是还原真相的历史传承之旅。
八年抗战的胜利,是中华民族开始站起来的光荣时刻,只是十多年来的台湾「本土化」,甚至「去中国化」教育,让年轻人对此一光荣,早就冷漠与无感;在大陆的年轻人,长年接受官方讯息,也已形塑了刻板印象。两岸对抗战历史的处理方式,让新生代无从了解真相。百年之后将何以为史?令人担忧。
我已经九十五岁了,同我亲身参与、了解抗战的人多已不在。如今,我更有责任,以一个抗战老兵的身分,带着大家跨过这七十年的鸿沟,重回战场,重新认识、感受这属于中华民族的悲壮过往与光辉胜利。
自两岸开放交流以来,我一直有一个心愿,就是重返抗日战场,缅怀先烈、凭弔死难,并找回历史的真相。历史已无法选择,但我们仍可以从中反思,归结今日之所以安身立命的原因,这也是我一直希望两岸要有的抗战视野――从全球军事与文化角度,省视抗战的最终结果。
摘自〈序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