诺桑觉寺

诺桑觉寺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特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我们这里介绍的《诺桑觉寺》属于奥斯汀的前期作品,初稿写于一七九八、一七九九年,取名《苏珊》。一八○三年,作者对小说作了修改,并将其卖给伦敦的一个出版商,但不知为何缘故,小说并未出版。直到作者去世后的第二年,也就是一八一八年,经亨利.奥斯汀斡旋,小说才得以出版。

  与作者的其他五部作品一样,《诺桑觉寺》是一部爱情小说。然而,和其他作品不同的是,除了爱情纠纷之外,小说自始至终还贯穿着对哥特式小说的嘲讽。因此,这可谓是一部「双主题」小说。

  小说女主角凯萨琳.莫兰是个牧师的女儿,随乡绅艾伦夫妇来到矿泉疗养地巴斯,在舞会上遇见并爱上了青年牧师亨利.蒂尔尼。同时,她还碰到了另一位青年约翰.索普。索普误以为凯萨琳要作艾伦先生的财产继承人,便起了觊觎之心,「打定主意要娶凯萨琳为妻」。索普生性喜欢吹牛撒谎,他为了抬高自己的身价,便向亨利的父亲蒂尔尼将军谎报了莫兰家的财产,蒂尔尼将军信以为真,竭力怂恿儿子去追求凯萨琳。当他们一家离开巴斯时,他还邀请凯萨琳去诺桑觉寺他们家作客,把她视为自家人。后来,索普追求凯萨琳的奢望破灭,便恼羞成怒,连忙把以前吹捧莫兰家的话全盘推翻,进而贬损莫兰家,说她家如何贫穷。蒂尔尼将军再次听信谗言,以为莫兰家一贫如洗,气急败坏地把凯萨琳赶出了家门,并勒令儿子把她忘掉。但是两位青年恋人并没有屈服,他们经过一番周折,终于结为伉俪。

  显而易见,作者如此描写索普和蒂尔尼将军,是对金钱和门第观念的无情针砭。

  凯萨琳在巴斯期间,正热中于阅读拉德克利夫夫人的哥特小说《尤多尔弗的奥秘》。后来听说将军邀请她到诺桑觉寺作客,她不禁欣喜若狂,心想她终于能到古剎中去,「历历风险」,「尝尝心惊肉跳的滋味」。其实,诺桑觉寺只是座舒适便利的现代化住宅,仅仅保留着旧日古色古香的名称而已。可是凯萨琳住进来以后,却凭着哥特小说在她脑中唤起的种种恐怖幻影,在寺里展开了一场荒唐的「冒险」活动。她第一次走进自己的卧房,见到壁炉旁边有个大木箱,便疑心箱里有什么奥秘,胆战心惊地好不容易把箱子打开,不料里面只放着一条白床单!

  夜里上床前,她勐然发现屋里还有一个大立柜,战战兢兢地搜索了半天,终于在秘橱里找到了一卷纸,她如获至宝,以为发现了什么珍贵的手稿,不料熬到天亮一看,竟是一叠洗衣帐单!凯萨琳碰了两次壁,虽然羞愧满面,但却没有从中吸取教训。相反地,她那传奇的梦幻还在进一步升级。她参观寺院时,突然「臆测到一种不可言状的恐怖」,时而怀疑蒂尔尼将军杀害了自己的妻子,时而怀疑他把妻子监禁在那间密室里,于是她又在寺院里搞起了「侦破」活动。后来,因为让亨利撞见了,听他说明了事实真相,批评了她疑神疑鬼,她才从哥特传奇的梦幻中省悟过来,当即下定决心:「以后无论判断什么或是做什么,全都要十分理智。」

  在这里,奥斯汀给她的女主角打了一记清醒剂,也着实挖苦了哥特恐怖小说。

  顺便应该指出,奥斯汀无论对哥特小说还是对感伤小说,都不是全盘否定的。在她看来,这两类小说虽然具有矫揉造作、脱离现实等消极因素,但却一反当时文坛过于严肃的气氛,对于打破古典主义教条的束缚起了一定的积极作用。因此,作者在小说第五章离开故事的发展线索,向传统的小说观提出了挑战,使用饱含激情的语言赞扬了新小说!

  ……总而言之,只是这样一些作品,在这些作品中,智慧的魅力得到了最充分的施展,因而,对人性的最透彻的理解,对其千姿百态的恰如其分的描述,四处洋溢的机智幽默,所有这一切,都用最精湛的语言展现出来。

  用「最精湛的语言」,展现「对人性的最透彻的理解」,四处洋溢着「机智幽默」,这既是作者对小说的精辟见解,也是对她本人作品的恰如其分的概括。和作者的其他几部小说一样,《诺桑觉寺》也是一部充满幽默情趣的喜剧作品,其幽默情趣不仅见诸对情节的喜剧性处理,而且见诸某些人物的喜剧性格。

  凯萨琳是个幼稚无知的姑娘,艾伦太太作为其保护人,本应处处给予指点才是,但她全然无视作长辈的责任,除了自己的穿戴以外,对别的事情概无兴趣,她和索普太太碰到一起时,一个炫耀自己的衣服,一个夸赞自己的女儿,「两张嘴巴一起动,谁都想说不想听」。索普太太的长女伊莎贝拉是个漂亮的姑娘,但是禀性虚伪,好使心计。她嘴里说「讨厌钱」,心里却想嫁个阔丈夫。她和凯萨琳的哥哥詹姆斯订婚时,激动得一夜夜地睡不着觉,说什么她「即使掌管着几百万镑、主宰着全世界」,詹姆斯也是她「唯一的选择」。后来,见更有钱的蒂尔尼上尉向她献殷勤时,她又得意忘形地抛弃了詹姆斯。最后,蒂尔尼上尉离开了她,她居然有脸写信恳求凯萨琳,企图与詹姆斯重温旧情。

  以上这几位女性,加上前面提到的索普和蒂尔尼将军,构成了小说中的滑稽群。比起女主角凯萨琳来,这些人物尽管着墨不多,但一个个无不写得有血有肉,活灵活现,为小说增添了无穷的乐趣。

  奥斯汀写小说,如果说她的最大乐趣是塑造人物,她的拿手好戏则是写对话。她的对话鲜明生动,富有个性,读来如闻其声,如见其人,难怪评论家常拿她和莎士比亚相提并论。比如伊莎贝拉总是爱唱崇尚友谊忠贞爱情的高调,但是话音未落,总要露出心中的隐情。

  一次,她对凯萨琳说:「我的要求很低,哪怕是最微薄的收入也够我用的了。人们要是真心相爱,贫穷本身就是财富。我讨厌豪华的生活。我无论如何也不要住在伦敦。能在偏僻的村镇上有座茅舍,这就够迷人的了。」天花乱坠地表白了一番之后,紧接着又加了个话尾:「黎士曼附近有几座小巧可爱的别墅。」从茅舍熘到别墅,一语道破了她那爱慕荣华富贵的真情实感。类似这样的绝妙对话在小说里俯拾即是,可以毫不夸张地说,读奥斯汀的小说,确能使读者从说话看出人物来的。

  奥斯汀的小说大都取材于一个「三、四户人家的乡村」,讲的多是女大当嫁之类的事情,有人认为生活面狭窄了些,题材琐碎了些。可是,喜欢「二寸牙雕」的人,有谁又嫌它小呢?奥斯汀写小说,恰恰是以创造「二寸牙雕」的精神来精雕细琢的。我们读她的作品,也要像欣赏「二寸牙雕」那样仔细地玩味,这样,我们就会发现一个森罗万象、意味无穷的艺术天地。

本书特色

  这是一部爱情小说。然而,和其他作品不同的是,除了爱情纠纷之外,全书自始至终还贯穿着对哥德式小说的嘲讽。因此,可谓是一部「双主题」的小说。

  用最精湛的语言,对人性最透彻的理解,四处洋溢着机智幽默,这即是作者对小说的精辟见解,也是对她本人作品恰如其分的概括。

  《诺桑觉寺》也是一部充满幽默情趣的喜剧作品,其幽默情趣不仅见诸对情节的喜剧性处理,而且见诸某些人物的喜剧性格。

  奥斯汀写小说,如果说她的最大乐趣是塑造人物,那么她的拿手好戏则是写对话。她的对话鲜明生动,富有个性,读来如闻其声,如见其人,难怪评论家常拿她与莎士比亚相提并论。

著者信息

作者简介

珍.奥斯汀(Jane Austen;1775.12.16~1817.7.18)


  生于英国英格兰汉普郡,19世纪英国文学家,世界文学史上最具影响力的女性文学家之一,以细致入微的观察和活泼风趣的文字着称。

  着有《劝导》、《理性与感性》、《傲慢与偏见》。

图书目录

图书序言

凡是在凯萨琳.莫兰的幼年时代见过她的人,谁都想不到她命中注定会成为女主角。她的家庭出身,父母的性格,她自己的品貌气质,统统对她不利。她父亲是个牧师,既不受人冷落,也没陷入贫穷,为人十分体面,不过他取了个「理查德」的俗名,长得从来不算英俊。他除了两份优厚的牧师俸禄之外,还有一笔相当可观的独立资产。而且,他一点也不喜欢把女儿关在家里。

她母亲是个朴实能干的女人,性情平和,而更为了不起的是,她身体健壮。她在凯萨琳出世之前生过三个儿子。在生凯萨琳时,人们都担心她活不成了,不料她还是活了下来,接连又生了六个孩子,并且眼看着他们在她身边长大成人,而她自己也一直很健康。一家人要是养了十个孩子,个个有头有脑,四肢健全,总被人们称作是美好的家庭。不过,莫兰家除此之外,没有别的好称道的,因为这些孩子大都长得很平常,而凯萨琳多年来一直像其他孩子一样难看。她细瘦个儿,傻里傻气的,皮肤灰里透黄,不见血色;头发又黑又直,五官粗砺。她的相貌不过如此,她的智力似乎同样不适宜作女主角。她对男孩子玩的游戏样样都喜爱。她非但不喜欢布娃娃,就连那些比较适合女主角身分的幼年爱好,诸如养个睡鼠,餵只金丝雀,浇浇玫瑰花,她都觉得远远不及打板球来得有趣。确实,她不喜欢花园,偶尔採几朵花,那多半是出于好淘气,至少别人是这么推测的,因为她专採那些不准採的花。她就是这个脾气。她的资质也同样很特别。无论什么东西,不教就学不会、弄不懂,有时即使教过了,她也学不会,因为她往往心不在焉,时而还笨头笨脑的。

她母亲花了三个月工夫,才教她背会了一首诗《乞丐请愿歌》,结果还是她的大妹妹比她背得好。凯萨琳并非总是很笨,决非如此。《免子和朋友》这个寓言,她比英格兰哪个姑娘学得都快。她母亲希望她学音乐,凯萨琳也认准自己会喜欢音乐,因为她很爱拨弄那架无人问津的旧键琴,于是她从八岁起便开始学习音乐。没想到她学了一年便吃不消了。莫兰太太对女儿们力不从心或是不感兴趣的事情从不勉强,因此她让凯萨琳半途而废了。

图书试读

None

用户评价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