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人物与故事(修订二版)

三国人物与故事(修订二版)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图书标签:
  • 三国演义
  • 三国人物
  • 历史故事
  • 古典文学
  • 修订版
  • 文化
  • 历史
  • 人物传记
  • 故事会
  • 传统文化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特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三国演义》里的重要人物,可说是家喻户晓。一般人的印象:刘备仁义佈于四海,诸葛亮神机妙算,关公义重如山……。就故事论故事,经过本书作者作有系统的收集并分析他们的言论与行事后,发现这些人物的真正塑像,与一般人的印象,颇有距离:刘备是个知己、知人而能善用人的英雄,诸葛亮是明知不可为而为之的一代完人,关公则是天真高傲的人物,另给读者对这些人物一个新颖而正确的塑像。透过此书,读者将能细心体会《三国演义》中文字结构的精妙之处,更了解《演义》作者的精心安排。

著者信息

作者简介

倪世槐


  1911年生
  浙江慈谿人
  国立交通大学土木工程系毕业
 

图书目录

再版说明
自 序
 
上篇 人物
绪 言   二
煮酒论英雄──刘玄德   五
一代奸雄曹孟德──兼论董卓与司马懿   三○
守成人物孙仲谋──兼论曹丕   五○
一代完人诸葛孔明   五九
雄姿英发周公瑾   七三
宽仁长者鲁子敬?   八四
好汉陈公台   九五
天真高傲关云长   一○二
小淘气张翼德   一一五
福将赵子龙?   一二七
生不逢辰姜伯约   一三七
女杰貂蝉   一四四
谋士群像   一五七
说 客   一八六
 
下篇 故事
绪 言   二○八
汉寿亭侯五关斩六将   二一一
吴国太佛寺看新郎   二二三
张松献图   二三三
古城会   二四七
孟德献刀   二五二
孔明出山   二五六
赤壁之战   二八○

图书序言

自序

  犹忆童年初解文义,夏月置竹椅一张于廊下荫处,展读三国演义,虽不免囫囵吞枣,但当时心情辄随书中人物之言谈,处心,行事与遭际,时而拊掌欣喜,时而掩口匿笑,时而疾首痛恨,时而废书叹息,时而悲愤填胸,时而敬慕无已,自亦不知其所以。但页复一页,不知日之西沉,更浑然忘却溽暑蒸人。直待家人唿食,方欠兴而起,书中人物犹萦回心怀。

  迄全书读罢,书中人物深印脑际。如某也奸险,某也忠义,某也勇勐,某也宽仁,某也慷慨激昂,某也贪生怕死,某也胸无谋略,某也神机妙算,历历如绘,窃喜颇有所得。

  后年事既长,负笈远方,继又东西奔走,世事蹭蹬,时光蹉跎,无复把卷展读,日久更不再忆及矣。

  旧年春,偶又再读三国演义。初仅事消遣,但展读稍久,忽有所悟。觉昔年所得人物印象,类多随展读时之欣喜、匿笑、痛恨、叹息、悲愤与敬慕而铸成;欣喜、匿笑、痛恨、叹息、悲愤与敬慕之间,孰轻孰重,未加判别,而彼此之间更未融会连贯。今日再读,所得人物印象,颇异曩昔。向之仅获一面之印象者,今方得印象之全体,向之仅有笼统之印象者,今方得深刻之印象;而向之未有印象者,今方约略得之。昔年窃喜颇有所得者,不免自笑所见之浅。因忆张潮着幽梦影中论书与读书:「少年读书,如隙中窥月;中年读书,如庭中望月;老年读书,如台上玩月。皆以阅历之浅深,为所得之浅深耳。」深信读书所得浅深,随年事而异。

  窃以世间读三国演义者为数不少,老少兼有,或不乏与余具相同之经历,因不揣鄙陋,将年来读三国演义所得刊以问世,非以创新,亦聊伸抛砖引玉之意耳。

  人物以外,昔年对于演义故事,更未着意。今日重读,深觉演义作者于故事进展,人物介绍,煞费安排。因亦略事阐说,献之同好,并就教于高明。
 
民国五十八年三月于台北

图书试读

绪言
 
《三国演义》中人物颇多,其中颇有若干,其言谈,处心,行事与遭际颇为独特。《三国演义》作者对这些人物,类多有直接批评,或正面叙述其言谈,处心,行事与遭际。一般读《三国演义》者多不免受作者直接批评或正面叙述的影响,形成对人物的印象。因此常易忽略直接批评或正面叙述以外的文字,这些文字如果加以收集分析,很可能使读者对某一人物得到更为客观或更为突出的印象。譬如关云长,《演义》作者说他是具天神之威,气度超凡,肝胆照人,义重如山的人。读者受此影响,心目中的关云长是一个令人肃然起敬的人。这个印象,不能说错。因为《演义》里关云长的言谈,处心,行事与遭际,确给人这样的一个印象。但这个印象不是客观的,而且也不是重要的一面。如果在作者的直接批评或正面叙述之外,对有关关云长的一切言谈,处心,行事与遭际加以分析以后,将会得到另一个更突出的印象,那便是关云长是一个既天真而又高傲的人。可是关云长之天真和高傲的这一面,《演义》作者并未直接批评或正面叙述,而要读者自己发掘出来。
 
又如诸葛孔明,读者从作者笔下所得的印象是一个胸藏机谋,腹谙韬略,奇计用兵,严法治国,能言善辩,谨慎治事,上知天文,下知地理,且能唿风唤雨,巧造木牛流马的了不起的人物。这个印象,绝对正确。但读者对诸葛孔明的印象如仅止于此,则实在很对不起历史上的诸葛孔明。因为如果将《演义》里有关孔明的一切叙述,加以分析融会以后,孔明之伟大教后世低徊往复者,不在其机谋韬略等等,而在其抱着一种明知其不可为而为之,继以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精神。这种精神再加上他的机谋韬略等等才使他成为一代完人。
 
有些人物,读者从《演义》作者所得的印象,极为正确。譬如曹操,读者对他的印象是一代奸雄。即使将《演义》里有关曹操的一切叙述加以分析融会以后,所得的曹操印象还是一个一代奸雄,但在分析融会以前,曹操之为奸雄是笼统的;分析融会以后,造成他所以为奸雄的狠、诈、拔扈之处,他如何用人,以及奸雄以外的一面,都得到轮廓,亦即对他之为一代奸雄,更有深刻的认识。再者,曹操是奸雄,董卓,司马懿亦是奸雄。是一样呢?还是有所不同?不同在那里?这些都需将所有有关的叙述分析融会以后,方可获得结论。

用户评价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