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中国文学的课题

现代中国文学的课题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特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其实在中国六十年的文学运动中,一直都有党派的文坛上,始终是党同伐异的。有的为政治立场的不同,有的为文艺思想的异殊,有的因刊物的对垒,有的由人事的分野。在西化与本位之间,有英、美的,有日本的,有法国的,有俄国的。还有因学校的背景,报社的渊源都可以成立相轻视与敌对的阵营。因此,文学批评成为现代中国最难的课题。」──徐訏,〈人性文学与党性文学〉

  《现代中国文学的课题》是徐訏所着的文学评论之一,他在这本书中运用自己长年的所学与深厚的文史哲涵养,提出自己对中国知识分子与中国文学发展的评析。其所涵盖的范围,上自清末、下至一九五○年代,特别是民初五四新文化运动时期的中国文艺发展,格外受到徐訏评论的重视。

本书特色

  @作者徐訏被文学评论家誉为「文坛鬼才」、「海派宗师」

  @徐訏在写作本书的一九五○年代便透彻的分析当代中国文学与文人所遭遇到的困难与演变

  @精辟的评论中国在二十世纪上半叶各党各派之文人、文艺作品的背后核心意识,以及文艺与政治的互动关系
 

著者信息

作者简介

徐訏(1908-1980)


  生于浙江慈谿。北京大学哲学系毕业,续修心理学二年。负笈欧陆,因抗日军兴中辍学业;回国后在上海主编《人间世》、《作风》等刊物;作品《鬼恋》问世,受文坛瞩目。一九四二年赴后方,曾执教中央大学(重庆),并发表长篇小说《风萧萧》。旋任《扫荡报》驻美记者,返国后任《和平日报》主笔。一九五○年移居香港,迄至一九八○年谢世,笔耕不断。其间曾创办「创垦出版社」,及期刊《热风》、《论语》、《幽默》、《笔端》、《七艺》等;先后在香港中文大学前身各书院及星加坡南洋大学执教,并任香港浸会学院中文系主任、文学院院长等职。各种作品都二千万言。

图书目录

导言 徬徨觉醒:徐訏的文学道路/陈智德

现代中国文学的课题
关于新旧之争的检讨
启蒙时期的所谓写实主义与浪漫主义
在短期的思想自由环境中
革命文学的论战
左翼作家联盟及其性质
关于反左联的文学理论的几种说法
文艺大众化问题
左联分裂的过程与原因
服务于抗战的文艺
左联传统的作家与边区的干部作家
外来文风与本位文学
 

图书序言

关于新旧之争的检讨



在晚清,作为老大帝国的中国,像是一只纸老虎一样,虽然已经很敝旧了,但还自以为是雄冠全球,可以鄙视夷邦的大国。第一次把它戳破的是一八四○年的鸦片战争,以后经太平天国运动,中法战争以及一八九四年中日战争,义和团事变,这只纸老虎就变成皮毛尽脱的小狗。中国的知识份子开始对自己文化失去自信,觉得应该向西洋学习。但先是只以为中国不如人家的是枪炮兵舰,派了年轻的留学生到外国,就是要他们学习这些东西。可是这些留学生到了外国,发现人家的文物制度,学术文化都有胜于中华者,这时候,觉得中国要改革的是各方面的改革,是根本的改革。可是有一部分人始终怀抱着中国精神文明之可贵,宣导「中学为体,西学为用」之说,这就与新兴的年轻知识份子有一种代沟。

到了民国成立,中国新兴的知识份子对于所谓旧文化鄙夷已极,他们所要求是新,当时所说的新都是西洋来的。他们看到中国旧文化是一种负担,不扬弃旧文化,无法建立新文化。

代表这些新兴的知识份子,要求创新弃旧的,我们大家都知道最初是《新青年》这一群人。

以陈独秀为首的《新青年》同人,所反对的是什么,可以用他在《新青年》六卷一号所发表的︿本志罪案之答辩书﹀来看,他说:

……他们所非难本志的,无非是破坏孔教,破坏礼法,破坏国粹,破坏贞节,破坏旧伦理(忠孝节),破坏旧艺术(中国戏),破坏旧宗教(鬼神),破坏旧文学,破坏旧政治(特权人治)这几条罪案。这几条罪案,本社同人当然直认不讳,但是追本溯源,本志同人本来无罪,只因为拥护那德莫克拉西(Democracy)和赛因斯(Science)两位先生,才犯了这几条滔天大罪……

这里我们清楚地看到他们对于所有旧的文化都要否定,目的是要请「民主」与「科学」两位先生到中国来。民主与科学,当时是这群新的知识份子所认为唯一的可以救中国的药方。这也就是说,自从鸦片战争―甲午战争把中国纸老虎戳穿以后,经过了辛亥革命,慢慢发现中国不如西洋的不光是「舰坚炮利」,不光是「物质文明」,而是属于精神的「民主」与「科学」。

图书试读

None

用户评价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