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不知道的土地黑历史,
第一本全方位解剖台湾的土地政策。
★从1949年施行的「三七五减租」到今天,为何还有3万多笔未解除的租约?
★1953年的「耕者有其田」,总共征收了14万多甲土地,为何其中还包含了将近10万甲「共有出租耕地」?
★为何当年蒋介石要急着推动土地改革?当年接收台湾的资源委员会究竟是怎样一个单位?它与现在的中油、台糖和经济部又有何关系?
★三七五减租、公地放领、耕者有其田,我们琅琅上口的「政府德政」,到底影响、改变了台湾什么?
★台糖公司的土地有如「魔戒」,政商名流趋之若鹜,其广大的土地如何演变而来?
★何谓土地改革、区段征收、一般征收、市地重划、都市计画?在这些名词背后,地方派系与财团究竟在操作着什么样的「土地游戏」?
★依照《土地征收条例》规定,几乎台湾的每一片土地都可以被「区段征收」,台湾现今处处充斥着浮滥征收案件的起源是什么?
★宪法第15条规定:人民之生存权、工作权及财产权应予保障。但为何台湾政府不需经过人民同意,就能强制剥夺人民的财产权、生存权与人性尊严?
出身云林农村的徐世荣教授,秉持「法兰克福学派」的社会关怀与社会实践,在土地政策研究与田野调查的过程中,逐步发现台湾盘根错节的土地问题,虽然政权几度转换,人民的土地和家园被侵害、强夺的故事,仍不断上演。
他在本书检视了台湾近代以来的土地发展,处处充斥着看不见的「合法掠夺」。从日治时期糖业株式会社半强迫征收土地,到战后的土地改革、经年累月遍布全台的浮滥征收,从土地改革到土地征收,其实都是政权掠夺与炒作土地的工具。
战后初期国民政府的土地改革――三七五减租、耕者有其田、公地放领等政策,不仅削弱地主阶级的力量,更剥夺了数万小面积土地的所有人赖以生存的工具,导致台湾的经济菁英大量流失;而国民党政权则借此培植桩脚、扶植地方派系、改组农会,并与财团、特权相结合,以政策法令保护特权和财团,进而控制地方政治。
然而,大多数的掠夺都在看不见的地方进行,如近年爆发的土地征收抗争事件,包括苗栗大埔、湾宝、竹北璞玉、二重埔、桃园航空城、彰化二林中科四期等,在在印证了土地政治就是地方政治,而土地炒作往往是拉拢地方政治势力最简单的方式,被牺牲的往往是无辜的弱势民众。
土地究竟是什么?是人民的安身立命之所,心之所向、家之所在?还是政治家与财团眼中的庞大利益?被剥夺与被损害的土地所有人,何时才能得到补偿与正义?土地正义如何能达成?我们生活在这片土地、这段历史之中,不能不关心,因为「看不见」的掠夺就发生在我们身边,也可能发生在我们身上。
所以,当我们谈论台湾的土地政策,也就是谈论土地的转型正义!
本书特色 本书历经长时间制作,收录数十张珍贵历史照片,呈现徐世荣教授多年研究和参与运动的心得,唯一完整阐述台湾土地政策的震撼力作。
名人推荐 萧新煌 中研院社会所特聘研究员
许雪姬 中研院台史所研究员
李承嘉 台北大学不动产与城乡环境学系教授兼副校长
陈立夫 政大地政学系教授
颜爱静 政大地政学系教授
陈东升 台大社会系教授
范 云 台大社会系副教授
黄绍恆 交通大学客家文化学院教授
张怡敏 中国科技大学财政税务系助理教授
蔡培慧 世新大学社会发展研究所副教授
管中祥 中正大学传播系副教授
詹顺贵 前苗栗大埔区段征收案自救会律师、环保署副署长
林子凌 惜根台湾协会秘书长
杨斯棓 医师
王美琇 自由时报专栏作家
尤美女 立法委员
土地、住宅与空间的议题一直都是台湾社会的核心问题,徐世荣教授钻研这个研究主题已经有十多年,《土地正义》一书正是他长久学术心得的累积,内容非常深入与丰富,值得所有的读者好好阅读,可以说是台湾土地课题研究的代表作品。
世荣兄在这本书充分揭橥一种以公民权益为主体的土地正义观,借此评析耕者有其田、区段征收、市地重划等政策,是否完整符合公共利益和居民权益的比例原则。他的论点相当有批判性,促使我们过去一直认为是成功的政策背后所隐藏的问题,很有独到的见解。
一般学者主要会专注在理论论述,但世荣兄是言行合一,对于不合理的土地征收作为可以说是无役不与,总是冲到第一线,长期投入社会运动,从体制外来维护公众权益,展现了公共知识分子的典范,令我非常佩服,也是当前学术界少有的实践型学者。
本书是一部理论与实践结合的成果,以严谨的分析来支撑社会运作,挑战既有政策的限制,非常值得推荐给所有关心土地议题的朋友。
──陈东升(台大社会系教授) 世荣老师真正做到不以学识服务权势,而是用以济弱扶倾,是萨伊德所定义公共知识份子的最佳诠释者。
──詹顺贵(前苗栗大埔区段征收案自救会律师、环保署副署长) 一位从研究土地改革历史,到义无反顾投身捍卫土地正义的行者,再次用心、用行动写我们自己土地的历史。
──林子凌(惜根台湾协会秘书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