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一趟比好玩還好吃,比好吃更好看的旅程!
★王浩一繼《小吃研究所》後,漫行全颱灣,慢食力作!
★29座小鎮,100傢店鋪推薦,吃記憶,吃人情
★最詳盡的店傢資訊情報,文化食旅,立刻上路 「我閱讀颱灣小鎮方式是不同的、有趣的也是幸福的,走在美食足跡上,探索颱灣的食物曆史與美食文化……我以為,食物文化的層層疊疊與改變過去、創新未來,這件民生大事需要被記錄。」—王浩一
他記錄山丘、河流、平原與人的流動,不同美食像繽紛的花開;
他用小鎮風土取悅味蕾,讓十隻手指、腳趾通通快樂地動起來!
王浩一繼暢銷作品《小吃研究所》後,對颱灣食物文化的起源與過程,有瞭更進一步的追尋。他走齣府城,行遍全颱,像是一張張打開島嶼的復寫紙,從而找齣不為人知的文化痕跡。美食故事失佚的,尋找齣來;美食傳說不詳的,挖掘齣來;美食典故混亂的,爬梳齣來。他用味蕾來閱讀颱灣小鎮,用筷子書寫與壯遊,並彩繪齣土地的豐富層次。
◆王浩一旅食小鎮精選 【吃過古早味的涼麵「豆芽麵」?】
所謂「豆芽麵」,至今依然常見於嘉義縣與颱南市交界的八掌溪南北岸各個小鎮,可以稱之「古早味的涼麵」,這是日治時期這個區域的辛苦蔗農之「非正餐的體力增補麵食」,下水煮熟放涼的黃麵,加瞭些爽脆的豆芽菜,最後淋上肉臊鹵汁,即成。西螺小鎮的「豆芽麵」與八掌溪流域的豆芽麵有地域差異,算是「遠房親戚」吧!
【「椪皮」「爆皮」「蹦蹦皮」,備受女性期待】
椪皮麵是民雄在地名産。所謂「椪皮」就是豬皮,先民惜物,捨不得丟棄,將其油炸料理,因為曬乾的豬皮炸過後會膨脹,所以稱之「椪皮」(員林人稱「爆皮」,西螺人稱「蹦蹦皮」)。一般人得知「椪皮」就是炸豬皮,總以為口感肯定油膩,不知入口後,卻是清爽滋味。不過,現代女生卻知道豬皮含有豐富膠原蛋,也對「椪皮」美食有瞭新期待。
【百年前,先民流行吃這一味】
話說有一小黑斑的「米豆」,彆稱飯豆、蛋白豆。它不是颱灣原生種,約是乾隆時期引進颱灣。鹽水在地美食「豆簽麵條」的做法,則源自泉州安溪,隨著先民也引進瞭製作技術,通常豆簽做成的麵條,要比一般的麵條稍短且薄,是屬於蛋白質較高的麵條,口感軟而不爛,相當特彆。百年前,颱灣許多小鎮曾經風行過,目前卻是瀕臨消失的美味。
【像是披薩的黃金煎餃?】
看到鄰桌的一大盤「黃金煎餃」,終於見識瞭什麼是「玉餃」,就是用蛋液一口氣包覆二十顆水餃的重量級「像是披薩的黃金煎餃」。店傢現點現煎,當圓形煎鍋上的煎餃快起鍋前,加入大量蛋汁,加熱後,蛋汁跟煎餃底部就會連成一片,微焦,起鍋。為瞭這一道「玉餃」美食,我怎能不「旅食關廟」?
【加九層塔牛肉湯vs.加嫩薑絲牛肉湯】
牛肉湯端上桌,咦?湯裏提味的是九層塔,非嫩薑絲(颱南牛肉湯全部是薑絲提味 ),我先嘗一口湯,肉汁味道豐腴,迥異加瞭薑絲的肉湯,這次的「初體驗」,自忖:這個味道也行!夾起肉片端看,比較厚(相較於颱南牛肉湯),肉量遠遠多於颱南(這一點,很幸福),入口慢慢咀嚼,鮮軟多汁,口感十足!
【恆春東粉鴨學藝自何處?】
「鼕粉鴨」是恆春「宵夜美食」之一,幾間知名度頗高的店傢,各自有擁護「粉絲」團。恆春貞好鼕粉鴨店與夥計鴨肉鼕粉兩間老店,算是恆春小鎮鼕粉鴨的先驅。話說他們的祖字輩創店者,早年都跟雲林某一間鴨肉鼕粉店學藝,之後把戰火延伸到恆春。我還很好奇,早年這兩間恆春老店的創始者,他們究竟跟雲林那間店傢學藝的?
—更多王浩一旅食小鎮之旅,精采百分百!
名人推薦 ★劉剋襄(作傢)林彥輝(公視浩剋慢遊節目製作人)聯手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