黔滋味:外來移民的鄉愁

黔滋味:外來移民的鄉愁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5

圖書標籤:
  • 鄉愁
  • 移民
  • 飲食文化
  • 地方誌
  • 社會學
  • 文化人類學
  • 貴州
  • 口述曆史
  • 民族認同
  • 社會變遷
想要找書就要到 小特書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具體描述

一方水土,有自己的氣味。

  黔菜,就是酸與辣的綜閤體,食材多樣,工序亦東南西北各自有彆,然今日的貴州菜,主鏇律就是黔南的酸加上黔北的鹹辣。

  如果真要概略貴州菜,必須區分鹽幫川菜入侵的黔北,與少數民族菜為主的黔南,以及明朝南京移民帶來的屯堡菜。這些全都是黔菜的源頭,由於外來移民不斷的曆史原因,貴州菜真正的傳承,是全中國菜係,先弄清楚大江南北的中國菜,再來看貴州菜,纔可能窺視黔菜的完整麵貌。不瞭解曆史,無以論黔菜。

  「黔菜!算是一個菜係嗎?」很多人被問倒,這指的是當地人,外地人更不用說瞭,肯定是一臉茫然,最多冒齣一道來自黔東南的「酸湯魚」。
  
  「什麼是黔菜?」即使是研究黔菜曆史發展軌跡長達二十年的史學傢申敏教授也必須細說從頭:「不能用一句話概論,這是不精確的。很多人認為不存在黔菜的菜係,這話對也不對,先迴顧曆史,纔能說清楚。」
  
  如果真要概略貴州菜,必須區分鹽幫川菜入侵的黔北,與少數民族菜為主的黔南,以及明朝南京移民帶來的屯堡菜。這些全都是黔菜的源頭,由於外來移民不斷的曆史原因,貴州菜真正的傳承,是全中國菜係,先弄清楚大江南北的中國菜,再來看貴州菜,纔可能窺視黔菜的完整麵貌。不瞭解曆史,無以論黔菜。
  
  且聽作者陳念萱說:
  
  在遊走許多村鎮市集後,發現貴州酸菜與鹹菜的確鮮美,尤其是鎮遠的陳年道菜,簡直是調味聖品,葷素兩相宜。在申敏教授解說黔北鹹辣與黔南酸辣的區彆,而交融為貴陽菜色後,我終於看清楚黔菜的滋味瞭。
  
  終於拍闆:「黔菜,就是酸與辣的綜閤體,食材多樣,工序亦東南西北各自有彆,然今日的貴州菜,主鏇律就是黔南的酸加上黔北的鹹辣。」

著者信息

作者簡介

陳念萱


  布農族名字「阿立」,一九五八年生於嘉義空軍眷舎,華興育幼院畢業。寫作並翻譯三十餘本書,以吃喝玩樂看電影為業。現任騰訊大傢、時尚入流與魅麗雜誌專欄作傢。

圖書目錄

作者序  酸與辣是黔菜主鏇律
 
01無辣不歡的舌尖之舞
02苗女傳說酸湯魚
03青岩貢茶狀元蹄
04遵義鮓與日本鮨的舌尖傳情
05丹寨一鍋香
06鎮遠道菜的張三豐傳說
07安順屯堡小食
08一碗粉麵的思念
09黔東南的山奈
10薄餅絲娃娃
11貴陽怪嚕飯
12不隔夜的貴陽酸粉
13貴陽脆皮嫩肉的豆腐圓子
14古道上的百年糕粑稀飯
15甜齣富貴的糯米
16貴州古法九鹵清奇之氣
17顆顆香乾嚼不停
18赤水曬醋  竹林搖曳外的艷陽副産品
19威寜蕎酥夾餅流油
20貴陽宵夜纔有的烤茄
21安順節節高陞的沖沖糕
22安順屯堡軍帳宴
23貴州鹽菜
24黔辣一點香
25青岩玫瑰糖
26黔酸消腫之貴香辛
27被騙也甘願  前往威寜山途遇詐騙
28普定吃山吃水  河山帶礪定南屯居齣纔子
29普定軍屯鹽水麵
30興義刷把頭  江南小點在黔西南
31貴陽的菜香  訓練咖啡師們做簡餐
32去貴州村寨吃長桌宴  韆古不變口水情
33布依族八大碗  普定田埂葡萄園裏的農傢菜
34書呆子土司宴  在貴陽齣現的元朝排場
35貴州缺什麼?
36貴陽齣現冠軍咖啡師
37貴陽傢常菜  除瞭辣椒還有更多的辣椒
38大方豆腐烤著吃  奢香夫人掌管貴州的日子
39貞豐灰灰粽  萬峰林裏的田野生活
40安龍沙糕  臥虎藏龍的古夜郎國
41夜郎湖邊四鉢宴
42去普定吃肉餅  饕餮不節製

圖書序言

作者序

酸與辣是黔菜主鏇律

  
  「黔菜!算是一個菜係嗎?」很多人被我問倒,這指的是當地人,外地人更不用說瞭,肯定是一臉茫然,最多冒齣一道來自黔東南的「酸湯魚」。「什麼是黔菜?」研究黔菜曆史發展軌跡長達二十年的申敏老師遲疑瞭老半天:「沒法迴答!」我用萬分質疑的眼光看著眼前苦思中的史學傢,他竟讓我坐下,必須細說從頭:「不能用一句話概論,這是不精確的。很多人認為不存在黔菜的菜係,這話對也不對,先迴顧曆史,纔能說清楚。」
  
  申老竟從石器時代說起,真的!聽得我屁股黏不住椅子,不斷在腦海裏自我警告鍛鍊耐力,初次見麵,還是得顧點禮儀。忍耐是有價值的,兩小時後,終於聽到讓人眼睛發亮的內容。
  
  我沒有研究曆史,看過貴州億萬年的化石以及活化石,吃過蚩尤時代便流傳下來有故事的美食,還有諸葛亮拯救大軍於瘴氣的刺梨酒,當然,更不能不提赫赫有名的「宮保雞丁」,鼻祖在貴州,而非影響黔菜至钜的鹽幫川菜。
  
  「如果真要概略貴州菜,必須區分鹽幫川菜入侵的黔北,與少數民族菜為主的黔南,以及明朝南京移民帶來的屯堡菜。這些全都是黔菜的源頭,由於外來移民不斷的曆史原因,貴州菜真正的傳承,是全中國菜係,先弄清楚大江南北的中國菜,再來看貴州菜,纔可能窺視黔菜的完整麵貌。不瞭解曆史,無以論黔菜。」
  
  貴州不産鹽,一直到明朝年間四川鹽幫路經轉運,帶來瞭方便長途跋涉攜帶的鹽漬食品,進而影響瞭黔北整個區域的飲食,川菜烹飪融入黔菜至今,是外地人難以區分川菜與黔菜的主因。沒有鹽的黔南與黔東南,仰賴「酸」來調味並強壯骨骼,俗稱「三天不吃酸走路打躥躥」。
  
  至於南京遷移至安順府的屯堡人,當然把江浙菜帶入瞭黔菜,這個菜係,有官宴、軍宴與走買賣的商宴,各有宴客的小規矩,食材與烹飪亦逐漸彼此融閤,最終將鹽幫菜、民俗菜與屯堡菜融匯一起,難解難分,以至於從事黔菜研究的人,萬分頭疼,最終無法清楚劃分,哪個纔是真正淵源明確的貴州菜。
  
  這很像我用瞭印度香料,食客們卻說「有中東菜的味道」。香料的確來自印度,但真正運用自如的卻是波斯王朝治理下的中東人,乃至影響瞭曾受其統治的印度烹調,尤其是繁復的堅果類甜點,絕對與伊斯坦堡的甜食無法區分。
  
  很多人誤以為貴州的辣,源自四川,然鹽幫影響下的黔北菜,卻不辣。辣椒進入中國時是明末清初,最早進入的地區在貴州,原本是漂亮的盆景植栽,後來被發現能促進血液循環抗瘴氣,便成為傢常食材。貴州盛産藥材,搭配花椒、木薑子、草果、生地、山奈等常見馨香料,與自製酸湯,以及野蠻生長的多樣蔬果,香噴噴的酸辣火鍋成為最傢常的貴州餐飲,貴陽人餐餐吃不膩,「三天不吃火鍋,渾身不對勁。」朋友說,天天吃火鍋,百病不侵。
  
  說來令人費解,颱麵上知道的,若非淘米水與飯湯製作的白酸湯,就是西紅柿與辣椒醃漬的紅酸湯,事實卻並非如此。根據翻山越嶺跑遍黔東南西北各村寨的申敏觀察:「農村傢傢戶戶門口那桶餿水,纔是貨真價實有治療功能的酸湯,平常飯館裏的酸湯,好喝但不管用。」
  
  某迴下鄉田野調查的申敏輕微中暑,陪訪的農民不由分說,掀開臭烘烘的餿水罈子,勺起一大碗,便撬開堅決不肯享用的申敏嘴巴,早已臉色蒼白無力掙紮的城裏人,被迫嚥下,說也奇怪,一小時後,完全清醒,立時恢復體力。據說,這罈子酸湯,是每天剩菜剩飯與淘米水的歸處,年代越久遠發臭,治療威力越強。當然,若非萬不得已,誰願意喝臭湯?隻有每天勞動力大的農民,纔可能當傢常便飯的日常飲料,耕作後,一碗酸湯下肚疲勞醒透,纔進屋吃飯。
  
  我相信這原始版酸湯有藥用價值,卻寜願「將就」貴陽人喝得起的白酸湯或紅酸湯,味美又足以提神醒腦,不需要自虐式的喝臭酸湯。
  
  幾個來迴的討論過後,申敏終於拍闆:「黔菜,就是酸與辣的綜閤體,食材多樣,工序亦東南西北各自有彆,然今日的貴州菜,主鏇律就是黔南的酸加上黔北的鹹辣。」
  
  這一點,我在遊走許多村鎮市集後,發現貴州酸菜與鹹菜的確鮮美,尤其是鎮遠的陳年道菜,簡直是調味聖品,葷素兩相宜。在申敏解說黔北鹹辣與黔南酸辣的區彆,而交融為貴陽菜色後,我終於看清楚黔菜的滋味瞭。

圖書試讀

用戶評價

相關圖書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