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趟比好玩还好吃,比好吃更好看的旅程!
★王浩一继《小吃研究所》后,漫行全台湾,慢食力作!
★29座小镇,100家店铺推荐,吃记忆,吃人情
★最详尽的店家资讯情报,文化食旅,立刻上路 「我阅读台湾小镇方式是不同的、有趣的也是幸福的,走在美食足迹上,探索台湾的食物历史与美食文化……我以为,食物文化的层层叠叠与改变过去、创新未来,这件民生大事需要被记录。」—王浩一
他记录山丘、河流、平原与人的流动,不同美食像缤纷的花开;
他用小镇风土取悦味蕾,让十只手指、脚趾通通快乐地动起来!
王浩一继畅销作品《小吃研究所》后,对台湾食物文化的起源与过程,有了更进一步的追寻。他走出府城,行遍全台,像是一张张打开岛屿的复写纸,从而找出不为人知的文化痕迹。美食故事失佚的,寻找出来;美食传说不详的,挖掘出来;美食典故混乱的,爬梳出来。他用味蕾来阅读台湾小镇,用筷子书写与壮游,并彩绘出土地的丰富层次。
◆王浩一旅食小镇精选 【吃过古早味的凉面「豆芽面」?】
所谓「豆芽面」,至今依然常见于嘉义县与台南市交界的八掌溪南北岸各个小镇,可以称之「古早味的凉面」,这是日治时期这个区域的辛苦蔗农之「非正餐的体力增补面食」,下水煮熟放凉的黄面,加了些爽脆的豆芽菜,最后淋上肉臊卤汁,即成。西螺小镇的「豆芽面」与八掌溪流域的豆芽面有地域差异,算是「远房亲戚」吧!
【「椪皮」「爆皮」「蹦蹦皮」,备受女性期待】
椪皮面是民雄在地名产。所谓「椪皮」就是猪皮,先民惜物,舍不得丢弃,将其油炸料理,因为晒干的猪皮炸过后会膨胀,所以称之「椪皮」(员林人称「爆皮」,西螺人称「蹦蹦皮」)。一般人得知「椪皮」就是炸猪皮,总以为口感肯定油腻,不知入口后,却是清爽滋味。不过,现代女生却知道猪皮含有丰富胶原蛋,也对「椪皮」美食有了新期待。
【百年前,先民流行吃这一味】
话说有一小黑斑的「米豆」,别称饭豆、蛋白豆。它不是台湾原生种,约是干隆时期引进台湾。盐水在地美食「豆签面条」的做法,则源自泉州安溪,随着先民也引进了制作技术,通常豆签做成的面条,要比一般的面条稍短且薄,是属于蛋白质较高的面条,口感软而不烂,相当特别。百年前,台湾许多小镇曾经风行过,目前却是濒临消失的美味。
【像是披萨的黄金煎饺?】
看到邻桌的一大盘「黄金煎饺」,终于见识了什么是「玉饺」,就是用蛋液一口气包覆二十颗水饺的重量级「像是披萨的黄金煎饺」。店家现点现煎,当圆形煎锅上的煎饺快起锅前,加入大量蛋汁,加热后,蛋汁跟煎饺底部就会连成一片,微焦,起锅。为了这一道「玉饺」美食,我怎能不「旅食关庙」?
【加九层塔牛肉汤vs.加嫩姜丝牛肉汤】
牛肉汤端上桌,咦?汤里提味的是九层塔,非嫩姜丝(台南牛肉汤全部是姜丝提味 ),我先尝一口汤,肉汁味道丰腴,迥异加了姜丝的肉汤,这次的「初体验」,自忖:这个味道也行!夹起肉片端看,比较厚(相较于台南牛肉汤),肉量远远多于台南(这一点,很幸福),入口慢慢咀嚼,鲜软多汁,口感十足!
【恆春东粉鸭学艺自何处?】
「冬粉鸭」是恆春「宵夜美食」之一,几间知名度颇高的店家,各自有拥护「粉丝」团。恆春贞好冬粉鸭店与伙计鸭肉冬粉两间老店,算是恆春小镇冬粉鸭的先驱。话说他们的祖字辈创店者,早年都跟云林某一间鸭肉冬粉店学艺,之后把战火延伸到恆春。我还很好奇,早年这两间恆春老店的创始者,他们究竟跟云林那间店家学艺的?
—更多王浩一旅食小镇之旅,精采百分百!
名人推荐 ★刘克襄(作家)林彦辉(公视浩克慢游节目制作人)联手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