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夏秋冬,东西南北,
等在季节里的人,
同为美好生活练习,
一起渍入新故事。
本书14位受访者,从北到南,从海洋到山野,从农村到都会,从春天到冬天,追寻着老祖宗存食的智慧;透过渍物留住旬菜的丰盛,季节的恩典;享受土地、阳光雨露的滋养;学习惜物,还有分享的人情味;实践朴素、简单、与节气过生活的美学。
14个故事,作者之一的陈怡如写着生活在兰阳平原的女人渍物。宜兰四季分明,端午至立秋的这段期间,阳光最为充裕、大气温度饱和,瓜果、杂粮熟成,是最适宜制作农产加工品的时节。山居海边家家户户就算不是腌渍世家,也都拿得出酿造酱油、做豆腐乳的看家本领。水稻收成加夏季腌渍品加工连番而来,兵荒马乱之后,终于迎接秋冬的水田修养生息。多水的宜兰是蔬菜的摇篮,芥菜、白萝卜、金枣、洛神花、葱蒜,灶脚里忙碌非凡地封存这些美味,香气阵阵不绝于鼻。宜兰的女农,是天赋异禀的渍女,她们从女性长辈习得腌渍的工夫,年复一年传承下去。虽说向来传承家庭腌渍智慧的总是女性,但是也有渍男们享受宅在家、腌渍的乐趣,更挑起传承家族味道记忆的使命。
陈怡如说:「她们带领我领略了兰阳平原的腌渍风景,共同经验腌渍过程中的摸索与开封的喜悦,她们身上有我向往的特质,她们的生活带出了农村的兴味。」
另一位作者沈岱桦以渍为题,探访各地友人,有农村妈妈、料理生活家、书店主人、餐厅经营者等。生活者在不同的家庭背景成长,在不同风土条件之下,对于「渍」有其个人主张。渍物历经时间魔法,魔法不会只存在物产上。人与人之间喜欢相互餽赠、保存食物,时间的魔法也静悄悄穿梭在东西南北,无法言喻的,是时间印记,是生活痕迹。
沈岱桦说:「她们,让我深信食物是疗癒人心的,也是体验美感生活的基本练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