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集结戏剧家汪其楣三十余年观剧笔记,
细数她遨游戏曲世界中的各种感动、欢欣与期望,
为台湾戏剧之回顾性与前瞻性中,最重要、最鲜活的纪录。
本书收录资深戏剧家汪其楣有关台湾戏曲演出的剧论散文──一个学者和导演的观剧「证据」。其中保留了历时三十余年的现场戏剧经验,对于作者与喜爱戏剧的观众来说,借由她笔下的历历如绘再现当年情景,同为一难得之赏心乐事!
作者析论剧本及评介演出的文章收在「案头」和「场上」的第一辑中,如《牡丹亭》、《西厢记》、《新绣襦记》等;自己亲身参与的演出工作,如导演、编剧或艺术指导等任务,则收录在「灯亮」和「灯暗」的第二辑部份。而作者曾亲近相处的梨园前辈,如梁秀娟、徐炎之、侯佑宗、孙元彬、孙元坡的传承用心和充满智慧的语言,以及对一代艺术导师俞大纲的纪念,则收录在「怀念」、「希望」第三辑文章中。
除京剧和崑曲之外,书中也观察南管、歌仔戏、豫剧、秦腔、黄梅戏和艺霞歌舞团等演出。台湾所培养的第一代名角如徐露、郭小庄、王海玲、胡陆蕙、朱陆豪等的技艺情貌,和各个剧种在台前台后演练与经营的辛勤耕耘都展露在本书中。唤起的不只是过去,也对当下和未来有诚挚切身的提醒和唿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