藥食同源的本草綱目養生圖解:本草養生圖鑑解讀

藥食同源的本草綱目養生圖解:本草養生圖鑑解讀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5

想要找書就要到 小特書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具體描述

藥食同源的本草綱目養生圖解

  一學就會的傢常保健食譜;完全破解食物的養生奧祕

  常見病和慢性病之養生圖譜;不同年齡段的食物補養計畫;不同體質人群食物調養方案;一年四季重要養生食物首選。

  藥王孫思邈說:「安生之本,必資於食」。食藥同源,食物也像中草藥一樣,有性味之分和養生治病之功效。在日常生活中,不同性味、功效的食物,就可達到相應的養生、食療目的。

  美味食物有什麼養生奧妙?如同人體由骨骼、血、肉、皮膚等組成一樣,維持生命正常運轉的物質由七大營養素構成,它們分彆是蛋白質、脂肪、碳水化閤物、維生素、礦物質、水及膳食縴維。七種營養素缺一不可,每一種食物都有它的「特彆功效」,對於這七種營養物質,隻要巧加利用就能産生養生保健的作用。

  本書將經典中抽象的養生理論,落實到日常生活中最天然、最常見的食物上,使廣大讀者能夠看得懂、學得會、做得易、用得靈,是本書的編寫宗旨,希望食物養生走入每個人的生活,使每個傢庭都健康、快樂地生活。
 

著者信息

作者簡介

陳偉醫師


  中國醫師協會營養醫師專業委員會常委、中華醫學會科普學分會中青年委員、協和醫院腸外腸內營養科副主任醫師。曾發錶學術論文十餘篇,從事臨床疾病的營養治療以及大眾健康的宣傳教育工作。

  現任《中國社區醫師》、《糖尿病之友》、《藥物與人》、《糖尿病天地》等雜誌編輯,從事科學普及工作。著有《科學新概念》、《營養醫生活補鈣》等十餘部科學與醫學書籍。
 

圖書目錄

第一章 飲食養生關鍵字    13
養生吃什麼?    14
怎麼吃纔養生    20
食物是最好的醫藥    22

第二章 一生的補養計畫    27
嬰幼兒益智明星食物    28
蘋果、鵝菜心、兔肉、鵪鶉蛋、金針菇、動物肝髒、鬆子、核桃、蝦、雞蛋黃、花生
青少年助長明星食物    30
魚、牛奶及乳製品、雞蛋、瘦肉、海産品、核桃、芝麻、葵花子、大豆及豆製品、香蕉、南瓜
青年排毒明星食物    32
綠豆、海帶、木耳、蜂蜜、豬血、苦瓜、鬍蘿蔔、白菜、茶葉、燕麥、蘑菇
孕婦補養明星食物    34
阿膠、鴿肉、雞蛋黃、海參、鱸魚、葡萄、檸檬、菠菜、紫蘇葉、橄欖油、蔥
産婦月子補明星食物    36
羊肉、雞肉及烏骨雞肉、豬蹄、雞蛋、鯰魚、鯉魚、海參、紅豆、當歸、薑、花生、阿膠、桂圓
中年抗衰明星食物    38
芡實、蓮子、豆漿、藕粉、海帶、海參、枸杞、茯苓、菊花、靈芝、肉蓯蓉
更年期女性調養明星食物    40
銀耳、木耳、百閤、蓮子、月季花、紅棗、大豆、枸杞、阿膠、鮑魚、桑葚、蚌肉
老年補鈣明星食物    42
羊骨、兔肉、泥鰍、乾貝、燕麥、黑芝麻、核桃、鬆子、蝦皮、阿膠

第三章 不同體質,不同調養    45
測一測你是哪種體質    46
平和體質、陰虛體質、氣虛體質、陽虛體質、痰濕體質、濕熱體質、氣鬱體質、血瘀體質、特稟體質
益氣明星食物    48
白米、鰱魚、牛肉、雞肉、鱔魚  紅棗、人參、葡萄、山藥、黃耆、櫻桃、花生

開啓養生之旅
食養、食療古已有之。
食藥同源,
吃具有不同性味、功效的食物,
就可達到相應的養生、食療之目的。
營養素分級標準(每100剋食物中的含量)
★    ★★    ★★★    ★★★★    ★★★★★
熱量(大卡)<28.7    28.7~57.4    57.4~119.5    119.5~286.9>286.9
膳食縴維(剋)<1.5    1.5~5    5~10      10~15>15
膽固醇(毫剋)<20    20~40    40~120    120~200>200
蛋白質(剋)<2    2~5    5~10    10~20>20
脂肪(剋)<0.8    0.8~2    2~5    5~8>8
碳水化閤物(剋)<5    5~10    10~25    25~50>50
維生素A(微剋)<20    20~50    50~100    100~200>200
維生素B1/維生素B2(毫剋)<0.05    0.05~0.1    0.1~0.3     0.3~0.5>0.5  
維生素C(毫剋)<10    10~20    20~60    60~100>100
煙酸/維生素E(毫剋)<0.5    0.5~1    1~2     2~5>5
鈣(毫剋)<20    20~50    50~100    100~200>200
磷(毫剋)<30    30~60    60~120    120~300>300
鉀(毫剋)<120    120~300    300~600    600~1200>1200
鈉(毫剋)<10    10~20    20~50    50~100>100
鎂(毫剋)<15    15~30    30~60    60~150>150
鐵(毫剋)<1.5    1.5~3    3~9    9~15>15  
鋅(毫剋)<0.3    0.3~0.8    0.8~1.5    1.5~3>3
硒(微剋)<0.5    0.5~1.5    1.5~5    5~15>15
銅/錳(毫剋) <0.1    0.1~0.5    0.5~1    1~1.5>1.5

 

圖書序言

前言

  食養、食療古已有之。

  古代醫傢非常重視食物養生。藥王孫思邈說:「安生之本,必資於食」。食藥同源,食物也像中草藥一樣,有性味之分和養生治病之功效。在日常生活中,吃具有不同性味、功效的食物,就可達到相應的養生、食療目的。

  針對於此,本書主要結閤《本草綱目》,精選瞭143種常見食材,詳細闡述其性味、歸經、養生功效、食用禁忌以及簡便易行的食療方等;並特彆選取瞭44種常見病和慢性病,提供瞭對癥食療養生食物索引,以便您快速找齣最適當的養生食物,輔助治療疾病或做日常調養。鑑於《本草綱目》對部分食材的養生功效載而不詳,本書參考瞭《本草從新》、《日用本草》、《食療本草》、《本草匯言》等其他專著。由於《本草綱目》成書較早,一些常見的食材未能收錄,為瞭適閤現代人們閱讀,則參考瞭現代科學研究成果予以介紹。

  在民間,有「鼕吃蘿蔔夏吃薑,不勞醫生開藥方」、「三月三,薺菜當靈丹」、「小暑黃鱔賽人參」等俗語。這些養生俗語,一方麵是說每種食物都有一個特定的收獲期或産季,此時食物的味道最鮮美,營養最豐富,養生效果自然也最強。另一方麵,也是說要順時養生,即要根據四季寒暑的變化、陰陽的消長來調節飲食、保養身體。

  因此,本書將各種食物的産季或最適宜食用的時期標齣,而且專門設置瞭四季養生一章,介紹各個季節的養生方法和相應養生效果最好的食物,使您輕鬆掌握四季養生的祕訣。

  中醫治病講究「辨證施治」,養生也應如此。年齡不同,所需營養不同,對應常吃的食物自然也不同,如兒童吃核桃益智、中年用芡實抗衰、老年喝骨頭湯補鈣等。體質各異,補養所用的食物也要有所區彆,如氣虛吃牛肉補氣、血虛用阿膠補血、脾虛常吃山藥補脾等。區彆年齡,分清體質,吃對食物,纔能真正産生養生的效果。

  將經典中抽象的養生理論,落實到日常生活中最天然、最常見的食物上,使廣大讀者能夠看得懂、學得會、做得易、用得靈,是本書的編寫宗旨。希望食物養生走入每個人的生活,使每個傢庭都健康、快樂地生活。

 

圖書試讀

第一章 飲食養生關鍵字
 
一日三餐,是再尋常不過的事情瞭。
 
但是,養生吃什麼,怎麼吃纔養生,對癥養病如何吃,卻是有不少學問的。這些都能從《本草綱目》中找到具體答案。
 
養生吃什麼
 
美味食物有什麼養生奧妙?如同人體由骨骼、血、肉、皮膚等組成一樣,維持生命正常運轉的物質由七大營養素構成,它們分彆是蛋白質、脂肪、碳水化閤物、維生素、礦物質、水及膳食縴維。七種營養素缺一不可,每一種食物都有它的「一技之長」,對於這七種營養物質,隻要巧加利用就能産生養生保健的作用。
蛋白質
 
蛋白質是人體肌肉、血液、骨骼、毛發、皮膚等組織的主要成分,主要參與體內各種代謝過程,保證身體的生長、發育、繁殖、遺傳並供給能量,也是更新和修補組織及細胞的主要原料。
 
一天蛋白質需求量(剋)=(身高-105)×1.0
 
蛋白質缺乏會導緻免疫力下降,齣現消瘦、貧血、無神、視力差等癥狀;未成年人則會影響生長發育。
 
蛋白質過量會增加人體負擔,造成腎髒損傷。
 
對應食物:牛肉、羊肉、豬肉、魚肉、蝦、雞肉、鴨肉、雞蛋、鴨蛋、黃豆、黑豆等。
 
脂肪
 
脂肪是能量的唯一儲存方式,功能是供給人體熱量、保護內髒、保持體溫,一旦人體內缺少能量時,身體就會分解脂肪,釋放齣二氧化碳、水和能量。另外,脂溶性維生素(維生素A、維生素D、維生素E、維生素K)隻有溶解於脂肪纔能被人體所吸收。
 
按每日攝入的總熱量計算,兒童攝入脂肪所産生的熱量約佔每日總熱量的35%,成人以不超過25%為宜。
 
脂肪缺乏會齣現脂溶性維生素缺乏,引起軀體發育遲緩、免疫功能下降等。
 
脂肪過量會導緻高脂血癥甚至冠心病,某些癌癥與攝入過量脂肪、膳食縴維少也有一定關係。
 
對應食物:花生油、大豆油、豬油等烹調用油脂;肉類、蛋類、奶類、蛋糕、油條及花生、核桃等果仁食物本身所含的油脂。
 
碳水化閤物
 
它是人體能量的直接來源,提供人體正常活動所需要的熱量。它在體內轉化成的糖原可以保護肝髒,數量較多時也可以解毒。
 
每天應至少攝入200剋可消化利用的碳水化閤物,以佔人體總能量的60%~70%為宜。
 
碳水化閤物缺乏將導緻血糖含量降低,産生頭暈、心悸、全身無力等癥狀,甚至昏迷。
 
攝入碳水化閤物過量會使人過於肥胖而導緻高血脂、糖尿病等疾病。

用戶評價

相關圖書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