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法

公司法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图书标签:
  • 公司法
  • 公司治理
  • 商法
  • 法律
  • 经济法
  • 企业法律
  • 公司设立
  • 股权转让
  • 公司解散
  • 合同法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特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本书特色

  本书乃为教科用书,全书论述以建构公司法体系为核心,希望能帮助读者全面了解公司法全貌。由于公司法为公司体制之基本规范,涉及问题繁多,本书乃择其精要,避免繁琐杂乱,盼读者可以透过本书而学习全面貌公司法,而非是学习到片片段段模煳及似懂非懂的公司法。
好的,这是一本关于海洋生物多样性及其保护的深度专著的图书简介: --- 蔚蓝之境:全球海洋生态系统、生物多样性及其未来图景 导言:生命的摇篮与未知的疆域 我们的星球,超过百分之七十的面积被浩瀚的海洋所覆盖。这片深邃、广袤的水域,不仅是气候调节的巨型引擎,更是地球上物种多样性最丰富、形态最为奇特的生命宝库。然而,长久以来,海洋的广阔与深不可测,使其内部的生命脉络与生态机制,在很大程度上仍然笼罩在人类认知的迷雾之中。 《蔚蓝之境:全球海洋生态系统、生物多样性及其未来图景》并非一部冰冷的科学图谱,而是一次深入海洋腹地的史诗级探险。本书旨在系统梳理当前全球海洋生物多样性的现状、揭示支撑这些生命的复杂生态网络,并以前所未有的视角审视人类活动对这一脆弱系统的深远影响,最终描绘出我们为之奋斗的、可持续的海洋未来。 第一部:生命的源头——海洋生态系统的结构与功能 本部分聚焦于海洋环境的物理、化学基础,以及由此催生的生命层级。 第一章:深海的物理边界与化学基础 我们将从物理海洋学入手,解析洋流、温度梯度、盐度和光照深度如何共同塑造了海洋的宏观结构。随后,深入探讨溶解氧、营养盐(如硝酸盐、磷酸盐、硅酸盐)的全球循环,特别是深海热液喷口和冷泉生态系统的独特化学驱动机制,揭示生命如何脱离太阳能的直接束缚而繁盛。 第二章:从浮游生物到巨兽:海洋食物网的层级结构 本书详细剖析了海洋生态系统的基石——浮游植物(Phytoplankton)的光合作用效率及其在全球碳循环中的核心地位。在此基础上,逐层剖析了浮游动物、中层鱼类、顶级掠食者(如金枪鱼、鲨鱼)以及海洋哺乳动物的能量传递路径和种群动态模型。重点解析了垂直分层生态系统(如中层带生物泵)在物质与能量输送中的关键作用。 第三章:栖息地的多样性与演化适应 海洋栖息地绝非均质一片,而是由极端多样的微环境构成。本章对关键的“蓝色碳汇”栖息地进行了详尽的考察:从热带珊瑚礁——被誉为“海洋中的热带雨林”的生物结构复杂性,到红树林和海草床在海岸带稳定、幼体庇护和固碳方面的不可替代性。此外,我们还将专题讨论深海平原、海山(Seamounts)和深海峡谷中,适应高压、低温和永久黑暗环境的特有生物群落。 第二部:物种的宏伟画卷——生物多样性的热点与危机 这部分是全书的核心,它通过物种分类学、地理分布和基因组学的前沿成果,勾勒出海洋生命的精妙编排,并直面当前面临的严峻挑战。 第四章:全球海洋生物地理区划与特有性 本书结合最新的分子生物学数据和历史海洋学研究,对全球海洋生物地理区域进行了重新划分和审视,特别是对南大洋、西太平洋暖池和东太平洋“大三角”等生物多样性热点区域的特有物种(Endemic Species)进行了详细的物种名录梳理与生态角色分析。着重探讨了隔离水系(如地中海、红海)在物种分化中的作用。 第五章:无脊椎动物的隐秘王国 海洋中数量最庞大、形态最奇特的生命往往集中在无脊椎动物门类。本章系统介绍了刺胞动物(如深海水母和黑珊瑚)、环节动物、棘皮动物(如海星、海参)以及头足类(如章鱼、乌贼)的分类学进展和生态适应策略。特别对深海极端环境中的共生微生物依赖型物种进行了专题介绍。 第六章:海洋脊椎动物的进化史与保护现状 涵盖了从原始的鱼类(如软骨鱼纲)到高度进化的海洋哺乳动物(鲸豚类、鳍足类)的演化历程。针对商业捕捞压力最大的重要鱼类种群,本书运用种群动态学模型(如MSY模型)评估其健康状况,并结合遗传多样性分析,指出过度捕捞对遗传基因库的潜在永久性损害。 第七章:人类活动的压力锅——生物多样性丧失的主要驱动力 这是对当前威胁的系统性诊断。我们详细分析了气候变化(海洋酸化、海水升温和氧气最低区扩张)如何重塑生态系统结构;深入剖析了化学污染(如持久性有机污染物、微塑料的生物累积与毒理效应);并探讨了噪音污染对声敏物种(如鲸类)导航和交流系统的干扰。对“幽灵渔具”等海洋垃圾的生态链风险进行了量化评估。 第三部:应对与展望——保护科学与可持续的未来 本书的最后一部分转向解决方案和未来行动,强调基于生态系统的方法(Ecosystem-Based Management, EBM)。 第八章:保护的科学工具箱:从保护区到基因保护 探讨了海洋保护区(MPAs)网络的设计原则、有效性评估标准(如“不减损”原则)和管理挑战。着重介绍了eDNA(环境DNA)技术在快速物种监测和生物多样性普查中的革命性应用。此外,还讨论了物种复壮项目(如特定鱼类的人工繁育与野化放流)的科学边界。 第九章:蓝色经济的转型:可持续渔业与替代性食物来源 对全球渔业管理机制进行了批判性回顾,重点分析了MSC(海洋管理委员会)等认证体系的优缺点,以及如何通过技术手段(如卫星监控、智能捕捞技术)来遏制非法、未报告和无管制(IUU)捕捞。同时,对可持续水产养殖(如离岸多营养层级水产养殖)的潜力进行了展望。 第十章:全球治理与跨国合作的必要性 海洋的无国界性要求全球治理。本章分析了《联合国海洋法公约》(UNCLOS)的局限性,重点阐述了《公海条约》(BBNJ协定)在保护公海生物多样性方面的历史意义和实施难点。最后,本书倡导建立跨学科、跨部门的海洋管理伙伴关系,以应对全球性的海洋危机,确保蔚蓝之境的生命之光能够延续至子孙后代。 结语:我们与海洋的责任 《蔚蓝之境》以其严谨的科学基础、丰富的案例研究和对未来挑战的深刻洞察,为环境科学家、政策制定者、海洋学者,以及所有对地球生命充满敬畏之心的人们,提供了一幅全面而紧迫的海洋生态健康蓝图。它不仅仅是一本书,更是一份对地球生命共同体的郑重承诺。

著者信息

作者简介

姚志明


  台湾台南人

  学历:
  德国哥廷根大学法学硕士、博士

  现职:
  中原大学财经法律学系教授
  中原大学工程法律学位学程主任
  考试院法规委员会委员
  高雄市都市更新及争议处理委员会委员
  中华民国仲裁协会推荐工程仲裁主任仲裁人
  高雄市医师公会法律顾问
  财政部关务署高雄关国赔委员会委员

  经历:
  国立高雄大学法学院院长、财经法律学系系主任、法律学系系主任、教授
  辅仁大学法律学院教授
  考试院典试委员
  法官学院讲座
  高雄市消费者保护委员会委员
  高雄市诉愿审议委员会委员
  国家文官学院讲座
  中华民国工程法律学会理事长

  着作:
  德汉汉德法律字辞典(主编)
  不完全给付之研究
  侵权行为法研究(一)
  诚信原则与附随义务之研究
  债务不履行之研究(一)──给付不能、给付迟延与拒绝给付
  侵权行为法
  证券交易法导读
  民事法理论与判决研究(一)
  契约法总论
  工程法律基础理论与判决研究──以营建工程为中心
  公司法、证券交易法理论与案例研究
  无因管理与不当得利
  公共工程之履约

图书目录

自 序

第一章 总 则 1
第一节 公司之意义 3
第二节 公司之种类 6
第三节 公司之名称 15
第一项 公司名称之选用 15
第二项 公司名称之事先核准制 19
第三项 公司名称使用之限制 19
第四项 公司名称受侵害之救济 20
第四节 公司之住所 22
第五节 公司之国籍 23
第六节 公司之设立 25
第一项 公司设立之意义 25
第二项 公司设立登记之法律效力 28
第三项 设立中公司 31
第四项 公司不能成立时之法律效果 36
第七节 公司之能力 37
第一项 公司之权利能力 37
第二项 公司之行为能力 51
第三项 公司之侵权行为能力 51
第八节 政府与法人为股东 56
第九节 公司负责人及经理人 61
第一项 公司负责人 61
第二项 公司经理人 66
第十节 公司监督 73
第十一节 企业併购与公司合併 78
第一项 企业併购与公司合併之意义 78
第二项 公司合併之种类 79
第三项 公司合併种类之限制 80
第四项 公司合併之程序 82
第五项 公司合併之效力 86
第六项 反对合併股东之保护 88
第十二节 公司之解散 89
第一项 公司解散之意义 89
第二项 公司解散之种类 89
第三项 公司解散之登记 96
第四项 公司解散之效力 97
第五项 公司解散之防止 99

第二章 无限公司 107
第一节 设 立 107
第二节 公司之内部关系 111
第三节 公司之对外关系 115
第四节 退 股 118
第五节 解散、合併及变更组织 120
第一项 解 散 120
第二项 合 併 121
第三项 变更组织 122
第六节 清 算 123

第三章 有限公司 129
第一节 概 说 129
第二节 设 立 131
第三节 公司之内部关系 134
第一项 有限公司之股东 134
第二项 有限公司之股单 138
第三项 有限公司股东之出资转让 139
第四节 公司之机关 142
第一项 有限公司之意思机关-全体股东 142
第二项 有限公司之业务执行机关 145
第三项 有限公司之监察机关 152
第五节 公司之会计 153
第六节 变更章程、合併、解散及清算 155

第四章 两合公司 157
第一节 意 义 157
第二节 设立 157
第三节 公司之内部关系 158
第四节 公司之对外关系 160
第五节 解 散 160
第六节 变更组织 161
第五节 清算 161

第五章 股份有限公司 163
第一节 设 立 163
第一项 股份有限公司之意义 163
第二项 股份有限公司之资本 164
第三项 股份有限公司之设立 171
第二节 股份 197
第一项 股份有限公司股份之意义 197
第二项 股份有限公司股份之种类 198
第三项 股份有限公司股份之转让 203
第四项 股份有限公司之股票 216
第五项 股份有限公司之股东 231
第三节 股东会 235
第一项 股份有限公司股东会之意义 235
第二项 股份有限公司股东会之种类 235
第三项 股份有限公司股东会之召集 236
第四项 股份有限公司股东会开会 247
第五项 股份有限公司股东之提案权 253
第六项 股份有限公司股东会决议方法 256
第四节 董事及董事会 274
第一项 股份有限公司董事会之成员-董事 274
第二项 股份有限公司董事会 308
第五节 监察人 328
第六节 会计 343
第一项 目的 343
第二项 会计表册之编造与承认 343
第三项 公 积 345
第四项 盈余分派 353
第五项 员工酬劳制度 362
第六项 检查人 367
第七节 公司债 372
第一项 公司债之基本概念 372
第二项 公司债之性质 375
第三项 公司债之类型 375
第四项 公司债之募集与私募程序 381
第五项 公司债转让与设质 390
第六项 对公司债之债权人保护 391
第七项 受託人制度 394
第八节 发行新股 396
第一项 发行新股之意义 396
第二项 发行新股之种类 397
第三项 员工酬劳制度 399
第四项 新股认购权 401
第五项 发行新股之限制 405
第六项 发行新股之程序 407
第九节 变更章程 415
第一项 变更章程之意义 415
第二项 增资之变更章程 419
第三项 减资之变更章程 421
第十节 公司重整 427
第一项 公司重整之意义 427
第二项 公司重整之进行 428
第三项 重整债权、重整债务及股东权 440
第四项 重整人、重整监督人及关系人会议 444
第五项 重整计画 452
第十一节 解散、合併及分割 462
第一项 股份有限公司之解散 462
第二项 股份有限公司之合併 467
第三项 股份有限公司之分割 494
第十二节 清 算 504
第一项 股份有限公司清算之意义 504
第二项 股份有限公司清算之类型 505
第三项 普通清算 506
第四项 特别清算 525
第十三节 闭锁性股份有限公司 544
第一项 闭锁性股份有限公司之意义 544
第二项 闭锁性股份有限公司之成立 545
第三项 公开发行或募集有价证券之禁止 547
第四项 闭锁性股份有限公司之股份 548
第五项 闭锁性股份有限公司之股东会 550

第六章之一 关系企业 557
第一节 关系企业之意义 557
第二节 关系企业结合规范及关系企业之类型 558
第一项 控制与从属之关系企业 558
第二项 相互投资之关系企业 565
第三节 控制公司与其负责人之责任 566
第一项 控制公司之损害赔偿责任 566
第二项 控制公司负责人之损害赔偿责任 578
第三项 从属公司债权人及股东之代公司行使损害赔偿请求权 579
第四项 从属公司之损害赔偿请求权时效 579
第四节 保护从属公司债权人之权益 580
第五节 投资之公开 581
第六节 相互投资公司行使表决权之限制 583
第七节 关系报告书、关系企业合併营业报告书及合併财务报表之编制 583

第七章 外国公司 585
第一节 外国公司之基本概念 585
第一项 外国公司之意义 585
第二项 外国公司之名称 585
第二节 外国公司之认许 586
第一项 认许之要件 586
第二项 认许之程序与效力 587
第三项 认许之撤回 588
第一项 认许之撤销或废止 588
第三节 外国公司负责人之责任 588
第四节 外国公司之清算 589
第五节 外国公司之报明与备案 589
第六节 外国公司之监督 590

第八章 公司之登记及认许 591
第一节 申 请 591
第一项 公司登记之种类 591
第二项 公司之登记或认许程序 593
第三项 公司登记之效力 594
第四项 登记事项之改正与更正 596
第五项 证明事项之核给证明书与公司登记文件之查阅或抄录 597
第六项 公司登记废止 598
第二节 规 费 598

第九章 附 则 599

图书序言

自序

  公司法乃为企业组织之基本法规,其建构企业之内部组织与对外之法律关系,尤其是债权人之保护体系。这些年教授公司法时,深深感觉时代的变迁,也深深影响企业运作模式,我国公司法致相关规定或应作些调整,尤其是无限公司与两合公司制度之存废,实值得探讨。趁着暑假期间,有较完整的时间,于去年与今年连续两年期间,全心将公司法上课讲义与笔记整理付梓,作为未来我的学生上课时较完整的上课资料,并供有兴趣公司法的读者参考之用。

  本书乃系以教科书为撰写之设计,为避免全书过于庞大,书籍内容以体系、精简及常见之实务见解为主轴编写而成,内容中甚至有笔者三十多年修读公司法时之心得,期盼能有註于读者对于公司法之了解。笔者虽致力避免书中谬误发生,然此愿望常无法达成,期盼读者能见谅及不吝指教,而使本书未来能更加完善。爱妻如羚对于美学品味甚高,其向来对于色彩及各种搭配有独到及过人之处,笔者所有书籍封面之样式设计及颜色搭配均有赖于她的规划,本书之封面整体设计亦万分感谢她的辛劳,于此特表谢意。

姚志明
于家中书房
2016年7月19日

图书试读

用户评价

评分

这本书啊,一开始收到的时候,我其实是有点犹豫的。毕竟“公司法”这三个字听起来就觉得有点枯燥,好像离我们日常生活很远,顶多就是偶尔在新闻上听到。但家里人坚持说,现在做点小生意,或者进一些大型企业工作,多少都得懂点基础的法律条文,不然吃了亏都不知道。好吧,硬着头皮就打开看了。 结果呢,我真的挺意外的。它不像我想象中的那种艰涩难懂的法律条文堆砌,反倒是用一种比较易懂的方式在解释。虽然我不是法律系出身,但很多概念,像是股份有限公司、有限公司的区别,还有股利的分配,甚至是一些常见的公司治理问题,它都有详细的解释,而且还举了一些生活化的例子,让我一下子就豁然开朗了。最让我印象深刻的是,它居然还提到了台湾本土的一些公司法案例,这样一来,就感觉跟自己的生活联系更紧密了,不是那种高高在上的理论,而是实实在在的“台湾的公司法”。 读到后面,我才发现,原来很多我们日常生活里遇到的问题,比如小型的股权纠纷,或者合伙创业时可能遇到的风险,书中都有涉及,并且给出了初步的建议。虽然不能替代专业的法律咨询,但至少能让我们在遇到类似情况时,心里有个底,知道该往哪个方向去了解,不会完全摸不着头脑。它就像一本“公司法入门指南”,不是让你成为专家,而是让你成为一个“懂点规矩”的生意人或者职场人。 而且,我特别喜欢它在解释一些比较抽象的法律概念时,会用很多图表和流程图。对于我这种视觉型学习者来说,这些图表比纯文字要直观太多了,一下子就能把复杂的逻辑关系梳理清楚。比如,在讲到公司设立的流程时,那个流程图就让我对整个过程有了清晰的认识,避免了很多不必要的混乱。这本书真的做到了“化繁为简”,让原本可能让人望而却步的法律知识,变得生动有趣起来。 总的来说,虽然这本书的名字听起来有点“硬核”,但实际内容却非常实用,而且易于理解。对于想要了解台湾公司法基础知识的朋友,或者正在创业、管理公司的人,这本书绝对是一本值得推荐的读物。它不仅拓宽了我的知识面,更重要的是,让我对商业世界中的一些基本规则有了更清晰的认识,这对于我在未来的工作和生活中,都将非常有帮助。

评分

这本书嘛,坦白说,我是被它的装帧吸引的。封面设计很简洁大气,给人一种专业又权威的感觉。加上我是做一些文案策划工作,平时也接触一些品牌推广,所以对公司运作的背后逻辑一直很好奇。虽然我不是直接做法律方面的事情,但觉得了解一些公司法的基本原则,对于理解商业世界的“游戏规则”应该会有很大的帮助。 翻开来之后,我惊喜地发现,它不仅仅是一本枯燥的法条汇编。作者似乎很懂得如何把复杂的法律条文“翻译”成普通人能理解的语言。很多时候,它会通过一些生动有趣的小故事,或者引用一些知名企业的案例,来阐释一些关键的公司法概念。比如,它讲到股东权益的时候,就举了一个大家都熟悉的咖啡连锁店的例子,一下子就把“股权分散”和“控制权”这些概念讲得明明白白。 更让我觉得难得的是,这本书在讲解过程中,并没有忽略台湾本地的特点。它会特别提及一些在台湾地区适用的公司法细则,甚至还会分析一些台湾本土公司在实际运作中遇到的法律问题。这一点让我觉得这本书非常接地气,不是那种套用国外的理论,而是真正能应用到我们身边的。我感觉,读完之后,不仅能理解公司法,还能对台湾的商业环境有更深的认识。 而且,我特别注意到,这本书在处理一些争议性或者容易引起误解的法律条文时,都会非常谨慎地进行解释,并提供不同的解读角度。它鼓励读者进行批判性思考,而不是盲目接受。这种严谨的态度,让我觉得这本书的作者是非常有学识和责任感的。它不仅仅是传授知识,更是在培养一种法律思维。 总而言之,虽然我不是法律专业人士,但通过阅读这本书,我对公司法有了全新的认识。它不仅满足了我对商业世界运作的好奇心,更让我觉得,法律知识并不是遥不可及的,而是可以被理解和应用的。对于任何对公司运营、企业管理感兴趣的人来说,这本书都绝对是一本值得细细品读的佳作。

评分

这本书的出现,对我来说,更像是一场意料之外的“解谜”过程。我一直对现代企业制度的构成要素感到好奇,总觉得公司这个组织形态背后,一定隐藏着许多精妙的规则。所以,当看到这本《公司法》的时候,我抱着一种“探究其究竟”的心态开始阅读。 一开始,我确实被那些条文的数量吓到了,但随着阅读的深入,我逐渐发现,这本书的价值在于它并非仅仅罗列法条,而是试图构建一套完整的“公司法知识体系”。作者并没有简单地介绍“是什么”,而是深入地分析“为什么会是这样”,比如,在解释股份有限公司的起源时,它会追溯到历史背景,让你明白这些法律规定的诞生是有其逻辑和必然性的。 我特别喜欢它在阐述一些复杂概念时,所采用的“抽丝剥茧”式的分析方法。比如,在讲解公司治理的各个层面时,它会把董事会、监事会、股东大会的功能和相互制约的关系,用清晰的逻辑层次一一剖析。这种深入浅出的讲解,让我对公司内部的权力结构有了更透彻的理解,不再觉得它们是模糊不清的“高层运作”。 而且,这本书让我对“股份有限公司”这个概念有了颠覆性的认识。我之前总觉得那是一种非常遥远、非常大型的企业形态,但这本书通过对一些细节的解释,让我发现,即使是规模较小的公司,其背后也遵循着相似的法律框架。这让我开始重新审视身边的一些企业,并且对其运作方式产生了更深的思考。 总而言之,这本《公司法》为我打开了一扇通往理解现代企业制度的大门。它不仅仅是知识的传授,更是一种思维的启迪。我发现,通过对公司法的学习,我能够更深刻地理解商业世界运作的底层逻辑,并且这种理解,对于我个人在职业发展上的规划,也提供了不少新的视角和启发。

评分

坦白说,我买这本书,纯粹是出于一种“职业病”的驱使。我在一家非营利组织工作,经常需要跟政府部门打交道,处理一些文件和申请。虽然我们不是以营利为目的,但在某些时候,对于公司运作的一些基本规定,比如法人格、责任划分等方面,还是需要有所了解的。我希望这本书能帮我理清一些模糊的概念。 读起来之后,我发现这本书的特点在于它的“实用性”非常强。它不像一些学术性的著作那样,过于强调理论的深度,而是更侧重于实际应用。比如,在讲到公司设立的各项准备工作时,它会详细列出需要注意的事项,甚至会提及一些可能遇到的具体操作困难。这对于我们这种需要实际操作的人来说,简直是太有帮助了。 我印象特别深刻的是,它对于“有限责任”这个概念的解释。以前我总是模模糊糊的,以为公司就是公司,个人就是个人,但这本书通过大量的案例分析,让我明白了在什么情况下,股东的责任会被无限扩大,又在什么情况下,可以得到有效的保障。这种清晰的界定,让我觉得非常有安全感。 而且,这本书在讲解一些比较复杂的法律条文时,还会引入一些“疑难解答”的板块,直接点出读者可能遇到的困惑,并给出明确的答案。这种设计非常贴心,感觉作者真的站在读者的角度去思考问题,并且尽力帮助读者克服学习上的障碍。 总而言之,这本书对我来说,就像一本“公司法操作手册”。它不仅解答了我工作上的一些疑问,更重要的是,它让我对公司法有了更具体、更直观的认识。它让我觉得,法律条文并非冰冷的文字,而是真正能够指导我们实际操作的工具。对于任何需要处理与公司相关的事务的人来说,这本书都是一本不可多得的宝贵资源。

评分

我的第一印象是,这绝对是一本“值得珍藏”的书。我一直对社会学和经济学交叉的领域很感兴趣,公司作为现代社会经济活动的重要载体,其内部的运作机制一直是我想要深入了解的。所以,当我在书店看到这本《公司法》的时候,就觉得它可能能够提供一些我想要的答案。 读起来之后,我发现这本书的独特之处在于它将法律条文与社会经济背景紧密结合。作者并没有孤立地讲解法律条文,而是会分析这些法律规定是如何适应社会发展、经济需求而产生的。比如,在讲述公司法的演变时,它会提及不同历史时期社会经济结构的变化,以及这些变化对公司法制定的影响。 我特别欣赏它在分析一些法律条文时,所展现出的“历史纵深感”。它不是简单地告诉你“现在应该怎样”,而是会告诉你“为什么会是这样”,并且还会展望未来可能的发展趋势。这种宏观的视角,让我对公司法有了更全面、更深刻的理解,不再局限于眼前的条文。 而且,这本书在阐述一些重要概念时,常常会引用一些经典的管理学理论和经济学模型。这让我在学习法律的同时,也能触类旁通,将法律知识与更广泛的学科知识联系起来。我感觉,通过这本书,我不仅在学习法律,更是在学习一种“理解社会运作的底层逻辑”的方法。 总而言之,这本《公司法》是一本非常有启发性的读物。它不仅仅是一本法律书籍,更像是一扇窗口,让我能够窥探到现代商业文明的运作脉络。它让我意识到,法律条文背后,蕴藏着深刻的社会和经济智慧。对于任何想要深入理解现代社会经济运行机制的人来说,这本书都绝对是值得一读的。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