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戴装置与VR产业发展趋势

穿戴装置与VR产业发展趋势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图书标签:
  • 穿戴设备
  • VR/虚拟现实
  • 虚拟现实产业
  • AR/增强现实
  • 物联网
  • 智能硬件
  • 科技趋势
  • 产业分析
  • 未来科技
  • 数字经济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特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穿戴装置在近年来议题虽然不如以往,但厂商一方面依旧希望Apple Watch能够改变产业现况,带领穿戴装置产品走出一条路;另一方面也自行试图做出改变,包括转向精品市场发展,赋予穿戴装置更多价值。

  除此之外,因为过往的消费电子模式并无法吸引更多消费者购买穿戴装置,所以厂商也开始努力试图朝多产业发展,例如行动支付、安全健康,甚至是宠物用的穿戴装置产品,希望能透过多领域功能发展,在不同的利基市场寻找更多消费者。

  而2016年的热门产品已经转移到VR(虚拟实境)方面,在宏达电、Oculus、Sony的VR装置带领下,带动许多厂商投入此市场,尤其在中国,更是大量的新创厂商推出VR相关的产品与服务。而VR装置的兴起,也将带动零组件的洗牌,包括GPU、面板等零组件,都将成为下世代产业竞争的重点。
 
智能制造的脉络与未来:深入解析工业4.0核心技术与应用 书籍简介: 本书旨在全面、深入地剖析当前全球制造业正在经历的深刻变革——以工业4.0为核心驱动力的智能制造浪潮。我们聚焦于支撑这场变革的关键技术体系,从底层逻辑到实际应用场景,构建起一个完整、系统的知识框架,为行业决策者、技术研发人员以及相关领域的学习者提供一份详尽的路线图与操作指南。 第一部分:工业4.0的理论基石与战略布局 本部分将首先厘清“工业4.0”的定义、历史演进及其核心驱动力。我们不再仅仅停留在概念的阐述,而是深入探讨其背后的经济学逻辑和地缘政治影响。 1. 从自动化到智能化:三次工业革命的回顾与展望 详细对比分析第一次(电力与机械化)、第二次(流水线与电气化)、第三次(信息技术与自动化)工业革命的特征、核心技术瓶颈以及它们对全球生产力的重塑。 重点分析数字技术(如互联网、大数据)如何成为第四次革命的催化剂,以及其与传统工业体系的融合点。 2. 工业4.0的七大核心支柱解析 深入剖析支撑工业4.0的七大关键技术模块: 互联互通(Interoperability): 探讨OPC UA、MQTT等工业通信协议在构建统一数据交换层面的挑战与机遇。 信息透明化(Information Transparency): 阐述如何通过数字孪生技术(Digital Twin)建立物理世界的精确虚拟映射,实现实时监控与状态评估。 技术辅助(Technical Assistance): 分析人机协作系统(Cobots)的设计哲学、安全标准以及在柔性生产线中的部署策略。 去中心化决策(Decentralized Decisions): 研究边缘计算(Edge Computing)在实时控制和自主优化中的作用,以及区块链技术在供应链信任机制构建中的潜力。 每一个支柱都将辅以不同国家和地区(如德国“工业4.0”、美国“智能制造伙伴关系”、中国“中国制造2025”)的战略侧重点对比分析。 第二部分:构建智能工厂的基石技术:数据、连接与计算 本部分是全书的技术核心,聚焦于支撑智能制造运行所需的关键技术栈的深度剖析。 1. 工业物联网(IIoT)的架构设计与安全实践 分层架构模型: 详细阐述从传感器层、网络层、平台层到应用层的完整IIoT架构,强调数据采集的标准化和协议转换机制。 数据治理与实时性挑战: 探讨海量工业数据的采集、清洗、存储和实时分析的工程挑战,包括时间序列数据库的选择与优化。 网络安全纵深防御: 针对OT(运营技术)网络特性,分析常见的攻击面(如PLC篡改、固件漏洞),并提出基于零信任模型的网络安全策略和威胁情报共享机制。 2. 高级数据分析与机器学习在工业领域的落地 预测性维护(PdM): 详述基于振动、温度、电流等多源异构数据进行设备健康评估的算法模型(如LSTM、Transformer在时间序列预测中的应用),并计算其投资回报率(ROI)。 质量优化与视觉检测: 研究深度学习在复杂表面缺陷识别、装配流程验证中的应用,重点分析标注数据获取的成本控制和模型的可解释性(XAI)在质量追溯中的重要性。 生产调度与优化: 探讨强化学习(RL)在动态环境下的复杂作业排序、资源分配中的前沿研究与工程实践,对比传统优化算法的局限性。 3. 数字孪生:从概念到生产力的飞跃 建模与仿真技术: 分析CAD/CAE/PLM系统如何无缝集成,构建高保真度的物理实体模型。讨论多物理场耦合仿真在工艺参数优化中的应用。 孪生体的生命周期管理: 阐述数字孪生体如何贯穿产品设计、生产制造、运营维护直至报废的整个生命周期,实现持续的迭代优化。 第三部分:面向未来的智能制造应用场景与新兴趋势 本部分将视野拓展到具体的行业应用,并对未来几年内可能引领变革的新兴技术方向进行前瞻性探讨。 1. 增材制造(AM)与柔性化生产线的融合 分析3D打印技术如何突破传统供应链的限制,实现定制化、小批量产品的快速制造。 探讨如何将AM设备无缝接入MES/ERP系统,实现“设计即制造”的闭环流程。 2. 人机协作与工作流的重塑 深入研究安全标准(如ISO/TS 15066)在人机协作工作站设计中的应用,平衡效率与安全。 探讨AR/MR技术如何辅助一线工人进行远程专家指导、复杂装配任务的流程指引,并记录操作数据,反哺知识库。 3. 供应链的智能化与韧性构建 研究如何利用物联网、传感器和区块链技术,构建端到端(E2E)的透明化、可追溯的智能供应链。 重点分析在面对全球性中断事件时,如何利用AI驱动的需求预测和库存优化模型,增强供应链的弹性(Resilience)。 4. 可持续发展与绿色制造 探讨工业4.0技术如何助力能源管理优化、减少废弃物产生。 分析生命周期评估(LCA)工具如何与实时生产数据结合,实现产品碳足迹的精确核算与管理。 结论:迈向自主运营的未来工厂 本书最后总结了实现完全自主运营工厂(Lights-Out Factory)所面临的剩余挑战,包括跨企业数据共享的法律和伦理困境,以及对传统技能人才结构的冲击。我们强调,智能制造的成功不在于技术的堆砌,而在于对业务流程的深刻理解和持续的组织变革能力。本书为读者提供了在这一复杂转型期中,保持竞争力和引领行业发展的必备知识体系。

著者信息

作者简介

拓墣产业研究所


  「拓墣产业研究所」成立于1996年,为台湾重要智库中,最大规模之民营调研机构,也是唯一在大中华地区完整佈局之专业产业顾问公司,客户遍及全球ICT大厂、金融单位与政府机关。

  拓墣产业研究所长期关注全球ICT产业趋势,研究主轴横跨半导体、光电、通讯网路、消费电子、车用电子、物联网、LED、环保节能等领域,近年并延伸至服务业、农业生技、数位内容、文化创意、国家策略发展、中国内需市场等非ICT产业,积极朝综合研究之方向迈进。

  为协助客户快速掌握瞬息万变的市场趋势及动态,拓墣产业研究所针对17个产业主题,每年产出超过320篇以上研究报告,并辅以每日即时性的产业评析,和累积超过250册已出版的主题式专题报告及200多场次产业趋势研讨会,拓墣产业研究所建置的庞大历史分析与市场动态资料库,让订阅客户可借由个人专属帐号及密码,随时在世界各地上网查询。

  拓墣产业研究所于北京及深圳皆设有办事处,以提供客户最即时深入之中国市场观察研究。长期支持的在地客户包括:上海宏力半导体、上海华虹NEC、中芯国际、天马微电子、北京电子控股、宇龙、京东方、海信、海尔、康佳、福建省电子资讯、华为、联想、龙腾光电等大型集团等,并为北京中关村、浦东新区发改委、上海积体电路协会、苏通科技产业园、钖山经济开发区、福建省电子资讯集团、福建省经贸委员会、厦门产业技术研究院、厦门市科学技术局、厦门软体园、江门市高新区、南沙经开区、合肥发改委、合肥新站综合开发实验区、武汉东湖新技术开发区、西安高新区、咸阳高新区、重庆外经贸委、重庆经信委、重庆北部新区、重庆市巴南区、重庆高新区、重庆合川区等单位提供策略规划服务,且在台北成功举办多场两岸产业合作交流会。未来将持续深耕中国各地,提供广大客户零时差之资讯谘询服务。
 

图书目录

第一章 全球穿戴装置产业与趋势
1-1.穿戴装置未来趋势与策略发展
一.智慧手表与智慧手环
二.AR与VR装置
三.TRI观点
1-2.「十三五」资讯经济带动穿戴装置应用发展
一.《十三五规划》于穿戴装置要件
二.未来产业发展
三.TRI观点
1-3.Apple能否拯救智慧手表市场
一.智慧手表产业
二.Apple Watch分析
三.TRI观点

第二章 穿戴装置新应用发展
2-1.行动支付于穿戴装置之应用
一.行动支付于穿戴装置发展
二.穿戴装置运用分析
三.TRI观点
2-2.安全健康系统在穿戴装置扎根
一.数位医疗需求成长
二.穿戴装置于安全健康系统的应用
三.TRI观点
2-3.宠物穿戴式应用新商机
一.宠物市场与穿戴装置
二.宠物穿戴装置分析
三.TRI观点

第三章 虚拟实境产业趋势
3-1.VR厂商的竞争与布局
一.VR产品策略分析
二.VR产业发展趋势
三.TRI观点
3-2.探讨IC设计晶片在VR中应用方向-以游戏VR为例
一.VR正起步,以游戏为先期发展领域
二.零组件分析:GPU、无线通讯与感测器
3-3.VR虚拟现实火热,带给中国显示厂商无限商机
一.VR市场崛地而起
二.国内外主要VR参与厂商
三.VR产业链
四.中国显示厂商的商机分析

图目录
图1.1.1 智慧手表价格提高
图1.1.2 健康运动市场区隔与功能
图1.1.3 Lighthouse范围
图1.1.4 消费者购买VR装置情境分析
图1.1.5 2016~2018年VR产业发展趋势
图1.2.1 《十三五规划》要项
图1.2.2 《十三五规划》对穿戴装置关联
图1.2.3 穿戴装置新创类型比较
图1.2.4 《十三五规划》对穿戴装置影响时程表
图1.3.1 2014~2018年智慧手表年出货量
图1.3.2 2015年第一季~2016年第一季智慧手表与手环QoQ变化
图1.3.3 2015~2016年Apple Watch每季出货量
图1.3.4 原生执行与非原生执行App
图2.1.1 2014~2016年全球各区域行动支付使用人数
图2.1.2 2014年各行动支付使用比率
图2.1.3 Apple Pay使用模式
图2.1.4 Pagare产品
图2.1.5 智慧手表QR支付方式
图2.1.6 穿戴装置上行动支付方案比较
图2.1.7 行动支付于穿戴装置影响要素
图2.2.1 2011~2015年数位医疗基金规模
图2.2.2 2015年数位医疗各领域占比
图2.2.3 1976~2036年台湾人口年龄中位数
图2.2.4 未来医疗产业发展
图2.2.5 健康照护应用范例
图2.2.6 日本桧枝岐村案例模式
图2.2.7 健康照护竞争模式差异
图2.3.1 2011~2015年美国宠物市场规模
图2.3.2 2015年美国宠物各项花费佔比
图2.3.3 2015年美国宠物市场规模
图2.3.4 Anicall宠物穿戴装置规格
图2.3.5 Whistle宠物穿戴装置规格
图2.3.6 宠物穿戴装置商业模式
图3.1.1 VR装置种类比较
图3.1.2 Lighthouse原理
图3.1.3 2016年PS VR策略意图
图3.1.4 2016年VR装置各厂商市佔率
图3.1.5 2016~2020年VR装置出货量
图3.2.1 时间延迟需低于20ms
图3.2.2 宏达电VIVE Lighthouse的直立式基站与感应区域
图3.3.1 VR应用场景概览
图3.3.2 外资龙头厂商VR产品
图3.3.3 中国行业大厂积极布局VR内容
图3.3.4 VR设备硬体构成

表目录
表1.1.1 CES 2016展中新款手表规格
表1.1.2 VR装置规格比较
表1.1.3 2014~2018年各穿戴装置出货量
表2.2.1 健康照护与一般智慧手表差别
表2.3.1 2012~2014年日本宠物市场规模
表3.1.1 VR装置规格比较
表3.2.1 Oculus、宏达电与Sony的VR装置规格
表3.2.2 NVIDIA GeForce GTX 970与AMD Radeon R9 290规格
表3.2.3 不同调变机制下802.11ad技术的传输速度
表3.2.4 Oculus、宏达电与Sony所使用的感测器
表3.3.1 VR虚拟实境产品特性
表3.3.2 主要VR设备产品规格对比
表3.3.3 中国厂商主流VR产品规格
表3.3.4 中国厂商AMOLED布局
 

图书序言

图书试读

用户评价

评分

坦白說,我之前對《穿戴裝置與VR產業發展趨勢》這個題目沒有太大的概念,以為就是一些關於智慧手錶和VR眼鏡的介紹。但讀了之後,我發現這本書的切入點非常獨特,它把穿戴裝置和VR的發展,置於一個更宏觀的社會文化變遷的背景下來討論。書中提到,穿戴裝置的興起,不僅僅是科技進步的結果,更是人們對健康、對效率、對連結的渴望所催生的。像是現代人越來越注重身心健康,因此能夠監測睡眠、心率、甚至情緒的穿戴裝置,就成為了他們追求健康生活方式的重要夥伴。而VR技術的發展,則滿足了人們對於逃離現實、體驗不同人生、或是獲取新知識和娛樂的需求。我特別欣賞作者在探討「沉浸式體驗」對人類感知和認知的影響時,所展現出的深刻見解。透過VR,我們能夠以一種前所未有的方式去體驗世界,這可能會改變我們對現實的理解,甚至重塑我們的價值觀。書中也探討了這些技術對隱私、倫理以及社會公平性可能帶來的影響,這讓我覺得這本書不僅僅是關於技術,更是關於科技如何影響我們作為個體和作為社會群體的生存方式。這種人文關懷的視角,讓這本書的閱讀體驗更加豐富和引人入勝。我認為,對於那些不僅想了解科技本身,更想探究科技如何塑造我們未來社會和個人生活的讀者,這本書絕對能提供許多啟發。

评分

說實話,一開始我對《穿戴裝置與VR產業發展趨勢》這個書名有點猶豫,畢竟VR對我來說,還是比較遙遠的電玩和電影特效領域。但翻開後,我才發現這本書的視野遠比我想像的要寬廣。它不只是談論VR遊戲有多酷炫,而是深入探討了VR技術如何能真正走入我們的生活,甚至在許多我們意想不到的產業裡發揮巨大的潛力。像是作者在探討VR在醫療領域的應用,讓我對手術模擬、遠距治療、甚至心理創傷輔導有了全新的認識。想像一下,醫生可以在虛擬手術室裡反覆練習,降低實際手術的風險;或是病人可以在一個安全、可控的虛擬環境中,慢慢克服恐懼。這種潛力真的太令人興奮了。另外,書中也深入分析了VR在教育和培訓上的應用,透過沉浸式的學習體驗,學生們可以更直觀地理解複雜的知識,例如探索人體內部結構,或是模擬太空探險。這對於提升學習興趣和成效,絕對有著革命性的影響。作者還提到了VR與AR(擴增實境)的結合,也就是MR(混合實境),這更是打開了新的可能性,讓虛擬世界與現實世界無縫融合。書中對於不同VR設備的優劣勢分析,以及市場上主要玩家的策略,也讓我對這個產業的生態有了更清晰的了解。總體來說,這本書不僅僅是技術的堆砌,更重要的是它引導讀者思考科技如何能為人類社會帶來實際的益處,這種高度的關懷和前瞻性,讓我覺得這本書非常有價值,值得深入閱讀和思考。

评分

哇,拿到这本《穿戴裝置與VR產業發展趨勢》真的讓我眼睛一亮!我一直對科技產品充滿好奇,尤其像是智慧手錶、AR眼鏡這些能直接融入我們日常生活的東西。這本書就好像一本行動指南,帶我深入了解了這些穿戴裝置不只是冰冷的科技,而是如何一步步改變我們的生活方式。從一開始只是簡單的健康監測,到現在可以連接所有智慧家居,甚至在遊戲和娛樂上帶來沉浸式的體驗,這中間的演進過程被描寫得相當生動。我尤其喜歡作者在探討穿戴裝置與人體互動的部分,像是如何透過生物辨識技術來進行更精準的健康管理,或是觸覺回饋技術如何讓虛擬世界更真實。書中還分析了不少實際的應用案例,像是運動員如何利用穿戴裝置提升訓練效率,或是醫護人員如何透過遠端監控來照護病人,這些都讓我對穿戴裝置的未來充滿了無限想像。我對書中提到的一些新興技術,像是柔性電子材料和超低功耗晶片,感到非常驚艷,它們是讓穿戴裝置更輕巧、更持久的關鍵。整本書的結構安排也很合理,從基礎概念講到進階應用,再到未來趨勢,一步步引導讀者進入這個迷人的科技世界。我個人覺得,對於想要了解穿戴裝置發展脈絡,以及對未來科技生活感到好奇的讀者來說,這本書絕對是不可錯過的選擇。它不僅僅是一本書,更像是一位引路人,為我們揭示了科技將如何悄悄地、卻又深刻地重塑我們的未來。

评分

我對《穿戴裝置與VR產業發展趨勢》這本書最深刻的印象,就是它對產業趨勢的洞察力。作者並沒有停留在單純的技術介紹,而是花了很多篇幅去分析這個快速變遷的市場背後的驅動力、潛在的挑戰以及未來的發展方向。尤其是在談論穿戴裝置與5G、AI這些前沿技術的結合時,我才意識到原來這些看似獨立的技術,竟然能產生如此強大的協同效應。書中提到,5G的超高速、低延遲特性,是實現更流暢、更即時的VR體驗的關鍵,而AI則能讓穿戴裝置更智能,更好地理解使用者的意圖,提供個人化的服務。這讓我對未來的智慧生活有了更具體的想像。另外,我也很欣賞作者對於產業鏈的分析,從晶片製造、軟體開發、到內容創作,每一個環節都扮演著至關重要的角色。書中也探討了不同國家和地區在穿戴裝置和VR領域的競爭格局,以及未來可能的合作與發展模式。對於有志於在這個產業發展的創業者或投資者來說,這些資訊絕對是寶貴的。我個人特別喜歡書中關於「使用者體驗」的討論,認為好的產品不應該只追求技術的先進,更要從使用者的角度出發,解決實際的問題,提供真正的價值。書中也提到了一些新興的應用場景,例如智慧醫療、工業自動化、甚至是太空探索,這些都讓我看到了穿戴裝置和VR技術在更廣泛領域的巨大潛力。總之,這本書不僅提供知識,更引導思考,讓我對這個產業的未來發展有了更深入、更全面的認識,非常值得推薦。

评分

收到《穿戴裝置與VR產業發展趨勢》這本書,我真的有一種挖到寶的感覺!我一直對科技的演進充滿興趣,尤其是那些能夠直接改善我們生活品質的創新。這本書的內容相當紮實,它不僅僅是介紹市面上常見的智慧手環或VR頭盔,而是從更根本的層面,解析了這些技術背後的核心原理以及它們的發展軌跡。作者對穿戴裝置的演進,從最初簡單的計步器,到現在能夠進行各種複雜生理訊號分析的智能裝置,做了非常清晰的梳理。我尤其對書中關於「人機介面」的探討感到印象深刻,像是語音辨識、手勢控制、甚至腦機介面等新興技術,它們將如何讓我們的互動更加自然、直觀。而VR的部分,則不只是停留在遊戲的樂趣,而是深入探討了它在虛擬實境、擴增實境、以及混合實境這三個不同維度上的應用可能性,以及它們如何逐步融合,創造出全新的體驗。書中對於不同VR眼鏡的硬體規格、光學技術、以及內容生態的分析,也相當到位,讓我對這個產業有了更專業的認識。我認為,這本書的優點在於它的深度和廣度兼具,既有技術的細緻剖析,也有對產業趨勢的宏觀預測。對於想要深入了解穿戴裝置和VR技術,並對它們未來發展方向感到好奇的讀者,這本書絕對是一個非常好的起點,能帶你進入一個充滿無限可能性的科技世界。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