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雨谈【全套6册】

风雨谈【全套6册】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图书标签:
  • 风雨谈
  • 文学
  • 杂文
  • 散文
  • 现代文学
  • 余光中
  • 台湾文学
  • 文化
  • 随笔
  • 经典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特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风雨谈》月刊于一九四三年四月在上海创刊,一九四五年八月终刊,共二十一期。前十六期为三十二开本,每期一百一十页至两百页不等。十七期以后改为十六开本,由于日本战况恶化,物价高涨,纸张奇缺,因此每期仅三十二页。学者陈青生在《抗战时期的上海文学》一书中称《风雨谈》是「当时上海乃至整个沦陷区最引人注目的大型文学期刊之一」。

  【复刻本说明】
  * 本期刊依《风雨谈》合订本全套复刻,为使阅读方便,复刻本每三期为一册,惟原书十七期以后页数变少,复刻本第六册为原书第十六期至第二十一期;复刻本的尺寸亦由原书的15×21公分,扩大至19×26公分。

  * 本期刊因尺寸放大,但每期封面无法符合放大尺寸,故每期封面皆对齐开口,使装订边的留白较多。

  * 本期刊第一集书前加入导读。

  * 本期刊为复刻本,内文页面或有少数污损、模煳、画线,为原书原始状况,不另註;唯范围较大者,则另加「原书原样」,以作说明。

本书特色

  此为中日抗战期间、于汪精卫政权所控制的上海佔领区所发行的《风雨谈》月刊之数位完整复刻精印本。唯一全套完整收集,典雅大开本精装便于收藏并查找,藏书家、研究者梦寐难求,万勿错过。全套共6册。

著者信息

作者简介

原发行者/风雨谈社


  创办人柳雨生,本名柳存仁,民国时期着名文人,抗战时在上海沦陷区的文化界享有盛名,提倡中日友好,被许多人视为汉奸。抗战结束后前往香港、澳洲,成为着名之汉学家。

主编/蔡登山

  文史作家,曾制作及编剧《作家身影》纪录片,完成鲁迅、周作人、郁达夫、徐志摩、朱自清、老舍、冰心、沈从文、巴金、曹禺、萧干、张爱玲诸人之传记影像,开探索作家心灵风气之先。着有:《人间四月天》、《传奇未完──张爱玲》、《梅兰芳与孟小冬》、《读人阅史──从晚清到民国》、《叛国者与「亲日」文人》等十余本着作。
 

图书目录

第一册 第一期至第三期(1943.04-1943.06)
第二册 第四期至第六期(1943.07-1943.10)
第三册 第七期至第九期(1943.11-1944.02)
第四册 第十期至第十二期(1944.03-1944.06)
第五册 第十三期至第十五期(1944.07-1944.10)
第六册 第十六期至第二十一期(1944.12-1945.08)

图书序言

图书试读

用户评价

评分

我一直对社会思潮和哲学探讨有着浓厚的兴趣,尤其是那些能引发深刻思考的作品。《风雨谈》这套书,虽然书名朴实,但我总觉得它蕴含着一种对人生、对社会、对世界的深度剖析。我猜测,这套书可能涵盖了不同时期、不同思想流派的观点碰撞,也可能通过一些个体的经历,来折射出更宏大的社会变迁和思想演进。我非常好奇,作者是如何将这些看似抽象的概念,通过“谈”的形式,变得生动易懂,又引人入胜的。是会采用对话的形式,还是通过故事性的叙述来展现?我更期待它能触及一些我们当下仍然会遇到的困惑和挑战,并从中汲取历史的经验和启示。比如,在面对社会变革时,个体的立场和选择会受到怎样的影响?不同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是如何形成的?这些问题,都需要我们不断地去探索和理解。《风雨谈》这六册,我想一定是一次思维的盛宴,一次对历史和人生的深度对话,足以让我沉浸其中,获得精神上的滋养和启发。

评分

一直以来,我都在寻找能够引发思考、触及灵魂的作品。《风雨谈》这套书,光是书名就足以勾起我的好奇心。我猜测,这套书并非简单地陈述事实,而是更倾向于一种对人生、对世事的哲学性探讨。我希望能够在这套书中,看到作者如何通过对一些人物、一些事件的“谈论”,来展现出深刻的人生哲理,或是对社会现象进行犀利的剖析。我特别期待它能提供一些新的视角,帮助我重新审视一些习以为常的观念。比如,在面对人生的种种挑战时,我们应该如何保持内心的平静?在复杂的社会环境中,我们如何做出正确的判断?我希望这套书能够像一位智者,与我进行一场关于人生真谛的对话。六册的篇幅,足以让作者能够深入地挖掘和阐释,我相信,在这场“风雨谈”中,我一定能获得宝贵的精神食粮。

评分

我一直是个对文学创作和叙事技巧很感兴趣的读者。《风雨谈》这套书,单看书名,就给人一种充满故事的联想。我猜测,这套书很可能不仅仅是历史的记录,更是在文字的运用上有着独到之处。我期待作者能够用生动、细腻的笔触,描绘出不同的人物形象,塑造出引人入胜的情节。也许,这套书会通过一些文学化的手法,将那些枯燥的历史事件变得鲜活起来,让读者仿佛身临其境。我尤其好奇,作者是如何处理叙事的节奏和张力,如何在历史的脉络中穿插个人的情感和命运。是会有波澜壮阔的史诗感,还是会有细腻入微的个人视角?我希望能从中学习到一些叙事的技巧,感受文字的魅力。一套六册,这无疑是一次宏大的文学旅程,我期待着在字里行间,体会到作者的匠心独运,也希望能在这个过程中,对文学创作有更深的理解和感悟。

评分

一直以来,我都喜欢阅读一些能够拓宽视野、提升人文素养的作品。《风雨谈》这套书,乍一看,名字似乎带着些许沉重,但又充满了故事性。我推测,这套书很可能涉及不同领域、不同时代的人物,以他们的经历为线索,展现出时代的风貌和人性的复杂。我特别期待看到作者是如何将那些看似分散的历史片段串联起来,形成一个完整而富有逻辑的叙事。是会从宏观的时代背景入手,还是从一个个鲜活的人物切入?我希望能够从中了解到一些历史事件背后的真正原因,以及那些被我们忽略的细节。同时,我也想看看作者是如何描绘这些人物的性格特征、情感波动,以及他们在面对困难和抉择时的内心挣扎。读这样的书,就像是在与历史进行一次亲切的交流,不仅能增长知识,更能从中汲取人生的智慧和力量。这套书的规模,也预示着它会是一次深入的探索,我相信,读完之后,我的视野定会更加开阔。

评分

这套《风雨谈》,刚拿到手,就被它厚重的分量和古朴的书脊吸引了。我一直对历史人物传记情有独钟,总觉得那些在历史洪流中留下印记的名字,背后一定隐藏着跌宕起伏的人生故事。《风雨谈》系列,从书名就能感受到一种历史的厚重感和人生百态的沧桑。我猜想,它一定不是简单地罗列史实,而是会深入挖掘人物的内心世界,展现他们在时代变迁中的挣扎、选择与担当。我尤其期待能看到那些在历史教科书中被简化或刻板化的形象,在作者的笔下变得鲜活、立体起来。比如,那些在风雨飘摇的年代,他们是如何保持内心的清明,如何在乱世中寻求一线生机,又或是如何在逆境中坚定自己的信念?我非常好奇作者是如何搜集和梳理这些信息的,毕竟,历史的细节往往是最动人的。一套六册,这规模不小,我想里面涉及的人物和事件定然不少,足见作者的功力。读这样的书,就像是在穿越时空,与古人对话,感受他们的喜怒哀乐,品味他们的人生智慧。我准备好沉浸其中,去体味那份“风雨”的滋味,去感受“谈”吐出的历史回响。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