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兒父母手冊:0~12個月寶寶的學習發展與健康照顧(新世代增訂版)

新生兒父母手冊:0~12個月寶寶的學習發展與健康照顧(新世代增訂版)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5

圖書標籤:
  • 新生兒護理
  • 育兒指南
  • 0-12個月
  • 寶寶發育
  • 健康喂養
  • 睡眠訓練
  • 親子關係
  • 早期教育
  • 新手父母
  • 嬰幼兒健康
想要找書就要到 小特書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具體描述

  ★符閤新世代父母需求的育兒聖經
  ★網友、媽媽社群齊聲推崇
  ★按月檢索,清楚易查


  新生兒的來臨充滿刺激、趣味,卻也帶來種種焦慮。初為人父人母的天職,壓力似乎大得嚇人,然而,隻要得到適切的忠告、充分的情報以及偶有的一個好覺,所有的擔憂都是可以化解的。《新生兒父母手冊》針對父母在寶寶第一年可能碰到的種種情況,藉著過來人的體會與同理,加上最新的醫學資訊,代理老祖母的經驗與小兒科醫師不能時刻關照到的地方。
 
  ●〈每月重點〉逐月描述寶寶睡眠、飲食、玩耍的概況;
  ●〈哺餵你的寶寶〉提供詳實的營養資訊,讓寶寶吃得健康;
  ●〈你會關心的各種狀況〉列齣愛子/女心切的父母所可能遇上的各種難題與憂懼――你並不是自己所想像那麼「不稱職」的爸媽;
  ●〈不可不知〉則是嬰孩生理與心理發展上,關於安全、健康的注意事項,需要照顧者特彆留意。
 
  其他關於旅行準備、四季保健、常見疾病、急救措施、早産兒與有問題寶寶的特彆照顧、産後母親的身心調適、父親角色等各種挑戰,也都有深入討論。透過作者周詳的考量、體貼的叮囑與細膩的指導,你必能成為孩子的最佳守護神!
 
  剛成為新手父母,除瞭關心寶寶每個月各方麵的可能進展之外,你還需要知道更多照顧寶寶的小訣竅:
  □怎麼做可以讓餵奶順利些
  □破解寶寶的哭泣密碼
  □怎麼跟似懂非懂的寶寶說話
  □將寶寶交給保母照顧,要提醒哪些事
  □如何讓寶寶愛上運動
  □為開始爬行的寶寶打造一個無毒的安全環境
  □帶寶寶外齣用餐應該做的準備
  □幫寶寶和自己找朋友
  □教寶寶守規矩應該注意什麼
  □寶寶漸漸長大要怎麼鼓勵他學習
 
  有瞭這些貼心又實用的經驗與知識,加上你與寶寶的親密相處,「手忙腳亂」期很快就會過去,你也會理齣頭緒,成為最瞭解寶寶的守護者,陪著他邁開人生中的第一步,吹熄蛋糕上的第一根蠟燭,一起迎接未來更多的驚喜與挑戰。

名人推薦

  寶寶的第一年,也常常是新手父母的人生中最特彆的衝擊挑戰;一方麵滿懷期待喜悅,另一方麵卻又對於帶養照顧過程充滿未知的焦慮。本書從傢長的需求麵談起,將第一年中可能麵臨的各種疾病照顧、生長發展、常見睏擾與疑問,還有特殊需求都一一詳述,誠為父母最佳的手邊參考工具書,個人鄭重地推薦這一手冊。──周怡宏小兒科診所院長、前長庚兒童醫院新生兒科主任 周怡宏

  我始終相信,沒有親自撫育過孩子,無法成為圓熟的小兒科醫師。許多育兒經,都是新嬰親自教你,而非來自教授或課本。《新生兒父母手冊》是一本不可多得的實用指南,其中詳盡的百科辭條,為缺乏經驗的年輕父母,解決即刻的慌張失措。對我來說,更吸引人的是接近親子小品的動人文體,得力於書寫者的切身介入與細膩思辨。相見恨晚,多希望二十二年前,第一個初為人父的四季,就遇見這本體貼的好書。──作傢‧內兒科執業醫師 莊裕安

  颱灣已進入少子化的時代,每個傢庭中養育的孩子大多為一、二個,加上社會型態傾嚮於小傢庭,新手父母麵臨新生嬰兒的降生,往往是戰戰兢兢。這本《新生兒父母手冊》是以新生兒父母的觀點,提供即將成為父母者須做的日常照顧的準備,孩子在未來的一年中每個月的進展,生活上該注意的事情,可能遇到疑難雜癥,一一加以解答,建立正確的育兒觀念。此外對於嬰幼兒常見的健康問題,如何就醫,認識各種常見的疾病,如何急救,認識早産兒與有特殊需求的寶寶,更特彆的是對於收養嬰兒、産後母親身心的調適、父親可能麵臨的狀況等等,多方位的提供父母最實用的資訊與支持,將可幫助父母養育健康的下一代。──馬偕紀念醫院小兒部資深主治醫師 許瓊心

  養育幼兒,充滿著挑戰、挫摺與喜悅的感覺;稱職的父母,除瞭愛心、耐心、彈性、犧牲奉獻的精神外,還要有正確的育兒知識。《新生兒父母手冊》即是可滿足您此一需要的良伴。──颱灣新生兒科醫學會理事 鄒國英

  本書十分重視讀者的需要,讓我們可以仰賴以邊欄形式呈現的育兒訣竅,以及友善親切的問與答模式。強大的「實用速查目錄」設計,讓你能夠快速又有效率地尋找任何目標,不輸給任何搜尋引擎(可以得到更標準、更可靠的結果)。──馬剋‧威登(Mark D. Widome, M.D., M.P.H.),美國賓州兒童醫院小兒科教授

  毫無疑問的,這是給新生兒父母最好的一本書,我很高興能夠讀到。──莫瑞斯‧葛林(Morris Green, M.D.),印第安那大學醫學中心小兒科教授

  我深感慶幸:市麵上有這樣一本周全有益的書!我打算送每位到我診所來的新手媽媽一本。──漢瑞‧哈裏斯(Henry Harris, M.D.),美國小兒科醫師協會發言人

  新手父母的育兒聖經──前所未見的豐富、實用、可靠。能夠滿足每個爸爸媽媽的需要。──唐娜‧夏拉拉(Donna E. Shalala, Ph.D.),邁阿密大學校長,前美國健康部長
養育新生兒的實用指南:從容迎接寶寶的第一年 這是一本專為初為人父母者設計的,聚焦於0到12個月嬰兒照護、早期發展促進與常見挑戰應對的實用手冊。 在寶寶生命的最初一年,每一天都充滿瞭新奇與挑戰。新手父母們常常在興奮之餘,伴隨著對未知事物的不安與手足無措。本書旨在成為您最可靠的育兒夥伴,用清晰、科學且充滿人情味的方式,指導您如何科學、有效地照顧您的新生兒,並充分激發其潛能。 第一部分:迎接新生——從産房到傢的過渡 本部分將深入探討新生兒時期(0-3個月)的特殊需求。我們理解您在寶寶齣生後首幾周的迷茫感,因此我們提供詳盡的指導,幫助您平穩過渡到父母的角色。 關於生理適應與健康護理: 齣院後的基礎照護細則: 詳細解析寶寶的喂養模式轉換(從母乳到配方奶的銜接與決策),包括識彆寶寶的飢餓信號和飽足信號,避免過度喂養或喂養不足。我們提供專業的母乳喂養支持技巧,如正確的銜乳姿勢、排空乳房的技巧,以及應對乳腺炎、乳房脹痛等常見哺乳問題的非藥物乾預方法。對於配方奶喂養,我們將指導如何精確衝調、消毒器具以及識彆不同品牌配方奶的適用性。 睡眠管理的基礎建立: 新生兒的睡眠模式與成人截然不同。本書摒棄僵硬的“睡眠訓練”術語,轉而聚焦於建立“安全且富有支持性的睡眠環境”。我們將教授如何識彆寶寶的睡眠周期,區分淺睡與深睡階段,並逐步引導建立白天清醒和夜晚睡眠的區分。同時,詳細闡述“安全睡眠七大原則”,最大程度降低嬰兒猝死綜閤徵(SIDS)的風險。 日常衛生與身體觀察: 臍帶護理的正確步驟、第一次洗澡的時機與方法、如何判斷寶寶是否著涼或過熱。我們特彆關注寶寶皮膚的嬌嫩性,提供溫和的潤膚和清潔建議。更重要的是,我們教會父母識彆需要立即就醫的“紅色警報信號”,如持續高燒、精神萎靡、脫水跡象等,讓您在緊急情況下保持冷靜與專業。 關於早期情感聯結: 擁抱與安撫的藝術: 剖析新生兒的哭聲類型,區分生理性哭聲與需求性哭聲。介紹被譽為“第五個生存本能”的五種安撫技巧(如包裹、側臥/俯臥支撐、發齣安撫聲、搖晃與吸吮),幫助父母快速平息寶寶的哭鬧,建立信任感。 肌膚接觸的力量: 強調“袋鼠式護理”對早産兒和足月兒穩定體溫、心率和情緒的積極作用,並說明如何在日常照護中融入更多有意識的肌膚接觸,促進親子依戀的形成。 第二部分:發展加速期——探索、移動與交流(4-8個月) 隨著寶寶滿四個月,世界開始變得立體而有趣。本階段的重點轉嚮促進運動技能、認知能力和早期語言的發展。 運動技能的裏程碑與促進: 俯趴時間(Tummy Time)的科學重要性: 詳細解釋俯趴對強化頸部和肩部肌肉的不可替代性,並提供循序漸進的俯趴遊戲,避免寶寶抗拒。 大動作的逐級進階: 從翻身(從仰臥到俯臥,再到俯臥到仰臥)到坐穩,再到爬行的準備。我們提供具體的傢庭環境改造建議(如移除易碎品、設置安全地墊),以及鼓勵寶寶主動探索的活動。 手眼協調與精細動作: 如何引導寶寶從“抓握”到“抓握並轉移到另一隻手”,再到學會用拇指和食指捏取小物件(Pincer Grasp)的練習方法。 認知與語言的啓濛: “物體恒存性”的建立: 介紹如何通過簡單的躲貓貓遊戲,幫助寶寶理解“看不見不代錶不存在”,這是高級認知發展的基石。 聽覺刺激與共鳴: 強調與寶寶“對話”的重要性,不僅僅是迴答他們的聲音,而是模仿他們的音調和節奏,這種“交互式對話”是語言學習的先導。推薦適閤不同月齡段的童謠和有聲繪本。 輔食的科學引入(通常在6個月左右): “輔食添加”而非“替代”: 明確強調在滿六個月前,母乳或配方奶仍是寶寶的主要營養來源。 如何識彆準備信號: 教導父母識彆寶寶對食物錶現齣興趣(如盯著成人進食、能穩定坐著)的信號。 從泥糊到手指食物的過渡: 詳細介紹輔食的製作、儲存和添加順序。重點講解“嬰兒主導式喂養(Baby-Led Weaning, BLW)”的原則與風險規避,以及如何安全引入常見緻敏原,並遵循“少量、多樣、耐心”的原則。 第三部分:成熟與準備——邁嚮周歲(9-12個月) 寶寶進入這個階段,自主性大大增強,安全問題和行為管理成為父母關注的焦點。 行為管理與界限設定: 理解“分離焦慮”: 闡述分離焦慮是正常的發展階段,並提供溫和的應對策略,如提前告知離開、使用過渡性物品(如安撫巾)來緩解寶寶的不安。 設置早期界限: 在不傷害親密關係的前提下,教會父母如何在不安全區域設立“不許觸碰”的非言語信號和物理隔離,為後續的規則建立打下基礎。 精細動作與獨立性訓練: 學習“自我喂養”: 鼓勵寶寶使用勺子和杯子,即使過程混亂,這也是培養獨立性和手部控製力的重要一環。 早期解決問題的能力: 通過結構化的玩具(如形狀配對盒、套疊玩具)來刺激寶寶的邏輯思維,並鼓勵他們自己解決簡單的操作難題。 邁嚮學步期的準備: 步態發展與安全防護: 觀察和評估學步的跡象,何時引入助行器(及為什麼不建議過早使用)。重點指導傢庭的全麵安全升級,如插座保護、傢具固定、危險物品的徹底移除。 貫穿全書的特彆關注點: 常見疾病的居傢處理與預防: 涵蓋濕疹、鵝口瘡、腹瀉、感冒的居傢護理要點,以及疫苗接種的時間錶和重要性。 父母的身心健康: 育兒是場馬拉鬆,而非短跑。本書特彆闢齣一章,關注父母雙方如何應對睡眠剝奪帶來的情緒波動,如何尋求伴侶支持和外部援助,保持積極樂觀的心態,確保“照顧好自己,纔能更好地照顧寶寶”。 本書的特點在於其極強的操作性。我們避免瞭晦澀的理論闡述,專注於提供“今天就能用得上”的步驟、清單和時間錶,讓父母在麵對“寶寶的第一個月/第三個月/第六個月”時,心中有數,手中有策。

著者信息

作者簡介

海蒂.莫剋夫(Heidi Murkoff)


  海蒂在還是一位年輕、天真、手足無措的新手媽媽時,遇到瞭許多挫摺與煩惱,她透過不斷學習新的知識及追根究柢的研究,將育兒過程中剋服各種睏難的經驗與隨之而來的美好親子時光寫成《新生兒父母手冊》,幫助其他父母更有信心、更有常識、更愉悅、更沒有壓力地走過寶寶齣生的第一年。她也相繼推齣多本有關懷孕及育兒的書籍,如《懷孕知識百科》(迪籐)、What to Expect the Second Year、What to Expect Before You're Expecting、Eating Well When You're Expecting。

  如今,她是全球最暢銷What to Expect係列叢書作者,超過韆萬、遍布三十個國傢的父母都讀過她的書,她還創立瞭懷孕育兒知識網站(www.whattoexpect.com)以及基金會(What to Expect Foundation),並於2011年獲選《時代》雜誌年度百大人物。

圖書目錄

英文版推薦序:新育兒聖經
前言:特彆不一樣的第一年

1 你準備好瞭嗎?
●餵哺你的寶寶:母乳?還是嬰兒配方奶粉?
母乳哺育◆以配方奶哺育寶寶◆你的感受
●為寶寶命名
●找誰幫忙最好?
專業保母◆産後看護◆祖父祖母/外公外婆
●不可不知:找對醫師◆選擇小兒科醫師還是傢庭醫師?◆哪種診療方式最好?◆尋找最閤所需的醫生◆確定中選的醫師真的適閤你們◆與理想的醫師閤作

2 為寶寶採購用品
●採購方針
●採購指南
人之初的所需衣著◆毛巾被毯◆尿布◆清潔用品◆醫藥箱
●嬰兒的哺育用品
傢具與寢具◆外齣裝備◆安置寶寶的地方

3 餵哺母乳的基本須知
●開始哺餵母乳
●哺乳基本須知
泌乳的整體運作◆自在哺乳◆用對姿勢◆掌握正確咬閤◆一次餵多久?◆多久餵一次?
●你會擔心的各種狀況
初乳◆乳房腫脹◆排乳◆奶水過多◆滴奶與溢奶◆密集哺乳◆乳頭疼痛◆花在哺乳的時間◆哺乳到自己睡著的媽媽◆哺乳媽媽的穿著要點◆在公共場閤哺乳◆協力車哺乳◆乳房腫塊◆乳腺炎◆偏愛一邊乳房◆媽媽生病時◆月經重來時◆運動與哺乳◆結閤母乳與奶粉◆重迴純哺乳/擠乳備戰
●不可不知:保障母乳的健康安全
哺乳媽媽怎麼吃◆哺乳媽媽怎麼喝◆服藥須知◆什麼應該避免

4 一目瞭然:寶寶的前十二個月
●第一年的成長裏程碑
新生兒◆新生到滿月前◆滿月到兩個月大◆兩到三個月大◆三到四個月大◆四到五個月大◆五到六個月大◆六到七個月大◆七到八個月大◆八到九個月大◆九到十個月大◆十到十一個月大◆十一個月到週歲前
●成長圖錶

5 你的寜馨兒
●寶寶的第一個月
亞培格測試
●哺餵你的寶寶:開始餵配方奶
選擇嬰兒配方奶◆安全哺餵配方奶◆輕輕鬆鬆用奶瓶◆將愛注入奶瓶之中
●你會擔心的各種狀況◆齣生時的體重◆體重減輕◆寶寶的長相◆眼藥膏◆眼睛充血◆愛睡的寶寶◆食道哽塞◆寶寶沒得吃?◆吃奶時睡著◆吃個不停◆顫抖的下巴◆受驚嚇瞭嗎?◆胎記◆皮膚上的斑點◆口腔囊腫◆提前長牙◆鵝口瘡◆黃疸◆排便的顔色◆該不該用安撫奶嘴?
●不可不知:嬰兒照護須知◆換尿布◆拍嗝◆為寶寶洗澡◆幫寶寶洗頭◆耳朵的護理◆鼻子的護理◆修剪指甲◆臍帶的照顧◆陰莖的護理◆為寶寶著衣◆如何抱起(舉起)寶寶◆睡覺時的繈褓

6 第一個月
●哺餵你的寶寶:擠母乳
為什麼需要擠母乳◆選購擠乳器◆擠母乳前的準備◆如何擠母乳◆收集和存放母乳
●你會擔心的各種狀況
「摔壞」瞭寶寶◆囟門◆母乳是否足夠?◆寶寶吃瞭足夠的母乳◆哺乳水泡◆餵奶的時間◆改變授乳的主意◆吃配方奶粉會過量◆補充水分◆維生素補充◆吐奶◆吐奶中帶血◆對牛奶過敏◆連母乳都過敏?◆排便◆噴射式排便◆排氣◆便祕◆睡姿◆沒有睡眠模式◆睡不安穩◆日夜顛倒◆檢查寶寶的呼吸◆把睡著的寶寶移到床上◆啼哭◆腸絞痛◆應對啼哭◆安撫奶嘴◆肚臍的癒閤◆臍疝氣◆包皮切除後的照顧◆陰囊腫大◆尿道下裂◆包裹寶寶◆保持適當的溫度◆接觸陌生人◆嬰兒長粉刺◆膚色的改變◆聽力◆視力◆斜視◆淚眼婆娑◆打噴嚏◆第一朵微笑◆打嗝
●不可不知:寶寶的發育

7 第二個月
●哺餵你的寶寶:教寶寶用奶瓶
奶瓶裏裝的是什麼?◆哄寶寶用奶瓶◆如何教寶寶用奶瓶
●你會擔心的各種狀況
笑◆發聲◆第二種語言◆寶寶不肯仰睡◆不愛趴著玩◆嬰兒按摩◆乳痂(脂漏性皮膚炎)◆腿彎麯◆隱睪癥(未沉降睪丸)◆包皮粘黏◆疝氣
●不可不知:在前幾個月多刺激你的寶寶

8 第三個月
●哺餵你的寶寶:上班和哺乳
●你會擔心的各種狀況
我該建立時刻錶瞭嗎?◆吃到一半就睡著的寶寶◆一夜數醒要吃奶◆睡眠呼吸問題◆和寶寶同睡一張床◆提前斷奶◆被授乳給綁死瞭◆排便減少◆尿布疹◆陰莖疼痛◆動作不協調◆請保母看照寶寶
●不可不知:適閤寶寶的照顧者
在傢照顧◆托嬰中心◆傢庭托嬰◆公司附設的托嬰中心◆帶寶寶去上班

9 第四個月
●哺餵你的寶寶:配方奶
●你會擔心的各種狀況
不吃奶◆換尿布時的抗拒現象◆讓寶寶坐立起來◆不喜歡坐嬰兒椅◆討厭汽車安全座椅◆吸吮拇指◆圓滾滾的寶寶◆瘦巴巴的寶寶◆心雜音◆黑色的大便
●不可不知:寶寶的玩具

10 第五個月
●哺餵你的寶寶:考慮固體食物
●你會擔心的各種狀況
長牙◆慢性咳嗽◆抓耳朵◆午睡◆溼疹◆食物過敏◆嬰兒搖椅◆吊帶鞦韆◆難帶的寶寶
●不可不知:給寶寶安全無虞的環境
室內空氣汙染◆水汙染◆檢驗食物鏈◆傢庭用殺蟲劑

11 第六個月
●哺餵你的寶寶:開始餵固體食物
開幕式◆最初(與往後)的食物◆添加菜色
●你會擔心的各種狀況
還是無法一覺到天亮◆鄰居會怎麼想?◆例行睡前活動◆該戒除奶嘴瞭嗎?◆早起◆夜裏翻身◆在大澡缸裏洗澡◆排斥奶瓶癥候群◆奶瓶性齲齒◆替寶寶刷牙◆不愛榖類飲食◆素食餐飲◆排泄物的變化◆學步車與學步颱◆寶寶的鞋子
●不可不知:啓發日漸成長的寶寶

12 第七個月
●哺餵你的寶寶:現成或自製嬰兒食物
市售嬰兒食品◆自製嬰兒食物
●你會擔心的各種狀況
寵壞孩子◆使用後揹帶◆到現在還不會坐◆咬乳頭◆牙齒長歪瞭◆齒斑
●不可不知:為寶寶打造安全的傢
傢中的安全防範◆廚房的安全防範◆浴室的安全防範◆洗衣房的安全防護◆車庫的安全防範◆戶外的安全防範◆教導孩子注意安全

13 第八個月
●哺餵你的寶寶:用杯子喝東西
●你會擔心的各種狀況
寶寶是在「說話」嗎?◆用手勢和寶寶溝通◆寶寶還不會爬◆弄得傢裏一團糟◆撿地上的東西吃◆吃土──或更髒的東西◆弄得渾身髒兮兮◆發現自己的生殖器官◆勃起◆遊戲圍欄的使用◆寶寶是左利者嗎?◆念故事書給寶寶聽
●不可不知:揠苗不能助長

14 第九個月
●哺餵你的寶寶:終於自食其力
最佳手抓食物◆往糊狀食物邁進
●你會擔心的各種狀況
對吸奶失去興趣◆令人頭疼的飲食習慣◆自己進食◆奇怪的排便◆頂上無毛◆沒牙齒◆牙疼與夜哭◆站立◆扁平足◆太早走路?◆愈晚會坐,就愈晚會走?◆對陌生人的恐懼感◆安撫物
●不可不知:寶寶玩的遊戲

15 第十個月
●哺餵你的寶寶:一開始就要吃得好
寶寶的健康飲食◆及早養成健康的飲食習慣
●你會擔心的各種狀況
一塌糊塗的進食習慣◆撞頭,搖晃◆拉扯頭發◆咬人◆眨眼睛◆屏住呼吸◆恐懼◆幼兒教室
●不可不知:訓練規矩的開始
有效的規範

16 第十一個月
●哺餵你的寶寶:戒斷奶瓶
●你會擔心的各種狀況
青蛙腿(O型腿)◆跌倒◆學步鞋◆還站不起來◆牙齒的損傷◆成長忽快忽慢◆吃點心◆分離憂慮與日俱增◆就寢時間的分離焦慮◆放棄小睡◆「忘記」瞭某項技能
●不可不知:幫助寶寶說話

17 第十二個月
●哺餵你的寶寶:考慮斷奶
何時該斷奶?◆斷奶的步驟
●你會擔心的各種狀況
還不會走◆害羞◆社交技巧◆讓斷奶的寶寶上床◆換床◆使用枕頭和毛毯◆胃口變小◆食慾增加◆拒絕自己進食◆日漸獨立◆為反對而反對◆看電視◆高科技玩具
●不可不知:激勵學步兒的成長

18 和寶寶一起旅遊
●事前的計畫
開車旅行◆搭機旅行◆搭乘火車旅行

19 讓寶寶常保健康
●你對健康檢查的期待
●免疫接種
DTaP、MMR……和IPV……的基本認識
●打電話嚮醫生求助
什麼時候求助◆打電話給醫生之前
●發燒的應對
如何測量寶寶的體溫◆發燒癥狀的評估◆發燒的處理
●不可不知:寶寶服藥
取得藥物的資訊◆正確地用藥◆幫助寶寶服藥
●嬰幼兒常見的健康問題
一般感冒◆耳部感染◆流感◆呼吸道融閤病毒◆哮吼◆便祕◆腹瀉◆泌尿係統感染
●最常見的慢性疾病
哮喘◆乳糜瀉◆胃食道逆流疾病◆聽力損失或障礙

20 急救注意事項
●未雨綢繆
●週歲前的急救
鼻子受傷◆皮膚外傷◆腹部受傷◆電擊休剋◆凍傷和體溫過低◆頭部受傷◆脫臼◆吞下異物◆溺水◆骨摺◆痙攣◆休剋◆中毒◆植物中毒◆中暑◆手指及腳趾受傷◆燒燙傷◆嘴部受傷◆耳朵受傷◆咬傷◆嚴重的四肢或指頭受傷◆眼睛受傷◆暈厥或失去意識
●嬰幼兒梗塞及呼吸急救
當寶寶發生哽塞
●心肺復甦術:人工呼吸和胸部按壓
C.胸部按壓◆A.維持呼吸道通暢◆B.人工呼吸◆打電話求救

21 體重過輕的嬰兒
●哺餵你的寶寶:早産兒或體重過輕
嬰兒的營養需求◆在醫院哺餵寶寶◆在傢餵奶
●你會擔心的各種狀況
親子聯結◆新生兒加護病房的景象◆新生兒加護病房的漫漫長夜◆雲霄飛車般的感受◆親自授乳◆懷抱小小孩◆永久性的問題◆迎頭趕上◆早産兒的汽車安全座椅
●不可不知:體重過輕新生兒的健康問題

圖書序言

英文版推薦序

新育兒聖經


  齣生的第一年無可取代──按理說,這是往後的歲月中影響每個人最深遠的階段:是否健康,有多快樂,甚至會對未來的人生有多大影響。很明顯的,對那些小小嬰兒來說,第一年的象徵意義非常巨大。

  就成長方麵來看,一般而言,齣生後20週的體重是齣生時的兩倍,滿一歲的體重是齣生時的三倍,長度(或說身高,經過一年你的小孩應該會站瞭)已經成長50%,腦部的成長(以頭圍的粗估)也已提升瞭30%。

  一歲小孩的身高,已經有成人時高度的40%,腦容量也接近成人尺寸的80%。除瞭嬰兒之外,還有誰能在一年之間長高25公分?不過,生理方麵的成長還不是最值得注意的轉變。在齣生的幾分鍾到幾小時之間,小嬰兒就能從原本隻適應子宮生活的生理機能非比尋常地轉換成能夠存活下來的獨立個體。齣生之前,氧氣的供給不是來自空氣,而是透過母親體內的血液循環輸送到胎盤,而且,經由同樣的路綫得到該有的養分,避開他們從未使用的消化係統,同樣的,也會以相同的方式來清除新陳代謝物。

  不過,一旦臍帶被切斷,血液的流動便急劇的從胎盤轉移到肺部,開始進行呼吸作用交換氧氣和二氧化碳。不用多久,一旦新生嬰兒接受母乳或是奶瓶餵食,消化道也會立刻接受徵召、開始執行新任務。

  還好,這一切都不需要為人父母的多費心力。齣生當下的轉變,不但大都是無縫接軌般自動發生,而且是完美無瑕依序完成。媽媽(爸爸)們很快就會明白,比起懷孕、分娩的考驗,橫在眼前的是更大的挑戰:新生兒的養育。

  新生兒大部分成套的行為特性(behavioral repertoire)──以討喜卻不完美的話來說──是「內建」的。也就是說,新生兒的大腦和神經係統都是預設的程式,好讓嬰兒為瞭生存和茁壯成長而去做他該做的事──至少初始階段是如此。嬰兒被設定成會哭鬧和吸吮,也被設定成易受驚嚇和能夠接受撫慰,可以毫不遲疑與父母親進行眼神的接觸。而且,最重要的一件事是,他們被設定為喜愛微笑。無需刻意教導,嬰兒就自然會享受父母親的話語或歌聲,天生內建生理時鍾可以調節適應父母日常作息的節奏──雖然你們大多很快就會發現,這種調節適應需要一點時間。

  然而,以嬰兒齣生時最前幾個月的發展而論,如果再用機器「連綫」的隱喻來看,就能發現一種初期持續進行的重新連綫過程──那是因為嬰兒大腦裏的神經綫路有高度的可塑性。嬰兒期和學步階段的重新連綫(或者說:微調),如今已是現代神經係統科學研究裏一項重大而深刻的見解。寶寶在學習語言和運動的技巧、發展社交的能力外,也藉著運用所有的感官能力──特彆是傾聽人類的聲音──來探索世界,重組新資訊;這一切,都有助於嬰兒腦部的重新連綫。經由聆聽爸媽說故事,在客廳地闆上和父母玩耍互動,更都是神經係統科學運作的好例子。在重塑和微調這些神經綫路方麵,親子關係扮演瞭很重要的角色,因為齣生後三年是大腦發展的最重要時期,前十二個月更是關鍵期。一切能否美好地發展,父母的影響至钜──提供嬰兒生理和情緒上的需求,確保孩子的安全和健康,還有協助早期的學習。

  這些聽來都像不可承受之重──不但隻有成人做得來,還需要具備專業能力纔行。如果這是你的第一個小孩,有些時刻你不但會手忙腳亂……,還可能覺得茫然無助。必須陪同孩子度過生命中最重要時光的,竟是其實毫無經驗的你們──新手爸媽,這到底是怎麼迴事?

  還好,正如新生兒天生具有某些必備的生存工具一樣,身為父母也是如此。父母的本能或許不能如嬰兒般迅速且不自覺的應對──卻也並不需要擔心。在接受自己一如新生兒一般無知後,為瞭尋求養育的方法(以及支持和建議),他們都會轉嚮朋友、傢庭和網路的綫上溝通與專業人員的諮詢,齣乎意料地快速弭平這道鴻溝,而且順利地走完這趟旅程。

  你越早明白這份工作,就能越快速地上手。二十五年前《新生兒父母手冊》(What to expect the First Year)問世時,很快就成為育嬰「聖經」──就像是我把2500頁的兒科教科書當作我自己的兒科「聖經」一樣。即使現今社會隻要藉著指尖在智慧型手機上滑動,就可以取得所有關於養兒育女的資訊,我仍對於這次的新世代增訂版深具信心,相信它會提供新世代的父母具體周到的指導,書中的獨到見解,更非其他資源所能企及。

  不是每位父母都有閑暇──或意願──逐頁閱讀像這樣的一本書,而且還帶著愉悅的心情,所以你可以不用勉強。透過獨特的直覺來安排,你可以挑選想要知道的部分或當你需要知道的時候再閱讀,所有新手父母,可以依自己的步調一次看完第一年(或某個月)的內容。按月編排的每一章,都附上「本月重點」,好讓你掌握睡眠、飲食和玩耍的各月發展狀況:這三大區塊,將為你可能有所期望的目標提供一個基本架構。父母親可以更仔細地閱讀有關「哺餵你的寶寶」、「你會擔心的各種狀況」(等同常見的FAQ)的討論。整體來說,那是與父母相關的生活和需求的討論──他們如何適應這段必要的、以嬰兒為中心的歲月。接下來的部分,討論的主題則是比如有關産後憂鬱癥的睏擾、夫妻相處的時間被切割、決定是否重返職場、幫助兄弟姊妹的和諧相處等等問題。本書含蓋許多實用的細節,特彆是有關哺乳和奶瓶餵食、受傷和急救時的護理、選擇閤適的醫師、睡眠的模式和問題等等,是一本得到絕對認可的專書,無數的爸爸媽媽,都可以在這二十一世紀的第二個十年間,使用這本多元資訊來源的手冊養育自己的小孩。當然,父母們也還是會藉由電子資訊──像是網路聊天室、醫療網站和社群網站──來補充他們的知識,也確實應該這麼做。在這個電子化的時代,有一個詞突然浮現在我的心裏,而我相信,那正是對本書作者海蒂精湛作品的精確描述。這個詞就叫做「策展」(curate,譯註:網路時代篩選、整理、揉閤資訊給讀者享用的說法)。海蒂已經成為父母和孩童保健相關議題的大量資訊的策展人,因為並不是所有的訊息都有同等的品質和確認有效,所以,她把裏頭最好的(也就是最相關、最有益和最有趣的)挑選齣來,經過選擇和組織,成為可以儲存在筆電、放在書架上,或是攤在廚房餐桌上的內容,包含瞭可靠的精簡訊息、指引,而且通常都經過再三確認。書中的每個章節,都會提供資料、說明或解釋,比如:我的醫藥箱裏頭需要擺放什麼東西(參見第二章)?儲存母乳的注意事項(參見第六章)?我該怎麼為會走之前和還不會走路的寶寶挑選鞋子(請分彆參考十一和十六章)?我該學習或教寶寶手語嗎(請參見十三章)?為什麼我的小孩會咬我(參見十五章)?施打疫苗的安全性(參見十九章)?

  父母能從海蒂在書上提到钜細靡遺的經驗之談中獲益良多。她既是教養專傢,也為人父母、為人祖父母,又很清楚現代爸媽的需要、懂得怎麼寫纔能夠吸引父母的眼球。本書十分重視讀者的需要,讓我們可以仰賴以邊欄形式呈現的育兒訣竅,以及友善親切的問與答模式。強大的「實用速查目錄」設計,讓你能夠快速又有效率地尋找任何目標,不輸給任何搜索引擎(可以得到更標準、更可靠的結果)。更重要的是,這本書的目的是補充新手父母所需,而不是藥取代來自其他途徑,比如親戚、朋友、醫師的建議和資訊,更不像──無論是好是壞──網際網路那樣眾聲喧嘩、未經管理。

  海蒂的貢獻實在非比尋常(做為一個新手祖父母,我很能體會她作品中的整體性和可靠性),隨著時間的推移,本書第一版的成功應該歸功於它的可靠性──然而,同等的或應該說更大的成功,則來自一直以來的改寫和修訂。第一版已經完全得到新生兒父母的信任,這一版更是無庸置疑。無論你是新手父母或有經驗的老手,都會發現這部更新的版本是可以長伴且永遠依賴的好書。

──馬剋‧威登醫師(Mark D. Widome, M.D., M.P.H.)
美國賓州兒童醫院小兒科教授

前言

特彆不一樣的第一年


  你知道升格為祖母級的人都會說些什麼話嗎?真是太奇妙瞭……你一定會樂在其中……包含最讓父母親開心的部分──卻一定不會提到睡眠被剝奪的痛苦。

  沒錯,祖父母都不會提起月亮的另一麵。當雷納剋斯在2013年2月12日進入這個世界時,我的身分就成瞭外婆,幾分鍾過後,我張開迎接的雙手,感覺到生命齣現變化,樂昏頭瞭,興奮到無以名狀……,一股震顫直透心底。天堂之門為我開啓,大地也隨之震動。第一次抱起散發香氣、睡得香甜的嬰兒的那一瞬間,愛如潮水般洶湧而來,那樣強烈、那樣直接……如此驚心動魄,也當真讓我雙腳酸軟。我迷亂瞭。

  我隻知道怎麼懷抱著他。

  二十九年前我懷裏也曾有個嬰兒,但畫麵卻有些微不同。人們說的一點也沒錯,嬰兒是不會帶著說明手冊來的(附註……那時的我還沒寫《新生兒父母手冊》,所以也沒有辦法參考)。徬徨無助?這樣說也許還太客氣,應該說當時的我完全不知如何是好:不知道該怎麼抱我女兒艾瑪(Emma),不知要怎麼哺餵、怎麼換尿片,何時應該搖她、何時應該拍嗝或安撫她,甚至不知道該不該和她說話。我知道我非常愛她,卻也覺得這位吸吮著我的乳頭、啼哭到滿臉通紅的小陌生人感受和我大不相同。但我怎能責怪她呢?沒錯,生産前我從容自在地懷著她、滋養她──就連生産過程也隻當小菜一碟(假如不算上三個半小時的擠壓催生)。當我試著撐住她那搖搖晃晃的頭顱,將她鬆軟下垂的小手塞進衣服袖子裏,或引導我的乳頭進入那很不情願的小嘴巴裏時,所有的動作看起來都無比笨拙,因此我隻能祈求,母性本能可以解救我的挫摺(我已經夠挫摺瞭)。

  崩解的信心並沒有留在醫院。假如你聽過下麵這一段,就跳過去彆讀瞭吧:兩個新手父母帶著啼哭的嬰兒進入一間公寓……突然之間他們明白瞭一件事,他們不隻擁有這個當下哭個不停的嬰兒──還有接下來無窮無盡的責任……我的眼淚不禁隨之掉落。還好,我老公的直覺反應比我快瞭很多,在他的冷靜思維和不凡的天生能力、以及我瘋狂地快速翻閱母親從史波剋醫師(Dr. Spock)那兒拷貝來的斷簡殘篇之下,我們總算找齣自己的處理方法,一一解決每個問題:一條飽脹的尿布,一個手忙腳亂的嬰兒澡,一個無眠的夜晚,一場午後的腸絞痛……。

  那麼,接下來我做瞭些什麼呢?我做瞭每位年輕、天真、手足無措的母親會做的事──以一位新手母親的身分齣發,我決定寫書來幫助其他父母,正確的引導他們,讓他們更有信心、更有常識、更愉悅、更沒有壓力的走過嬰兒齣生的第一年(雖然不是第一本,但我懷孕時所寫的《懷孕知識百科》〔What to Expect When You’re Expecting〕也算是育兒的書)。我不是一五一十寫下自己的經驗──我們得實際一點,不能隻是钜細靡遺的描述傢裏的事,不理會讀者的感受──但我是憑經驗判斷來寫。我曾經曆過,也曾做過那樣的事,我也生動愉快的將它寫下來──我是說,那是經過一番學習之後,透過研究再研究與它相關的每件事情的成果。當第二度(這一迴,來到我傢的是一個名喚韋特〔Wyatt〕小男嬰)的第一年到來時,我已經有一本手冊可以參考瞭,也不隻是我,還是許多媽媽求助時的可靠幫手。那些知識和技巧,正是強而有力的親子力量的源頭。

  這個故事的寓意是什麼?今日身為父母的人,當真正麵對新生兒第一年的考驗時,絕對擁有取得資訊上的優勢(不隻是從一本書,而且可經由網站和APP得到相關的訊息,我們的女兒艾瑪就很幸運能透過這三種方式取得資訊),但小小嬰兒仍然可以帶來相當巨大的挑戰,特彆是對新手爸媽來說。即使擁有仍在不斷膨脹發展中的相關資訊,新手父母仍然得步步為營的邊做邊學,在戰壕裏奮鬥……很像三十年前的我和我先生。

  然而,你知道的愈多,必須學習的就愈少。這也是《新生兒父母手冊(新世代增訂版)》問世的原因──為全新世代的新手父母準備的嬰兒照護指引。

  這一版有什麼不一樣的地方?使用起來很順手,容易找到不可不知的訊息(沒錯,甚至是在你急如星火之時),也比前一版更能一氣嗬成的閱讀。它有如同以往的同理心和鼓勵安慰(因為我們都需要有一隻溫暖的手可以緊握,一個肩膀可以倚靠哭泣,當事情愈來愈艱睏時有傢長之間互相打氣的對話),閱讀起來則更津津有味(因為我們也需要放鬆的開懷一笑)。它含蓋瞭永久不變的嬰兒最基本的需要(比如怎麼換尿布)和嬰兒時尚潮流(比如一體式布尿褲),還有更多關於有效率的哺乳(包括迴到職場後如何繼續哺乳),嬰兒教室和嬰兒科技(i寶寶?),還有怎麼為寶寶添購物品(所以你可以從琳瑯滿目的物品中,找到獲得你青睞和刷下信用卡的育兒用品……)。有一個全新開發的時間錶讓你監看寶寶的裏程碑,給新手父母(包括在傢奶爸)的實用新提點,還有一章專為早産兒的父母而準備(你會反覆看到環繞新生兒加護病房〔NICU〕的許多醫學名詞),以及一目瞭然的針對每月睡眠、飲食和玩耍的重點,研究齣新的對策,讓你能更有效率的哺餵寶寶、讓嬰兒安然入睡、提升寶寶的腦力發展(不需要令人緊張兮兮的課程)。當然瞭,有關你傢寶貝健康的最新資訊(從最近的疫苗和維生素補充到瞭解另類療法、益生菌和順勢療法的真相)和安全(選擇使用最安全的産品,每個緊急狀況的急救方式)。

  我寫《新生兒父母手冊》的初版時,女兒艾瑪剛好即將週歲──經驗仍是鮮明的,我能夠輕易喚起新生兒香甜清新的氣味記憶(其他種種不那麼好聞的新生兒味道這裏就不提瞭);寫新世代增訂版時,正值孫子雷納剋斯的週歲──纔不過五分鍾前,我正在享受他那令人愉悅的奶香味,那啓發瞭我的靈感,喚醒我的記憶,不但提供我如山高的新材料(從餵食過度、胃食道逆流到臍帶感染而得將他送醫院)而且還有林林總總更全麵的視角。

  我要謝謝雷納剋斯,因為他就是啓動這一切的寶寶──又一次讓我充滿驕傲和喜悅。

  我知道如何將他好好抱個滿懷。

圖書試讀

7 第二個月

在第一個月,你的傢裏已經起瞭許多變化:寶寶從一個沒有什麼反應的小娃娃變成一個活潑機警的小可愛,他睡覺的時間變得更少、與你互動得更多瞭;你也從笨手笨腳的新手父母變成駕輕就熟的育兒好手,可以單手換尿布,嫻熟的幫寶寶拍嗝,連睡覺時也能餵他吃奶(而且還常常這麼做)。

但這並不錶示,從此你就可以在傢裏納涼瞭,盡管寶寶的生活漸趨規律,但哭鬧、乳痂和大小便等依然會讓你不斷猜測(也更常打電話給醫生)。不過隨著寶寶的成長,加上你的日漸鎮定,很快的你就可以不流一滴汗也能處理這些日常生活中的挑戰。在這個月中,你依然會有許多難以成眠的夜晚,但一項迴報讓這一切都值得瞭:寶寶第一朵真正的微笑。

◎哺餵你的寶寶:教寶寶用奶瓶

能給寶寶餵母乳當然是最理想,但即使既簡單又實用(你現在應該是熟手瞭),總是有它的限製,最主要的一個是:你沒辦法餵你的寶寶,除非你跟他在一起。若是如此,就是奶瓶登場的時候瞭。

你的打算,是直接跳過奶瓶的階段?有些媽媽的確就這麼做──乾脆省下她們和寶寶斷奶過程中的一個步驟(爭議不休也最難跨越的那一個:完全不用奶瓶);然而,省略這個步驟就錶示寶寶週歲前媽媽都得隨時待在身邊──很少現代母親能夠做到這一點。你正打算(或希望)寶寶週歲前偶爾能在必須哺乳時不必待在他的身邊,也許是一週工作40小時、也許隻是偶爾齣門吃頓3小時的晚餐?又或者你隻是希望可以多個選項,想抽身就能抽身?那麼,如果你傢寶貝至今都還沒用過奶瓶,就該讓他試試瞭。

寶寶的第二個月

睡眠。你傢寶貝正慢慢理解白天和夜晚的差彆,知道夜晚代錶自己會多睡很久;但是,他不但還是會經常在白天睡覺,總睡眠時數也和第一個月相去不遠。大緻說來,第二個月的寶寶一天要睡上14~18小時,夜裏大約8~9小時,白天(三次到五次)7~9小時。

飲食。這個月,寶寶還是隻能喝全液態的食物。

‧母乳。一整天下來,哺餵母乳的寶寶大約要喝上8~12次,總計要吸360~1080毫升母乳。哺乳的間隔應該會比上個月加大些──每3到4小時喝一次,但寶寶還是處於想喝纔喝的階段。

用戶評價

评分

這本書的“實用性”絕對是我想給它點贊的重中之重。在浩瀚的育兒信息海洋中,我有時候會感到迷茫和無助,不知道哪個信息是可靠的,哪個方法是真正有效的。而這本《新生兒父母手冊》就像一本“育兒百科全書”,它把所有我需要的信息都整理得井井有條,而且都是經過科學驗證的,讓我能夠放心去實踐。首先,它的“排版設計”就非常人性化,章節清晰,重點突齣,而且有很多實用的圖錶和清單,比如“寶寶成長發育檢查錶”、“疫苗接種時間錶”、“輔食添加指南”等等,這些都是我日常育兒中經常會用到的工具。每次遇到問題,我都會第一時間翻開這本書,總能找到我想要的答案。其次,它在“健康照顧”方麵,非常注重預防和日常護理。比如,書中對於“皮膚護理”的講解,就非常細緻,從如何給寶寶洗澡、選擇沐浴露,到如何應對尿布疹、濕疹,都給齣瞭詳細的步驟和注意事項。我按照書中的方法,寶寶的皮膚一直都很健康,沒有齣現過什麼問題。更重要的是,這本書並沒有迴避育兒過程中可能遇到的“難點”,比如“脹氣”、“便秘”、“哭鬧不止”等等,而是提供瞭非常詳細的分析和應對方案,讓我能夠從容應對。總而言之,這本書就像一位經驗豐富、循循善誘的育兒導師,始終在我身邊,給我最及時的指導和最堅定的支持。

评分

我必須說,這本書的健康照顧部分簡直是我的救星!在迎接寶寶齣生前,我閱讀瞭無數關於喂養、睡眠、洗澡、換尿布的資料,但總感覺雜亂無章,很多細節也記不住。直到我翻開這本《新生兒父母手冊》,纔感覺一切都井井有條起來。最讓我印象深刻的是關於“母乳喂養”和“配方奶喂養”的詳細對比分析,不僅給齣瞭科學的喂養量和頻率建議,還特彆強調瞭母乳喂養的技巧和常見問題的應對方法,比如乳頭皸裂、乳腺炎等等,都給齣瞭非常實用的解決方案。對於選擇配方奶的父母,書中也提供瞭如何選擇奶粉、衝調奶粉的注意事項,以及如何觀察寶寶對不同奶粉的反應。更讓我安心的是,關於“睡眠”的部分,書中不僅僅是告訴我要讓寶寶睡“俯臥”還是“仰臥”,而是詳細解釋瞭不同睡眠模式的優缺點,以及如何創造一個安全的睡眠環境,如何幫助寶寶建立良好的睡眠習慣,比如“規律的睡前儀式”和“區分白天黑夜”等等。我按照書中的建議,給寶寶建立瞭規律的作息,現在他晚上能睡得更久,我的休息質量也大大提高。另外,書中關於“常見嬰兒疾病的識彆與護理”的部分,也讓我這個新手媽媽少瞭很多不必要的恐慌。它用非常淺顯易懂的語言,講解瞭感冒、腹瀉、濕疹等常見癥狀,以及什麼時候需要及時就醫,讓我心裏有瞭底,不再因為一點點小問題就手忙腳亂。

评分

這本書絕對是我成為新手媽媽以來最棒的投資!當初選它,純粹是因為它的名字聽起來很全麵,從寶寶的學習發展到健康照顧都涵蓋瞭,還特地標注瞭“新世代增訂版”,感覺應該比那些老舊的育兒書內容更新。拿到手後,我驚嘆於它的內容深度和廣度。它不僅僅是告訴你“什麼時候該給寶寶做什麼”,而是深入淺齣地解釋瞭每個階段寶寶大腦發育的特點,以及為什麼某些互動方式對他們的認知發展至關重要。比如,書中關於“嬰兒撫觸”的章節,詳細介紹瞭不同月齡寶寶的觸覺敏感期,以及如何通過撫觸來建立親子連接,增強寶寶的安全感。我照著書裏的方法,每天花一點時間給寶寶做撫觸,發現他似乎更放鬆,睡眠也更安穩瞭。更讓我驚喜的是,書中還提供瞭很多實際可操作的遊戲和活動建議,比如不同月齡段適閤的“抬頭訓練”、“抓握練習”等等,都配有清晰的圖示,讓我這個手殘黨也能輕鬆get。而且,書中關於“早期語言啓濛”的部分,也不是簡單地羅列詞匯,而是從寶寶的聽覺、視覺發展齣發,教你如何通過“迴應式交流”、“指物命名”等方式,自然而然地引導寶寶發齣第一個音節、理解第一個詞語,甚至對書本産生興趣。這讓我覺得自己不再是盲目地摸索,而是有瞭科學的指導,對寶寶的未來充滿瞭信心。

评分

坦白說,這本書的“學習發展”部分,簡直是打開瞭我對寶寶潛能認知的新世界。我以前總以為寶寶就是吃飽睡好就行,對他們的“學習”和“發展”並沒有太多概念。但這本手冊完全顛覆瞭我的想法。它詳細闡述瞭從0到12個月,寶寶在認知、語言、運動、社交等各個方麵的發育裏程碑,並提供瞭大量的互動遊戲和親子活動建議。比如,在寶寶3-6個月的階段,書中介紹瞭如何通過“鏡子遊戲”來幫助寶寶認識自己,如何通過“搖晃玩具”來鍛煉寶寶的抓握能力。這些遊戲聽起來很簡單,但書中都解釋瞭它們背後蘊含的科學原理,讓我覺得非常有意義。更重要的是,它鼓勵我們“尊重寶寶的節奏”,不要強求,而是順應他們的發展規律。我按照書中的建議,給寶寶創造瞭一個豐富多彩的環境,比如在寶寶的床邊掛上不同顔色、不同形狀的玩具,定期更換,讓寶寶始終保持好奇心。書中還提到瞭“早期閱讀”的重要性,並且提供瞭如何選擇適閤不同月齡寶寶的繪本,以及如何進行親子共讀的技巧。現在,我每天都會抽齣時間,和寶寶一起閱讀,他雖然還不能完全理解,但我能看到他專注的眼神,這讓我覺得非常有成就感。這本書讓我明白,每個寶寶都是獨一無二的,他們的潛能是無限的,我們作為父母,有責任去發現和激發。

评分

這本書最讓我贊賞的一點,是它對“父母心理健康”的關注。作為新手父母,我們往往把所有的精力都放在瞭寶寶身上,卻忽略瞭自己。這本書在強調如何照顧好寶寶的同時,也花瞭不少篇幅來探討父母可能遇到的情緒睏擾,比如産後抑鬱、焦慮、夫妻關係的變化等等,並提供瞭很多實用的應對策略。我記得其中有一章講的是“如何應對失眠與疲憊”,書中並沒有簡單地說“多休息”,而是提供瞭很多具體的方法,比如“接受不完美”、“尋求傢人支持”、“利用碎片時間放鬆”等等。當我感到壓力山大、身心俱疲的時候,翻開這一頁,總能找到一些慰藉和啓發。書中還鼓勵我們“要學會對自己好一點”,不要因為當瞭父母就完全犧牲自我,要給自己留齣一些時間做喜歡的事情,保持自己的興趣愛好。這一點對我來說尤其重要,因為我之前一直覺得當瞭媽媽就應該把一切都奉獻給孩子。這本書的觀點讓我意識到,一個快樂、健康的父母,纔能更好地照顧孩子。此外,書中關於“夫妻溝通與協作”的部分,也給瞭我很多啓發。它提醒我們,在育兒過程中,夫妻雙方要保持良好的溝通,分擔育兒責任,共同麵對挑戰。書中提供瞭一些夫妻溝通的技巧,比如“積極傾聽”、“錶達感受”等等,讓我們能夠更好地理解對方,支持對方。

相關圖書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