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即兴戏剧角度切入,挖掘歌仔戏过去未被认可的成就,
了解歌仔戏如何凭借「做活戏」出奇制胜,从乡野跻身内台戏院。
歌仔戏圈内称「幕表制的即兴演出」为「做活戏」。本书总结作者近二十年深耕台湾民间歌仔戏田野调查的研究心得,以「即兴戏剧」角度切入,深入并完整的探索歌仔戏剧种艺术,透过学理分析,试图为歌仔戏建立体系化的戏剧理论。借此为台湾民间歌仔戏独到的创造方法发声,丰富学界对于戏剧创作和表演的认知,并试图为它建构理论。
歌仔戏在1920年代以极短的时间自我改造,凭借「做活戏」出奇制胜,大量吸收其他大戏,如京剧、北管戏、高甲戏等剧种的剧目及表演艺术,跻身内台戏院,并不断地迎合时俗之所趋,翻新剧码和演出内容,在日本殖民时期的1920至1930年代,以及战后1950至1960年代开创了两个黄金巅峰。
本书分为上、下二编。上编《歌仔戏即兴戏剧研究》从历史与发展、研究与运用、剧场条件与运作机制等层面,以讲戏人、演员、乐师为主轴,剖析歌仔戏即兴戏剧的创作和呈现,特别着重相互间的影响和合作,兼论人才养成。这部书丰富了戏剧创作和表演的认知,进而丰富当今编剧、导演及表演的研究和实用面向及内涵,为歌仔戏开拓了新的研究视角,且对世界戏剧之即兴创作示范了极佳的选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