钟楼怪人(3版)

钟楼怪人(3版)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图书标签:
  • 文学
  • 经典
  • 法国文学
  • 维多利亚·于戈
  • 浪漫主义
  • 哥特小说
  • 悲剧
  • 爱情
  • 社会批判
  • 历史小说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特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十九世纪法国浪漫派作家雨果的长篇历史小说,深具历史和艺术意义,也是雨果第一部「具有巨大思想力量和艺术力量的小说」。书中以锐利笔锋直陈教会的黑暗和封建的暴力,同时以诗般的情怀歌颂人道思想。
 
  故事背景发生在一四八二年法王路易十一的恐怖统治时代,主角包括貌丑心善的圣母院敲钟人卡席莫多、命运堪怜的美丽佳人爱斯美娜达、虚有其表的美男子孚比斯,以及道貌岸然的副主教克洛德‧孚罗洛等。本作品除生动再现十五世纪的巴黎社会风貌外,更提出美丑、善恶、自由意志与不自由意志等深刻而严肃的人性问题。
 

著者信息

作者简介

维克多‧雨果(Victor Hugo, 1802-1885)

 
  生于一八○二年二月二十六日,一八八五年五月二十二日逝世。
 
  法国诗人、剧作家、小说家、文艺评论家及政论家。是浪漫派最伟大的诗人,亦被誉为十九世纪最伟大的诗人。他曾撰写许多绚烂的诗作、卷帙浩繁的小说,创造革新的浪漫戏剧,树立新的文学理论。前半生以浪漫派文学的统帅,领导文学运动;后半生则为热心的共和主义者,坚毅地与拿破崙三世的帝政对抗。着名作品有:《悲惨世界》、《钟楼怪人》、《北岛强梁》、《双雄义死录》、《死囚末日》、《克伦威尔序》、《东方人》、《沉思录》、《光和影》和《国王韵事》等。

译者简介

管震湖

 
  一九二六年十月生,江苏省盐城市人。复旦大学外文系学士,巴黎大学哲学博士。精通英、法语,娴熟国际事务,学养深厚、能写善译。曾任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法语教授,日内瓦会议英、法语中译员,并多次担任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法、英文译审。笔耕不辍,英法中文撰稿译着多部,包括《钟楼怪人》、《探求真理的指导原则》、《卢贡•马加尔家史》、《中西文化比较史》《中国哲学史》《邓肯自传》、《利玛窦评传》等。

推荐者简介
 
 庄裕安

  内科执业医师,散文作家与资深爱乐友。
 
    着有《寄居在莫札特的壁炉》、《爱电影不爱普拿疼》等十七册散文集。


 

图书目录

图书序言

推荐序

一千零一个钟楼怪人/庄裕安(散文作家与资深爱乐友)
 

   一九九七年迪士尼动画电影《钟楼怪人》在台湾首映,这仅是司空见惯每年例行的卡通盛宴。但对一个四岁小男孩来说,宛如《百年孤寂》开章明义,父亲牵着小邦迪亚去找他从没看过的冰块,会发展成家族七代恩怨情仇的开端。几年以后,男孩几乎完全遗忘当初进入戏院的场景。但父母总是重复叙述,那天他穿着怎样的衣裤,如何没有翻倒可乐,没有洒落爆米花,还能够在适当情节反应妥贴的惊恐与喜悦。
 
   小男孩稍大后很怀疑,这事会不会像掉进阴沟盖里的玩具零件,永远找不回来了。但组合父母一再的片段回忆,终于重新构筑一套完整画面,并且说服自己,这是事实的全部。当然,后来他也从有线电视迪士尼频道反覆看过几回卡通电影,牢牢记住这部启蒙电影的每一处细节,让整个拼贴更加完美合理。他还读过注音版的改写童书,并记住一个外国名字,维克多‧雨果。以上是我儿子的故事,正好可以套用在卡尔维诺的隽语。
 
   卡尔维诺为「经典」下了好几个俏皮的定义,有一个这么说,「经典就是谈论得多,阅读得少的书」。对我儿子与他的「创世纪经典」来说,真是一语中的。经过不断的怀旧聊天与组装拼贴,他以为再没有别人比他更了解已藏为私有的《钟楼怪人》,天晓得他其实从没阅读过雨果的原典。我不愿强迫儿子阅读任何书籍,但我考虑引诱他从蒐藏中,培养对这部经典的漫长情谊。
 
   儿子的第一个战利品,当然是反覆看过多遍的迪士尼影碟。我知道有人讨厌迪士尼就像讨厌麦当劳,但我不能,因为我们亏欠它,中文化的频道曾是我们最佳免费托婴保母。雨果原着并不是童话,但迪士尼将它改编成《美女与野兽》的姊妹版,这点我不喜欢。幸好没有遵循迪士尼一向的温馨团圆式结局,还维持雨果的悲剧精神。但此戏值得一再回顾,让我感兴趣的部分不是人物,而是巴黎圣母院的细部绘图。经过考证般的勘景,绘图师精细画出吐火兽廊台、飞扶壁、玫瑰窗、翼廊、圣母门、国王廊台。即使亲临巴黎圣母院,一米七的小男人还是无法看清九十米高的庞然大物。迪士尼让我看到圣母院的微血管、毛囊、汗孔与皮脂腺,让我看见介乎有与无之间的信仰。
 
   追根究柢也许该从一九一一年法国默片找起,但亨利‧克劳斯老掉牙的骨董胶卷不知保存如何。隆‧钱尼一九二三年的版本,机会可能较大。钱尼是第一个影坛千面亚当,后来他的传记电影便以《千面人》为名。钱尼身世颇传奇,他的双亲既聋且哑,因此造就儿子特殊的肢体语言表达能力。从小在跑江湖戏班子当学徒,是个十八般武艺都在行的万能表演者,一人饰演多角是家常便饭。由于出身社会边缘底层,日后对孤苦伶仃角色拿捏尤其成功。
 
   隆‧钱尼演艺生涯的最大建树,就是同时塑造钟楼怪人、歌剧魅影、科学怪人。这三个角色面貌丑陋,心地未必如表相。他们同样被社会遗弃或孤立,但各自发展的命运别有千秋,也都是影坛一再重拍的重要类型。卡斯顿‧勒胡的魅影尤其明显师承雨果,他把巴黎圣母院改成巴黎歌剧院,颇能自创新局。钱尼饰演卡席莫多,先是套上三十磅重的马轭当驼背外型,里面再塞四十磅的填充物做肉垫。此外,他还用蛋壳内层薄膜附住眼角膜,假扮出卡席莫多先天眼翳,俨然有隐形眼镜概念。此外还穿上古早五花大绑式的紧身囚衣,好让自己的身子缩成一团,更像雨果笔下的造型。后来他演魅影,半边骷髅样脸庞,破相化妆术更上一层楼。
 
   我一直以为迪士尼的卡席莫多造型太温驯,像小孩的玩偶伴侣,造型师大概怕吓坏儿童。等到看了查里‧劳顿一九三九年的电影才恍然大悟,原来是按照劳顿的扮相绘图。一九三九年这个版本是公认最佳改编,迪士尼几乎依它的人物与分场发展。劳顿是英国硬底子莎剧演员,曾以扮演亨利八世夺得奥斯卡影帝。劳顿的卡席莫多跟钱尼大相迳庭,他的脸虽然变形丑陋,但格外有善良与好奇的眼神,相处久了会越加发现他的美。劳顿晚年不拍戏了,为小孩灌录不少有声书,是非常体贴的说书人。从卡席莫多这个角色,我们似乎往前看到钱尼的童年,往后看到劳顿的晚年,伟大演员是这样为角色灌注自己的生命。
 
   演爱斯美娜达的玛琳‧奥哈拉才十九岁,是她第一次登上银幕,拍完之后与劳顿一起被希区考克选为《牙买加客栈》主角。演副主教弗罗洛的哈德维克不遑多让,卡席莫多与爱斯美娜达是在善那一着眼点的美丑对比,弗罗洛则是善恶兼有的复杂角色。哈德维克擅长反派,演纳粹军官尤其一绝,因为演技受英王封为爵士。我在哈德维克的弗罗洛一角,似乎感觉到雨果《悲惨世界》里苦苦要追捕尚万强,个性十分偏执的沙威。我以为哈德维克会是很好的沙威诠释者,没想到在公认最佳《悲惨世界》一九三五年版,哈德维克饰演好心款待男主角的主教,演沙威的竟是《钟楼怪人》这个查里‧劳顿,这些老牌演员的弹性可真神奇!
 
   安东尼‧昆一九五七年版,是我这辈影迷较熟悉的版本。他刚从扮演《梵谷传》里的高更,获得奥斯卡最佳男配角。安东尼‧昆诠释卡席莫多与两位前辈大有区隔,他比较像一头沈默的动物,没有经过人类的驯化教养。这点其实接近卡席莫多的成长方式,也对比出查里‧劳顿过于善解人意的特质,理所当然动物便欠缺高贵的人性光辉。珍娜‧露露布里姬妲的爱斯美娜达因此比较成熟,带有启蒙小畜牲的母性况味。卡席莫多的戏份相对前两个版本略少,巴黎圣母院与围在它四周讨生活的摊贩、乞丐、扒手、江湖术士、吉普赛人,更像领衔这部电影的主角。这也是最接近雨果原着结局的版本,别忘了作者本来就取名《巴黎圣母院》。
 
   大概是雨果的原着太丰富,改编电影失手的并不多,大致都有独特的观点。一九九七年的最现代的版本,彩色影像与高科技录音当然让人耳目一新。不过若提到雨果原着的「歌德风格」,黑白片反而更能表现文艺复兴教堂的庞然与神祕。曼迪‧帕丁肯的演技无法与诸前辈媲美,弗罗洛的选角也嫌老,但特点是营造出父子情谊。演爱斯美娜达的是墨西哥女星莎玛‧海耶克,她刚以画家卡萝的传记电影《挥洒烈爱》更上演艺事业一层楼,她的野性美也极适合扮演卡门。安东尼‧霍普金斯一九八二年曾演过卡席莫多,据说也是伟大诠释,不过当年尚未受奥斯卡赏识,连带此片被忽略。
 
   《钟楼怪人》一共有十七出歌剧改编,其中十六出发表于十九世纪后半叶,是法国大歌剧最辉煌的年代。不过这十七出如今已无一列为标准剧码,只在歌剧史上聊备一格。卡席莫多注定要分配给音色瘖哑的男中音,只有威尔第有此本领。威尔第替男中音谱写弄臣与法斯塔夫两个男中音难角,两人都要在身躯充填衣物,各自表现佝偻与肥胖。需要靠丹田发出宏大音量的歌剧演员,必须弯腰驼背唱高难度咏叹调,可想像是何等考验。一九九八年巴黎推出音乐剧新戏时,失败十七次之后再出发,格外引人注目。歌手巧妙安排大驼块在右肩,身体向左倾跛,这样就不会影响共鸣腔。
 
   这出戏错落有致安排群舞、独唱、重唱,以爱斯美娜达的未婚夫当串场说书人,场面调度很灵活。舞台设计并不复杂,活动景片及巧妙灯光,看得出驭繁于简的匠心,既求现代又要文艺复兴风格,灯光投射的玫瑰窗与火把都是神来之笔。设计高空舞蹈与体操,让人想起皮尔‧卡登制作的《崔斯坦与伊索笛》,甚至找来中国的少林武功小和尚。故事情境不再拘泥于十五世纪哥伦布大航海时代,现代软摇滚适合搭配红灯区的橱窗秀,或是森冷的铁栅栏监牢。伴奏配器包括小型古典管弦乐团、电吉他、安达鲁西亚民俗风的打击乐器,多元融合。难怪此剧继《悲惨世界》,成为叫好叫座的票房大戏。
 
   驼子唱歌不稀奇,跳起芭蕾更是破天荒。一八四四年罗马尼亚编舞家特吉亚鲁曾在伦敦推出以《爱斯美娜达》为名的舞码,当年巡回整个欧洲,连俄国顶尖舞伶帕弗洛娃都列为常备舞码。不过近来提到小说改编的芭蕾,锋头已被罗兰‧贝提掩盖。一九六五年贝提找来盛名的电影配乐作曲家莫里斯‧贾尔,贾尔当时已谱出《阿拉伯劳伦斯》、《齐瓦哥医生》传世名作。芭蕾是比歌剧更抽象与反写实的表现方式,饰演卡席莫多的舞星一副好身材,只是耸起右肩与上臂,象征性地表示残障。看过贝提的舞码,可以了解为何特吉亚鲁会取名《爱斯美娜达》,因为抽象概念化以后,变成三星拱月、三男追一女的故事。电影里讨人厌的反派弗罗洛,芭蕾里却变成体态英挺面貌俊秀的「黑天鹅王子」,这也是古典芭蕾有趣的地方。
 
   《钟楼怪人》当然是无庸置疑的经典,连医界都有「卡席莫多症候群」这样的名词。罹患此症的人,主要表现出嵴柱后侧隆凸,躺下来睡觉常会压迫唿吸肌肉,因此会伴随失眠。除此之外,嵴柱后侧隆凸的人常有脸部的缺陷瘤,通常是淋巴管瘤或神经纤维瘤。雨果描述的右眼被瘤盖去,硬化的嘴唇暴出如象牙的门齿,叉开的下颚,加上典型的怨恨、慌张、忧郁人格特质,逼近真实病案原型。一九八0年大卫‧林区拍摄的《象人》,约翰‧赫特主演的畸形患者梅瑞克,便是根据真实医案研究改编,也算「卡席莫多症候群」一例。也曾有人怀疑印度湿婆的象头人身儿子,有可能是同类患者,但印度人绝不会同意。
 
   一千零一个导演重说一遍《钟楼怪人》,就有一千零一种不同的卡席莫多故事。许多父母都担心小孩不喜欢读大部头课外书,来势汹汹的《哈利波特》让人松一口气。我小孩生平第一次读完没有注音的天书,竟然是整整三百页《神祕的魔法石》。怕甚么呢,《钟楼怪人》只不过还比《火盃的考验》厚一点,比《凤凰会的密令》薄一点。又想起卡尔维诺的隽语,「经典就是我正在重读,而不是我正在读的书」。赶快把一本经典读完,才能享受重读的乐趣。就像听歌剧,第一遍照着剧本听完之后,以后只需要选听一些精华的咏叹调。那种重读真会读出销魂的快感,信不信由你。
 

图书试读

用户评价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