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文趣味

国文趣味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图书标签:
  • 国学
  • 语文
  • 趣味学习
  • 中华文化
  • 传统文化
  • 启蒙教育
  • 阅读
  • 文化常识
  • 中小学
  • 课外阅读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特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聪与敏可恃而不可恃也,昏与庸可限而不可限也。”

  是否天生的聪敏昏庸就决定了你学习上的优劣成败,未必尽然,很大程度还看你后天的个人努力;至于能否激发你奋发学习,就取决于“趣味”二字。

  半个世纪前的教书先生写下的《国文趣味》,放在今天的国文教育环境里竟出奇地发觉并未过时:学生无心学习,因为觉得乏味;老师无奈教授,亦缺热情,整体国文水平随之偏低,这现象古今一也,而问题的征结就在于能否找到国文的「趣味」。

  本书是作者结合个人的读书笔记与教学研习心得而成,分为“汉字”、“文体”、“文人”、“文章”、“读书”及“作文”六个部份,从基本的汉语知识介绍到系统地指导写作文章,处处旁征中外名人的学习情况,博引各项有趣的国文学习统计,处处见趣味,偶有记述古今读书人的逸闻趣事,更添阅读时的乐趣。

著者信息

作者简介

姜建邦


  生卒年不详。曾在上海缉规中学(现上海市市东中学前身)任国文教员。这所学校由曾国藩外孙聂云台兴建,是当时中学的佼佼者。最初几任校长皆延请外国人,后来又有学者黄仲苏、教育家顾惠人等担任此职。姜建邦后来信奉基督教。除此书外,还着有《识字心理》、《圣诗史话》等着作。

图书目录

壹 汉字的趣味
你识多少字
汉字的趣味
联语
字的建筑

贰 文体的趣味
几首奇特的诗
最爱读的传记
关于日记
书信的温情
词的特点——愁

叁 文人的趣味
文人怪癖
短命诗人
文人的出身
文人兴趣的变迁

肆 文章的趣味
三字妙句
山水文学
从《陈情表》说起
文学里的月亮
一个字的苦心

伍 读书的趣味
书的可爱
读书的乐趣
有效的读书方法
工具书的运用
对于古书的态度

陆 作文的趣味
作文难,难在何处?
材料的搜集
文章之心——情感
思想的泉源
作家的仓库——经验
神秘的灵感
题目的趣味
文章的建筑图样
最难写的第一句
有意思写不出来
文章的修改
错字、别字的分析
写作的环境
写作的修养

图书序言

推荐序

  近年来一般中学生底程度,无可讳言地比战前确实降低了许多,尤其国文科,几乎要差到一年甚至两年,真是“一年不如一年,一届不如一届”。一个高中毕业生,连普通的一封信都写不通,哪得不令人嚷着教育破产呢?无怪乎社会群众蔑视教育,轻视教员了。

  课余和同事们谈天,常会不自觉地将话题转到学生的学业上去,没有一个教师不摇头太息,都觉得这种情形太危险了,对于国家民族前途的影响也太大了。每次为学生们批改文卷的时候,更常常引起我的愤恨、憎恶,有时掷笔而起,绕室兴叹,那些“妙文妙句”诚有“虽欲润饰,无从下笔”之感。

  我在中学里教国文,虽然历史短、经验浅,但度此粉笔生涯,先后算来,也已整整五年有半。在这断续的五年半的过程中,我的胆量,越教越小;我的心思,越教越细;见了学生,越教越怕。起初的一年,我在课堂里讲授,并不觉得怎样费力,学生们也都似乎能够“心领神会”,近两年可不同了,有时因为求学生们“懂”,常常一句文句,除掉解释它底字和辞以及全句的意义以外,不得不像演剧般以表情、动作、假想等种种具体的方法帮助说明。有时一篇文章,不但从头至尾逐字逐句逐段地详加解释,更要应用说书的技术,设种种比喻,而学生们仍似乎不十分“懂”,所以我要胆小心细而害怕了。

  再说学生们为读书而来读书的,可说绝无仅有,一百个当中,最多不过两三个而已。他们受教育好像都是“为人”,都是他们的家长迫令他们入学的,或者为着将来噉饭时一张文凭而不得不入学的。因之,大家都抱着敷衍了事混文凭的态度,功课但求“派司”(Pass),懂不懂是另外回事。试看以这样的态度来求学,怎会有进步?程度怎得不低落?

  教师如是教,学生如是学,学期修满文凭到手,先生学生如释重负。社会所需要的不是这种学生,学生贡献给社会的也不是在学校里所获得的学问,学非所用,用非所学,我国政府社会各机构,都普遍有这个现象。

  诚然,在混乱的时代中,尤其具大破坏性的战争过程上,由于政治不安定,社会不宁静,金融动盪,货币贬值,交通阻滞,物价高涨,生活艰苦,流离颠沛等种种原因,文化教育不但不能发展,反会停滞、倒退,欧洲的黑暗时代,就是历史上最显着的明证。则近年一般青年学生们的程度低落,当也不能过分苛责。不过无论如何,教师和学生到底不能辞其咎。

  然而其咎安在呢?教师因为学生的程度低,感到头痛而草草了事,更因为生活鞭策着赶钟点,不能认真地教,管学生懂也好不懂也好。学生对于典雅艰深的国文,本来就“趣味索然”,今先生既不顶真,又不善诱,乐得偷懒。于是教者愈教愈无趣,学者愈学愈乏味,互为因果而循环,造成“先生讲,学生听"的勉强现象,每况愈下。

  学生的国文程度,本来就低落吗?国文的确艰涩乏味吗?这种情形固然有,但不能认为全是如此。一个人的天资固有高低,并不都是白痴。愚如曾参,却传了夫子之道。所谓“聪与敏可恃而不可恃也,昏与庸可限而不可限也”,后天的教育与自己的努力,才能决定智能的高下。我国的文学,并不都是艰深奥涩,尽多“逸兴遄飞”的妙文,如果“心不在焉”,也会“视而不见,听而不闻”,感到“索然无味”的。所以国文一科,必使与其他各科同样的趣味化,引起学生学习国文的兴趣,培养学生欣赏的能力,指导学生写作的技巧,鼓励学生阅读的情绪。同时学生自己也必须在文章中寻找兴趣,多读多看多写,随时注意,随时研究,尤须认清目的,读书是为自己读的,决不是混张文凭就算了事,打起精神,提起兴趣。盖兴趣可谓为一切事业成功的要素,凡事有兴趣,则事半而功倍。故今日一般中学生底国文程度的低落,虽有前述种种原因,而教者、学者都感无兴趣,则是一个最大的症结。

  至于“兴趣”两字说起来很便当,做起来倒不易。挚友姜君建邦,替我们解决了这个困难,以其多年教学的经验,写成这本《国文趣味》,稿成后请我校阅,我反覆读了十几遍,觉得这本书不啻是着者的现身说法,文笔既清丽有趣,引证尤妙趣环生,把向来认为枯燥的国文说得那么津津有味,不但打破了青年学生视国文为畏途的难关,而且予国文教师以许多趣味的教材,为今日青年学生低落的国文学习现状开了一帖对症良方。

三十五年九月二十三日吴倬云序于市立缉规中学

自序

  这本《国文趣味》是我在几个中学教国文时的补充教材。最初有的曾经油印,有的只是口述,其中有几篇也曾在几个期刊里发表过。现在把它们集聚一起,成了这本书。

  中学生对于国文课,常觉枯燥无味。在课室里,总是先生讲,学生听,两方面都没滋味。有的学生乘教员不注意的时候,偷做别的功课,或是打瞌睡。遇着严格一点的教师,也是眼在书上,心在外面,不能把教师的话吸收进去。为了补救这些缺点,几年来我教国文的时候,总是使它趣味化。不过这种趣味化,并不是随意说笑,而是把一些有趣的资料,插进所学的教材里面,像盐调和青菜一样。有时叫他们听,有时叫他们做,结果学生都感到极大的兴趣。

  有的学生在课外闲谈时对我说:“先生,你的比喻真多,我们听了,很有趣味!”记得有一年在市立模范中学教初三的国文,暑假后回来,学生知道了我不教他们这班,改教高二的一级了,初三学生很不满意,推派代表向校长请愿,结果校长答应了他们,但高二的一级,听说如此,也不满意。校长弄得无法,只好两班国文都给我教了。直到现在,这些学生看见我,还常提起这一件“抢先生”的故事。

  还记得在沪江大学沪东公社主办的职工夜校里,教一班初中二的国文,起初只有二十几个人,他们听得很得意,风声传开,学生渐来渐多,从二十几人增至四十几人,课室里空地方都立满了。后来改在大礼堂上课,不到一个星期,学生从二十几个人增到一百二十几人。这种情形使我对国文的教授更感兴趣。

  这样一面教,一面搜集材料,几年来手头已有活页分类材料厚厚的好几册了。近一年来,抽暇将所有材料略加整理,在自己的课上利用作文时间,比较有规律地讲过一遍,学生很感兴趣,这本书就是这样编成的。

  作者学识浅陋,错误处在所难免,望读者指正。如本书能引起学生对国文的更大兴趣,和补充国文教师一些有趣的教材,作者就引为满足了。

  书成,承友人吴倬云先生替我仔细校阅一遍,减少许多缺陷,谨致谢意。

三十五年五月上海缉规市中

图书试读

壹 汉字的趣味
 
你识多少字
 
中国的儿童到学校里去,不是求学,也不是读书,乃是识字。大人看到初入学的小孩子总是问他:“你识了几个字?”小学生从第一天到学校里,就是识字。从小学升入中学,还是翻字典,问先生,努力识字。即使在大学里,还免不了有识字的工作。到底我们这样努力识字,已经识了多少字呢?中国究竟有多少字?识多少才够用?这都是有趣味的问题。
 
中国字都是单独的,所以数目很多。多得一个人读了半生的书,还有许多不识的字。有的国文教员叫学生背字典,结果也不能把中国字统统认识。
 
中国字虽然很多,但大部分已经是无用的死字(dead words)了,除了专门研究文字学的人,在这些字里钻研以外,我们用不着完全认识它 ── 而且实际上完全认识也是不可能的事。
 
中国字中,虽然有一部分是死字,已经没有多少用处,但是还有一部分是我们常遇到的,是很有用的,普通称为“常用字汇”。这些字我们应当首先认识,并且要识得十分正确。这是于阅读写作都有很大的利益的。
 
我们先来谈谈中国字到底有多少个吧!
 
中国的字数,历代不同,因为每个时代都有新的字产生。并且现在所有的字典,因为用的人不同,所以编印的字也不同。马瀛编的《平民字典》里,只有四千四百三十一个字,王云五的《小字典》里有一万五千四百三十一个字;《康熙字典》里有四万二千一百七十四个字;《中华大字典》里有四万四千九百零八个字。从民国九年新文化运动以来,欧美学术输入,中国的新字增加了许多。有人估计新旧字共总算来,总在四万六千个单字以上。这个数目恰好是我们全国人口的万分之一。
 
何以说,中国字是随着时代增加的?这情形可以从下面历代的字典中看出来。
 
汉《说文解字》(许慎着)九三五三字
魏《声韵》(李登着)一一五二○字
魏《广雅》(张揖着)一八一五○字
梁《玉篇》(顾野王着)二二七二六字
唐《唐韵》(孙愐着)二六一九四字
宋《类篇》(王洙、胡宿等着)三一九一三字
明《字汇》(梅膺祚着)三三一七九字
清《康熙字典》(张玉书等着)四二一七四字
民国《中华大字典》(欧阳溥存等着)四四九○八字
 
从这里我们知道中国字在魏朝和清朝增加得最多。这大概是因为魏、清两代和外族接触特多,吸收了许多外族语的缘故吧!

用户评价

评分

我必須說,《國文趣味》這本書真的是為我們這些對中文有熱情,但又不想被制式教育綁架的讀者所準備的。它的內容並不是要教你如何考試,而是讓你真正地「玩」中文。作者的筆調非常輕鬆幽默,字裡行間充滿了對語言的熱愛。我特別喜歡其中探討「網路用語」與「傳統文化」的關聯,作者並沒有一味地批評或讚揚,而是客觀地分析了兩者之間的互動和影響,讓我對現代語言的發展有了更深刻的理解。還有,書中一些關於「成語的拆解與重組」的單元,非常有趣。作者會把一個成語拆開,分析每個字的意義,然後再重新組合,找出其中隱藏的邏輯和智慧。這讓我對成語的理解不再是死記硬背,而是真正地明白了它的構成。此外,書中穿插的一些「名人趣事」,讓國文的學習變得更加人性化,不再是遙不可及的聖賢,而是有血有肉的普通人,他們也有著有趣的煩惱和獨特的見解。這本書就像是一場中文的奇幻旅程,讓我從不同的角度去欣賞和理解這門博大精深的語言,也讓我更加享受閱讀的過程。

评分

我一直覺得,要學好一種語言,絕對不能只靠死記硬背。尤其像我們中文,本身就蘊含著深厚的文化底蘊,如果不能理解其精髓,就永遠只能停留在表面。這本《國文趣味》就完美地解決了我這個困擾。它並沒有直接給你一堆解釋,而是透過非常巧妙的方式,引導你去發現。我尤其喜歡其中關於「諧音梗」的討論,作者列舉了一些古代的諧音笑話,有些真的讓我捧腹大笑,但也從中學到了文字遊戲的樂趣。更讓我驚豔的是,它還探討了一些詞語在不同情境下的運用,像是「美麗」這個詞,可以形容人、事、物,但用在不同的地方,感覺又不太一樣。書中有很多插圖,搭配文字,讓理解更加直觀,也讓閱讀過程更加輕鬆愉快。有一次,我讀到關於「月亮」在詩詞中不同意象的描寫,從思鄉的愁緒,到愛情的浪漫,再到英雄的孤寂,短短幾句詩,藉由月亮這個意象,就能傳達出如此豐富的情感,真是太神奇了!這本書就像是一個引路人,帶你深入中文的每一個角落,讓你發現那些你可能曾經讀過,但卻從未真正理解過的詞句。它讓我在不知不覺中,提升了對中文的敏感度,也增強了我表達自己想法的能力。

评分

哇!拿到這本《國文趣味》真是太驚喜了!我平常就對中文很感興趣,但總覺得課本上的東西有點枯燥乏味,有時候讀一些古文詩詞,總是要查很多字典,而且要理解其中的意境也頗為吃力。看到這本書的封面就覺得很有意思,色彩豐富,排版也很活潑,不像一般教科書那樣死氣沉沉。翻開第一頁,就看到一篇關於「為何中文如此美麗」的文章,作者用很生活化的例子,比喻一些單字或成語的來源,像是「驚弓之鳥」的故事,解釋得生動有趣,我甚至可以想像到那個畫面。而且,它還探討了許多有趣的詞語演變,像是「宅男」這個詞,從原本的意思到現在的廣泛用法,整個過程的轉變讓人驚嘆,也讓我對語言的生命力有了更深的認識。這本書不像是在「教」你國文,更像是在跟你聊天,跟你分享中文的奧秘。我特別喜歡它裡面一些小故事,把一些歷史典故和人物事蹟講得像是八卦一樣,但又充滿了知識性。讀起來一點壓力都沒有,反而會讓人一口氣讀完好幾頁,然後在心中暗暗佩服古人的智慧,以及作者能夠將這些知識轉化成如此引人入勝的文字。這本書的開頭就讓我對接下來的內容充滿期待,感覺就像是打開了一扇通往中文奇妙世界的大門。

评分

這本書《國文趣味》的編排真的非常用心!我平常閱讀習慣比較零散,常常看到一些有趣的文章,但很少能完整看完。這本書的內容被分成許多小單元,每個單元主題明確,而且篇幅都不長,非常適合我這種「滑手機」式的閱讀習慣。我最喜歡的部分是關於「名言佳句的誕生」的章節。它不是簡單地列出一些名言,而是追溯這些名言的來源,比如出自哪位哲學家,在什麼樣的歷史背景下被提出,甚至還有一些當時的故事背景。了解了這些,再回頭去看那些名言,感覺就完全不一樣了。好像那些話語不再是冰冷的文字,而是有了生命,有了靈魂。還有,書裡面的「冷知識」單元,介紹了一些關於漢字演變的小故事,像是「馬」字在古代的寫法,跟現在完全不同,但仔細看,還是能找到一些線索。這些內容雖然不是學術性的研究,但卻極大地激發了我對中文的興趣,也讓我對日常使用的文字有了全新的認識。我甚至會開始留意身邊的招牌、廣告,試圖找出其中一些有趣的語言現象。這本書真的讓我重新愛上了中文,並且發現了它原來可以這麼有趣!

评分

說真的,當我第一眼看到《國文趣味》這本書名時,腦袋裡浮現的畫面還是一堆枯燥乏味的字句。但翻開後,完全打破了我的刻板印象!這本書的作者絕對是個語言魔法師。他把看似艱澀的中文,變得像在品嚐一道道精緻的小點心,每一口都充滿驚喜。最讓我印象深刻的是,他用非常貼近現代生活的方式,解釋了一些古老的成語典故。例如,當他講述「畫蛇添足」的故事時,他會聯想到現今一些過度行銷的例子,讓我們立刻就能理解其中的寓意,並且覺得非常有共鳴。還有,書中關於「擬聲詞」的運用,作者列舉了很多生動的例子,不僅讓我們感受到了文字的節奏感,也讓我們意識到,原來我們每天都在不自覺地使用這些充滿生命力的詞語。閱讀這本書,就像是在跟一位博學又風趣的朋友聊天,他會不斷地拋出問題,引導你去思考,而不是直接給你答案。這種互動式的學習方式,讓我感到非常投入,也更容易將書中的知識內化。我甚至已經開始嘗試在自己的寫作中,運用一些書中學到的技巧,讓我的文字變得更加生動有趣。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