荣格心灵地图(三版)

荣格心灵地图(三版)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原文作者: Murray Stein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特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内在旅程的时代
荣格——发现人类内在世界的哥伦布,人类的先知、神祕心灵世界的拓荒者。

  人类的心灵有办法被知晓吗?
  它的深度可被测量吗?
  它的辽阔领域可以被图解出来吗?

  人的无意识中充满各式各样的情节,
  这是荣格在他心理医生的生涯中最早探索的领域。

  当科学家和太空人已经探索并勾勒出物理的宇宙之际,荣格及追随其研究的分析心理学家们也已开始描绘人类心灵的广大内在世界。

  荣格是发现内在世界的哥伦布。他所绘制的心灵地图,描绘的不仅是自己内在世界的领域,同时也泛指人类灵魂的共通特征。

  有关荣格概念的研究不是难以理解,便是缺乏整体性。莫瑞.史坦提供我们的是对荣格思想的全面照顾,他笔下的荣格既是一位奉献的科学家,也是个具创意的艺术家,还是一位爱柯哈特(Meister Eckhart)、布雷克(Blake)与爱默森(Emerson)传统中的灵视人物(先知)。

  正如其他伟大的艺术家一样,荣格所绘制的图像具有传世与跨文化的影响力。

著者信息

作者简介

莫瑞.史坦Murray Stein


  一九四三年出生于加拿大,曾受业于耶鲁大学、芝加哥大学和苏黎世荣格学会。长年担任心理分析师的训练工作,曾任国际分析心理学会会长、芝加哥荣格学院校长、瑞士分析心理学国际学校(International School of Analytical Psychology Zurich)校长等。着作众多,包括《修练全体》(Practicing Wholeness,1996),《转化:本我的浮现》(Transfor-mation: Emergence of the Self,1998)等,并编辑极具权威的《荣格式分析》(Jungian Analysis1995)丛书。

译者简介

朱侃如


  中兴大学外文系学士、美国天普大学新闻硕士(主要研究媒体所有权及新闻伦理问题),资深翻译工作者。译有《神话的力量》、《坎伯生活美学》、《千面英雄》、《女性主义》、《荣格心灵地图》、《哭喊神话》、《权力与无知》、《焦虑的意义》等书(以上皆由立绪文化出版)。

译文校订者简介

蔡昌雄


  美国天普大学宗教学博士。译着《进步的演化》、《荣格》、《神的历史》。现任南华大学宗教学研究所教授。

图书目录

荣格心灵地图

〈导读〉荣格对当代心灵探索的启示◎蔡昌雄

导论
1表层╱自我意识

自我与意识的关系
自我的位置
心理类型
个人自由

2情结╱丰富的内在世界
触及无意识
情结
无意识的层级
心象
人格断面-次级人格
情结的结构
情结的爆发

3心灵能量╱里比多理论
性与里比多
心灵能量的转化
物理学模型
能量的来源
心灵能量的测度
身心一元
能量、运动与方向
转化与象征

4心灵的疆界╱本能、原型与集体无意识
原型(心灵的普遍模式)
无意识
本能
原型与本能的关系

5人格面具与阴影╱自他关系中的显象与隐象
自我的阴影
阴影的形成
人格面具
人格面具的两个来源
人格面具的发展
人格面具的转化
人格面具与阴影的整合

6通往深层内在世界之路╱阿尼玛与阿尼姆斯
界定阿尼玛与阿尼姆斯
性别与阿尼玛╱阿尼姆斯
阿尼玛与阿尼姆斯的发展
提昇对阿尼玛╱阿尼姆斯的意识
性与关系

7本我╱心灵的超越中心与全体
荣格的本我经验
荣格对本我的定义
本我的象征
本我是心灵的核心奥秘

8本我的浮现╱个体化
心理生命週期
个体化
意识的五个阶段
个体化过程的案例研究
本我的运动

9 时间与永恆╱同时性
浑沌中的模式
同时性观念的发展
同时性与因果关系
同时性与原型理论
心与物
绝对的知识
新典范
宇宙论

专有名词解释

图书序言

导读

荣格对当代心灵探索的启示
蔡昌雄


  多数涉猎或研究过荣格心理学的人,都会对荣格思想的精微广博与意境的深邃超远,留下深刻的印象。单就荣格学说内部本身所涉及的研究领域而言,从心理学、宗教学、哲学、科学、物理学、神话学、灵魂学、占星学、文化批判到文艺理论,已然是一份洋洋洒洒需要过泸消化的庞杂清单。此外,由于荣格本人在灵性探索上的天赋异禀与特立独行,固然使得心灵幽深玄妙的冥契特色表露无遗,但其难以把握的本质,以及连专业人士也不免抱怨的晦涩语汇,往往使初入门的学人有如坠五里雾中的感觉。因此,系统介绍荣格心理学研究的导论专书,便应运而生。本书《荣格心灵地图》即是满足这种需要的书籍之一。

  作者莫瑞.史坦博士,现任国际分析心理学会的副会长,钻研荣格心理学数十年,对于上述理解荣格心理学可能遭遇的困难颇有体认。由于导读荣格的着作早期已有,而且无论在质与量方面均有一定水准,因此新作必须有补充或超越前者之处,才有出版的价值。依据作者的说法,本书针对外界对荣格学说矛盾不一的批评提出辩护,企图在荣格原着含藏的纷纭理路中,以作者个人的理解构思为经,坚实的原典资料佐证为纬,呈现出荣格理论连贯统一的脉络来。对于初学者而言,在一个统合视域的基础上,开始进窥荣格学说的堂奥,将是阅读本书最大的获益处;至于进阶者,则可以在作者对原典资料的掌握、诠释观点的发明,以及两者间的对应安排等方面,收切磋比较之效。就写作目标的达成评估,我认为本书基本上是成功的。它依明晰的解读架构循序渐进,不仅彰显出荣格学说中心灵探索的深层因素(第一章到第七章),以及心灵人格整合的动态历程( 第八章),更透露了心物合一与生命永恆的宇宙消息(第九章)。

  不过,由于本书重点在解说荣格理论中的基本概念及其内在的连贯性,因此,虽然作者在介绍的过程中,也难能可贵的交代了形成荣格相关概念的经验基础与时代背景,但毕竟非其论述主题,故着墨不多。我个人认为,如果入门读者要对荣格学说的主旨精神有较深刻的体会,实有必要对荣格学说所触及的生命灵性本质,以及荣格对当代心灵探索及其研究的启示意义,先有一个概括的认识,才不致在抽象的概念与芜蔓的资料中,因不了解其现实的相关性,而失去了阅读学习的兴趣。我认为下列几个相关面向,是读者在阅读本书及了解荣格的过程中,值得留意思索,对照参酌的重点:

  首先,是关于荣格心理学的属性问题。荣格曾把现代人视为「寻找灵魂」的一群,综观荣格学说的全貌,我们若说它是环绕着心灵(psyche)、灵魂(soul)或精神(spirit)现象所建构的心理学理论,应不为过。问题是,此心究为何物?在荣格的认识中,无论是心灵、灵魂或精神,都要比意识运作的中枢,也就是以大脑功能为主的心智(mind)来得根本而重要。单就这点而言,荣格便与认知心理学等主流心理学派,以客观研究途径为尚的价值取向分道扬镳,而被归属于深层心理学(depth psychology),或甚至超心理学(parapsychology)的范畴内。此外,由于他独树一帜的集体无意识(collective unconsciousness)与本我(Self)概念,使得他在深层心理学的领域里,也与弗洛依德发展出来的心理分析学派主张呈泾渭分明之势。

  如此深入生命灵性的走向,固然是荣格学说博得许多内省沉潜之士认同喜爱的重要原因之一,但是在严格的学科分野上,却使荣格理论陷入究竟是心理学,抑或形上学和宗教学的归属困境中。事实上,在宗教心理学的研究领域中,荣格心理学的研究内容与方法,便遭遇来自心理学与宗教学两方学者的夹击。某些心理学者认为,荣格的「心理学」不是真正实证研究得出的结果,而是为某种片面的神学论题或泛神的神秘世界观服务的,尤其在《回答约伯》(Answer to Job) 一书中,更可清楚见到荣格的写作基本上是神学的而非心理学的事实。抱持正统教义的基督教神学学者,则对荣格将神的超越他在性(transcendent otherness),等同为内涵的心灵象征观点,认为是一种贬抑,而普遍採取拒斥的态度。尽管双方的批评皆各有论据,不过也都是一隅之见,不太能够反映荣格学说的全体。

  有鑑于此,作者史坦一方面不断强调荣格心理学发现的实证经验基础,另一方面却也承认,随着整体理论的发展线索,荣格晚期的本我(Self)与同时性(Synchronicity)等概念确已进入形上的玄想层次。史坦认为,这些高层次的准形上理论(第七到第九章)是掌握荣格心理学内涵(第一到第七章)的重要基础,但是为了突显荣格心理学的发现,是从经验层次衍生出来的事实,因此在章节的安排上,将它们放在后段,视为荣格心理学发展的巅峰。史坦在这方面替荣格所做辩护的说服力如何,读者自可判断,我们在此只是要提醒读者注意这个层面的争议。

  其次,从各方对荣格学说定位归属的争议批评中,我们可以进一步探讨荣格对当代人心灵状态的诊断,以及他对人们在心灵探索的道路上,所应具备态度及可能面对挑战的处方。

 荣格曾对当代人过度侧重理性,而忽略非理性的偏颇(one- sidedness)倾向多所针眨。事实上,这种理性与非理性的二元对立冲突,乃是自古以来即有的心灵普遍现象,哲学上观念论(idealism)与经验论(empiricism)的难解争论便是一例,只是当代人强调理性的程度,已经到了非理性因素要强烈反弹的地步罢了。上述有关荣格理论的归属定位问题,从传统的学科分际观点看,当然有它不得不分辨的道理存在,但是当任何一方僵固的执守原有学科划定的范围,不能因应深层心灵现象研究的需要,而做出适当的调整时,我们便不自觉的陷入理性的泥淖中无法自拔。因此,荣格认为包括个人与学术研究在内的当代心灵探索,都应该对非理性与神秘心灵现象抱持接纳开放的态度,不要预设立场划地自限。既然荣格认为人类的基本处境是种种心灵对立面的冲突,那么人类在心灵探索的道路上,所需面对的挑战自然便是如何在对立冲突的表层下,寻觅到共通的灵性基础,并依此进行无尽的动态整合,以成就生命的全体(wholeness),这便是荣格称为个体化(individuation)的人格发展过程。对荣格而言,这个挑战所指向的目标虽然近乎不可能,但却是人生发展的必经过程,所有人生的意义与价值,也必须仰仗这个过程中各阶段的挑战才能彰显体证。

 然而,我们不禁要问,这个整合的灵性基础究竟为何?除了个人本身的体验与观察之外,荣格就是在此大哉问的引领下,才发展出集体无意识、本我与同时性等涉及本体论和宇宙论范畴的概念。简言之,在荣格的认识中,这个整合的灵性基础便是具有自主功能(autonomous function)的集体无意识心灵之流。但是荣格也指出,我们认识此一心灵真实的最大障碍在于,无法从集体无意识的本位立场出发,反而不断优位化(prioritize)理性的认识地位。结果一谈到心灵的真实,便以它是内在世界的真实。与客观的外在或物理世界无涉。凡是触及心理或外界事件的解释时,便局限在因果关系的思想模式中,不能脱困。这些常识经验中预设的心物二元宇宙观和形上论,都是理解深层心灵现象时常见的谬误,也是荣格试图有所突破之处。如果我们对此一关键有所体认,那么我们便会了解依据荣格同时性所建构的人格发展理论,与发展心理学中假设假设因果关联的渐生说(epigenesis)模型是大不相同的,也才明了为何荣格强调学习倾听吾人带有感情基调的判断(the feeling-tone judgment),在趋近心灵全体的过程中如此重要。因为只有在「心即物,情即理」(「即」非全等,而是交融感通之意。6)的宇宙视野中,我们才有可能见到二元对立世界「之间」的真实。这是荣格赋予我们的任务,也是读者在阅读本书和探索心灵时,所必然面对的挑战。

  在国内社会近年来宗教与心灵议题的推波助澜下,荣格心理学译作的出版也逐渐增加。尽管如此,众人皆知国内有关荣格心理学的研究仍处于相当落后的状态,不仅荣格原着的翻译严重不足,本土学者从东方文化观点整理写作的荣格心理学着作,也几乎付之阙如,更不用说从荣格观点引申的比较研究专着了。不论从荣格对现代西方社会的重要影响而言,从荣格心理学与东方宗教和神秘学的密切关联而言,或是从西方与邻邦日本关于荣格论述典籍汗牛充栋的情况而言,都足以使我们对现有微薄的资源与研究感到汗颜。我个人一直认为,各领域西方经典的译介,固然是迈向深入研究的开始,但是如果无法以本土观点写出吾人对该领域研究的了解甚至批评观点,则我们距离真正的了解恐怕还有一大段长路要走。荣格心理学的研究也理应如是。但愿立出版的这本《荣格心灵地图》以及其他的相关荣格研究着作,可以对国内迈向全面性的荣格研究,产生更进一步的良性刺激。

图书试读

〈导论〉
 
你可以战战兢兢
沿着非洲海岸南行探索,
然而西行除了恐惧未知外,
别无他物,
它不是「我们的海」,
而是「神秘之海」,
或「隐晦之海」(More Ignotum)。
 
福恩提斯(Carlos Fuentes)《埋藏的镜子》(The Buried Mirror)
 
荣格过世的那个夏天,我正准备进大学。那是一九六一年。当时人类正开始探索外太空,美俄竞赛看哪一方先登陆月球。所有的目光都聚焦在太空探测的伟大冒险上。人类有史以来第一次成功的离开陆地航向星群。当时我没有了解到,在史普尼克(Sputnik)号人造卫星和阿波罗号太空船发射前数十年,由于荣格等人针对内在世界所进行的伟大探索,本世纪早已确切的被标显为内在旅程的时代。葛伦与阿姆斯壮两位太空人对我们而言是外太空的探险家,而荣格所代表的则是与内在空间的关系,他是深入未知领域,英勇无畏的旅行家。
 
荣格在苏黎世郊区家中西向平静湖面的房间安详而去。南边可看到阿尔卑斯山。荣格在离世前一天,要儿子扶他到窗前最后一次探望自己心爱的山峰。他一生探索内在世界,并着述描绘自己的发现。巧合的是,就在阿姆斯壮踏上月球表面那年,我也前往瑞士苏黎世荣格学会(Jung Institute)就读。我在本书中要和读者分享的,正是自己近三十年研究荣格心灵地图的精华。
 
本书的目的在以荣格着述中呈现的原貌,来描绘他的研究心得。初次发现荣格就像是跳入福恩提斯述说早期冒险家由西班牙横渡大西洋时所谓的「神秘之海」。当我们出发进入这些遥远的地方时,心情是兴奋中夹杂着恐惧。我记得自己最初的尝试,由于对前景过于兴奋,所以急着向多位学校教授请教。我不晓得这样是否「安全」。荣格太具吸引力了,他似乎好得不像真的!我会迷失、困惑和被误导吗?很幸运的,这些导师认为我可以前行无碍,自此我便不断的旅游并发现到宝藏。
 
荣格自己原先的旅程甚至更令人心惊胆颤。他是真的完全不知道自己是会发现宝藏,还是会跌出世界边缘落到外太空去。在他初次进入无意识时,它真的是「隐晦之海」 。但他既年轻又勇敢,并决心找出新发现。于是他就勇敢的离去了。

用户评价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