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构一个相互对话、积极倾听的新时代
来自心理学与社会科学领域的两位芬兰学者,亚科‧赛科罗与汤姆‧艾瑞克‧昂吉尔,分别以他们人际工作中长期累积的经验,探讨对话的各种可能性,及贯彻对话作法的不同方式。
临床心理学家亚科的观点,来自精神病治疗中的「开放式对话」,其治疗系统以关系为基础:临床人员在治疗过程中将个案家人及其社会关系网也包括进来,允许多元复调的声音,并视案主是自己改变的专家。「开放式对话」的目标在于促进「活性」――在对话交流中受到新观点打动,因而创造出改变的可能性。
社会科学家汤姆的观点则来自「期待/未来式对话」:为了缓解专业人员的焦虑、解决多方援助所致的混乱局面而设计对话,其目标在使个案有延续性的改变;个案亦可以发展自己的资源,反过来支持专业人员更有信心协助个案执行改变计画。
本书展开了一个对话精神的世界,邀请我们虔心等候、接待当下在场的他者,不但为心理治疗工作带来深刻的反思,对于置身文化/族群多样性的台湾社会亦深具启发性,值得每一位致力于对话工作的人参酌细读。
名人推荐 〔推荐〕
吴熙琄(茵特森创意对话中心创始人)
金树人(澳门大学教育学院教授)
林耀盛(台湾大学心理学系教授)
邓元尉(辅仁大学宗教学系助理教授)
诚挚推荐(按姓氏笔划排列)
「当我们有机会接触开放对话与期待对话的哲学观,并看到如何透过研究而产生接近精神科情境的实践和效果时,对于我们在地的心理治疗工作一定会带来反省与改革的激盪。」――吴熙琄
「台湾临床处境目前尚未完全抵达的地带是『为他人』的伦理,通常思考的是『替自己』的逻辑化,这本书则直接挑战临床伦理的无能回应之处,促发我们思考临床实践的不同方式。」――林耀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