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能测量IQ、人格特质,
教我们如何沟通、经营婚姻、教养子女,
甚至能判断我们是否「正常」……
心理学无所不能、不容质疑,
真的吗?
★德国Amazon读者5颗星满分推荐 IQ被滥用了? 发明IQ计算方式的心理学家威廉‧史丹恩再三强调,IQ只是瞬间的纪录而已,人会成长、改变、吸收经验,人类整体也会变得更聪明,这些因素都会影响IQ数字。有心理学教授认为,IQ凸显的根本是社会背景,因为IQ比较偏向白种中产阶级,这个概念其实不适合用在对事业成就的预测上。
在美国,这个仍有待商榷的IQ,甚至还能决定生死。在2002年美国最高法院决议,对智能障碍人士做出死刑判决违反宪法规定之后,一些州政府将IQ分数低于70的人定义为智能障碍。
MBTI职业性格测验不可信? 9成美国大企业都在用的MBTI职业性格测验,源自于1970年代初期一位费城的家庭主妇,起因是她想了解女儿的男朋友。她和女儿便以荣格的类型学为基础,发展出MBTI测验,能将受试者区分为16种不同的类别。但MBTI测验并不被学术心理学家认可,有心理学教授认为MBTI测验连可信度都存疑,因有75%的受试者再次进行测验之后的性格类型变得不同。
要「当个正常人」变得越来越困难 心理疾病的概念被不断扩大,要「当个健康人」变得更加困难。人们没有变,但诊断的标准却变得太有弹性。
德国社会精神病学的创始人之一克劳斯‧多尔纳认为:「今天被视为患有精神病的人,当中有80%在30年前还被所有专业人士认为是正常的。」他花了两年时间蒐集两份日报中的科学研究报导,这些研究都用以宣传需要治疗的心理疾病,例如忧郁症、饮食障碍或是成瘾症。结果是:211%的大众都符合这些病症,也就是说,每个德国人「应该」都至少患有两种需要治疗的精神疾病。
心理学如何成为当代的信仰? 心理学家主张能测知智商,同时能得知个人特质及创造力;他们阐述情感,说明如何成功地沟通及自我管理;他们建构出测试法,号称能在网路上找出最佳的伴侣;他们告诉我们如何经营婚姻、如何教养子女,以及我们该在职场上争取何种目标。心理学能诊断出我们是否正常、为我们的苦难命名,从创伤后压力症候群,一直到职业倦怠症。心理学一方面提供安慰,另一方面却又严密地控制着我们。作者在书中描绘了心理学如何深具感染力,及其所带来的种种现象,为读者澄清了这门现今最受欢迎学科的风险与副作用。
好评推荐 「针对心理产业的风险及副作用提出精辟且早令人引颈期盼的剖析。」——《週日快讯》(Kurier am Sonntag)
「非常值得推荐……。我已经很久都没阅读过如此睿智……又能够同时具有讯息性和评论的观点及文化历史了。」——盖特‧斯高博(Gert Scobel),德语区无线三台电视网(3sat)
「详尽的研究、锐利的观察意见和尖锐的笔锋等利器,使得这『照镜反思』成为一种乐趣。」——法尔特(Falter)出版社
「对于自我成长的探索而言,这是一本饶富趣味的辅助读本。」——《维也纳日报》电子版(Wiener Zeitung Online)
「百分之百值得推荐!」——布尔谘询顾问网(buhl-coaching.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