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真像自以为的那样,慷慨、公正、诚实?
小心,潜意识正在背叛你!
骨子里,你仍然排挤穷人、只对自己人好?
白人警察误杀黑人,都是潜意识偏见作祟?
虽然意识上已认同人人平等,偏见歧视早就自动储存大脑中,我们却浑然不知。
当内隐关联测验掀开心智盲点, 证明隐性偏误的确影响心态行为,我们竟难以置信。
要别人这样看待你,你却那样看待别人? 在意识上,我们反思后理性认知;偶而说谎、以好人自居、正确回答调查,这都是自我印象管理的一环,无非希望别人这样看你待你。但在潜意识里,我们却自动直觉联想;在过往文化环境里对特定群体的刻板印象,形成社会心智臭虫和盲点,潜移默化,让你不知不觉用异样眼光看别人,以反射动作待别人。
偏见与歧视,一直藏在潜意识里 在意识上,对黑人、女人、老人、穷人、自己人,对非我族类,对特定群体,公平公正已是主流价值;但在下意识无意识里,在不知不觉中,在作为与不作为上,我们的偏见与歧视,继续以更隐形的方式出现,四处可见。
你看得见自己的盲点吗?你了解自己的内心吗?你能公正而准确地评价他人吗? 两位心理学家发明了「内隐关联测验」,多年来,让人类潜意识中的心智臭虫、问答谎言、思维失调、刻板印象、内群体偏好等类不自觉的偏见与歧视一一显形。像喜欢白人讨厌黑人、女主内男主外、男生数学比较好、帮助自己人…等。这些看似无伤大雅、我们不愿承认、不明显甚至不相信的盲点、偏见与歧视,虽还不构成道德指控,但因无意识的认不认同、行不行为,却的确已影响了社会与世界。
其实,在种种文化态度先入为主的影响下,涉及年龄、性别、种族、国籍、性取向、宗教信仰、社会阶级乃至是否残障,每个人心底都对他人有些偏见;在潜意识的刻板印象中,对特殊社会群体的好恶,仍然不假思索影响着我们对他人性格、能力、潜力的评价。
歧视与偏见虽然愈来愈隐而不显,却足以使弱势更劣势,使强势更具优势。
如何消除或超越潜意识偏见?让人们更认识自己、更客观公正、更表里如一?有哪些指导原则与策略?
当然,我们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两位心理学家提出唿吁,也在持续努力中。
【关于本书】 2005年1月14日,哈佛大学校长赖瑞‧萨默斯(Larry Summers)提出,导致女性在数学领域表现相对落后的三个原因之一,是她们数学方面的天赋能力的欠缺。由于有些人在这一问题上持其他看法,一场全美性的激烈大辩论随之展开。即使后来世界各地有超过2,000篇的社论和新闻报导参与了萨默斯的大辩论,但并没有产生明显的赢家。
本书关注的是包括上述例子在内的一系列隐性偏误(hidden bias),它们指的是我们对特定社会群体的零散知识(bits of knowledge)。我们在文化环境中反覆接触到这些知识,将它们储存在大脑里,一旦成型,将影响我们对待特定社会群体的行为,我们却对这种区别对待全然不知。通过与人们探讨隐性偏误,我们发现大多数人对自身行为被潜意识的思想所影响表示不敢相信。
这种隐性偏误造成的盲点和双眼视网膜上的盲点一样,我们本身察觉不到。本书最大的挑战,就是要说服读者,我们如何在大脑毫无意识的情况下证明事实确实存在。
本书最重要的起点来自包括作者在内的很多人于1995年开始研究的内隐关联测验(Implicit Association Test, IAT),如今在implicit.harvard.edu网站上,已有超过1400万人完成了这项测验。内隐关联测验能够帮助我们揭示大脑中隐性偏误形成的盲点,深入探究了隐性偏误的盲点并发现它的组成部分。
隐性偏误的盲点普遍存在于很多好人身上。本书最大的目的就是充分解释科学知识,从而使这些好人更能做到自己的行为与出发点保持一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