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官与正统:《昭明文选》与萧梁帝国图像

王官与正统:《昭明文选》与萧梁帝国图像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图书标签:
  • 文学史
  • 图像研究
  • 昭明文选
  • 萧梁
  • 文化史
  • 政治史
  • 文本研究
  • 晚古
  • 帝王图像
  • 思想史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特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本书特色

  本书是对《昭明文选》选文模式与编撰意图的全新研究,有别于传统仅将《昭明文选》视为一本收集历代美文之文学总集的视角,跳脱出被〈文选序〉中「释出于沉思,义归乎翰藻」二语所框限住的诠释架构,另辟蹊径,转由以《文选》编者萧统所具有的「太子」身分与「监抚」政务,作为探讨其选文定篇、知人论世的主要背景。也因此,当传统被视为美文集成的《昭明文选》加入了编者萧统的职能因素,不仅让其「集其清英」的编选动作有了选材示范的涵义外,其所谓「文之时义」更具有託言圣王,以提升萧梁帝国政治正统与文化正统之重大目的。

  是以,本书结合萧梁所处之南北对立的政治局势、萧统身兼太子与监抚的双重身分、与萧梁时代文士参政的普遍风气,提出萧统编辑《文选》的三大意图:其一,建构萧梁帝国的政治正统性与文化正统性;其二,表达出自己理想的作者观──「文士国士化」;其三,借以凸显太子监抚对国政参与之密切,并提升东宫文士集团的地位。

著者信息

作者简介

许圣和

  1979年10月生于台北市,国立东华大学中国语文学系学士班(2002)、硕士班(2006),国立政治大学中国文学系博士(2016)。专攻魏晋南北朝文学研究,学术专长有「《文选》学」、「三国学」、「中国文学史」。曾开设过:《三国演义》、现代诗选及习作、现代散文、文学文化导论、编採写作、跨域智慧与经典阅读等课。发表论文计有:《博物思维与六朝文学》、〈论王维边塞诗中的虚写与实写〉、〈张飞「国士」形象新论〉、〈「国事孙晧」与「故事孙晧」──从《三国志》到《高僧传》间的观察〉等文。

  曾任教于国立新竹教育大学、亚东技术学院,目前为佛光大学中国文学与应用学系专案助理教授。

图书目录

吴序
自序
第一章 导论
第二章 〈文选序〉与萧统选文原则新论
第三章 《文选》选文与萧统东宫「监抚制」的关联
第四章 《文选》选文与萧梁帝国正统论
第五章 《文选》选文与「文士国士化」人才论
第六章 结论
参考文献
附表一 东宫僚属职表
附表二 萧统东宫僚属表

图书序言

图书试读

用户评价

评分

这本书《王官与正统:《昭明文选》与萧梁帝国图像》,对我来说,简直是打开了一扇通往古老智慧的大门。我一直对“正统”这个概念非常着迷,它不仅仅是历史上的一个标签,更是权力、合法性以及文化认同的核心。《昭明文选》作为中国文学史上的瑰宝,其编纂本身就蕴含着深刻的文化意义,而萧梁帝国,虽然在时间线上有些许尴尬,但其文化影响力却不容忽视。这本书似乎试图连接文学与政治,文字与图像,来揭示一个朝代如何通过这些多元的媒介来确立和巩固其“正统”地位。 我特别想知道,作者是如何界定和分析“王官”的。这个词在古代语境下,可能指代的是一种理想的政治秩序,一种基于血缘或德行的统治合法性。《昭明文选》的选文,在多大程度上反映了这种“王官”理想?而“萧梁帝国图像”又扮演了怎样的角色?它是否是“王官”思想的具象化,或者说,它是否为“王官”叙事提供了视觉上的支持?如果作者能够提供详实可靠的图像分析,并与文献解读紧密结合,那这本书的价值将是无可限量的。它将帮助读者更全面地理解,古代统治者如何运用复杂的文化策略来维系其统治的合法性。

评分

读到《王官与正统:《昭明文选》与萧梁帝国图像》这个书名,我脑海里立刻浮现出古代文人在书斋中,一边吟诵着经典,一边筹划着国家大计的场景。书名里的“王官”二字,就充满了古代那种对理想政治秩序的追求,以及权力运作的神秘感。《昭明文选》作为一代文学之大成,其编纂者的意图,以及其中所蕴含的文化价值,一直都是学者们探讨的重点。而萧梁帝国,作为南北朝时期一个极其重要的政治和文化中心,它在“正统”的建构上,肯定有着自己独特的策略。《昭明文选》与“萧梁帝国图像”的结合,听起来就像是在用文学和视觉的双重视角,去解剖一个朝代的灵魂。 我很好奇,作者是如何把“王官”这个概念与“正统”联系起来的。是不是说,《昭明文选》的编纂,就是为了体现和巩固一种“王官”所代表的政治理想,从而达到确立“正统”的目的?而“图像”在其中又扮演了什么角色?它是一种辅助性的宣传工具,还是本身就具有独立的叙事功能?比如,萧梁时期的佛教艺术、皇家陵墓的雕塑,它们是否在不经意间,也在向世人传递着关于“正统”的信号?如果这本书能够将这些看似疏远的文本和图像材料,巧妙地编织在一起,形成一个严谨而又生动的论证,那绝对是一本会让我爱不释手的学术著作,它将帮助我们更深刻地理解,古代统治者是如何通过多维度、多层面的方式来构建自身权威的。

评分

《王官与正统:《昭明文选》与萧梁帝国图像》这个书名,光是听起来就觉得信息量爆炸,而且还带着一股浓浓的学术范儿!我一直对中国古典文学,特别是那些与政治权力紧密相关的作品非常感兴趣。《昭明文选》绝对是绕不过去的一座高峰,而萧梁时期,作为一个承前启后的重要朝代,它所代表的文化和政治力量,本身就充满研究的价值。这本书似乎就是要通过《昭明文选》这面镜子,去折射出萧梁帝国是如何构建和维护其“正统”观念的,而且还加入了“图像”这个充满视觉冲击力的元素。 我尤其好奇,作者是如何处理“王官”与“正统”之间的关系的。在古代,“王官”可能是一种理想化的官僚体系,也可能代表着某种血脉或政治上的正统继承。“正统”则更侧重于合法性与权威的宣示。这本书会不会深入分析《昭明文选》的篇章选择、体例编排,以及其中所蕴含的价值取向,是如何与萧梁统治者的政治诉求相呼应的?而“萧梁帝国图像”,比如当时的寺庙壁画、陵墓雕塑、甚至宫廷绘画,又承载了怎样的政治信息?它们是如何通过视觉语言来强化或者挑战“正统”叙事的?如果作者能把文字解读与图像分析巧妙地结合起来,那这本书绝对是值得反复推敲的。

评分

这本书的名字《王官与正统:《昭明文选》与萧梁帝国图像》一听就很有学术深度,光是书名就让人联想到中国古代的文献研究,尤其是《昭明文选》这本重要的文学总集。我一直对那个时期的文学、历史以及它如何反映当时的政治社会结构非常感兴趣。萧梁王朝,虽然在中国历史的长河中可能不像汉唐那样耀眼,但它却是南北朝时期一个重要的文化和政治力量,承载着许多重要的文化转型。这本书似乎就是要从《昭明文选》这部文学巨著出发,去解读萧梁帝国在政治、文化、甚至视觉图像上的“正统”观念是如何构建和维系的。 这对于我们理解中国古代的“正统”概念非常有启发。在古代,文学不仅仅是文学,它往往是政治思想、文化认同的重要载体。《昭明文选》的编纂本身就可能蕴含着编纂者(萧绎)或其父萧衍对“正统”的理解和宣示。作者是如何将文学作品与政治图像联系起来的呢?是分析选文的主题、体裁,还是研究当时的碑刻、绘画、建筑风格?这些图像又如何支撑或者挑战《昭明文选》所传达的“正统”话语?我尤其期待作者在处理这些跨学科的议题时,是如何梳理复杂的史料,如何运用严谨的学术方法来建构自己的论点的。这本书或许能为我打开一个全新的视角,去理解一个朝代的文化自信是如何通过文学和艺术来塑造的。

评分

哇!《王官与正统:《昭明文选》与萧梁帝国图像》这个书名,光听就觉得是很硬核的研究!我平常阅读历史文献,总觉得文献的背后一定反映了当时的权力结构和思想体系,而《昭明文选》又是那么经典的存在,能透过它来窥探萧梁帝国如何建构自身的“正统”,这简直太吸引人了。我尤其好奇作者是如何处理“王官”这个概念的。在古代,“王官”可能意味着政治上的正统性,也可能指代某种政治权力运作的模式。这本书会不会探讨《昭明文选》的选文标准,是否与当时统治阶层的政治抱负相契合? 而且,我一直觉得,一个时代的“图像”往往是最直接、最生动的史料。《昭明文选》承载的是文字,而“萧梁帝国图像”则提供了视觉上的证据。作者是如何将这两种看似不同的媒介联系起来的呢?是分析图像中的人物、场景、符号,从中解读出政治寓意,还是<seg_11>比对文献中对特定事件或人物的描写,与当时的图像进行印证?如果这本书能够呈现出一种多层次的、相互印证的论证过程,那绝对是一本值得细细品味的书。它可能不仅仅是关于文学或历史,更是一种关于“文化如何成为政治工具”的深度剖析。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