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序 在台湾,大学教授被要求四件事情:教学、研究、服务、辅导。
认真的教授或者在教学尽心,让学生满心感激;或者在研究下苦功,每年有研究论文的发表;或者协助学校与社会,淑世济民。因为,把书教好,会得奖赏;把研究做好,会得奖赏;把辅导做好,会得奖赏;把服务做好,也会得奖赏。这些奖赏可以是看得见的优良教师奖、杰出研究奖、优秀导师奖或专家谘询费;这些奖赏也可能是看不见的学生发自内心的感激、研发突破后的自我满足、会议夸夸其谈的自得意满。而这些的总和,大约是大学教授工作的范畴与边界。
在国立高雄大学,有一位教授,不为任何奖赏,跨越了一般的范畴与边界,除了这四件事情之外,他几乎每週笔耕不辍,历经十年寒暑。十年,可写五二○篇週记,可由大学毕业两次。十年,相当于八万七千六百小时。天才,是把同一件事重复练习了一万小时。想想,十年岁月不间断的坚持在写﹁週记﹂上,这当中所淬鍊出的文字又岂止是天才可比拟。然而,这一切都还不是最重要的,让我们同感好奇的是,不为奖赏的他,为何做这件事?他的坚持从何而来?
谢开平老师,本书作者,法律学者,也是本校基督徒教职员团契光盐社的成员。对大学教授而言,忙碌在教学、研究、服务与辅导的无止尽循环中,很容易在忙与茫之间掏空了所有的时间。光盐社成了避风港,如果你想有片刻喘息、自我对话与沉淀的时间。开平老师为此,自二○○六年起,每週发送电子邮件提醒想到避风港里安歇的人们,一週一次,一发不可收拾地就这么走过了十年。这当中,有他对事情的看法、生活的体验与分享、自我的关照、亲子间的感动、对学校的期待,与作为基督徒,他对《圣经》的看见。
当你翻阅这本书时,你可以发现法律学者的清晰逻辑,你可以感受为人父者的纤细情感,你可以领略基督徒教师对《圣经》的深刻理解,你也可以品尝用心的人对生活的细腻体察。然而,我更要说的是,这一切,跨距超过十年,唯一不变的,是作者对上帝的爱。是这份爱,让他甘心乐意为所服事的大学团契发送聚会通知,十年。《圣经》上说:「我实在告诉你们:这些事你们既做在我这弟兄中一个最小的身上,就是做在我身上了。」(太25:40)开平,我亲爱的弟兄,为《圣经》这句话下了很好的註解。
他的坚持从何而来?我相信是因为:这是上帝的带领。一位大学教授与主同行十年,其中所精选出的五十二篇绝佳文章及三篇节期分享,你一定不能错过!
国立高雄大学基督徒教职员团契光盐社社长、行政副校长
连兴隆 敬笔
二○一六‧十一‧十四
自序 来到高雄大学任教,是因为人生发生了严重的意外。到校任教之后,因为电子邮件使用「平安」作为开头语,因此被认出是基督徒,而被邀请加入校内起步不久的教职员团契。
人生的意外很痛苦,苦到要默默离开从小长大的台北,南下三百多公里外的高雄,刻意回避熟悉的环境、熟悉的家。但是,即使是一段每天都会一个人哭泣的日子,还是可以向周围的人说句平安,还是可以为周围的人祝福。
至于团契聚会,本来在安排好每週的服事轮值之后,可以说并没有必要每週再特别寄发提醒聚会的通知。不过,高雄大学的教职员团契很温暖,一开始就建立起每週寄发聚会通知(电子邮件)的传统。其后,随着人事更迭,负责寄发聚会通知的服事者也有所更动;在某个暑假的几次代班之后,就开始负责担起寄发聚会通知的工作。
最初的念头很简单:每週的生活总会有些可以和大家分享的事情,即使只是提醒即将开学该收心了(需要调整的,并不是只有学生而已),或者是台风动态、季节变换等等,通知内容加上这些,应该会比单纯的当週各项服事者、查经进度要好些。每年总会有几週,会写点心灵交流的内容,可能是生活上的感动、或者是读经的心得,也可能是国内外的新闻分享。时间长了,就堆砌出这本小书的内容。
教职员团契的社长连老师,原本想将内容整理在团契的网页上;后来,则是起了整理历年聚会通知,然后集结成书出版的念头。有人愿意主动整理自己过去所写的文字,内心当然是求之不得,更何况连老师还很细心的增补了许多相关的《圣经》经文。可是,因为自己负责的挑选工作,速度缓慢,加上连老师担任学校的行政工作,这个工作就慢下来了;直到目前任职图书资讯馆的何组长协助编排,才让这本书的完成出现曙光。
许多事情在发生时、进行中,根本就不会意识到未来可能会产生的影响。当何组长将本书的初稿整理出来以后,这个初稿让我看傻了:这怎么可能出自我的手笔?怎么可能会有这样的想法?上帝让我明白,即使内心痛苦煎熬,神仍然可以让一个自认身在苦难中的人,成为祝福他人的管道;让苦难人的笔,可以不经意的写出走出苦难的方向。所以,我不敢自称是作者,只是拿着笔(其实应该说是键盘),记录着某些感动、想法的执笔人(或者说打字者)。
如果这本小书的内容,能够让读者诸君产生共鸣,或是在心灵上带来了一点安慰,愿这些感动、赞美,都归爱我的主、我的神。
执笔人 谢开平
二○一六‧十一 于高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