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学是快乐的泉源
我喜欢探入言语的森林,
随性走在称为「哲学」的步道上,怀想往昔哲人的面容。
—木田元(日本海德格研究第一人) 跟着哲学家散步,跟着哲学家思考,跟着哲学家领悟
书中对哲人们生活背景、往来时人及社会文化的描写,
帮读者连缀起在制式教育中对于人文知识的片断认识,
妥适地填补了其中空缺,建立起更加立体的文史哲视野,
并激发对自身处境的反思。
穿着太讲究而让老师柏拉图皱眉的亚里斯多德、
个性很差惹人嫌的海德格……
都在现代日本哲学大师最后的散文里!
本书是作者的最后一本着作,在看似信手拈来闲谈西洋哲学家的轶闻趣事中,将哲学家的生平、性格、思想、与同时代哲人的互动、对后世的影响等知识巧妙带出,是一本很容易进入,且引人入胜、充满阅读乐趣的知性散文集,充分表现出作者深厚的学问底蕴以及文字功力。
全书共二十一回,前九回是西洋古代哲学(从柏拉图到中世纪哲学),中间穿插三篇介绍伊斯兰哲学的间奏,接着是十二回的现代西洋哲学(从布鲁诺到海德格)。每一回介绍一位哲学家的故事。从篇章标题就可以看出,不仅破题充满趣味、引人好奇,且作者描写人物活灵活现,更对每一位哲学家提出了独特的观点与评价,从自己的体验中,为大家介绍哲人与哲思。
例如,亚里斯多德在同时代人的眼中,评价并不高:一脸寒酸相,看起来很高傲、瞧不起人,又极爱打扮、重视服装发型,而且对恩师柏拉图「忘恩负义」。但作者却认为亚里斯多德是「面带微笑的思想家,不但人品好,更提出了颠覆世界的思想」,非常推崇他为了真理不惜背叛师门的勇气。
在叔本华的篇章里,则提到叔本华跟身为名小说家的母亲长期不合,有次甚至和歌德一起被母亲从楼梯上推下去。因此他非常厌恶女人。没想到后来有个老妇人在他房门前大声说话,他一气之下将妇人推下楼梯,妇人受了重伤,叔本华只好每个月支付她慰问金,直到妇人过世。妇人死后,叔本华终于大松一口气。以厌世闻名的叔本华,是否就在这种烦忧的心情中研究他寻求解脱的伦理学呢?
此外,还有穿着一袭白袍、骑着骆驼周游埃及的柏拉图,他的理型论恐怕是在这趟旅程中受到北非犹太教教派思想的影响而激发出来的;海德格在达佛斯与哲学前辈卡西勒举行哲学史上最有名的对战辩论,在对战的空档海德格去滑雪散心,竟然就穿着整套滑雪装去参加社交晚宴,惹来全场侧目眼光;在哲学与心理学的拔河战中,德国心理学者在十九世纪怎样透过实证研究,让心理学脱离哲学的门庭、自立门户,但在法国却完全不是这么一回事,法国心理学家到了二十世纪中期依然要看哲学界的脸色,以致于皮雅杰为此大发牢骚……
这趟追寻伟大先贤的悠远旅程,邀你同行。
名人推荐 李贤中|台湾大学哲学系教授兼系主任
沈清楷|辅仁大学哲学系助理教授、「哲学星期五」创办人
陈建守|「说书 Speaking of Books」创办人
郑凯元|「哲学新媒体」共同创办人暨执行长
好青年荼毒室|知名哲学普及推广团体
厌世哲学家|高中教师、脸书同名粉丝团经营者、作家 (依照姓氏笔划排列)
「从柏拉图到康德,再从黑格尔一路迤洒而至海德格的学术性格,木田元透过 21 回的短篇介绍,就彷彿为读者书写一部两千五百年的哲学通俗演义。」——陈建守(【说书 Speaking of Books】创办人)
「厌世的时候读一下,应该就不会那么厌世了。
这本《哲学散步》虽然没有直接切入哲学问题,而是讨论一些哲学家的八卦或文本如何形成之类的小道消息,但作者功力深厚,处处透露真知灼见,让我对哲学有更深入的了解。
例如本书开篇就讨论柏拉图思想与埃及文明的关系,这其实是极有洞见的做法。一般都以为柏拉图是希腊哲学的代表,但柏拉图实际上是以埃及文明取代希腊哲学的始祖。
一般市面上介绍西方哲学的书籍,很少能够分析得这么深入,而且译笔流畅,叙述生动,是我愿意郑重推荐给读者的好书。」——厌世哲学家(高中教师、脸书同名粉丝团经营者、作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