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什么样的人值得当朋友?

友情:什么样的人值得当朋友?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特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一般来说,我们不会把「友情」当成是一种品德, 但是要得到真正的友情,则一定需要品德。友情是一种 人际关系,也是人与人之间情谊的表现。我们会为了交 到朋友而高兴,失去朋友而哀伤。能否拥有真实友情与 人生是否幸福是息息相关的。 友情,是我们人生中极其美好的宝物。快乐分享给 对方,快乐加倍了;痛苦向对方倾诉,痛苦减少了。

  每个人都想要结交知心好友,知心好友却为何如此难寻? 世上有这么多传颂友情的格言与文学作品,教导我们与 朋友相处的秘诀,为何坚实的友情却仍然如此难得到? 或许,是我们遗漏了什么重要的事情! 我们衡量友情时,常常只看到属于情感的那一面, 像是喜欢、讨厌,却忽视了友情还关系到「品德」,许 多友情的获得与失去都跟品德有关。

  所以,在这个主题中,我们将与参与讨论的学员一起思考友情与品德的相关性。我们将会发现,友情虽非品德,却非常需要品德。 例如:信任、体贴、关怀、尊重、守时等等。 22 在思辨过程中,首先要从对案例的分析,来探讨友情对人生的重要性。接着,我们要透过学员自己与朋友相处的经验,一同去检视友情建立与维持的过程如何跟品德有关。享受真挚的友谊并不一定需具备「所有」的 品德,但是一定需要具备「某些」品德,例如:诚实、 善良、正义、同理心、公平、尊重等等。 事实上,不同的人所在意的核心品德可能不同,所以结交的朋友也不同,但是无论如何,能够成为长久的、 或值得结交的朋友,一定是透过某些品德的连结。最后, 我将从交友的相互性,指出我们对朋友的品德要求,同时也应该是我们对自己的要求。

著者信息

作者简介

郑合修


  学历:台湾大学哲学所硕士
  研究领域:儒家哲学、道家哲学
  现职:台湾大学哲学所博士候选人

  他在机缘巧合下踏入哲学领域,并在哲学家的思考中获得知性的感动与感召。他既希望能够在学术上推进哲学的研究,也希望能够将生活化的哲学思考带给大家,让大家能够一起体会到,哲学是一种生活与生命的方式。

林火旺

  学历:美国爱荷华大学哲学博士
  研究领域:伦理学、政治哲学
  现职:台湾大学哲学系教授

  林火旺教授是一位热情的哲学家。他是国内研究伦理学、自由主义、社会正义、公民理论的重镇;他不仅在高等学府的象牙塔中研究,更像传教士一般,四处演讲,有时也上电视,唿吁国人提升民主素养、宽容异见、关怀他人、智慧思辨。

图书目录

p.5 推荐序  林火旺
p.8  作者序  郑合修
p.11 出版序  李贤华
p.13  part (1) 思辨之前
p.29  Part (2) 概念澄清
p.40  part (3) 带领思辨
p.91  part (4) 延伸阅读和补充资料

图书序言

一、暖身活动:公德是什么?

(一)目标:理解公德的意涵

(二)要引导出的核心概念:
第一,公德意指涉及公共事务的道德,所以公德涉及的是公共领域中的行为对象,而判定行为是否属于公德范围的依据是「行为是否影响到非特定他者应有的权益」。
第二,公共道德规范旨在促进、保障整体社会成员的公共利益,公共利益应重视、保障每个社会成员所应具有的基本权益。然而,公共利益并非等同于多数人的私人利益,因为多数人的判断可能出错,其私人利益的考量也可能破坏社会大众的公共利益。

(三)教具:电脑、投影机、投影片

(四)内容:
1 播放新闻影片〈人多垃圾多!白墙脏 马桶堵 最美小学变样〉。
2 提问:你认为游客的行为算是缺乏公德心吗?为什么?(简单提问,让大家初步思考什么是公德)
3 播放各种行为图片,带领者对各种行为进行描述。
4 再提问:哪些行为属于缺乏公德心的行为?这些行为分别影响到哪些人?如何影响?(开始细致讨论哪些行为属于公德的范围)
5 进一步提问:你是基于什么标准来判断哪些行为属于缺乏公德心?
6 带领者解说如何判断哪些行为属于公德的讨论范围。
7 举例延伸提问:设想你现在正在搭乘火车,并且火车规定车厢内不得吸菸。假如现在车厢内大多数人都同意可以吸菸,请问此时吸菸这个行为就符合公德了吗?为什么?
8 带领者解说公共道德规范旨在促进、维护整体社会的公共利益。

二、个人为何要培养公德心?

(一)目标:思考个人应该培养公德心的理由

(二)要引导出的核心概念:个人应该培养、发挥公德心的理由在于,为了让彼此生活在更美好的生活环境中,也就是遵守公共道德规范能促进彼此的利益,因为这能为彼此建立互信、合作的基础。此外,发挥公德心也是一种尊重他人的表现。

一、暖身活动

(一)目标:朋友在人生中,真的很重要!

(二)教具:新闻一则〈纽约上流 花钱买朋友〉

(三)内容:
1 阅读新闻
2 提问:你喜欢这样花钱买的朋友吗?为什么?
3 小结两方意见
4 再提问:如果大家都知道这样的朋友不是真正的朋友,为什么还是会有这样的「职业」?

图书试读

None

用户评价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