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恩:谁成就了今天的我?

感恩:谁成就了今天的我?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特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带领思辨目标:

  1. 釐清感恩的概念。
  2. 找出感恩的原因和对象。
  3. 了解如何将感恩化为具体实践。

  思考逻辑说明:

  带领孩子或学生思考时可以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在于釐清感恩的概念,摆脱一般人对于感恩的刻板印象,并将自我感觉良好、小确幸等心态与感恩区分开来。首先,从生活的抱怨与失落感之「比上不足」,到我其实比其他人拥有更多之「比下有余」,看出感恩的发端在于:对于自己已经拥有的感到满足与感谢。但是如果永远只看到自己拥有的,容易丧失进步的动力,陷入自我感觉良好;如果只以生活中一个动作或是一件小事作为幸福感的来源,容易忽略事件发生的前因后果与关联,则会陷入小确幸的短暂愉悦感,两者都不足以让我们意识到他人的协助,也无法引发感谢之意,因此不能作为感恩的理由和正确方式。

  第二部分,从个人的自身经历出发,找出感恩的真正原因。每个人都至少有一件感到自豪的成功经历,若要指出过程中受到的帮助,最容易想到的就是亲朋好友与师长,但只有自己的努力和这些人的帮助其实并不够,还需要更多人事物的支撑,包括未曾谋面的人与无形的社会国家环境。我们无时无刻都在各种人事物的支撑架构下活动着,这才是人必须懂得感恩的真正原因。

  第三部分,感恩不能只有心中充满感谢之意,还必须透过实际行动来表示和回馈:对身边的人可以直接表达感谢,无法直接面对面的人事物,则可以透过循环和传递的方式,让彼此之间的善意连结越来越稳固,最终大家都能够受惠。

  培养「感恩」品德的关键在于:打破过去对于此德目的刻板印象与狭隘认知,从个人经验出发,釐清感恩相较于自我感觉良好、小确幸的不同。了解世界的每一个支撑层如何协助我们完成想做的事,借此充分理解感恩的原因和对象,并将此感谢之意化为具体的行动,回馈每层支撑网中的人事物。

著者信息

作者简介

黄薏文


  学历:北京大学传播学博士、台湾大学哲学所硕士
  研究领域:中国哲学、佛学
  现职:台湾大学哲学所博士生

  她在接触哲学之后,深深受到哲学思辨精神的吸引,也在其中获得许多启发和感动。目前正努力尝试各种哲学思维与多元教学方式的结合与落实。喜欢结交朋友,希望能结识有相同志趣的伙伴,一起开拓彼此的视野,并贡献所学。

林火旺

  学历:美国爱荷华大学哲学博士
  研究领域:伦理学、政治哲学
  现职:台湾大学哲学系教授

  林火旺教授是一位热情的哲学家。他是国内研究伦理学、自由主义、社会正义、公民理论的重镇;他不仅在高等学府的象牙塔中研究,更像传教士一般,四处演讲,有时也上电视,唿吁国人提升民主素养、宽容异见、关怀他人、智慧思辨。

图书目录

p.5 推荐序  林火旺
p.8  作者序  黄薏文
p.11 出版序  李贤华
p.13  part (1) 思辨之前
p.31  Part (2) 概念澄清
p.42  part (3) 带领思辨
p.94  part (4) 延伸阅读和补充资料

图书序言

一、暖身活动

目标:透过经验分享引发参与者发言与讨论的意愿

问题讨论:
1 如果给你机会,你想改变自己的哪一个部分?你最不满意自己什么地方?
2 上次听别人抱怨是什么时候?
3 听到别人抱怨,你的感觉是什么?你会如何应对?

二、釐清感恩的概念

感恩虽然萌芽于我们对自己已经拥有的感到满足与感谢,但是一旦发展成「自我感觉良好」或是「小确幸」,就不能称为感恩。

教具:教学PPT、激励故事短片( 例如:尼克超激励短片)

内容:
(一) 比上不足和比下有余
1 影片播放:尼克超激励短片。
2 提问:「看完影片的感觉?影片中哪些话让你印象深刻?」大家轮流发言。引导参与讨论的人发现,一开始的不满意和抱怨是「比上不足」的状态,而看完影片后的知足与感动则是「比下有余」。
3 再提问「不看自己没有的,只看自己已经拥有的」这句话的意思,大家自由发言。带领参与者了解,感恩的发端在于发现自己已经拥有足够多而感到满足。
(二) 自我感觉良好和小确幸都不是感恩
1 提问:「如果有人一直只看自己已经拥有的,可能会变成什么情况?」参与者自由发言。带领参与者了解感恩不是比下有余的知足而已,进一步讨论「只看自己已经拥有的」如何导致自我感觉良好,不能代表真正的感恩。
2 再提问:「什么是小确幸?」并请参与者自由分享生活中的小确幸。小确幸是生活中一个动作或一件小事带来的满足与幸福感。
3 借由前述参与者小确幸的事例,指出小确幸本身没有不好,但如果只以生活小事件作为幸福感的来源,忽略事件发生的前因后果与关联,则只是沉浸于短暂的愉悦感,不能说是懂得感恩。
4 小结:此段透过重新检视「只看自己已经拥有的」这句话,打破感恩概念的刻板印象和狭隘认知,然后以极端的自我感觉良好与生活中常见的小确幸事件来釐清感恩的概念。

三、感恩的原因与对象

目标:了解感恩的原因并找出感恩的对象

要引导出的核心概念:
因为各种人事物的付出和支撑,我们才有机会完成自己想做的事,这是人要懂得感恩的真正原因。感恩的对象不只是身边的亲朋好友,还包括未曾谋面的人与抽象的社会、国家、环境。

教具:教学PPT、学习单「金字塔图」

图书试读

None

用户评价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