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味人生:品出人生趣味 提升生活品味

品味人生:品出人生趣味 提升生活品味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图书标签:
  • 生活美学
  • 人生感悟
  • 品味
  • 生活方式
  • 自我提升
  • 幸福
  • 人生智慧
  • 休闲
  • 阅读
  • 心灵成长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特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品味人生》是一本为广大退休族及各世代追求生活品味的人所写的书。
  内容主要在探讨什么是生活品味?什么是美?如何提升生活品味?
  除了理论的探讨外,作者从眼、耳、鼻、舌、身、意六种感知层面,实际去体验生活中的各种美好,并以散文的形式与读者分享,以期共同活出一个有品味的人生。
 
《品味人生:品出人生趣味 提升生活品味》图书简介 一捧清茶,一卷古籍,一曲悠扬的古筝,这是对“品味”最直观的想象。然而,真正的品味,远不止于物质的精致与感官的享受,它是一种深入骨髓的生活哲学,一种由内而外散发出的生命力量。 《品味人生:品出人生趣味 提升生活品味》,并非一本关于如何购置名牌、追求奢华的指南,而是一部旨在引领读者探寻生命深层意义、重塑精神世界的“人生风味探索手册”。本书以一种温和而坚定的笔触,带领我们从日常的琐碎中抽离出来,重新审视“好生活”的真正内涵。 第一章:生活的底色——重构“品味”的内涵 在信息爆炸的时代,我们常常被消费主义裹挟,将“品味”等同于“昂贵”与“稀有”。本书开篇便力图拨开这层迷雾,回归品味的核心本质:觉察力、选择力与创造力。 品味,首先是一种对“当下”的深度在场。 它要求我们放下对过去的懊悔和对未来的焦虑,将全部心神投注于此刻正在发生的一切。无论是清晨第一缕阳光洒在书桌上的角度,还是烹饪一道家常菜时食材散发出的自然香气,品味者懂得欣赏这些稍纵即逝的美。 本书将“品味”分解为三个层次的实践: 1. 物质的筛选与适度: 如何从琳琅满目的商品中,筛选出真正符合自身需求和审美的物件,拒绝盲目跟风,倡导“少即是多”的极简哲学。这并非清教徒式的禁欲,而是对“拥有”的清晰界限。 2. 精神的滋养与沉淀: 区分“娱乐”与“滋养”。娱乐是短暂的感官刺激,而滋养则是能为心灵注入能量、提升认知深度的活动,例如深度阅读、专注的冥想,或与智者的交谈。 3. 人际的疏离与亲近: 懂得在社交中保持必要的界限感,避免无效社交的消耗;同时,珍惜那些真正能产生心灵共鸣的真挚连接。真正的品味者,不会为了迎合他人而扭曲自我。 第二章:时间的美学——与“慢”为友 现代生活的最大敌人,是“时间碎片化”和“效率至上”的隐形暴政。《品味人生》将时间视为最珍贵的原材料,教导读者如何将其“慢化”和“深度利用”。 “慢下来”不是停止前进,而是换一种更有效的节奏。 本章深入探讨了如何通过以下方式,提升时间的使用质量: 仪式感的重建: 从早起的第一杯水,到睡前的灯光调整,将日常行为赋予特定的意义和流程。仪式感,是将机械性劳动转化为生命体验的桥梁。 专注力的深度耕耘: 介绍如何通过“单任务处理”来对抗多线程的疲劳。当我们将全部注意力投入一项工作或爱好时,不仅效率提升,体验的深度也随之增加,这本身就是一种高级的享受。 等待的艺术: 探讨在排队、通勤、等待消息的“空白时间”中,如何进行有效的精神整理。将这些看似浪费的时间,转化为思考、观察或聆听自然声音的宝贵契机。 第三章:日常的炼金术——将琐碎化为诗意 品味并非只属于博物馆或高级餐厅,它最广阔的舞台,正是我们的日常生活。本书认为,真正的品味高手,是能将最平凡的柴米油盐,炼化出诗意光芒的“日常炼金师”。 本章提供了大量可操作的“生活调味剂”: 1. 餐桌上的哲学: 介绍如何从挑选食材、学习简单的烹饪技巧,到布置餐桌环境,将“吃饭”这一生理需求提升为一场感官的庆典。我们不再是单纯地“摄入能量”,而是带着敬意地与自然和劳动成果对话。 2. 空间的呼吸感: 探索家居环境与心境的关系。如何通过光线、色彩、植物和气味,打造一个真正能够滋养灵魂的私人领地。书中详细阐述了“断舍离”后的空间整理,以及如何利用声音(如留声机、自然白噪音)来营造氛围。 3. 身体的温柔对话: 品味不仅是外在的展现,更是内在的和谐。本章鼓励读者以更温柔、更尊重生命本能的方式对待自己的身体——适度的运动、规律的休息,以及倾听身体发出的细微信号。 第四章:精神的疆域——拓展内在的趣味边界 真正的趣味,来自于对未知和深层知识的好奇心和探索欲。生活品味的高级阶段,是不断拓宽精神的疆域,保持对世界的好奇心和对知识的敬畏感。 “趣味”的来源,往往是那些需要投入努力才能抵达的彼岸: 从模仿到创造: 鼓励读者将爱好深化,从单纯的欣赏者转变为初级的创作者。无论是学习一门新的乐器、尝试用文字记录观察,还是掌握一门传统手艺,创造的过程本身就是对生命力的确认。 跨学科的联结: 探讨如何将看似无关的知识领域(如物理学原理与音乐结构、历史哲学与现代设计)进行交叉阅读和思考,从而产生独特的洞察力。这种联结,是思维活力的源泉。 阅读的深度挖掘: 指导读者如何进行“慢阅读”和“带着批判性思维的阅读”,从海量信息中提炼出能够影响世界观的智慧精华,而非停留在表面的信息获取。 结语:品味,是一场永无止境的自我修行 《品味人生:品出人生趣味 提升生活品味》的核心信息是:品味并非一种外在标签,而是一种持续的、有意识的内在选择。 它意味着在喧嚣中保持清醒,在平庸中发现惊喜,在得失之间保持从容。 本书的终极目的,是帮助每一位读者,将生命的每一刻,都打磨得更加精致、更有滋味,最终收获一种丰盈且自洽的、真正属于自己的“人生风味”。它邀请你,放下外界的评判标准,开始这场属于自己的、最值得投入的——生活品鉴之旅。

著者信息

作者简介

翁乐天


  一九五二年出生于台北市。一九七四年国防大学理工学院毕业后,进入空军照相技术队,参与U2侦察机摄录影像判读工作;一九八七年国立成功大学航测研究所毕业后,至中山科学研究院,参与天弓、雄风飞弹及工蜂火箭飞试验证工作;一九九七年巨匠电脑师资培训班第一名结业后,投入民间电脑教学及管理工作;一九九九年进入科技公司,负责卫星导航电子地图之研发。虽然长年在科技的殿堂中成长,偶而也喜欢到艺术的花园里游赏,因为心中秉持着一个信念,就是:此生难得,不要只当个劳苦工作的蚂蚁,而要时常保有作为人的乐趣。着作有《多用立体思考,人生可以很幸福》。
 

图书目录

序Ⅱ

第一章 论「生活品味」 009

第二章 何谓「美」? 015

第三章 如何提升生活品味? 027

化无感为有感 028
化庸俗为优雅 031
化无情为有情 033
化执着为随缘 040

第四章 体验生活中的美 043
【眼】
山水 046
星空 048
夏日的雨后 049
看云 050
观雨 052
彩虹 054
我的母亲 057
马远的《山径春行图》 059
米勒的《晚祷》 062
石门水库风情 064
【耳】
音乐 071
溪水声 078
鸟鸣声 080
无声胜有声 082
【鼻】
香瓜 086
爆米香 088
花香 090
芬多精 093
【舌】
平凡中的幸福 096
东坡肉 098
养生美食 100
葡萄酒DIY 104
饥饿游戏 106
舌灿莲花 108
【身】
亲子接触 110
亲密关系 113
舞动人生 116
屋顶菜园 119
【意】
想像 128
回忆 131
阅读 134
诗词与书法 139

第五章 生活品味的迷思 151
 

图书序言



  想起父亲退休时,陪他老人家去莺歌陶艺店,寻找装饰屋顶花园用的宝塔、小桥等饰物,彷彿还只是昨天的事,转眼间,自己也到了退休的年龄。感叹时光之易逝,展望未来,如何才能活出一个没有遗憾的晚年呢?

  首先,想到的是──这一生的价值。往者已矣,来者可追;且不论过去,就谈现在。我有一位同学,退休后勤练毛笔,如今在高雄义务教导小学生写书法。一位学弟,退休后远赴泰北当志工教师。一位同事,退休后学习电脑,而今在网站上分享自制的影音,点阅数已达到近百万人次。作义工、写书、行善事……似乎都可以发挥生命的价值;总之,就是希望这辈子不要白活,多少能够利益众生,为国家、社会带来一些福祉。

  其次,要思考的问题是──该不该对自己好一点?如果答案是肯定的,那么就想在经济条件许可之下,吃得高级一点,穿得好一点,找些朋友聚一聚,看看画展,轻轻松松出外旅游,多做一些让自己开心的事。

  英国现代散文作家罗根‧ 史密斯(Logan P. Smith) 说:「人生中着眼于两件事:首先,是得到你想要的;而后,是享有它。只有最聪明的人,才能做到第二件事。」(There are two things to aim at in life: first, to get what you want; after that, to enjoy it. Only the wisest of mankind achieve the second.) 谈到享有,让我想到──未来的生活,是否应该过得更有品味?然而,什么是生活品味?如何才能让生活过得更有品味?这些,就是本书接下来想要探讨的问题。

  感谢书法班殷菲菲师姐为本书进行文字校对,谨在此特申谢忱!
 
翁乐天 写于桃园
二〇一六年 仲夏

图书试读

「美」有雅俗之分

孔子曾经赞扬周之雅乐,而批评郑国的靡靡之音,可见音乐有高雅、低俗之分。一幅画可能是画家的作品,也可能是画匠的作品,所以画作也有高雅、庸俗之分。一幅字可能出自书法家的手笔,也可能出自写字匠的手笔,所以书法作品也有高、低之分。通常,艺术创作来自于作者内心一种美的冲动,却由于内在的涵养及表现能力的差异,展现出美的层次也有所不同。所以,就客观的角度而言,「美」有高雅与庸俗之分。

何谓高雅?何谓庸俗?通常,美的成分较多的、杰出的、精致的、较有深度、有内涵、能耐久的,大多归属于高雅。相对地,美的成分较少的、平庸的、粗劣的、较肤浅、缺乏内涵、不耐久的、过于招摇的、做作的,大多归属于庸俗。雅与俗是一种相对的概念,通常是由比较而来;所谓「黄山归来不看岳」、「曾经沧海难为水」,这些都是因为有比较,而产生层次上的差异。

客观而言,「美」既然有高雅与庸俗之分,而「生活品味」又是讲求美感的一种生活格调,因此,「生活品味」自然也就有高雅与庸俗之分了。

 

用户评价

评分

这本书,我看了好几遍了,每一次读都有新的体会。一开始,我只是觉得它讲的道理很实在,和我平常的生活经验很契合。但随着我生活的经历越来越多,再回来看这本书,才发现它里面蕴含着更深层次的智慧。它没有给我什么空泛的大道理,而是通过一些非常具体的例子,来阐释“品味人生”的真正含义。比如,它讲到如何处理人际关系,不是教你如何去讨好别人,而是教你如何保持自己的原则,同时又尊重他人。它讲到如何面对挫折,不是教你如何避免失败,而是教你如何从失败中学习,然后重新站起来。最让我印象深刻的是,它关于“时间”的看法。它没有说要你珍惜每一分每一秒,而是让你懂得如何让每一刻都过得有意义,如何在忙碌的生活中找到属于自己的节奏。这本书就像一面镜子,让我看到了自己过去的一些不足,也让我看到了自己身上潜藏的优点。它没有给我什么“灵丹妙药”,但它给了我一种更积极、更从容的生活态度。读完这本书,我觉得自己好像卸下了很多不必要的包袱,可以更轻松地去感受生活中的美好。

评分

我是一个特别喜欢生活仪式感的人,所以看到这本书的名字,就立刻被吸引了。我一直觉得,生活不应该只是日复一日的重复,而应该充满惊喜和乐趣。这本书,恰恰就满足了我对“品味生活”的向往。它没有给我那些华而不实的理论,而是用非常接地气的方式,分享了如何在日常生活中注入趣味。它教我如何从简单的食材中做出美味的料理,如何用心地布置家居,甚至是如何在平凡的对话中找到共鸣。我尤其喜欢它关于“慢下来”的章节,它让我意识到,很多时候,我们之所以觉得生活乏味,是因为我们太匆忙了,没有时间去留意身边发生的美好。这本书就像一个温柔的向导,带我一步一步地去探索生活中的那些隐藏的宝藏。它不是那种会让你读完就立刻改变人生的书,但它会在潜移默化中,改变你的生活态度,让你学会去欣赏生活中的每一个细节,去享受生活带来的每一个小小确幸。读完之后,我觉得自己的生活变得更加有滋有味了,也更有力量去面对未来的挑战。

评分

坦白说,我曾经对“提升生活品味”这类书有点反感,觉得它们总是在贩卖焦虑,好像你不拥有某些东西,或者不做某些事情,你的生活就逊色了一等。但是,这本书完全颠覆了我的看法。它没有给我制造任何压力,反而让我感到一种前所未有的轻松和愉悦。它并没有强调一定要去追求什么高端的东西,而是从最基本的“生活乐趣”出发,教你如何去发现和创造。比如,书中提到的一段关于“如何品尝一道菜”的内容,就让我茅塞顿开。我之前吃东西,要么是为了填饱肚子,要么就是跟风去尝试网红餐厅,根本没去体会过食物本身的味道。这本书让我意识到,原来即使是一碗简单的阳春面,也可以有它独特的风味,关键在于你有没有用心去感受。这种“用心”的态度,不只适用于食物,更适用于生活中的方方面面。它让我开始重新审视自己和周围的世界,发现原来生活中有那么多有趣的事情,只是我之前被忽略了。读这本书,就像是在我心中点亮了一盏灯,让我看到了生活原本可以如此丰富多彩。

评分

说实话,当初买这本书,是被封面设计吸引的,那种沉静而又充满质感的风格,让我想起我常去的几家独立书店。翻开书页,我以为会看到一些关于艺术鉴赏、音乐欣赏之类的“高雅”内容,毕竟“提升生活品味”这几个字很容易让人联想到这些。然而,这本书带给我的惊喜远不止于此。它更像是一本关于“如何成为一个更有趣的人”的手册,只不过它没有用“手册”这种生硬的词汇。它没有给我列出什么待办事项清单,也没有给我强制性的建议,而是通过一个个生动的故事,或者说是一些观察入微的片段,让我开始思考“品味”的本质。它告诉我,品味不仅仅是物质上的享受,更是一种精神上的追求,一种对生活细致入微的体察。比如,它讲到如何欣赏一场雨,从躲避雨水到感受雨滴落在皮肤上的清凉,再到倾听雨声带来的宁静。这种“品味”的转变,让我觉得非常贴近生活,也很容易实践。我开始尝试在生活中去留意那些曾经被我忽略的细节,比如路边的一棵树,一家小店的招牌,甚至是陌生人脸上的一抹微笑。感觉这本书不仅仅是让我“读”懂了品味,更是让我开始“活”出品味。

评分

这本书我早就听朋友推荐了,一直放在书单里,最近终于有时间静下心来好好读读。老实说,我原本以为这会是一本相当“鸡汤”的书,教你如何“积极向上”,但读完之后,发现它比我想象的要深刻许多。它不像很多心灵鸡汤那样,只是简单地告诉你“要快乐”、“要感恩”,而是通过一些非常生活化的例子,探讨了“品味”这个词的真正含义。它没有给我灌输任何僵化的理论,而是让我从更细微的角度去观察和感受生活。比如,书中提到对待一杯咖啡的态度,从简单的“提神”到“品味其香醇”,这个过程就折射出了人生态度的转变。我特别喜欢它关于“小确幸”的阐述,不是那种需要花费大笔金钱才能获得的幸福,而是隐藏在日常琐事中的点滴美好。读这本书,让我重新审视了自己过去的一些想法,觉得很多时候,我们之所以感觉生活乏味,并非生活本身有问题,而是我们缺乏去发现和创造趣味的能力。它没有给我什么“人生秘籍”,但它教会了我如何“慢下来”,如何去“留意”,如何在平凡的日子里,挖掘出属于自己的那份独特滋味。感觉像是和一位老朋友聊天,他用他的阅历和智慧,轻轻地在我耳边说:“喂,你看,生活其实可以很有趣的。”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