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造力是性感的:吸引个人与领导,创新与创业,还有跨视界

创造力是性感的:吸引个人与领导,创新与创业,还有跨视界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图书标签:
  • 创造力
  • 领导力
  • 创新
  • 创业
  • 个人成长
  • 影响力
  • 人际关系
  • 思维模式
  • 商业
  • 自我提升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特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2009年起吴博士开始负责政大「创造力讲座」,此书集结了多年来作者谈创意、创新和创业的精华文章而成。

  ◎以创意、创新、创业这「三创」为主轴,结合「心理、领导、眼界」这三大要素,组成本书的骨架与血肉。

  长年以「创意人」广为人知的本书作者吴静吉博士,累积十多年的心血,「六路进兵」,以深入浅出的行文风格,搭配鲜活的实例,小自生活点滴、个人生涯,大到产业现况、国家政府、国际竞争,苦口婆心的提醒产、官、学、研各界,如何「大家一起来」,用创意、创新、创业成就一个更美好的台湾。
 
好的,下面为您创作一本与您提供的书名主题完全无关的图书简介。 --- 《暗影之径:失落文明的密码》 作者: 艾伦·格雷厄姆 出版社: 寰宇文化探索社 类型: 历史悬疑 / 考古探秘 / 哲学思辨 字数: 约 1500 字 --- 内容提要 在人类文明的宏大叙事之下,隐藏着被时间无情掩埋的无数断章。本书并非讲述创新或个人魅力的赞歌,而是带领读者潜入一个被遗忘的、关于失落的“埃提斯文明”(The Aethelian Civilization)的宏大谜团。 《暗影之径》是一部融合了冷峻的历史考证、紧张的现代探险,以及深刻的哲学反思的史诗级作品。它聚焦于一个悖论:一个在技术和精神文明上远超我们想象的古代社会,如何在一夜之间从地球版图上彻底消失,如同从未存在过。 故事围绕着古老的“奥古斯丁卷轴”展开——一份被认为在公元前三千年就已失传的文献,其中记载了埃提斯文明的核心哲学、他们对宇宙物质的理解,以及他们建造那些超越时代工程奇迹的秘密。这份卷轴的残片,分散在全球三大洲的隐秘档案库中,成为无数考古学家和秘术追随者毕生追寻的圣杯。 核心情节线索: 主角,伊莱亚斯·凡斯,是一位在剑桥大学任教的、略带愤世嫉俗的符号学教授。他毕生的研究方向是研究那些“不应该存在于那个时代”的古代符号系统。当他偶然在一次秘密拍卖会上接触到一张来自西伯利亚冰川下挖掘出的奇异金属板时,他发现其上的几何图形,与他研究的奥古斯丁卷轴的碎片惊人地吻合。 伊莱亚斯被卷入一个由国际文物保护组织和一支由神秘富豪资助的私人探险队组成的复杂网络。他的任务是破解金属板上的“时间密码”——埃提斯人用来标记其文明核心知识的编码方式。 随着伊莱亚斯深入挖掘,他发现埃提斯文明的消失并非源于自然灾害或战争,而是源于他们对自身所掌握的“终极知识”的恐惧。他们似乎预见到了某种宇宙尺度的危机,并采取了极端措施——主动抹去自身存在的痕迹,以避免这种知识落入“不成熟的后代”手中。 探险的足迹遍布全球: 1. 南美洲的云雾森林深处: 团队追踪到埃提斯文明在安第斯山脉留下的“声学神庙”,这些神庙的设计旨在捕捉并放大特定的地磁频率,伊莱亚斯必须在被当地土著视为禁地的区域中,找出激活这些神庙的方法。 2. 地中海海底的“静默之城”: 在一次高风险深潜任务中,探险队发现了一座保存完好的水下都市,这里的建筑材料展现出反重力的特性。然而,他们也遭遇了第一批真正的阻碍——并非来自竞争对手,而是某种古老的、似乎仍旧在运作的防御系统。 3. 中东沙漠下的图书馆遗址: 在一个被沙丘掩埋千年的地下结构中,伊莱亚斯找到了关键的“核心记录”。这里记录的不再是技术,而是埃提斯文明对“意识的边界”的理解,这挑战了现代物理学的一切根基。 哲学与主题的深度挖掘: 本书深入探讨了“知识的重量”这一主题。当一个文明掌握了足以改变宇宙法则的力量时,他们是否有权选择“退场”?埃提斯文明的自我放逐,是对后世的一种保护,还是一种傲慢的审判? 伊莱亚斯在破译的过程中,不仅要面对外部的追捕和古老机关的威胁,更要面对内心对这种“终极真理”的渴望与恐惧。他开始怀疑,自己所揭示的真相,是否真的应该被公之于众。每当他解开一个符号,他似乎就更接近埃提斯人选择终结自己的原因,而这个原因,可能正以一种更为隐晦的方式,在当代世界中再次酝酿。 风格与基调: 本书的写作风格冷静、精确,充满了对历史细节的考究,犹如一本精致的学术论文,但在关键时刻,叙事节奏会陡然加快,转变为令人窒息的惊悚片。环境描写细致入微,无论是潮湿的雨林、炙热的沙漠,还是冰冷的海底,都成为推动情节发展的关键角色。它避免了对超自然力量的简单浪漫化处理,而是将“失落的知识”塑造成一种逻辑严密、但后果极其危险的科学体系。 《暗影之径》是写给那些不满足于已知历史、渴望探索人类文明最深层秘密的读者的史诗。它将带领你踏上一条孤独而危险的旅程,去触摸一个更伟大的过去,并审视我们当下所处的时代,是否正步入一个早已被预警的“终结之门”。 ---

著者信息

作者简介

吴静吉


  ◎美国明尼苏达大学教育心理学博士,曾任政大心理学系教授、系主任等职。

  ◎目前除了推动表演艺术工作外,从2009年起开始负责政大创造力讲座,担任创新与创造力中心讲座教授,开授的课程包括EMBA的领导与团队、科管所与教育所的创造力理论等。

  ◎畅销作品《青年的四个大梦》自出版以来一直受到学校和年轻人的喜爱。另外出版品有 : 《心理与人生》《心理与生活》《害羞、寂寞、爱》《人生的自我追寻》。

  ◎远流《大众心理馆》书系的策画人。吴博士是一位幽默且爱说笑的老师, 自称是「没有围墙的教育工作者」。
 

图书目录

推荐的话              今周刊社长 梁永煌
自序
 
第一篇 个人的正向心理
1. 同理面对,乐观解决      
2. 快活:快乐过活
3. 焦虑年代的挑战
4. 因缘际会改变人生
5. 反向思考的正面能量
6. 马屁心理学
7. 多点真心少些矫情
8. 假谦虚真吹嘘
9. 冲动型 vs. 沉思型思考风格
10. 不要成为怒气的奴隶
11. 养成反思的习惯
12. 世代沟通的成人自我状态
13. 转换心态,不怕演讲
14. 施与受的动态关系
15. 自恋的时代
16. 守门人的实质影响力
17. 培养复原的知能
18. 来一场「热情运动」
19. 组织中的偏差行为
20. 自我监控的重要性
21. 「绿粮」效用大
 
第二篇  创意来自生活

1. 贾伯斯与狄伦
2. 创意来自生活
3. 创造力的三B一G
4. 爱:创造力的源头活水
5. 用讽刺增进创造力
6. 特权心理与不同凡想
7. 翻转被动应对式文化
8. 内外兼具的创意人
9. 权力稳定度与创意
10. 大C、专业c、小c、迷你c
11. 打破创造力的迷思
12. 放长线才能钓创意
13. 创意城市正夯
14. 四T九A酷小镇
15. 苏珊大婶与创意
16. 週年庆活动的混搭创意
17. 活到老创到老
18. 浪漫爱情与两性创造力
19. 体验式创意
20. 面谈的投捕创意互动
21. 让校园成为创意的实验室
 
第三篇 领导需要创造力
1. 创造力:最重要的领导特质
2. 别忘了生活情趣的感染力
3. 三种破坏性亲信
4. 安全依附风格的领导人
5. 就是要肯定式探询
6. 自我感觉良好的领导人
7. 领导人的偏误
8. 信任是沟通与合作的基石
9. 翻转师徒关系
10. 倾听沉默「顾客」的真实声音
11. 转型领导
12. 从「林来疯」看伯乐
13. 内向者也可以是好领导
14. 机会是给准备好的人
15. 谦卑、谦卑、再谦卑
16. 雇用那些比你聪明的人
17. 领导人的国际沟通智慧
18. 在政经舞台成功的4F
19. 趋吉求成与避凶防败
20. 两岸主管的人际行为差异
21. 摆脱防卫性沟通
22. 点燃希望,改变世界
 
第四篇 创意引领创新

1. 以人为本的创新文化
2. 比基尼的创意故事
3. 企业参与教育创新
4. 「买一送一」的共善
5. 皮克斯的创新培育
6. 信任感带来创新
7. 创造力是性感的
8. 「创新长」一脚跨进政府
9. 玩的力量
10. 破坏性教育创新
11. T型人物重现创新江湖
12. 产品创意的「利社会」动机
13. 用同理心创新
14. 政府如何领导创新?
15. 形塑我们的创意城市
16. 有情有趣的创意聚会
17. 玩兴与创新
18. 江南Style的文化外交创意
19. 设政府创新奖分享学习
 
第五篇 创意串连跨视界

1. 面对未来的工作技能
2. 培养国际视野增长文化智能
3. 跨领域领导人
4. 台湾是家乡,世界是校园
5. 新世代需要的深度学习
6. 异质团队的表层和深层元素
7. 互惠分享增进创造力
8. 领导人兼容文化智能
9. 产官学研跨界合作的纽约经验
10. 酷日本:里应外合的国际观
11. 创意产业的梦幻团队
12. 多元文化促进创造力
13. 个体意识与团体创意
14. 刺猬与狐狸得兼!
15. YouNiversity:使用者启动课程
16. 去去去,去美国读数位游戏
17. 两位祕书的启示
18. 太阳谷的跨界交流
 
第六篇 创业精神

1. 创造力、创新和创业精神
2. 六岁就学创业精神
3. 硅谷的创新创业生态
4. 建构个人学习网络
5. 大学长廊:新创事业的摇篮
6. 领导者创新闯关三部曲
7. 人才战争开打
8. 追求智慧型失败
9. 冒险创新:正向大T人格
10. 福特与爱迪生
11. 创新兴国:胆大皮厚的以色列
12. 传统再生的转化创意
13. 非商学院学生必修的创业课程
14. 高龄社会商机的正向思考
15. 从小学开始教创业
16. 培养下一位尤努斯
17. 推动文创,破格选才
 

图书序言

自序

《创造力是性感的:吸引个人与领导、创新与创业,还有跨视界》


  Paul Pedersen和我在明尼苏达大学读书时都是创造力大师E. Paul Torrance的学生,他着作等身,因而被美国谘商学会邀请,对挤满大厅的学者分享如何写书出版的祕密。

  他是这样开始的,「第一个条件是,你首先必须找到『性感』的题目,能够让你爱不释手、唤醒你的激情、发挥你的创造力。」他大部分的着作都是在「创造力是性感的」的诱发下爽快完成。

  创意的研究、教学和着作,是学者的本务,但创造力的影响无远弗届,就因为它是性感的。

  演化心理学家不断地研究「为什么创造力是性感的?」

  产官学界的领导人物也正在思考大数据的创意启发。《哈佛商业评论》以〈二十一世纪最性感的职业:数据科学家〉为专题报导,说明大企业都在寻找能够阅读并超越数据、创造新知、发现商机的数据科学家。

  一九八四年,当时柏林市长Klaus Woweriet的「柏林虽穷,但性感。」仍然余音绕梁,到了今天,柏林已不再贫穷,但仍然性感,而且变身为多元创意人才济济、创意无限的「欧洲硅谷」。

  创造力是性感的(第四篇 166-167页),可以促进个人正向心理(第一篇)的发展。创造力不仅是个人成就的最高表现,也是所有正向心理特质的催化剂。

  创造力激励领导人。二○一○年IBM调查全球一五○○位CEO,其中六○%同意创造力是未来领导人最需具备的特质,加上贾伯斯连结「科技与艺术」等不同元素的创造力诠释,「领导与创造力」已然成为结拜兄弟(第三篇)。

  「创造力是性感的」之隐喻也引发了从「新颖且有用」的创意发想到雏形实践的创新之旅,而创意灵感和应用都是来自直接和间接、实际和想像的生活经验(第二篇)。创意引领创新,期待个人和领导人成为T型人物(第四篇)。

  贾伯斯的串连点点滴滴之创造力定义,验证了爱因斯坦所说的「创造力具有感染力,扩散出去吧!」从此创造力更具性感,更吸引大众,今天不仅是产官学研艺民各界人物需要串连共创,不同领域也一样需要群聚创新。第五篇「创意串连跨视界」只是抛砖引玉地介绍这样的现象。

  所有先进国家都非常重视创业精神,尤努斯因微型贷款的创新而获得诺贝尔奖之后,社会创业已经成为显学,几乎所有顶尖大学,牛津、剑桥、史丹佛和芝加哥等,和所有美国的常春藤盟校,都同时开设一般创业和社会企业课程。欧盟更鼓励从小开始「将创意化为行动」的创业精神教育。台湾当然也不例外。但创业的基本条件还是需要创造力的催化(第六篇)。

  二○○五年今周刊社长梁永煌先生的邀请,启动了这一系列的专栏文章。十二年后,远流董事长王荣文决定出版这本书,副总编辑陈莉苓和即将退休的林淑慎居然可以从这么多文章中找出六个主题,而由王荣文董事长提议以「创造力是性感的」作为书名。

  我把写专栏当作一种修行。先是寻找吸引我的题材,每一篇文章都从两三千字开始,不断修改,直到符合周刊的字数要求。几年下来,在删减过程中,卓龙杰、黄于娟、林坤贤、朱张顺和吴郢祁等人也练就保持喜悦心情度过漫漫「修」行路。

  每次在删减文字时,心中都希望自己减肥能够像删字那样干净俐落、有趣,这可能就是「创造力是性感的」吸引力吧!

吴静吉

谢志

  二○○五年今周刊社长梁永煌先生的邀请,启动了这一系列的专栏文章。十二年后,远流董事长王荣文决定出版这本书,副总编辑陈莉苓和即将退休的林淑慎居然可以从这么多文章中找出六个主题,而由王荣文董事长提议以「创造力是性感的」作为书名。

  我把写专栏当作一种修行。先是寻找吸引我的题材,每一篇文章都从两三千字开始,不断修改,直到符合周刊的字数要求。几年下来,在删减过程中,卓龙杰、黄于娟、林坤贤、朱张顺和吴郢祁等人也练就保持喜悦心情度过漫漫「修」行路。
 

图书试读

◎快乐不是逃避痛苦,而是接受挑战、不断成长的动态历程,每当我们学会的知识能力足以接受挑战并完成目标时的那种快乐,就是正向心理学所谓的「福乐」感受。

◎因缘际会经常改变人生。不少因缘际会能造就当事人幸福的婚姻、创意的发现、事业的成就和生活的快乐。会不会珍惜、能不能有效把握因缘际会,是心理学家应研究的课题,父母师长、领导人应该创造机会建置平台,让良性的因缘际会促进人类的幸福,个人也需要学习有效掌握因缘际会,从此过着幸福快乐的生活。

◎要做情绪的主人。美国心理学会的网站上特别提醒「在生气失控之前先掌握自己的愤怒」,也就是说我们不能成为情绪的奴隶,而必须是情绪的主人。掌握自己的情绪而不失控时,我们便可以转化生气、发挥创意解决问题。成功的社会改革都是以愤怒启动而以创新收成。

用户评价

评分

這本《創造力是性感的》簡直是為我量身打造的!我一直覺得,在台灣這個社會,好像大家都很注重「實力」,但卻忽略了「吸引力」。而我認為,真正的吸引力,很多時候都源於那份獨特的「創造力」。無論是想在職場上脫穎而出,還是想經營一段令人嚮往的關係,甚至是要開創自己的事業,那份能夠不斷產生新想法、能夠解決問題、能夠帶來驚喜的能力,才是最致命的武器。書名中的「性感」,更是讓我眼睛一亮,它把創造力從一個相對抽象的概念,轉化成了一種可以被感知、可以被欣賞、甚至可以被渴望的特質。我非常想知道,書中會不會提供具體的步驟或方法,教我們如何培養這種「性感」的創造力?如何讓它不僅僅是腦袋中的火花,而是能夠真正地影響他人,吸引志同道合的夥伴,甚至在創業的道路上,引領我們走向成功?「跨視界」這個詞也讓我充滿期待,我希望書中能夠引導我打破思維的定勢,看到更廣闊的可能性。

评分

說實話,我第一眼看到《創造力是性感的:吸引個人與領導,創新與創業,還有跨視界》這本書名,就被它給深深吸引住了。在台灣,大家常常強調「努力」和「勤奮」,但有時候,真正能夠讓人眼前一亮、讓人想要靠近的,往往是那份獨特的「創造力」。而「性感」這個詞,更是為它增添了一種無法言喻的魅力。我一直覺得,一個充滿創造力的人,無論在哪個領域,都散發著一種獨特的吸引力,這種吸引力不只是外在的,更是一種由內而外散發出來的自信和魅力。書名中提到的「個人」、「領導」、「創新」、「創業」這幾個關鍵詞,更是觸動了我心中最想探究的部分。我希望這本書能夠告訴我,如何將這種「性感」的創造力,應用在人際關係中,讓自己更具吸引力;如何運用在領導崗位上,激勵團隊,帶來變革;又如何將這份創造力,轉化為實際的商業價值,在創業的道路上,開闢新的藍海。而「跨視界」這個詞,也讓我充滿了期待,我希望能從書中學習到,如何跳脫既有的框架,用更宏觀、更獨特的視角去觀察世界,進而激發出更多令人驚豔的創意。

评分

天啊,收到這本《創造力是性感的》時,我整個眼睛都亮了!平常就覺得,什麼是真正吸引人的?不只是外表,更多的是一種內在的魅力,一種能夠點燃別人熱情、激發無限可能的力量。書名直接點出了核心,讓人迫不及待想一探究竟。我一直覺得,在現今這個快速變遷的時代,能夠不斷產出新想法、勇於嘗試、突破框架的人,真的太有魅力了!無論是在人際關係中,還是職場上的領導,抑或是自己創業的路上,這份「創造力」都是最閃耀的資產。我尤其好奇,書中會怎麼解析這種「性感」是如何煉成的?是透過某些方法論,還是對潛能的挖掘?或者,它更多的是一種心態的養成?我迫切想知道,如何才能讓自己的「創造力」不只是靈光一閃,而是能夠成為持續的、有吸引力的能量場,進而影響周遭,甚至改變世界。這本書,從書名就已經種下了一顆名為「好奇」的種子,我已經準備好,在這趟探索創造力性感魅力的旅程中,盡情地吸收養分。

评分

我是在一個偶然的機會下,在書店的書架上瞄到這本《創造力是性感的:吸引個人與領導,創新與創業,還有跨視界》。當下第一眼就被它的書名吸引住,那種直擊人心的感覺,彷彿找到了我一直在尋找的某個核心概念。我一直覺得,在台灣這樣一個充滿競爭和變動的社會裡,能夠脫穎而出、真正打動人心的,除了專業技能,更重要的是那份獨特的「創造力」。它不只是在藝術或科技領域才顯得珍貴,在日常生活、職場溝通、團隊合作,甚至在個人成長上,都扮演著至關重要的角色。而「性感」這個詞,更是點睛之筆,它讓創造力不只是冷冰冰的智力活動,而是一種散發著迷人光芒的個人特質。我對書中如何將「創造力」與「吸引力」連結,以及如何將這種吸引力應用在「個人」、「領導」、「創新」、「創業」等不同面向,感到非常好奇。我希望能從中學到實質的方法,讓自己的創造力不只是一個想法,而是能轉化為具體的行動,並在各種場合中,展現出令人無法抗拒的魅力。

评分

坦白說,一開始看到《創造力是性感的》這個書名,我有點驚喜,又有點疑惑。驚喜的是,它大膽地將「創造力」與「性感」連結,這完全打破了我過往對創造力的刻板印象。我一直認為,創造力是一種內在的、需要沉澱的東西,通常是比較「理性」或「學術」的範疇。但「性感」這個詞,卻為它注入了一種更具生命力、更貼近人性的、甚至有點撩人的氛圍。我很好奇,作者究竟是如何理解這種「性感」的?它是一種外顯的特質,還是一種內在的能量?書中會不會探討,如何培養這種能夠吸引別人、激發共鳴的創造力?特別是在「領導」和「創業」這兩個領域,我認為創造力更是不可或缺的。一個好的領導者,不只是發號施令,更需要用創新的思維來激勵團隊;一個成功的創業者,更是需要源源不絕的創意來開拓市場。而「跨視界」這個詞,也讓我聯想到,是不是能夠打破既有的框架,從不同的角度去思考問題,從而產生更獨特的火花?我迫不及待想從這本書中,找到解答這些疑問的線索。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