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译宋词三百首

新译宋词三百首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图书标签:
  • 宋词
  • 词学
  • 古典诗歌
  • 文学
  • 翻译
  • 宋代文学
  • 中华文化
  • 诗词鉴赏
  • 传统文化
  • 名著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特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本书注译者兼顾各种题材、不同风格,从两万多首宋词中精选三百首词作,可谓择取了宋词中的精华。书中对所选录词作的作者、词牌,均有简要介绍,作品中较为生僻的词语并有解释说明,对词作用现代语言略加疏通,结合历史嬗变、社会风气及作者个人经历,尽可能揭示其情感内涵及蕴含的社会、哲理的意义。本书尤其注重对词作艺术表现方法、美学特征的研析,开掘其独特的视角、巧妙的构思、新颖的意象以及语言运用的特色,以期读者能在阅读中获得启示。
《江山万里:唐宋风物诗词选读》 内容概要 本书精选了自唐代至宋代间,那些描绘壮阔山河、细腻风物、历史变迁与人文情怀的经典诗词。全书共分五辑,涵盖了唐诗的雄浑与盛唐气象,宋词的婉约与豪放,力求展现中国古典文学高峰期的艺术成就与精神风貌。 第一辑:盛唐气象——边塞与山水 本辑聚焦于唐代诗歌中对于边塞风光、家国情怀以及对自然鬼斧神工之力的描绘。收录了诸如王维“诗中有画”的禅意山水,孟浩然的悠远田园,以及岑参、高适笔下那充满胡风和铁马金戈的边塞景象。这些作品不仅是文学的瑰宝,更是研究唐代社会心理、地理认知与军事生活的珍贵史料。 重点选篇包括:王维《使至塞上》(其一)、《山居秋暝》;王昌龄《出塞》;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等。通过对这些篇章的研读,读者可以领略盛唐士人开阔的胸襟与对疆域的自豪感。 第二辑:中唐转折——现实关怀与个体悲歌 中唐时期,安史之乱后的社会矛盾与文人内心的迷惘成为诗歌的重要母题。本辑着重展现了杜甫“沉郁顿挫”的现实主义精神,以及白居易倡导的新乐府运动精神。诗歌主题转向对民间疾苦、战乱创伤和个人仕途坎坷的深刻反思。 收录了大量反映民生凋敝、官场黑暗的作品,如杜甫的“三吏三别”系列,白居易的《卖炭翁》、《琵琶行》。这些篇章以白描手法揭示了社会阴暗面,其思想深度和人文关怀至今仍具有震撼人心的力量。 第三辑:晚唐的残韵与唯美 本辑探讨了晚唐诗歌中弥漫的感伤气氛与对精致美学的追求。李商隐的朦胧与典故,杜牧的清俊与咏史,共同构建了一个既华美又哀婉的艺术世界。 精选了李商隐的无题诗选段,以及杜牧的《泊秦淮》、《赤壁》。这些作品体现了在王朝衰微之际,文人寄情于物,以精雕细琢的语言来排遣内心愁绪的特点。 第四辑:宋词的滥觞与初探——婉约之风 进入宋代,词作为新的文学体裁逐渐成熟。本辑着眼于宋初至北宋中期的婉约派代表作。以柳永为代表的词人,将市民阶层的情感与生活带入词中,语言更为口语化、细腻化。 重点梳理了描绘都会生活、离愁别绪、闺中情思的作品。通过对这些词作的分析,读者可以清晰地看到宋词在音律结构和情感表达上如何突破唐诗的格律限制,更加自由地抒发内心情感。 第五辑:北宋的雄放与哲思——豪放派的崛起 本辑集中展示了苏轼开创的豪放词风及其继承者们的艺术成就。苏轼将诗的意境与议论带入词中,极大地拓展了词的表现范围,使其能够承载对宇宙人生的宏大思考。 收录了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定风波》等名篇,以及辛弃疾部分体现其恢复中原志向的作品。本辑旨在让读者理解宋词不仅仅是“艳科”,更是承载了文人知识分子“兼济天下”理想的重要载体。 本书特色与学术价值 一、脉络清晰的时代划分: 本书严格按照唐诗的“初唐、盛唐、中唐、晚唐”和宋词的“婉约到豪放”的演变轨迹进行编排,清晰展现了古典诗歌体裁在不同历史时期的审美趣味和精神气质的流变。 二、深入的文本解读: 每首精选作品后附有详尽的“鉴赏与背景”分析。分析不仅涵盖了作者生平、创作背景,更侧重于文学手法(如意象运用、声律节奏、对仗技巧)的剖析,帮助读者理解古人“如何言志”的艺术奥秘。 三、注重风物与地理的关联: 本书将许多名篇置于其所描绘的地理空间中进行考察。例如,对三峡、黄河、燕山等地的描绘,不仅是文学描写,也是古代地理观念和风俗的直观反映。读者可以通过诗词追溯唐宋士人足迹所至的江山万里。 四、兼顾雅俗共赏: 在保持学术严谨性的同时,行文力求平实流畅,避免过度晦涩的术语堆砌。力求让初学者能够快速进入情境,也能让专业读者从中获得新的见解。 适用读者 本书适合所有对中国古典文学,特别是唐诗宋词有浓厚兴趣的读者、文史专业学生、以及希望提升自身文化素养的广大文学爱好者。它不仅仅是一本选集,更是一部引导读者深入理解中华民族文化基因与审美取向的导览书。通过阅读《江山万里》,读者将得以穿越千年,与唐宋的伟大灵魂进行一次深刻的对话。

著者信息

作者简介

刘庆云


  女,湖南长沙人,湘潭大学教授。一九六五年武汉大学中文系研究生毕业,师从着名学者、诗人刘永济、沈祖棻教授攻读唐宋诗词专业,长期从事古典文学教学与科研工作。着有《词话十论》、《词通》、《双柳居自选诗词》(创作合集)等,参与编着《增订注释全唐诗》、《全宋词评注》等。曾任中文系主任、《中国韵文学刊》主编、中国韵文学会常务副会长等职。现为《中国韵文学刊》名誉主编。
 

图书目录

刊印古籍今注新译丛书缘起
自 序
导 读
 
1. 踏莎行春色将阑  寇 准   一
2. 酒泉子长忆观潮  潘 阆   三
3. 点绛脣金谷年年  林 逋   四
4. 苏幕遮碧云天  范仲淹   六
5. 渔家傲塞下秋来风景异  范仲淹   九
6. 御街行纷纷堕叶飘香砌  范仲淹   一二
7. 曲玉管陇首云飞  柳 永   一四
8. 雨霖铃寒蝉凄切  柳 永   一八
9. 凤栖梧竚倚危楼风细细  柳 永   二一
10. 定风波自春来  柳 永   二三
11. 少年游长安古道马迟迟  柳 永   二六
12. 戚氏晚秋天  柳 永   二八
13. 夜半乐冻云黯淡天气  柳 永   三二
14. 望海潮东南形胜  柳 永   三五
15. 玉蝴蝶望处雨收云断  柳 永   三九
16. 八声甘州对潇潇  柳 永   四一
17. 安公子远岸收残雨  柳 永   四四
18. 昼夜乐洞房记得初相遇  柳 永   四七
19. 一丛花令伤高怀远几时穷  张 先   四九
20. 天仙子水调数声持酒听  张 先   五二
21. 千秋岁数声鶗鴂  张 先   五五
22. 醉垂鞭双蝶绣罗裙  张 先   五七
23. 青门引乍暖还轻冷  张 先   五九
24. 宴春台慢丽日千门  张 先   六一
25. 系裙腰惜霜蟾照夜云天  张 先   六四
26. 鹊踏枝槛菊愁烟兰泣露  晏 殊   六六
27. 清平乐红牋小字  晏 殊   六八
28. 採桑子时光只解催人老  晏 殊   七○
29. 踏莎行小径红稀  晏 殊   七二
30. 山亭柳家住西秦  晏 殊   七五
31. 破阵子燕子来时新社  晏 殊   七八
32. 玉楼春绿杨芳草长亭路  晏 殊   八○
33. 浣溪沙一曲新词酒一杯  晏 殊   八二
34. 玉楼春东城渐觉风光好  宋 祁   八五
35. 离亭燕一带江山如画  张 昇   八七
36. 贺圣朝满斟绿醑留君住  叶清臣   九○
37. 採桑子群芳过后西湖好  欧阳脩   九二
38. 诉衷情清晨帘幕卷轻霜  欧阳脩   九四
39. 踏莎行候馆梅残  欧阳脩   九六
40. 南歌子凤髻金泥带  欧阳脩   九八
41. 临江仙柳外轻雷池上雨  欧阳脩   一○○
42. 浪淘沙把酒祝东风  欧阳脩   一○三
43. 生查子去年元夜时  欧阳脩   一○五
44. 玉楼春别后不知君远近  欧阳脩   一○六
45. 浣溪沙堤上游人逐画船  欧阳脩   一○九
46. 西江月宝髻松松挽就  司马光   一一一
47. 凤箫吟锁离愁  韩 缜   一一三
48. 桂枝香登临送目  王安石   一一六
49. 千秋岁引别馆寒砧  王安石   一一九
50. 水龙吟燕忙莺懒花残  章 楶   一二二
51. 减字木兰花画桥流水  王安国   一二五
52. 临江仙梦后楼台高锁  晏几道   一二七
53. 蝶恋花醉别西楼醒不记  晏几道   一三○
54. 蝶恋花碧玉高楼临水住  晏几道   一三二
55. 鹧鸪天彩袖殷勤捧玉钟  晏几道   一三四
56. 鹧鸪天醉拍春衫惜旧香  晏几道   一三六
57. 木兰花秋千院落重帘暮  晏几道   一三八
58. 菩萨蛮哀筝一弄湘江曲  晏几道   一四○
59. 阮郎归天边金掌露成霜  晏几道   一四二
60. 浣溪沙午醉西桥夕未醒  晏几道   一四四
61. 思远人红叶黄花秋意晚  晏几道   一四六
62. 卖花声木叶下君山  张舜民   一四八
63. 卜算子水是眼波横  王 观   一五○
64. 菩萨蛮溪山掩映斜阳里  魏夫人   一五二
65. 水龙吟似花还似非花  苏 轼   一五四
66.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苏 轼   一五七
67. 念奴娇大江东去  苏 轼   一六○
68. 西江月照野弥弥浅浪  苏 轼   一六四
69. 卜算子缺月挂疏桐  苏 轼   一六六
70. 鹧鸪天林断山明竹隐墙  苏 轼   一六八
71. 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  苏 轼   一七○
72. 贺新郎乳燕飞华屋  苏 轼   一七二
73. 洞仙歌冰肌玉骨  苏 轼   一七五
74. 八声甘州有情风  苏 轼   一七八
75. 江城子十年生死两茫茫  苏 轼   一八一
76. 蝶恋花花褪残红青杏小  苏 轼   一八三
77. 永遇乐明月如霜  苏 轼   一八六
78. 浣溪沙簌簌衣巾落枣花  苏 轼   一八九
79. 浣溪沙山下兰芽短浸溪  苏 轼   一九一
80. 卜算子我住长江头  李之仪   一九三
81. 临江仙偶向凌歊台上望  李之仪   一九五
82. 一落索正是看花天气  舒 亶   一九七
83. 清平乐春归何处  黄庭坚   一九九
84. 鹧鸪天黄菊枝头生晓寒  黄庭坚   二○一
85. 蓦山溪鸳鸯翡翠  黄庭坚   二○三
86. 望海潮梅英疏淡  秦 观   二○六
87. 水龙吟小楼连远横空  秦 观   二○九
88. 八六子倚危亭  秦 观   二一二
89. 满庭芳山抹微云  秦 观   二一四
90. 江城子西城杨柳弄春柔  秦 观   二一七
91. 鹊桥仙纤云弄巧  秦 观   二二○
92. 千秋岁水边沙外  秦 观   二二三
93. 踏莎行雾失楼台  秦 观   二二六
94. 浣溪沙漠漠轻寒上小楼  秦 观   二二九
95. 满庭芳晓色云开  秦 观   二三○
96. 桃源忆故人玉楼深锁薄情种  秦 观   二三三
97. 南乡子妙手写徽真  秦 观   二三五
98. 青门饮胡马嘶风  时 彦   二三七
99. 水调歌头砧声送风急  米 芾   二四○
100. 蝶恋花欲减罗衣寒未去  赵令畤   二四三
101. 芳心苦杨柳回塘  贺 铸   二四五
102. 横塘路凌波不过横塘路  贺 铸   二四七
103. 薄倖淡妆多态  贺 铸   二五○
104. 半死桐重过阊门万事非  贺 铸   二五三
105. 行路难缚虎手  贺 铸   二五五
106. 伴云来烟络横林  贺 铸   二五九
107. 台城游南国本潇洒  贺 铸   二六二
108. 菩萨蛮綵舟载得离愁动  贺 铸   二六五
109. 拥鼻吟别酒初销  贺 铸   二六六
110. 鸳鸯梦午醉厌厌醒自晚  贺 铸   二六九
111. 减字浣溪沙楼角初销一缕霞  贺 铸   二七一
112. 南歌子十里青山远  仲 殊   二七三
113. 摸鱼儿买陂塘  晁补之   二七五
114. 忆少年无穷官柳  晁补之   二七八
115. 满江红月上西窗  晁补之   二八一
116. 风流子木叶亭皋下  张 耒   二八三
117. 瑞龙吟章台路  周邦彦   二八六
118. 锁窗寒暗柳啼鸦  周邦彦   二九一
119. 渡江云晴岚低楚甸  周邦彦   二九四
120. 满庭芳风老莺雏  周邦彦   二九七
121. 过秦楼水浴清蟾  周邦彦   三○○
122. 苏幕遮燎沉香  周邦彦   三○二
123. 浣沙溪楼上晴天碧四垂  周邦彦   三○四
124. 少年游并刀如水  周邦彦   三○六
125. 夜游宫叶下斜阳照水  周邦彦   三○八
126. 解语花风销绛蜡  周邦彦   三一○
127. 花犯粉墙低  周邦彦   三一三
128. 六丑正单衣试酒  周邦彦   三一五
129. 兰陵王柳阴直  周邦彦   三一九
130. 蝶恋花月皎惊乌栖不定  周邦彦   三二二
131. 夜飞鹊河桥送人处  周邦彦   三二四
132. 卜算子身如一叶舟  陈 瓘   三二七
133. 感皇恩骑马踏红尘  赵 企   三二八
134. 虞美人令玉阑干外清江浦  李 廌   三三一
135. 千秋岁楝花飘砌  谢 逸   三三三
136. 临江仙忆昔西池池上饮  晁沖之   三三五
137. 惜分飞泪溼阑干花着露  毛 滂   三三七
138. 贺新郎睡起流莺语  叶梦得   三三九
139. 水调歌头秋色渐将晚  叶梦得   三四三
140. 小重山月下潮生红蓼汀  汪 藻   三四五
141. 相思会人无百年人  曹 组   三四七
142. 昭君怨春到南楼雪尽  万俟咏   三四九
143. 临江仙四海十年兵不解  陈 克   三五一
144. 鹧鸪天小市桥弯更向东  陈 克   三五三
145. 念奴娇插天翠柳  朱敦儒   三五五
146. 水调歌头当年五陵下  朱敦儒   三五八
147. 临江仙直自凤凰城破后  朱敦儒   三六○
148. 鹧鸪天我是清都山水郎  朱敦儒   三六三
149. 相见欢金陵城上西楼  朱敦儒   三六四
150. 醉落魄江天云薄  周紫芝   三六六
151. 燕山亭裁翦冰绡  赵 佶   三六八
152. 六么令长江千里  李 纲   三七一
153. 好事近叶暗乳鸦啼  蒋元龙   三七四
154. 烛影摇红霭霭春空  廖世美   三七五
155. 渔家傲天接云涛连晓雾  李清照   三七八
156. 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  李清照   三八○
157. 凤凰台上忆吹箫香冷金猊  李清照   三八二
158. 醉花阴薄雾浓云愁永昼  李清照   三八五
159. 永遇乐落日镕金  李清照   三八七
160. 武陵春风住尘香花已尽  李清照   三九○
161. 声声慢寻寻觅觅  李清照   三九二
162. 南歌子天上星河转  李清照   三九五
163. 一翦梅红藕香残玉簟秋  李清照   三九七
164. 念奴娇萧条庭院  李清照   三九九
165. 南歌子驿路侵斜月  吕本中   四○二
166. 鹧鸪天客路那知岁序移  赵 鼎   四○四
167. 秦楼月芳菲歇  向子諲   四○六
168. 减字木兰花朝云横度  蒋兴祖女   四○八
169. 江梅引天涯除馆忆江梅  洪 皓   四一○
170. 苏武慢雁落平沙  蔡 伸   四一四
171. 贺新郎篆缕销金鼎  李 玉   四一六
172. 忆王孙萋萋芳草忆王孙  李重元   四一九
173. 小重山谢了荼蘼春事休  吴淑姬   四二一
174. 鹧鸪天玉惨花愁出凤城  聂胜琼   四二三
175. 临江仙高咏楚词酬午日  陈与义   四二五
176. 临江仙忆昔午桥桥上饮  陈与义   四二七
177. 贺新郎梦绕神州路  张元干   四二九
178. 选冠子雨溼花房  吕渭老   四三二
179. 饮马歌边头春未到  曹 勋   四三六
180. 满江红遥望中原  岳 飞   四三七
181. 滴滴金月光飞入林前屋  孙道绚   四四○
182. 望江南重阳日  康与之   四四二
183. 菩萨蛮龙蟠虎踞金陵郡  康与之   四四四
184. 青玉案邻鸡不管离怀苦  黄公度   四四七
185. 好事近凝碧旧池头  韩元吉   四四九
186. 减字木兰花独行独坐  朱淑真   四五一
187. 蝶恋花楼外垂杨千万缕  朱淑真   四五三
188. 瑞鹤仙郊原初过雨  袁去华   四五五
189. 钗头凤红酥手  陆 游   四五八
190. 卜算子驿外断桥边  陆 游   四六一
191. 汉宫春羽箭雕弓  陆 游   四六三
192. 鹊桥仙一竿风月  陆 游   四六六
193. 诉衷情当年万里觅封侯  陆 游   四六九
194. 蝶恋花春涨一篙添水面  范成大   四七一
195. 好事近月未到诚斋  杨万里   四七三
196. 六州歌头长淮望断  张孝祥   四七五
197. 念奴娇洞庭青草  张孝祥   四七九
198. 摸鱼儿更能消  辛弃疾   四八二
199. 水龙吟楚天千里清秋  辛弃疾   四八六
200. 念奴娇野棠花落  辛弃疾   四八九
201. 菩萨蛮郁孤台下清江水  辛弃疾   四九二
202. 祝英台近宝钗分  辛弃疾   四九四
203. 水龙吟渡江天马南来  辛弃疾   四九六
204. 青玉案东风夜放花千树  辛弃疾   四九九
205. 水龙吟举头西北浮云  辛弃疾   五○二
206. 鹧鸪天陌上柔桑破嫩芽  辛弃疾   五○五
207. 贺新郎绿树听鹈鴂  辛弃疾   五○六
208. 汉宫春春已归来  辛弃疾   五○九
209. 沁园春叠嶂西驰  辛弃疾   五一二
210. 破阵子醉里挑灯看剑  辛弃疾   五一五
211. 永遇乐千古江山  辛弃疾   五一七
212. 清平乐柳边飞鞚  辛弃疾   五二一
213. 酷相思月挂霜林寒欲坠  程 垓   五二三
214. 水龙吟闹花深处层楼  陈 亮   五二六
215. 满庭芳月洗高梧  张 镃   五二九
216. 沁园春斗酒彘肩  刘 过   五三二
217. 糖多令芦叶满汀洲  刘 过   五三五
218. 四字令情高意真  刘 过   五三七
219. 点绛脣燕雁无心  姜 夔   五三九
220. 踏莎行燕燕轻盈  姜 夔   五四一
221. 庆宫春双桨莼波  姜 夔   五四四
222. 齐天乐庾郎先自吟愁赋  姜 夔   五四七
223. 一萼红古城阴  姜 夔   五五○
224. 八 归芳莲坠粉  姜 夔   五五三
225. 扬州慢淮左名都  姜 夔   五五六
226. 长亭怨慢渐吹尽  姜 夔   五五九
227. 暗 香旧时月色  姜 夔   五六二
228. 疏 影苔枝缀玉  姜 夔   五六五
229. 凄凉犯绿杨巷陌  姜 夔   五六八
230. 翠楼吟月冷龙沙  姜 夔   五七○
231. 满江红赤壁矶头  戴复古   五七三
232. 祝英台近惜多才  戴复古妻   五七六
233. 绮罗香做冷欺花  史达祖   五七八
234. 双双燕过春社了  史达祖   五八一
235. 瑞鹤仙杏烟娇溼鬓  史达祖   五八四
236. 八归秋江带雨  史达祖   五八六
237. 齐天乐秋风早入潘郎鬓  史达祖   五八九
238. 满江红缓辔西风  史达祖   五九二
239. 玉蝴蝶唤起一襟凉思  高观国   五九五
240. 醉落魄钩帘翠溼  高观国   五九七
241. 鹧鸪天庭绿初圆结荫浓  卢祖皋   五九九
242. 醉桃源拍堤春水蘸垂杨  严 仁   六○○
243. 疏帘淡月梧桐雨细  张 辑   六○二
244. 钓船笛载酒岳阳楼  张 辑   六○五
245. 沁园春何处相逢  刘克庄   六○六
246. 满江红金甲雕戈  刘克庄   六○九
247. 贺新郎湛湛长空黑  刘克庄   六一二
248. 玉楼春年年跃马长安市  刘克庄   六一五
249. 喜迁莺凉生遥渚  冯去非   六一七
250. 满江红万里西风  吴 潜   六二○
251. 减字木兰花淮山隐隐  淮上女   六二三
252. 湘春夜月近清明  黄孝迈   六二五
253. 水调歌头秋雨一何碧  方 岳   六二七
254. 霜叶飞断烟离绪  吴文英   六三○
255. 宴清都绣幄鸳鸯柱  吴文英   六三三
256. 齐天乐三千年事残鸦外  吴文英   六三六
257. 西平乐慢岸压邮亭  吴文英   六三九
258. 浣溪沙门隔花深梦旧游  吴文英   六四二
259. 风入松听风听雨过清明  吴文英   六四三
260. 莺啼序残寒正欺病酒  吴文英   六四六
261. 探芳信为春瘦  吴文英   六五一
262. 高阳台修竹凝妆  吴文英   六五三
263. 八声甘州渺空烟四远  吴文英   六五五
264. 唐多令何处合成愁  吴文英   六五八
265. 金缕歌乔木生云气  吴文英   六六○
266. 鹧鸪天雨过芙蕖叶叶凉  黄 昇   六六三
267. 齐天乐湖光祗在阑干外  陈允平   六六五
268. 贺新郎一勺西湖水  文及翁   六六八
269. 柳梢青铁马蒙毡  刘辰翁   六七一
270. 兰陵王送春去  刘辰翁   六七三
271. 宝鼎现红妆春骑  刘辰翁   六七六
272. 永遇乐璧月初晴  刘辰翁   六七九
273. 曲游春禁苑东风外  周 密   六八二
274. 一萼红步深幽  周 密   六八五
275. 高阳台照野旌旗  周 密   六八八
276. 酹江月干坤能大  文天祥   六九○
277. 唐多令雨过水明霞  邓 剡   六九三
278. 水龙吟鼓鞞惊破霓裳  汪元量   六九五
279. 满江红太液芙容  王清惠   六九八
280. 眉 妩渐新痕悬柳  王沂孙   七○○
281. 水龙吟晓霜初着青林  王沂孙   七○三
282. 齐天乐碧痕初化池塘草  王沂孙   七○五
283. 齐天乐一襟余恨宫魂断  王沂孙   七○八
284. 高阳台残雪庭阴  王沂孙   七一○
285. 满庭芳汉上繁华  徐君宝妻   七一三
286. 一翦梅一片春愁待酒浇  蒋 捷   七一六
287. 贺新郎梦冷黄金屋  蒋 捷   七一八
288. 贺新郎深阁帘垂绣  蒋 捷   七二一
289. 燕归梁我梦唐宫春昼迟  蒋 捷   七二四
290. 霜天晓角人影窗纱  蒋 捷   七二六
291. 南浦波暖绿粼粼  张 炎   七二七
292. 高阳台接叶巢莺  张 炎   七三○
293. 疏影黄昏片月  张 炎   七三二
294. 解连环楚江空晚  张 炎   七三五
295. 水龙吟仙人掌上芙蓉  张 炎   七三八
296. 绮罗香万里飞霜  张 炎   七四一
297. 湘月行行且止  张 炎   七四四
298. 瑶台聚八仙秋月娟娟  张 炎   七四七
299. 沁园春又是年时  王炎午   七五○
300. 踏莎行水际轻烟  刘将孙   七五二
附 录   七五五

图书序言

自序
  
  《诗经》三百零五首,古人取其成数称「诗三百」。清代干隆年间,蘅塘退士(孙洙)仿「诗三百」编有《唐诗三百首》。至上世纪三十年代初,又有朱祖谋编选之《宋词三百首》(所选八十五家,三百一十首)问世,影响较大。后来《宋词三百首》又有多种版本。本书选录词作,对朱氏选本多有参考。
  
  宋词两万零三百余首,所选三百之数不到百分之一点五,几乎是百里挑一了。本书所选原则,一是选取各大家、名家的代表作;二是具有某种特色的作品;三是兼顾各种题材、不同风格的篇什。有个别名篇为众人所熟知又易理解的作品,未予选录;又有极为着名、但对作者尚有争议的作品,如岳飞的〈满江红〉(怒发冲冠),亦未予选录。
  
  所录词作,除对作家生平、词牌等作出简介外,并对原文用现代语言略加疏通,疏通时仍希望尽可能在某种程度上保持词的韵味。
  
  对所选录词作,除联系作者所处时代特点及个人经历,尽可能开掘其思想情感内涵及蕴寓的特殊意义外,并对其取何种艺术方式加以表达作了较为细致的研析,以期展示其美学特征,使读者对其创作的独异之处有初步的把握。
  
  词作为音乐文学,乐曲基本失传,但其词语组合所具有的抑扬亢坠的音乐美,如认真体察,仍能令人有所感受,因此,对其文辞音乐性特点,有时亦会加以涉及。对其通过音乐在历史的各个阶段的传播也依据相关记载,为读者提供某些线索。
  
  在选录词作过程中,自然也会掺入个人的艺术趣味与审美取向,由于水平所限,遗珠之憾,在所难免。
  
  本书中的作品「研析」部分,乃作者用力最勤之处,除注意吸取前贤和今人的研究成果之外,更多地是融入了自己的读词心得。亦因水平限制,难免多有谬误与不足之处,尚祈读者多加指正!
  
  刘庆云于福州双柳居
  
导读(节录)
  
  一、宋词的发展脉络
  
  词,即配乐可歌的歌词的简称。这种歌词的创作方法,在唐五代、北宋时期基本上是依曲调以填词,在乐谱失传后,则依词牌文字声律以填词。故「词」之名称能较准确地表达它与音乐、与声律的关系,成为一种通行的既与古近体诗有别、又与后来的「曲」有异的文体名称。
  
  词,滥觞于隋朝。至唐代,民间词兴起,有晚清在敦煌发现的《云谣集杂曲子》等可证。至中唐,文人渐亦染指,韦应物、刘禹钖、白居易等均有所作。至晚唐温庭筠出,以知音识律之特长,创作了数量可观的令词,以香艳、柔婉词风,奠定了「花间鼻祖」之地位。其后五代十国,又出现了以西蜀词人为主体的花间词派(因后蜀赵崇祚编有《花间集》而得名)和以金陵为中心的南唐词人群体。宋代文人在前人积累了约两百年创作经验的基础上,进一步发扬光大,不断开拓,不断创新,致使词成为「一代之文学」,与楚辞、汉赋齐名,与唐诗、元曲并列。
  
  现存宋词有二万零三百余首(据唐圭璋《全宋词》、孔凡礼《全宋词补辑》),另有残篇五百余首。词在北宋时期,尚被排斥于「正统」文学之外,因而一般不收入文集,故散佚颇多。宋词虽远不及唐诗数量之多,更不及宋诗之多,但它作为一种音乐文学,自有其独特之处。诗言志,词缘情,诗词之间似有一种约定俗成的分工。民生疾苦、社会矛盾的反映,政治主张及事功理想的直接表达,多属诗文的任务,有的内容词只在特定时期才有所涉及。词更重在写人的心灵感受与灵魂的震颤与悸动,它往往通过欢乐与痛苦、激昂与悲慨,透露出时代的脉息。在承平时期,更偏重于抒发对男女情爱的强烈感受、对生命意识的深刻体悟,以及宦游羁旅的苦痛与宦海浮沉的感慨,还有对市民生活与心理的描写;而在民族矛盾尖锐之时,民族忧患意识的高涨,报国壮志的昂扬,请缨无路的愤懑,以及被迫退隐江湖而心仍系恢复大业,又成为词唱的主旋律;在国家彻底覆亡之际,对故国的追悼缅怀,对亡国哀痛的宣洩,对民族气节的坚守,对漂泊天涯的感叹,便成为词作的主要内容。
  
  有宋三百年时间,词的创作有一个发展变化的过程,大体来说可分为下面几个阶段:
  
  (一)第一时期
  
  为建国后的百年间,即宋太祖、太宗、真宗、仁宗朝(约西元九六○一○六○年),北宋由开国而逐渐转向繁荣,此系令词发展的极盛期,慢词的开拓期,也是词境逐渐开拓、词风开始转变的时期。其代表人物为柳永、张先、晏殊、欧阳脩等。
  
  欧、晏均系当朝高官,身居要职,其词作以令词为主要形式,仍大体继承南唐冯延巳「娱宾遣兴」的传统,在词中表达的,除了传统的男女恋情外,大多是物质生活满足之余留连光景的闲情逸趣,是对宇宙无穷、人事有憾的悲感,其词风则具有风流闲雅的特点。所谓风流,一方面指才子式的风流自赏,另方面也指纵情诗酒的洒脱;所谓闲雅,指其偏重于感情的内敛、凝聚,表现为从容不迫。有的词作还能将个人的感悟上升到理性,从而使其富含哲理意味。由于摆脱了狭隘的政教功利目的,故能摆脱岸然之道貌,还原人的本来面目。欧、晏之后,还有晏几道,被陈匪石称为北宋令词的「中流砥柱」(《声执》卷下)。其词抒写对往昔繁盛时期杯酒间闲情的回味,对歌儿舞女的真切情感,雅致、沉着、悠远,特别是体现出对身分低下的女性的平等与久长的挚爱,实为难得。吴梅认为「艳词自以小山为最,以曲折深婉,浅处皆深也」(《词学通论》)。由于他们都是江西人,艺术风格大体相近,故有的论者称其为「江西词派」。
  
  在欧、晏等人精心结撰令词之时,柳永以其流连市井坊曲与市伎乐工打成一片的特殊经历,以其精通音律、擅长文辞的特殊才情,从教坊音乐和民间曲调中吸取养分,「变旧声,作新声」(李清照〈词论〉),大量制作慢词。扩展词的体式,打破令词的狭小格局,并根据音乐需要,在句式组合、语音节奏、平仄运用方面突破近体诗的规范,凸显出某些新的特色,从而大大拓展了词的容量与表现力。其词在题材上也有突破,一类仍是传统的男女情爱,但描写对象已由以闺中思妇为主,变而为以市井妇女、歌舞乐伎为主;另一类是抒写宦游羁旅的失意之情,还有一些词作描绘都市的繁华与风气。其恋情词写市井女性对爱情的追求,显得热烈、大胆、泼辣;有的系从男性角度出发,抒写离别相思,打破了往昔重在抒写女性单相思的传统;其羁旅之词具有鲜明的自我抒情倾向,融进了个人的独特经历与感受,如对仕宦的追求,追求过程中的失意与潦倒,以及对功名的鄙薄、厌倦,失意中对温柔之乡的追恋,等等。因此可以说,柳词已打破美人歌酒的类型化写作,而向自我宣洩的抒情化过渡。从柳永之后,词人的个性化逐渐鲜明。柳永之词,以风格言,又可分雅与俗两大类。其俗词带有世俗化、平民化的特点,更贴近大众生活,符合市民审美情趣的要求,因而有更广大的接受群体,「凡有井水饮处,即能歌柳词」(叶梦得《避暑录话》),使文人词从宫廷、贵族厅堂走向市井,走向更广阔的天地,发挥更大的娱乐社会效用。其时、其后的文人虽然对柳永词的俚俗、过分香艳多有贬斥之意,但对他的创调、对他「以赋为词」的表现方法以及大开大阖的结构方式等,则多所继承与运用,并发扬光大之。柳永之后,慢词(因字数较多,后人亦称「长调」)渐趋发展而臻于繁荣,他的创作开启了一个新时期的到来。
  
  这一期还需提及的是略早于欧、晏的范仲淹,词作数量虽然很少,但其描写边塞生活之作,于词坛别开新面,另有作品讥评历史,诙谐成趣,对后世词的创作都有一定程度的影响。还有张先,独标清绮,自成一体,既创作有大量的小令,也有相当数量的慢词。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在慢词的开拓上是柳永的同盟军。
  

图书试读

4  苏幕遮 怀旧    范仲淹
碧1.云天,黄叶地。秋色连波,波上寒烟翠。山映斜阳天接水,芳草无情,更在斜阳外。  黯2.乡魂,追旅思。夜夜除非,好梦留人睡。明月楼高休独倚,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

【作 者】范仲淹(西元九八九一○五二年),字希文,吴县(今江苏苏州)人。大中祥符八年(西元一○一五年)进士。仁宗朝,官吏部员外郎,权知开封府。康定元年(西元一○四○年)以龙图阁直学士为陕西经略安抚副使,兼知延州。庆历三年(西元一○四三年)召拜枢密副使、参知政事。次年出为河东陕西宣抚使,历知邓州、杭州、青州。卒后谥文正。有《范文正公集》二十卷。《全宋词》录存词五首。谭献《谭评词辨》谓其词「大笔振迅」。《历代诗余》引《词苑》语,以为能「情语入妙」。

【词 牌】〈苏幕遮〉,唐教坊曲名,用作词调,又名〈鬓云松〉。据《宋史‧高昌传》载,高昌语称所戴油帽为「苏幕遮」。双调,六十二字,上下阕各七句,四仄韵,句式、格律均同,为仄韵格。参见《词律》卷九、《词谱》卷十四。

【注 释】1.碧 青白色。2.黯 凄然失色。

【语 译】碧云满布天穹,金黄树林装饰大地。无边秋色连着江波,波上寒烟带苍翠颜色。斜阳映照山峦,云天遥接流水。萋萋芳草无情,远伸至斜阳之外。  因思乡而致心魂凄黯,追忆羁旅愁思连续不断。夜夜难以成寐,除非好梦可留人睡。明月照映高楼时,不要独自凭栏远眺,把盏消愁,酒入回肠,化成了相思泪水。

【研 析】范仲淹存词虽不多,但每首都具特色。其〈渔家傲〉(塞下秋来风景异)写戍边辛苦,苍凉悲壮。此词写羁旅相思,却又瑰丽柔婉,另具面目。

词作先从写景入手。秋日登楼,俯仰天地之间,极目四方之景,无边秋色,尽收眼底。碧云、黄叶、翠烟、绿草、粼粼波光、西斜红日,真是色彩斑斓,画图难足!天、地、江流、远山、无边芳草所构成的境界,又何其疏朗寥廓!它既不同于「金风细细,叶叶梧桐坠」、「紫薇朱槿花残,斜阳却照阑干」(晏殊〈清平乐〉)那种小巧有致的庭院秋景,也不同于「渐霜风凄惨,关河冷落,残照当楼。是处红衰翠减,苒苒物华休」(柳永〈八声甘州〉)那种虽然阔大但带衰瑟的清秋景观,而呈现出一种壮丽的特色。这种审美情趣,体现了作者观察事物所持的倾向于乐观的心态。而在写法上又能环环相扣,累累如贯珠。

用户评价

评分

这套《新译宋词三百首》的装帧真的深得我心!封面是那种淡淡的宋代山水画风,配上烫金的宋体字,一股浓浓的古韵扑面而来。拿到手里沉甸甸的,纸张也不是那种廉价的道林纸,而是略带米黄的特种纸,触感温润,摸起来就觉得是精心制作的。翻开内页,排版清晰,字体大小适中,阅读起来非常舒服。更重要的是,每首词旁边都配有精美的插图,这些插图不是那种生硬的复制粘贴,而是根据词的意境量身定做的,水墨淡雅,栩栩如生,仿佛把我们带入了词人所描绘的那个诗意世界。我尤其喜欢其中几首描绘江南烟雨的词,配上的插画简直太有感觉了,烟雨朦胧,小桥流水,垂柳依依,我仿佛都能闻到空气中弥漫的湿润气息。这种图文并茂的形式,对于我这种不太懂古文,但又想领略宋词之美的人来说,简直是福音。它不仅满足了视觉上的享受,更让抽象的诗句变得具象化,更容易理解和品味。整本书拿在手里,就像一件艺术品,摆在书架上也是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评分

坦白说,我以前对宋词的了解,很多都停留在课本上学过的几首,感觉有些高高在上,遥不可及。但《新译宋词三百首》的出现,彻底颠覆了我这种感觉。它给我最大的惊喜在于,让我看到了宋词的“人情味”。这里的“人情味”,不是指低俗的八卦,而是指词人作为普通人,在生活中的喜怒哀乐,他们的爱恨情仇,他们的离别相思,他们的壮志难酬,都通过这些词句淋漓尽致地展现出来。作者在解读的时候,会穿插一些关于词人生平的轶事,或者当时的社会背景,这些信息虽然不是直接出现在词句里,但却能帮助我更好地理解词人为何会写出这样的词。比如,读到某首关于离别的词,知道词人当时正经历一场怎样的分离,我瞬间就能体会到那种撕心裂肺的痛苦;读到某首描绘边塞风光的词,了解当时的边塞战事,我更能感受到词人内心的豪迈与无奈。它让我觉得,那些生活在千年前的文人,其实离我们并没有那么遥远,他们的情感,我们依然能够感同身受。这本书就像一座桥梁,连接了古今,让我体会到了跨越时空的共鸣。

评分

我一直觉得,要真正读懂一首词,光看原文是远远不够的,尤其是像宋词这样凝练、意境深远的文体。这套《新译宋词三百首》在这方面做得相当到位。它不是简单地提供一个白话翻译,而是深入挖掘了词的文化背景、创作意图,以及词中所蕴含的细微情感。译文部分,作者显然花了不少心思,力求在保持原文韵味和准确性的同时,用现代汉语的语感去重新演绎。有时候,我甚至觉得,它更像是一种“意境再创作”。比如,有些比较晦涩的典故,译文部分会用更易懂的方式进行解释,而不是生硬地搬用。注释部分更是详尽,从字词的解释,到典故的出处,再到词句的深层含义,都给出了非常清晰的说明。我尤其喜欢其中对一些词语意象的解读,比如“斜阳”、“残月”、“落花”等等,作者会分析这些意象在宋词中通常代表的意义,以及在特定词作中的具体用法,这让我对词人的情感表达有了更深刻的理解。感觉就像请了一位非常有学问的老师,手把手地教我品鉴宋词,让我不再是囫囵吞枣,而是真正地“嚼”出了其中的味道。

评分

这本书的价值,远不止于它的翻译和注释。我最欣赏的一点是,它不仅仅是宋词的“搬运工”,更是“鉴赏家”。在解读每一首词的时候,作者都展现出了极高的艺术鉴赏力。他会分析词的结构、用韵、以及遣词造句的精妙之处,还会探讨不同版本的差异,以及后世对这首词的评价。这种“溯源”和“辨析”的过程,让我学到了很多关于诗词鉴赏的方法。有时候,作者还会引用一些其他朝代的诗句,或者文学评论家的观点,来进行对比和阐释,这让我的阅读体验变得非常丰富和立体。我感觉自己不仅仅是在读词,更是在参与一场关于宋词的深度对话。而且,这本书的编排也很巧妙,它不是简单地按作者或者年代来排列,而是根据词的主题或者情感进行分类,比如“写景抒情”、“离愁别绪”、“咏物言志”等等。这种编排方式,让我在阅读的时候,能够更系统地体会到宋词在不同题材上的发展和演变,也更容易找到自己感兴趣的方向。

评分

对于一个常年混迹于网络、习惯了快餐式阅读的我来说,《新译宋词三百首》是一次难得的“慢阅读”体验。我不会一口气读完,而是每天只挑一两首,慢慢品味。我会先看原文,尝试自己去理解,然后对照译文,再仔细阅读注释和赏析。这个过程,让我放慢了脚步,重新找回了那种沉浸在文字中的宁静和专注。每次读完一首,我都会在脑海里勾勒出词人描绘的画面,或者体会他所传达的情感。有时候,甚至会忍不住拿出笔,在书的空白处写下自己的感受,或者画下脑海中的图景。这本书不只是提供知识,更是一种精神的滋养。它让我暂时逃离了现实的喧嚣,进入了一个更纯粹、更美好的精神世界。每当我感到心烦意乱的时候,翻开这本书,读上一首婉约的词,或者一首豪放的词,都能让我重新找回内心的平静和力量。这是一种潜移默化的影响,让我觉得自己的内心变得更加丰盈和细腻。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