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传统文化经典百篇 2:秦汉到隋唐五代

中华传统文化经典百篇 2:秦汉到隋唐五代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图书标签:
  • 中华文化
  • 传统文化
  • 历史
  • 秦汉
  • 隋唐五代
  • 文学
  • 经典
  • 文化典籍
  • 中国历史
  • 古籍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特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由中国古代文学研究名家选讲的《中华传统文化经典百篇》,既是历朝历代名着名篇的精粹选本,也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一个较小体量的缩影。按时间顺序分为“先秦时期”、“秦汉到隋唐五代”、“两宋到近代”三辑。内容包括先秦诗歌、辞赋及历代论说、语录、史传、奏议、碑志、杂记、序跋、尺牍等多方面的题材,涉及哲学、历史、文学、科技、外交等诸多领域。是一套名着名篇的新古文观止,也是一枚通往中华传统文化的金刚钻。

  既立足于现实的需要,追求学术的高水准,又坚守学术的规范,并兼顾读者的需要,对每一篇文章都做了详细的注释和解说。在当前流行浅阅读和碎片化阅读的局面下,尤其需要提倡和帮助读者潜心阅读原典,全面理解中华文化的精髓。

  此册系秦汉到隋唐五代的经典篇章,选自《史记》、《汉书》、《贞观政要》等典籍,作者有李斯、司马迁、王充、曹丕、诸葛亮、陶渊明、韩愈、柳宗元等,每篇文后有当代名家结合传统文化、时代精神的注文、讲解。
 
《中华传统文化经典百篇:先秦诸子与春秋战国》 内容提要 本书精选了先秦时期及春秋战国时代最具代表性和影响力的经典文献,旨在为读者提供一个全面而深入了解中华文明源头活水的窗口。这一时期,是中华思想史上的“轴心时代”,百家争鸣,群星璀璨,奠定了此后两千多年中华文化的思想基石。本书精选的篇章,涵盖了儒家、道家、墨家、法家等主要学派的精髓,并收录了部分重要的历史文献和诗歌作品,力求展现那个时代思想激荡、文化勃发的宏大图景。 第一编:儒家思想的肇始与确立 本篇聚焦于儒家学派的早期发展,展现了孔子及其弟子的核心思想如何塑造了中华民族的道德伦理观。 1. 《论语》精粹:仁、礼、中庸的初步构建 我们选录了《论语》中关于“仁”的核心论述,解析其由爱人推及推己的实践路径;同时深入探讨“礼”在维护社会秩序中的作用。重点分析了孔子对君子人格的塑造要求,以及他“温、良、恭、俭、让”的处世哲学。本部分旨在展示儒家思想如何从个体修养上升为治国安邦的理论基础。 2. 《孟子》宏大叙事:性善论与民本思想 《孟子》是儒家思想发展史上的一个重要里程碑。本书精选了孟子关于“性善论”的论证,如“四端”的发挥,阐释了人内在的道德潜能。尤其关注“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的民本思想,通过“禹汤放桀,武王伐纣”的论辩,揭示了孟子对政治合法性的深刻见解及其对后世政治伦理的深远影响。 3. 《荀子》的现实主义关怀:性恶论与隆礼重法 与孟子形成鲜明对比的是荀子的现实主义精神。本篇收录了荀子关于“性恶论”的论述,强调后天学习和礼法教化的重要性。深入解析了荀子对“礼”的系统性建构,认为礼是区分社会等级、规范人际关系、实现社会和谐的根本制度。这部分展现了儒家内部在人性认知和制度建设上的辩证发展。 第二编:道家思想的超脱与智慧 本篇探讨了道家学派对自然、宇宙及个体精神自由的探索,展现了其清静无为、顺应自然的哲学魅力。 1. 《道德经》:玄妙之道的总纲 《道德经》是道家哲学的核心文本。我们精选了关于“道”的本体论论述,探讨“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的宇宙生成观。重点解析“无为而治”、“知足不辱”、“上善若水”等概念,展现了老子如何以柔克刚、以退为进的辩证智慧,及其对统治者“守静”的要求。 2. 《庄子》的浪漫与逍遥 《庄子》以其汪洋恣肆的想象和寓言故事著称。本部分精选了“逍遥游”、“齐物论”等篇章,展示庄子如何超越世俗的价值判断,追求精神上的绝对自由。通过“蝴蝶梦”、“庖丁解牛”的故事,阐释了万物齐一、顺应自然的生命哲学,为后世知识分子提供了精神的栖居之所。 第三编:诸子百家的争鸣与博弈 春秋战国时期,社会剧变催生了思想的爆炸性发展。本篇收录了墨家、法家等重要流派的精要,体现了百家争鸣的盛况。 1. 墨家兼爱与尚同:平民主义的呐喊 墨家是与儒家并驾齐驱的重要学派。本书精选了墨子关于“兼爱”(无差别的爱)和“非攻”(反对不义的战争)的核心主张,展现了其强烈的社会批判精神和平民立场。同时,解析了“尚同”思想在国家治理中的实践意义,及其对效率和功利的重视。 2. 法家集权与治术:变革的理论武器 面对周室衰微、诸侯争霸的现实,法家提供了一套高效的治国方略。本部分精选了商鞅的变法思想,重点阐释“法”、“术”、“势”三者的结合,强调以法治国,不以德治国,为秦朝的统一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对韩非子融合前代法家思想的系统性进行了梳理。 3. 杂家与名家的思想光芒 为全面呈现先秦思想的多样性,本篇还收录了杂家(如《吕氏春秋》中“慎小事大”的均衡思想)和名家(如公孙龙的“白马非马”等逻辑思辨)的代表性片段,展示了那个时代在逻辑、认识论以及综合思想上的探索深度。 第四编:历史文献与诗歌的早期回响 除了哲学思辨,先秦时期的史学和文学也初具规模,反映了社会风貌和人文精神。 1. 《尚书》与《周易》:治国与卜筮的交织 精选《尚书》中关于“敬德保民”的政论片段,体现了早期国家治理者对道德与政治关系的认知。同时,节选《周易》的卦辞和爻辞,展示了古人通过象征符号理解天地运行规律和人事变化的早期尝试。 2. 《诗经》:周代社会的全景图 《诗经》是中国最早的诗歌总集,涵盖了风、雅、颂。本书精选了《国风》中反映民间疾苦、爱情婚姻和劳动场景的篇章,以及《大雅》中描绘周朝历史与政治的篇章,展现了那个时代朴素而真挚的生命情态和情感表达。 总结 《中华传统文化经典百篇:先秦诸子与春秋战国》汇集了中华文化精神的源头活水,它不仅是思想史的珍贵记录,更是理解中华民族核心价值的必读之作。通过阅读这些来自两千多年前的智慧之声,读者可以切身体会到中华文明是如何在战乱与变革中,孕育出博大精深、影响至今的思想体系。本书旨在引导读者穿越时空,与古代的智者进行一场跨越千年的对话。

著者信息

作者简介

袁行霈(1936—)


  字春澍,原籍江苏武进,生于济南。北京大学中文系资深教授、人文学部主任、国学研究院院长、国际汉学家研修基地主任。中央文史研究馆馆长、中华诗词研究院院长、《国学研究》主编。1957年毕业于北京大学中文系,留校任教至今,1984年晋升教授,1986取得博士生导师资格。1982—1983年任日本东京大学外国人教师;1992—1993年及1998年任新加坡国立大学客座教授;1997年美国哈佛燕京学社访问研究学者。2002年任台湾淡江大学客座教授,2004年任香港城市大学客座教授,2005 — 2006年兼任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教授(与北大联聘)。主要着作有《中国诗歌艺术研究》(有日文、韩文译本)、《中国文学概论》(有韩文译本)、《陶渊明研究》、《陶渊明集笺注》、《陶渊明影像──文学史与绘画之交叉研究》(有韩文译本)、《唐诗风神及其他》、《当代名家学术思想文库•袁行霈卷》、《学问的气象》、《古韵新风》(袁行霈卷)、《论诗绝句一百首》等。另有《中国文学史》四卷本(主编)、《中国文学作品选注》四卷本(主编)、《历代名篇赏析集成》两卷本(主编)、《中华文明史》四卷本(主编之一,有英文译本)、《盛唐诗坛研究》(合着)、《中国诗学通论》(合着)等。

图书目录

谏逐客书 [秦]李斯   2
过秦论 [西汉]贾谊   10
论贵粟疏 [西汉]晁错   19
举贤良对策 [西汉]董仲舒   26
越王句践世家 [西汉]司马迁   41
廉颇蔺相如列传 [西汉]司马迁   50
史记.货殖列传序 [西汉]司马迁   69
报任少卿书 [西汉]司马迁   78
汉书.艺文志序 [东汉]班固   95
苏武传 [东汉]班固   123
张骞传 [东汉]班固   140
论衡.自纪篇 [东汉]王充   153
说文解字敍 [东汉]许慎敍   164
刺世疾邪赋 [东汉]赵壹   178
典论.论文 [三国魏]曹丕   185
周易略例.明象 [三国魏]王弼   191
出师表 [三国蜀]诸葛亮   198
庄子注序 [西晋]郭象   207
崇有论 [西晋]裴頠   214
桃花源记 [东晋]陶渊明   228
北山移文 [南朝齐]孔稚珪   232
齐民要术序 [北朝魏]贾思勰   241
涉务 [北朝齐]颜之推   252
鑑识 [唐]刘知几   259
《贞观政要》三则 [唐]吴兢   269
君道
择官
慎终
奉天请罢琼林大盈二库状 [唐]陆贽   287
原毁 [唐]韩愈   296
师说 [唐]韩愈   301
捕蛇者说 [唐]柳宗元   305
种树郭橐驼传 [唐]柳宗元   310
阿房宫赋 [唐]杜牧   314
僧玄奘传 [五代后晋]刘昫等   319
本书引用参考书目   324
后记   332

图书序言

图书试读

用户评价

评分

這本書光是書名《中華傳統文化經典百篇 2:秦漢到隋唐五代》就讓我有一種滿滿的學術氣息,感覺像是進入了一座知識的寶庫。我平常就喜歡看一些歷史評論類的書籍,對於各種史料的解讀和分析會特別感興趣。這本書既然是「經典百篇」,想必裡面收錄的都是經過時間考驗、有代表性的內容。我很好奇,它會不會是以某種特定的角度來切入,例如從政治制度、經濟發展、社會生活、思想文化等不同面向來呈現這段歷史?還是會著重在一些重要的歷史事件和人物的傳記上?我尤其關注秦漢時期,那個時代的奠基之舉對後世影響深遠,而隋唐時期又是中國歷史上一個璀璨的時代,開放包容,文化繁榮,很多成就至今仍為人津津樂道。我希望能透過這本書,更深入地理解這些歷史時期的精神內涵,以及它們是如何塑造了我們今天的文化。也許裡面會有關於當時的官僚體系、科舉制度的介紹,或者是對各個時期重要思想家的論述進行梳理。

评分

這本《中華傳統文化經典百篇 2:秦漢到隋唐五代》光是看到書名,就覺得它應該是一本很紮實、很有份量的書。我個人比較喜歡閱讀那種能夠拓展我視野、補充我知識的書籍。我一直覺得,了解中華文化的根源,對於認識我們自己非常重要。秦漢到隋唐五代,這段時間跨度非常長,而且涵蓋了許多重要的歷史變革和文化發展。我很好奇,這本書會不會收錄一些關於當時的學術思想,比如儒家、道家、法家等思想的發展演變?還有在科技方面,像紙張的發明、印刷術的萌芽,這些在中國歷史上都是非常重要的里程碑。我希望這本書能夠幫助我更清晰地梳理出這些思想和科技的發展脈絡,並且了解它們是如何與當時的社會生活、政治制度相互影響的。說不定裡面還會提到一些關於當時的教育體系,以及知識是如何傳播的,這對我來說會是很有趣的內容。

评分

我最近正想找一本能夠讓我對歷史有更深層次理解的書,偶然間看到了《中華傳統文化經典百篇 2:秦漢到隋唐五代》。這書名聽起來就充滿了經典的重量,而且時間跨度從秦漢到隋唐五代,正好是我一直很想深入了解的幾個時期。我比較喜歡閱讀那種帶有故事性、能夠引人入勝的內容,即使是學術性的書籍,如果能用生動的語言講述,我也會非常喜歡。我希望能從這本書中,看到當時人們的生活百態,他們的喜怒哀樂,他們對世界的看法。比如,我對唐朝的社會風氣很感興趣,那是一個相對開放、包容的時代,很多外來的文化都在當時的中國落地生根。我希望能從書中讀到關於當時的宗教信仰、民間習俗,甚至是像「安史之亂」這樣影響深遠的歷史事件,但不是單純的史實陳述,而是能讓我感受到當時的氛圍和人們的情感。

评分

老實說,我一直對歷史很有興趣,特別是那種可以讓我感覺像是穿越回古代的書。我最近在逛書店的時候,偶然看到這本《中華傳統文化經典百篇 2:秦漢到隋唐五代》,書名聽起來就很有份量,加上封面設計也蠻典雅的,就忍不住翻了一下。雖然我還沒開始仔細讀,但光是看目錄和一些介紹,就覺得它涵蓋的範圍很廣,從秦漢的統一、大漢的輝煌,到魏晉南北朝的動盪,再到隋唐的盛世,最後到五代的紛亂,這幾個朝代的時間跨度很大,而且都是中華歷史上非常關鍵的時期。我特別期待裡面會不會有關於當時文學、藝術、哲學、科技方面的經典記載,畢竟這些都是一個時代的靈魂所在。像是唐詩,我一直都很喜歡,不知道這本書裡會不會收錄一些特別的詩作,或者對詩人有深入的介紹。還有像是書法,秦漢時期的隸書、篆書,隋唐的楷書、行書,這些都是我一直想深入了解的。總之,我對這本書的期待值很高,希望能從中學到很多東西,也希望它能讓我對這段時期有更清晰、更立體的認識。

评分

老實說,我平常閱讀的習慣比較隨性,不太喜歡那種條理分明、一路講到底的書。我更偏好那種可以讓我隨時停下來,思考、回味,甚至聯想的書籍。《中華傳統文化經典百篇 2:秦漢到隋唐五代》這個書名,讓我覺得它可能就像是一本精選集,裡面可能包含了一些篇章是關於政治制度的,有些是關於文學藝術的,有些則是關於生活習俗的,甚至可能有關於一些重要的歷史人物的軼事。我希望這本書能夠提供給我的是一種「碎片化」的閱讀體驗,讓我每次翻開都能有所收穫,而不必從頭讀到尾。像是閱讀詩詞,可以隨時欣賞;看到關於某個歷史人物的介紹,可以引發我去查找更多的資料。我特別期待書中能有一些關於當時服飾、飲食、建築、音樂等方面的介紹,這些生活化的內容總能讓我感覺到歷史的溫度,而不是冰冷的史實。也許裡面會收錄一些關於唐代長安城的描寫,那種繁華的景象,至今都讓我嚮往。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