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健康、安全、医学议题,我们总自认是专家!?
而当人的认知一旦形成,是否再也听不进新观念?
本书告诉你:你和你的大脑,如何打破旧框架,回应新挑战!
.明明科学证明接种疫苗是人类史上一大发明,且对孩子有益,但家长为什么仍避之唯恐不及?
.明明统计显示,家中拥有枪枝,对于家人和自己的伤害远胜于保护,但人们却充耳不闻?
.为何政府和研究机构投入大量经费致力研究,提出众多证据证明科学是对的,人们却总是说证据还是不够,拒绝相信科学?
《拒绝真相的人》一书,探讨人们抗拒健康相关的科学背后的心理机制,以及演化上的原因。简单来说,人类这物种一旦形成认知就很难改变想法,是演化的结果,有其演化上的优势。但弔诡的是,现代科学总是透过摆脱先前观点来取得进展。这么一来,面对科学推陈出新,人类既有认知该如何融入科学新发现,是个大问题了!
尤其是面对医疗、安全和健康等与生命攸关的重大议题,人们更容易固执己见。该如何突破演化限制,让人们听进科学家中肯的建言,对于科学家来说,是个重要的挑战。
本书举出几个人们常常反对科学的例子,来说明人们最常拒绝正确知识的情况,包括:父母拒绝让孩子接种疫苗、明明家里拥有枪枝死亡率会增加、基改食物的安全性启人疑窦等等,并提出了六个可能导致人们抗拒科学知识的关键因素:
这一切背后都有阴谋吗? 相信阴谋论有什么好处?它让人卸下心中负担,找到可以怪罪的对象。然而,想法接近的阴谋论团体成员,究竟如何形成?人们之所以向阴谋论靠拢的动机是什么?
魅力领袖诉诸人的情绪脑 和科学家不同,魅力领袖不会理性说教,而是诉诸人们情绪需要。由于人们对不一致讯息的容忍度不高,而且社会驱力也要求我们顺从他人,所以他们会从对手观点下手,找出引发人们认知不协调之处,然后用故事和情感让人产生共鸣。
一旦观念已经成形,想要改变就很困难 根据心理学的研究,人们在面对与自身信念相左的证据时,观念会改变得非常缓慢,而且极为顽强。一旦观念成形,初始印象便决定人们理解后来证据的方式。
人们害怕面对不确定性,总想填满未知空白 人们面对不确定性时会坐立难安,甚至会觉得可怕,想知道事情为什么会这样或那样。人们天生想要或需要找到因果关系的本性,会让我们轻易给出因果连结,因此把自己导往错误甚至危险的科学结论之中。
人们天生会被简单的说法给吸引 人们接受不科学观念的另一个原因,那就是复杂的东西让人却步。人类大脑天生会被清楚简单的说法给吸引,尤其当这些说法和情绪性辞令扯上关系时。
人脑倾向高估小风险、低估大风险 公共健康统计学家告诉我们,洗澡时因滑倒或是从楼梯上摔下来而摔死的机率,比坠机而死的机率还高;但我们对风险的既定认知,远超过用来描述实际风险的数字。人类大脑天生有一种偏误,就是高估小风险,却低估大风险
研究人们为何抗拒融入新资讯的心理障碍,已是神经科学领域中的最先进议题。本书致力于了解人们如何做出自己认为最好的决策。了解之后,作者也提出新方法,告诉我们该如何改善科学传播与科学教育,科学家不能在科学象牙塔中操弄科学术语,指责民众无知,而是应该要好好学习有效的科学传播方式,改善科学教育,好让人们愿意敞开心胸了解科学,而不是被一知半解的知识或是有心操弄者所影响,从而最终可以做出正确的医疗与安全抉择。
推荐纪录 从反疫苗到拒绝相信爱滋病是人体免疫缺损病毒所致,缺乏科学素养、不信任医学与阴谋论,已经严重威胁大众的健康。在《拒绝真相的人》一书中,莎拉和杰克高曼阐述拒绝主义背后的心理因素,说明那些宣传极具破坏性的拒绝主义者,是我们「以子之矛,攻子之盾」的最佳利器。高曼父女在这本论证充分的作品中提出很棒的内容,这一点无可否认。──赛斯.克里区曼博士,康州大学心理学教授
科学带我们走出黑暗时代,走进启蒙时代,但不幸的是,美国目前有一股强大的反科学力量,正威胁把我们送回更黑暗的时代。在这个时代里,人们拒绝注射疫苗、否认气候变迁,并且谴责基因工程技术,但这些技术从过去以来持续拯救我们的生命。《拒绝真相的人》描述了人们对抗科学的力量,以及目前的科学教育无法解决这个问题。作者利用一系列引人入胜的例子,解释为什么我们很难说服人们真正的风险到底是什么。──保罗.欧菲医学博士,《坏信念:当宗教信仰侵蚀现代医疗》一书作者
这是一本有趣、可读性高且分析详尽的书,它说明大脑为什么会诱骗我们对抗科学证据,甚至以牺牲我们的生命为代价。这是一本重要且好看的书,每个人的书架上应该都有一本!」──妮可丽.纳特拉斯,牛津大学研究博士,开普敦大学社会科学研究中心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