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序
「行佛」之路
◎星云大师 今年(二○一六)是佛光山开山五十週年,佛光会成立也二十五年了,在这趟时光历史里,百千万的信徒参加国际佛光会,经常都听到大家谈及如何获得佛光的庇佑、加持,进而自我改变,获得法喜。所以,趁此佛光山开山五十週年之际把信徒的一些心得、感应表达出来,以彰显佛陀的慈悲。
同时,让其他没有参加的信徒知道,只要我们有信心、只要肯发愿力,只要有发心、功行,所谓资粮充分,你在佛教里,佛陀会加千倍、百倍的给你加持回应。所以这一本书籍的出版,实在是普罗大众最重要的事情。
本书由弟子满穆採访了一○二位佛光人,依他们的口述记录,结集成《人间佛教翻转生命的故事》。每一个人的故事,都印证了人间佛教的实践,确实可以让我们从缠缚的烦恼中解脱,可以使众生转迷为悟、转闇为明,可以有智慧地面对雨的人生,可以调伏吾人桀傲不驯的性格,可以让痛苦的家庭破镜重圆,可以令迷惘的浪子回头是岸。今结集成书,也提供给各位有缘读者参考、阅读。
满穆法师随我出家近三十年,是佛光山第一批前往非洲弘法开辟道场的弟子之一;后来回到台湾,任职于人间佛教读书会,跟着执行长觉培法师成立了二千多个读书会,举办无数次的阅读研讨会课程。他服务于军中的弟弟退役后,也跟随我出家,法名慧得,先后担任过佛光山男众学部老师、桃园宝塔寺住持、净土文教基金会执行长等,现在是北京光中文教馆的副执行长。特别是他们的父亲唐顺华居士,服务于警界,一九六○年代就与我结缘,夫妻二人虔诚学佛,经常带着孩子参与佛光山人间佛教的各项活动,全家一师一道,可说是百分之百的佛光人,也是人间佛教的行者。
本书所採访的信徒虽然都是在家居士,但他们从信佛、拜佛乃至学佛,最后同样都踏上「行佛」之路,翻转着他们个人的生命。当然,除了书中採访的一○二位人间行者以外,我知道还有无数佛光人的故事,未来也希望可以继续结集,以激励更多社会大众,走出烦恼大海,趋向光明。是为序。
二○一六年季夏
于佛光祖庭大觉寺
自序
追风102明珠
今年适逢佛光山开山五十週年及星云大师九十岁华诞,国际佛光会中华总会启动了一个书写佛光人翻转生命故事的计画,以「一句佛光法语翻转人生」为主轴,印证人间佛教落实于生活中,启发无限正能量。
跟着一○二位故事主人翁穿越时空巨轮,重回历史现场,看着他们在佛光山开山筚路蓝缕时期即大力护持、共体人间佛教弘法的艰辛过程;感受他们学佛前后成长与蜕变的心路历程。听故事的人总是幸福的,何况是善、纯、真、正、诚的心灵对话,对我而言,有幸接受这个任务,实在是一大福报。
这些佛光菩萨,跟一般人一样,人生过程不停上下起伏,有面临各种难关考验,忧郁症、病痛、另一半外遇、丧亲、遭遇火灾等愈挫愈勇者;也多有聪慧灵敏,一经法语点拨,就能领略「以舍为得」、「以众为我」妙用的上根利智者。从四面八方共入佛光大道,发心立愿服务大众奉献社会。发心有多大,成就就有多大,本书即是他们走向天宽地阔挥洒自在的素描,平常一样窗前月,才有梅花便不同,窗前禅风摇曳,画笔下个个都是人间生活禅行者。
起笔由康世樟开始,因为星云大师一句「我是佛」的启发,他戒菸、戒酒、戒赌、戒槟榔,最后为了承担佛光会长职务,忍痛去除刺青;说戒就戒,豪爽明快。连听错佛号都能起信的侯黄京老菩萨,善根深厚,今年九十二岁,最年长。最年轻的是二十五岁的方峋,来自佛光青年团,因读到佛光山一则碑文偈语而走出幽谷,把握机缘分享自己转苦为乐的过程,帮助那些因忧郁找不到生命出口的人。林宏弦故事荡气回肠,字数最多达三千多字。蔡丽真督导「无缘大慈、同体大悲」的精神,令人肃然起敬;一家有三个渐冻人的刘学慧老师,夫婿陈宏、么儿陈大谋虽全身瘫痪、动弹不得,还努力眨眼写书、积极从事各项公益活动,父子同获身心障碍楷模金鹰奖,感动无数人。
每每因感动而泪流满面,一时之间无法续笔,我就从书桌起身去跑香。
书中有多则谈到灵异感应,刚开始我有点犹豫,因为不是在写佛光山灵感录,细细思量后放下框架,由于对佛法信念坚定,才能与佛菩萨感应道交,人间佛教行者真诚分享他们最动人的生命风景,精诚所至金石为开,我应该专注倾听,以平常心看待。
我将自己化身为一○二位人间行者书写这一○二篇,为了避免出自同一个作者笔调千篇一律,我努力转换方式。例如柳俊生与黄景昱,风格就与众篇不同。而林清志檀讲师、林秀美檀讲师、汪元仁督导,多年前早已写好回忆录,所以取材下笔非常便利。
一路採访,走过彰化、员林、台中、嘉义、凤山、潮州、屏东、高雄、台南、台东、花莲、双北地区。在潮州讲堂採访是在建寺工程的嘎嘎震响声中,困难完成的。更多的是透过电话採访,澎湖、马祖、金门外岛想当然尔是电话访谈。电话联络、採访加上索取照片,应该是打了不下六百通电话。
感谢佛光会祕书长觉培法师及辅导法师们多方协助,《人间佛教翻转生命的故事》才能顺利完稿。
写于二○一六年六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