達賴喇嘛說金剛經(二版)

達賴喇嘛說金剛經(二版)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5

圖書標籤:
  • 達賴喇嘛
  • 金剛經
  • 佛教
  • 哲學
  • 智慧
  • 修行
  • 心靈成長
  • 藏傳佛教
  • 二版
  • 正信佛教
想要找書就要到 小特書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具體描述

你的心,是煤炭或鑽石?
  痛苦時,你以為心像煤炭,黑暗、瀋重又脆弱。其實,你的心像鑽石,透明、閃亮又堅不可摧,因為心的本質是空性、是佛性,煩惱隻是暫時的遮障。
  重點是:如何把煤炭還原成鑽石?

  送給世界一顆鑽石
  世上最堅固的是鑽石,世上最堅不可摧的是空性。鑽石,就是金剛;像金剛般的生命真相,就是空性。
  《金剛經》中,佛陀送給世界一顆鑽石:證悟空性的智慧,尤其是由菩提心所攝持的勝義菩提心,能斷一切障,能證一切法的本質,因為安住空性,不受任何損傷,所以稱為「金剛」。

  來讀《金剛經》
  因為空性,心靈纔得以淨化,福德纔能積聚,因果世界纔能運作,我們纔能成佛。負麵情緒源於執著「我」的心和自我中心。對真實本質的理解,會消除這顆執著的心,菩提心會自然消融自我中心。

  如日光般照耀的菩提心
  修習觀音瑜伽到圓滿覺悟時,我們也就成為一位觀音菩薩。
  真正修持菩提心的人,擁有極度的快樂、滿足、信心。像日光消除黑暗,菩提心消除瞭自我中心造作的過錯。

  解脫的三綫道
  以齣離心、菩提心、空正見,引領我們嚮解脫而去。
  你必須看到終結痛苦的可能性,然後你渴望獲得解脫,更渴望幫助所有眾生解。但前提是:「你要對空性有所理解。」
 
探尋智慧的深度:一部關於《般若波羅蜜多心經》的精妙闡釋 本書旨在深入挖掘和闡釋佛教大乘佛教中最核心、流傳最廣的經典之一——《般若波羅蜜多心經》。它並非對既有學說進行簡單重復,而是一次立足於當代語境,對這部微小卻蘊含無盡法門的文本進行的全新、細緻入微的解讀與體悟之旅。 本書的定位與目標: 我們深知,自玄奘大師西行取經歸來,將這部僅二百六十字的經文譯入中土以來,關於它的注疏、講記汗牛充棟。然而,許多解讀往往側重於艱深的哲學辯證,或陷入於特定宗派的框架內,使得普通讀者望而卻步。本書的創作初衷,便是要架設一座清晰的橋梁,連接古老的智慧與現代人的心靈睏惑。我們的目標是: 1. 去神秘化與迴歸文本核心: 剝離附著在經文上過多的人為解釋和曆史包袱,直抵“空性”這一般若思想的核心概念,用現代、日常的語言去闡釋“五蘊皆空”的真正含義。 2. 實踐指導而非純理論闡述: 《心經》不僅是哲學思辨的結晶,更是指導我們日常修行的法門。本書將大量篇幅用於探討如何將“照見五蘊皆空”的方法融入到紛繁復雜的現代生活中,實現內心的平靜與超越。 3. 跨越宗派的普適性: 盡管般若學說在佛教各宗派中地位非凡,本書力求以一種超然於具體儀軌和門派之上的視角,探討其普世價值,適閤所有對東方智慧感興趣的讀者。 核心章節深度解析: 本書的結構圍繞《心經》的自然脈絡展開,層層遞進,直至抵達最高境界的圓滿。 第一部分:緣起與破立——對“五蘊”的審視 本部分首先聚焦於經文開篇的關鍵診斷:“觀自在菩薩,行深般若波羅蜜多時,照見五蘊皆空,度一切苦厄。” “觀自在菩薩”: 我們將探討此處的“觀”並非指單純的觀察,而是一種深度內省和體悟的行動。自在,即不受外界乾擾的心靈狀態,是修行的目標,也是修行的起點。 “五蘊”的現代剖析: 經文羅列瞭色、受、想、行、識。我們不會停留在對這些名詞的傳統定義上,而是將其視為構成“我”的五種活動和體驗機製。例如,“色”不僅僅是物質身體,也包括我們對物質世界的依戀;“識”是分彆心、判斷力的運作。本書將用心理學和社會學的視角,細緻解構我們如何被這五種聚閤體所構成的“假我”所捆縛。 “皆空”的真正含義: “空”並非虛無,也非“什麼都沒有”。我們將通過一係列類比,闡明“空性”是“緣起性空”,是事物缺乏獨立、永恒不變的自性。它意味著一切都在變化、依賴於條件而存在,從而消解瞭我們對“永恒自我”的執著。 第二部分:破除對“法”的執著——般若的廣闊無垠 在確立瞭“五蘊皆空”的基石後,經文迅速進入對“法”的否定序列:“是故空中無色,無受、無想、無行、無識。” 隨後是更具顛覆性的否定:“無眼耳鼻舌身意,無色聲香味觸法……” 否定之否定: 這部分是全經的精髓所在,也是最容易産生誤解之處。它並非否定瞭眼耳鼻舌身意(六根)和色聲香味觸法(六境)的存在,而是否定瞭它們作為獨立、固化實體的存在。本書將詳細闡述,當認識到五蘊是空時,根境識自然也失去瞭其固執的對立性。 超越二元對立: 經文隨後提到“無無明,亦無無明盡,乃至無老死,亦無老死盡。” 這揭示瞭佛教的十二因緣被置於空性的框架下。生死輪迴(無明)與解脫(無明盡)本身,在終極實相麵前,也是相對的概念。我們如何理解這種對“有”與“無”、“解脫”與“束縛”的超越?本書提供瞭詳實的論證,指齣真正的解脫,恰恰在於不再執著於“我要解脫”這個念頭。 第三部分:究竟安立與智慧的圓滿 最後,經文以“菩提薩埵依般若波羅蜜多故,心無掛礙。無掛礙故,無有恐怖,遠離顛倒夢想,究竟涅槃。”作結。 心無掛礙的力量: 掛礙的根源在於對“我”和“非我”的執著。“心無掛礙”是空性體悟後的自然流露。本書將探討這種“無掛礙”如何轉化為強大的慈悲心和行動力,而非消極避世。 遠離顛倒夢想: 顛倒是對實相的錯誤認知。當我們不再將無常視為永恒,將痛苦視為必然,將自我視為實有時,那些構建我們恐懼、焦慮和貪婪的“夢想”便會自然消散。 究竟涅槃的意涵: 涅槃並非死後的歸宿,而是“心無掛礙”狀態在當下生命的實現。本書將強調,證得涅槃不是抵達一個遙遠的地方,而是徹底看清此刻一切事物的本性。 本書的獨特價值: 本書的最大特色在於其對語言局限性的深刻認識。般若智慧本質上是超越邏輯和語言的,因此,所有的文字描述都隻是指嚮月亮的手指。本書不僅提供對經文的精確翻譯和結構分析,更重要的是,它提供瞭一係列引導性的冥想和反思練習,幫助讀者親身體驗“照見”的過程。 它不教授信條,而是激發探索;它不要求盲從,而是鼓勵深入的自我檢驗。通過對《心經》的這次全麵而深入的探索,讀者將能獲得一份超越日常煩惱、立足於究竟智慧的內心指南。

著者信息

作者簡介

第十四世達賴喇嘛


  本名丹增嘉措(Tenzin Gyatso), 1935 年生於青海省安多,兩歲時被認證為第十三世達賴喇嘛的轉世。1959 年流亡印度,在達蘭薩拉(Dharamsala)成立西藏流亡政府至今。達賴喇嘛為中藏和平奮鬥,在1989 年榮獲諾貝爾和平奬。此外,他更放眼世界,關懷地球,緻力提倡慈悲、寬恕、包容、知足及自律等等,以佛教為本的價值觀,促進世界各大宗教傳統之間的和諧,為人類的心靈幸福不斷地努力。曾三度來颱弘法,在颱也擁有廣大具信弟子。

  作者相關著作
  ◎《覺燈日光—道次第講授成滿智者所願》( 三冊), 2012,商周。
  ◎《瑜伽續義善解:悉地妙道》,2012,盤逸。
  ◎《從懷疑中覺醒:從中觀根本論談起》,2011,橡實文化。
  ◎《當光亮照破黑暗:達賴喇嘛講入菩薩行論〈智慧品〉》,2008,橡樹林文化。
  ◎《達賴喇嘛談心經》,2004,圓神。
  ◎《達賴喇嘛自傳:流亡中的自在》,1990,聯經。

譯者簡介

呂傢茵


  輔仁大學新聞係學士、英國倫敦大學區域研究碩士,譯有《修心:七種自利利他的心靈煉金術》、《活哲學:12位大師的「生命復甦術」》。
 

圖書目錄

原典
一、《金剛經》梵譯中版,鳩摩羅什譯,弘一法師書法…6
二、《金剛經》藏譯中版…74
奚淞序:須菩提的眼淚…100
緣起與感謝:願心中深藏的「鑽石」明光乍現…102

第一捲、見林篇:《金剛經》內外因緣
我思,故「我」不在?
有信仰,讓你更快樂
關於「我」,三個大哉問
第一問:「我」是什麼?
第二問:「我」從哪裏來?
第三問:「我」往哪裏去?
第二章、兩種蝴蝶效應
佛教的宇宙觀
藏傳佛法的思想背景
第三章、般若,既是彼岸也是船
般若:真實圓滿的智慧
三條大道,通往般若
「般若心咒」裏,有五道次第
般若經典的傳承
密續教法與圓滿智慧
第四章、不可思議,不是不可能
看不見,不等於不存在

第二捲、見樹篇:法王教你讀通《金剛經》
第五章、打開鑽石般的智慧
佛陀的平常午後
佛啊,我該如何降伏自心?
《金剛經》的結構和宣說方式
第六章、自己先解脫,纔能讓彆人解脫
菩薩從何做起?
讓自己證悟,也幫大傢都證悟
佛教的特色:自淨其意,纔是重點
第七章、善行不著相,福慧不可思量!
菩薩於法,應無所住,行於布施
若見「諸相非相」,則見如來
第八章、法尚應捨,何況非法?
有一天,珍貴的佛法會消失嗎?
我和現象的空性本質
法尚應捨,何況非法?
有勝義的皈依處嗎?
第九章、應無所住,而生其心
勝義與世俗,兩種真實的試紙
以智慧證得法身
因緣和閤,所以能纍積功德
成為菩薩的二、三事
第十章、感謝空性,讓我們有機會解脫
不貪求名聞利養
真諦:不存在
不存在,使解脫成為可能
空性,不否定因果
忍辱住在我執對麵
自修且令他人修,能生無量大功德
第十一章、我已發菩提心,接下來怎麼修行?
凡夫菩薩,請你這樣修
登地菩薩,都是這樣修
諸佛如來,如此不可思議
第十二章、金剛經九喻,讓你大夢初醒
迴嚮佛果
成佛之因有三種
空性:看起來是這樣,實際上不一樣
明光:燒去染汙,燒不去光明
讓佛法成為你的真實體驗
金剛經九喻
圓滿:皆大歡喜,信受奉行

跋:入菩薩行論.迴嚮偈
名詞對照錶
 

圖書序言

奚淞序

須菩提的眼淚
──「金剛經九喻」聞法劄記


  學習看清那依緣而生的一切事物——
  如同星辰、如同你眼中的睏惑;
  如同一盞油燈、一個幻象;
  如同露珠、或如同泡沫;
  如同夢境、閃電,或如同一朵雲彩‥‥‥

  《金剛經》和《心經》是漢傳佛弟子的最愛,我也由此入門。美好的經文可以抄寫、讀誦、反覆鑽研。但空性甚深,有多少人能真正解悟「言語道斷、心行處滅」的般若空義?

  據《六祖壇經》記載,當初五祖弘忍便是以《金剛經》密授惠能,當他說到「應無所住而生其心」一句,惠能聞法當下便頓悟、明心見性,得到傳法衣鉢。此後六祖宏揚佛法,開啓中國禪宗黃金時代。

  《金剛經》文義玄密淵深,處處破相顯體,於現象中直指空性,顯示般若智慧而不失慈悲之用。就以「應無所住而生其心」一句經文而言,句中「應無所住」指空性勝義諦之體,而「生其心」則為大悲心世俗諦之用。如此空有不二、悲智雙運,佛法奧義盡在其中。「應無所住而生其心」,如此簡潔俐落、宛如金剛鑽石般的法語,也唯有夙慧兼修苦行的惠能,聞法即破闇生明、得以解開韆古人生大惑。

  初識《金剛經》尚在我作文藝青年時節。戰後一代齣生者如我,心中總懷著莫名對生命的疑懼和不安,早早便接觸瞭佛法。當時讀《金剛經》隻覺言辭恍惚迷離,不明其中理路,但也留下深刻印象:一是須菩提的眼淚;一是經末四句偈。

  經文中,須菩提是嚮佛陀請法的主角。但見他「從座起,偏袒右肩、右膝著地,閤掌恭敬‥‥‥」由他請教修行人應當如何安住、如何降伏其心的問題啓始,引發全經一波覆蓋一波,宛如海潮洶湧般的師徒答問。當年初識《金剛經》的我,讀經文如臨深淵,為之目眩神搖。

  不能懂,卻不願放棄,因為經文浩闊渾雄、宛如一闕交響詩,太美瞭。《金剛經》中段〈離相寂滅分第十四〉,就在師徒答問抵達高潮之際,我讀到「爾時,須菩提聞說是經,深解義趣,涕淚悲泣而白佛言:『稀有,世尊!佛說如是甚深經典,我從昔來所得慧眼,未曾得聞如是之經‥‥‥。』」

  這是佛陀十大弟子中,以「解空第一」著稱須菩提的眼淚啊!生命大疑,誰得破解?佛法深義,究竟何指?初涉《金剛經》的我,被須菩提的涕淚悲泣所震撼。他的淚光同時也照亮瞭後世學佛人如我的道途。

  讀《金剛經》另一過目不忘的印象,便是結尾四句偈:「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如露亦如電,應作如是觀。」偈句自然天成,富文學性,令人喜愛。隨年歲增長,或吟詠、或以書法抄此四句贈予友人,彷彿越來越能體會浮生若夢的意境瞭。

  間或想到《金剛經》雲:「若有善男子、善女人發菩提心者,持於此經乃至四句偈等,受持讀誦、為人演說‥‥‥」據經中說,這福報大過無量數世界珍寶所做布施!持唸四句偈竟有如此偉大效用?我不太明白。

  堅如鑽石般的《金剛經》句義,當然金剛不壞;經本常住我書架,其奧義總在我似懂非懂間閃爍。數年前,法友美頤寄來一套達賴喇嘛開示《金剛經》的影音碟片。原來這是她曾親自赴會,2009年法王在印度達蘭沙拉講授《金剛經》的實況錄影。包括《修心七要》、《三主要道》在內的DVD碟片總共四張、長達七個半小時!作為達賴喇嘛忠實追隨者,我不免要正襟危坐在電視屏幕前、認真聽法。

  達賴喇嘛嚴謹的說法,令我想起他常說:「西藏佛法,即是那爛陀學院的佛法。」遙想古印度王捨城萬人聚集的那爛陀學院何等盛大,而達賴喇嘛條分縷析地引述各派法門,就好像把整座那爛陀的科係都井然有序地安置在心中瞭。仰之彌高、鑽之彌堅,我隻有敬佩的份。

  DVD碟片中法王以藏文開示,同步譯現中文。我耳聞藏音,眼逐字幕;雖然法王音容和悅、宛若拂麵春風,我卻睡眼迷離、頭腦沉重起來瞭。

  驚醒我的,確實是法王講到四句偈。我見字幕——

  怎麼?四句偈不是:「如夢幻泡影‥‥‥」,卻成瞭「如星翳燈幻,露泡夢電雲‥‥‥」長年以來,我隻把鳩摩羅什的《金剛經》譯本當聖經,完全忽略瞭曆史上還有其他譯本存在。聽達賴喇嘛開示,纔察覺藏傳譯本,光是四句偈就有偌大齣入,竟然顛覆瞭我原有的記憶和思考,且比對一下:

  「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如露亦如電,應作如是觀。」——鳩摩羅什譯《金剛般若波羅蜜經》

  「如星翳燈幻,露泡夢電雲;一切有為法,應作如是觀。」——藏譯本《金剛聖般若波羅蜜大乘經》

  羅什譯本四句偈共使用「夢、幻、泡影、露、電」五個意象。由於譯文優美流暢,讀者往往不察個彆譬喻涵意,唯享受一份文學情懷。

  至於藏傳譯本四句偈,則分明呈現九重譬喻:「星、翳、燈、幻、露、泡、夢、電、雲。」法王侃侃而談,原來此九喻竟然是從不同角度切入、剖析緣起空性的九則象徵。或竟可以說,此九喻就像一串鑰匙,可以破妄顯真、一重重啓開《金剛經》神祕的般若之門。

  聞法至此,我完全清醒過來。趕緊抓筆、取筆記本,將碟片頻頻倒轉,聽寫達賴喇嘛逐項解說九喻。我一邊記錄、一邊湧起欲淚感動:「啊,稀有啊,法王!此生學佛以來,不曾聽過如此精采的《金剛經》開示。」此刻,我明白須菩提的眼淚瞭。

  那年聽完達賴喇嘛講《金剛經》。某日晨間運動,經過社區角落,偶然拾得一張棄置的海景小畫。畫中跡近抽象、狂恣,描繪礁岩浪花的筆觸吸引瞭我。拾畫迴傢,趁興把一份聆《金剛經》的心得,用毛筆題在畫上。我不隻寫下四句偈,更以小字把九喻精要縮記框邊,以免他日忘失。字句如下:

  星者,世俗、勝義二重觀;翳者,視障;燈者,緣起閤成;幻者,苦樂得失宛然;露者,無常;泡者,皆屬苦性;夢者,過去;電者,現在;雲者,未來。

  拾畫、題偈,把小畫掛在工作室牆上,不覺已是三年前的事。對愛好佛法的我而言,人生祕密也就涵藏在《金剛經》九喻之中。我學佛心得如下:

  1.星:君不見夜間漫天繁星,白日晴空中卻一無蹤跡;究竟有星、無星?原來一切非有非無、亦有亦無,是相互依存、緣起空性的‥‥‥

  2.翳:活在世間,於世俗諦中何以看不齣空性的勝義諦呢?那就像雙目視綫受阻,即便是一小片薄翳,也能障蔽眼前大山‥‥‥

  3.燈:一盞油燈燃亮,然後熄滅瞭,這由油、芯、盞等閤成的物件的實存性何在?

  那麼,五蘊閤成的人又如何呢?‥‥‥

  4.幻:《雜阿含經》中佛說:「觀色如聚沫,受如水上泡,想如春時燄,諸行如芭蕉,諸識法如幻。」縱使人生是幻,卻也苦樂宛然、因果不爽‥‥‥

  5.露:詩人白居易感嘆生命非花非霧,剎那消逝宛如草頭朝露,便就是佛陀一再提醒的「無常觀」瞭罷‥‥‥

  6.○泡:世間一切顯相,皆如沫聚水泡,共屬無可執持的苦性‥‥‥

  7.夢:無論人如何追憶過往,總如夢般無實。《中阿含經》「跋地羅帝偈」雲:「慎勿念過去,亦勿願未來;過去事已滅,未來復未至。現在所有法,彼亦當為思;念無有堅強,慧者覺如是。」‥‥‥

  8.電:說到現在。電光石火般的「現在」在哪裏?五世紀的覺音尊者於《清淨道論》中道:「人命在一念間,譬如馬車行動時,隻在輪上一點著力;停止之時,亦在一點上著力。人命亦然,唯有一念之長,一念盡則命盡。」‥‥‥

  9.雲:因緣遷演,一如春雲聚散?未來是晴、是雨?人生吉凶苦樂難蔔,恰似《金剛經》中世尊嚮須菩提提醒:「過去心不可得、現在心不可得、未來心不可得。」

  題寫《金剛經》九喻的海景小畫常在眼前,伴我朝暮晨昏。畫裏浪花飛濺,一波接一波,衝激礁岩,彷彿天地間發齣眾聲閤誦經文的渾雄音響。且看海涯極處,一個微小身影兀坐岩上,獨對海天蒼茫,他是誰?

  人啊人,生從何來、歿往何去?世界一切現象,豈非如同星、翳、燈、幻、露、泡、夢、電、雲‥‥‥

  但願世間佛子皆得體證微妙甚深《金剛經》法義,悲智雙運,親證心性光明。我虔心閤十祝福。

緣起與感謝

願深藏心中的「鑽石」明光乍現


  《金剛經》是與華人因緣最深的佛經之一,與《心經》並列為華人最常抄寫、諷誦、助印、聞思修的佛說經典。經中有許多耳熟能詳的名句:「應無所住而生其心」、「過去心不可得,現在心不可得,未來心不可得」、「若以色見我,以音聲求我,是人行邪道,不能見如來」、「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法尚應捨,何況非法?」,流傳之廣,早已跨越宗教界域,成為華人共同語匯的一部分。自六祖慧能大師以來,《金剛經》隨著禪宗教法流傳益廣,從早期的禪宗傳承象徵,如今更幾乎是人手一冊。

  《金剛經》有六種漢傳譯本,包括鳩摩羅什、玄奘、義淨等大譯師皆有譯本,目前華人世界流通的版本主要是鳩摩羅什譯本。緣於佛陀親自命名,各譯本之經名雖然略有不同,卻共同以「金剛」為主。唯經文中並未曾直接明言以金剛為名的理由,曆來釋經者皆以取其「閃電」、「鑽石」之象徵,英文則通譯為”The DIAMOND SUTRA”,標舉般若智慧斷除種種煩惱的光明和力量,正如藏傳譯本經名作《聖般若波羅蜜多能斷金剛大乘經》之意。經近現代的學術比較研究,漢傳譯本以玄奘大師之譯本與藏傳較為接近。

本書緣起為尊者達賴喇嘛為《金剛經》所作的兩次開示,皆在印度達蘭莎拉,第一次開示在2009年,另一次是2010年,由法王譯者格西朗望劄熙現場藏譯中。參酌譯本以藏英譯文為底本,由呂傢茵小姐英譯中,再對照原藏文內容審譯而得。為求慎重,朗望格西主持的「班智達翻譯小組」將尊者藏文開示錄音全部重新聽打,小組譯師並逐字重譯,正確性就以這份藏文逐字重譯稿為準。

  全書釋論共有十四章,分兩大部:「見林篇」宏觀介紹《金剛經》內外因緣,「見樹篇」微觀深入《金剛經》經文義理。尊者依蓮花戒論師《金剛經》釋論為底本,巧喻善說,博引世界宗教的內涵,旁徵各種論典,在立說破斥之間直指人心。本書雖是一時應緣解經,卻有曆久而彌新的價值,值得典藏供養,好好加以聞思修。

  《金剛經》本來就是一部很美的經典,佛經本身的智慧字句本來就美不勝收,鳩摩羅什中譯版也是公認傳世譯筆最優美的版本。本書前並附錄有法友珍愛的弘一法師手書《金剛經》,封麵也特彆請到書法名傢奚淞老師題字,奚淞老師並執筆為我們寫下推薦序〈須菩提的眼淚〉──這些點點滴滴的增益,都讓這部本來就很美的經典更美瞭。

  本書能夠付印,首先要感謝尊者以當代藏傳佛法領導人之尊,給予慈悲智慧的講經開示,法王厚實甚深的經論背景和實修經驗,讓這部《金剛經》煥發驚人的甚深光采,令人嘆為觀止,希望七月齣版的這部講經集,成為呈獻給尊者八十一大壽的緻敬禮。也要感謝法王專任譯師之一的朗望格西,為這本書的審定投注的時間心力。還要感謝連結起這一切善妙因緣的何美頤師姊,緣於她嚮眾生文化介紹這本書,並代嚮秘書長纔旺請求授權,纔有這本書圓滿付印利眾的因緣。

  《金剛經》是佛陀二轉法輪時宣說般若空性的代錶經典,想讀通它,本來就不容易。因此我們結閤英譯版比較白話口語的錶達,和藏譯版忠實精確的可信度,試著在正確性和好讀易解之間找到平衡點,願法友能藉此從尊者的開示中,一窺《金剛經》的堂奧,得見自心本性,那顆最珍貴的鑽石。願以此功德,迴嚮尊者長壽住世,法輪常轉!迴嚮一切有情皆發菩提心,證得《金剛經》中「度脫到彼岸」的般若智,解脫自在!

  眾生文化  閤十敬啓

 

圖書試讀

用戶評價

评分

最近偶然間看到《達賴喇嘛說金剛經(二版)》這本書的書訊,立刻就勾起瞭我濃厚的興趣。我一直覺得,佛經的智慧是超越時空的,能夠給現代人帶來很多深刻的啓示。而《金剛經》更是以其精煉的語言和深邃的義理,吸引瞭無數的修行者和學者。這次由達賴喇嘛來解讀,對我來說具有特彆的意義。達賴喇嘛的言行舉止,總是散發著一種寜靜而慈悲的光輝,他的智慧是很多人追求的榜樣。我非常想知道,他會將《金剛經》中的哪些精髓展現齣來?是通過深入淺齣的講解,還是通過一些貼近生活的譬喻?這本書的“二版”字樣,也讓我聯想到,作者在第一次齣版後,一定對內容進行瞭更深層次的思考和打磨,這讓我相信其價值會更加精煉。我希望通過閱讀這本書,能夠更深入地理解“無我”、“空性”等佛教的核心概念,並將其融入到我的生活中,減少執著,增加一份超脫。在這個快速變化的時代,能夠擁有這樣一本引導我們嚮內看、嚮心尋的經典,絕對是一件非常寶貴的事情。

评分

這本書的封麵設計和書名《達賴喇嘛說金剛經(二版)》都散發著一股獨特的寜靜與智慧氣息,讓我立刻被它吸引。我一直認為,《金剛經》的智慧是現代社會非常需要的,它能夠幫助我們看透虛妄,迴歸真實。而達賴喇嘛,作為一位在全球範圍內備受尊敬的精神導師,他用自己的慈悲和智慧來解讀這部經典,我覺得這本身就具有非凡的意義。我很好奇,在達賴喇嘛的解讀下,《金剛經》那些關於“無常”、“無我”、“空性”的道理,會以怎樣生動而深刻的方式呈現齣來?是會用更貼近我們生活的故事來闡釋,還是會用更直接的方式點醒我們的迷茫?“二版”的字樣也說明瞭這本書經過瞭時間的沉澱和作者的反復推敲,我相信它的內容一定會更加精煉和深刻。我希望通過閱讀這本書,能夠真正理解《金剛經》的精髓,並在日常生活中實踐“不垢不淨,不生不滅”的智慧,從而達到內心的平靜與解脫。

评分

我一直對佛學有著濃厚的興趣,尤其對《金剛經》這部經書更是心懷敬意。它所闡述的“空性”和“無相”的智慧,常常讓我陷入沉思,試圖去理解其中蘊含的深刻哲理。當得知有《達賴喇嘛說金剛經(二版)》這本書時,我內心湧起一股強烈的渴望想要一探究竟。達賴喇嘛作為藏傳佛教的最高精神領袖,他的智慧與慈悲是世人公認的。我相信,由他來解讀《金剛經》,必定能為我們帶來更深刻、更貼近心靈的體悟。這本書的“二版”也暗示瞭內容的精煉和完善,我期待能從中學到更多前所未有的見解。我希望這本書能夠幫助我突破思維的局限,以更開闊的視野看待世間萬物,並從中學習如何放下執念,保持內心的平靜與安寜。在這個喧囂的世界裏,能夠獲得這樣一本能夠淨化心靈、啓迪智慧的書籍,無疑是莫大的福分。

评分

《達賴喇嘛說金剛經(二版)》這個書名,本身就給我帶來一種肅然起敬的感覺。我一直覺得,《金剛經》是佛教的經典之作,其中蘊含的智慧能夠幫助人看清世事的本質,擺脫煩惱的束縛。而由達賴喇嘛來解讀,我覺得這更是一場智慧的盛宴。達賴喇嘛以其深厚的修為和廣闊的視野,對《金剛經》的闡釋,一定會與眾不同。我非常好奇,他會從哪些角度切入,又是如何用他特有的慈悲和智慧,來引導讀者理解經文的深意?“二版”的齣現,也意味著作者在第一次齣版後,對內容進行瞭進一步的審視和提升,這讓我對這本書的品質充滿瞭信心。我期待這本書能夠幫助我更深刻地認識到“一切皆空”的道理,並學會在生活中保持一份超然的態度,不被外界的紛擾所動搖,找到內心真正的安寜與力量。

评分

這本書的書名《達賴喇嘛說金剛經(二版)》光是看名字就很有吸引力,最近剛好生活中有一些不如意,總覺得心緒不寜,所以想找一本能讓自己沉靜下來的書。一直以來,對佛法都有著淺淺的興趣,但接觸不多,對《金剛經》更是隻聞其名,未解其意。恰巧看到這本書,結閤瞭達賴喇嘛這樣一位受到眾人敬仰的精神導師的解讀,相信一定能為我帶來不同的啓發。我非常好奇,達賴喇嘛會如何以他慈悲智慧的視角來闡釋這部經典?經文中那些看似深奧的道理,在他娓娓道來的講述下,是否會變得淺顯易懂?這本書的二版,想必在內容上有所增補或修正,這讓我對這次的閱讀體驗更加期待。我希望通過這本書,能夠理解《金剛經》的核心思想,並在日常生活中找到一些安撫心性的方法。無論是關於“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的無常觀,還是關於“應無所住而生其心”的智慧,都希望能在這本書中有所體悟。我期待的不僅僅是知識的獲取,更是一種心靈上的洗禮和升華,希望這本書能成為我在迷茫時的一盞明燈,指引我走嚮內心的平靜與清晰。

相關圖書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