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序
寻找伯乐,不如发掘伯乐 一九九三年IBM遇到经营危机的时候,葛斯纳空降IBM担任董事长。由于当时这位董事长从未在科技业任职过,对科技相关事务不甚了解,当他进入IBM时即使听了非常多的简报,仍一知半解,但大家只管报告,没人在乎他是否听得懂。直到有一天他遇到一个年轻人,对方能够用很简单的语言描述一个艰深的技术,让他一听就懂。葛斯纳惊为天人,直叹这种人太少见了,于是将他调至身边做幕僚主管,并于极短的时间内把他升迁为副总裁。
在职场上我们常在追求一件事,就是希望让别人了解我们,了解我们的能力,了解我们的想法,了解我们的各项事情;同时我们也更希望可以因被主管了解而获得赏识。这种有效的沟通在职场上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成功关键因素。
常常有员工来跟我报告事情的时候,不会思考怎么样让我听得懂及听得下去,往往说不了多久,就会被我打断。有时我会刻意要求员工复述我讲的事情,要求他们再次表达我要传达的意见。资浅的同仁常在一种紧张的气氛下回答我,他们都很担心到底有没有听懂我的话、够不够了解我?
要让我听得懂其实很简单,就是先了解我的期望,怎么样让我能够快速了解他要表达的。但多数人都是用同一套逻辑,面对不同个性的主管。所以当遇到一个忙碌的主管,他们只会抱怨主管没有耐心听他的话,却从不改变做法;主管则会抱怨这些人为什么总不能把重点讲清楚。这样的故事不断在我的身边重演,沟通不良对职场前途的影响,实在令人担忧。
十五年前,我的主管及客户都很有耐心听我们细说从头,随着经济压力的变化,我的主管及客户变得较没耐心,他们总是希望能于最短的时间就听到重点。我们如果不能从对方的角度思考改变自己,双方难有交集,想让人赏识就难了。
其实这就是一个沟通与同理心的问题。没有人会提拔一位与自己沟通不良的员工,不单相处辛苦且无机会了解并认同此员工的能力。
本书对于现在普遍缺乏聆听耐心及同理心的职场现况有很大的帮助。你要别人懂你,自己就要先懂别人。建议大家试着运用作者的宝贵建议,掌握主管的性格,做好沟通,让主管或同事了解欣赏你的能力进而成为你的伯乐,为自己开创美好的职涯。
刘镜清 资诚企管(PwC Consulting)副董事长/合伙人
前言
别人眼中的你是什么样子? 无论你是否曾听过相反的意见,奇普.威尔逊(Chip Wilson)不是个笨蛋。事实上,这位露露柠檬运动服饰(Lululemon Athletica)的创办人暨前任执行长兼董事长,是个成就斐然的企业家、乐善好施的慈善家、创意十足的改革者,以及白手起家的亿万富豪。笨蛋跟这些事蹟完全挂不上钩。
但是,在二○一三年彭博电视(Bloomberg TV)对他和妻子香侬(Shannon),也是露露柠檬运动服饰最早的运动服设计师,所做的访问中,他并没有拿出他的最佳表现。当他被询问到有关于顾客投诉该公司最新推出的高价位瑜伽裤容易起毛球时,他防卫性地回应,「有些女性的身材就真的不适合」瑜伽裤,而问题「其实出在大腿造成的磨擦,以及那部分布料要承受的磨擦力有多大。」讲直接一点就是:如果你的象腿磨损了你昂贵的露露柠檬瑜伽裤,那是你的问题。也许我的裤子并不适合你(顺便提一下,如果你看影片,将看到香侬当时瞪着他的表情足以让他当场化成石头──如果他注意到的话,可惜他并未留意)。
正如伊丽莎白.哈里斯(Elizabeth Harris)之后在《纽约时报》(New York Times)的报导,她以幸灾乐祸而轻描淡写的笔调指出,「或许上电视暗示拥有象腿的女性并非理想顾客(或至少就瑜伽裤而言),再也不会被认为是运动服饰公司高阶主管的明智之举了。」
威尔逊的评论的确唐突无礼、令人反感。但他的本意就是如此吗?他是否曾想过他的发言会令人不快?后来,在他卸任露露柠檬董事长前发布的一支道歉影片(声明对象似乎是针对露露柠檬的员工,而非他之前质疑的象腿顾客),威尔逊表示,他「对自己行为造成的反弹非常难过」,并且他会「承担责任」。这种司空见惯的灾后公关说法,每个人都能说几句,但没有人真的会把它当一回事。他完全没有真正意识到,他的发言究竟有何不妥、或他自己根本不应该说那些话。
我知道我接下来要提出的看法有点冒险,但我认为威尔逊并非有意运用那些选择不当的字眼,去羞辱或疏远他的忠实顾客群(或者大大地激怒妻子)。这种反意的假设实在是说不通。因此,如果这并非他的本意,而且,如果他不是笨蛋(请记得,他可是白手起家的亿万富豪和响当当的知名人物),那么,这中间到底发生了什么事?
* * *
约莫一年前,我正为下一本书绞尽脑汁,而且坦白讲,我一直都没找到合适的题材。我仍然被我专业领域里持续出现的各种新发现与理论所吸引。所以,问题并不在于无法找到有趣的书写题材;而是在于,光是有趣并不足够。我的读者们期待被启发,以及获得更多实用而有效的策略,因而运用在他们的职场与个人生活中。他们想要实用的知识,这完全合乎情理。但我当时想到的点子,似乎没有一个特别有用或令人信服。
于是,我做了一件过去从来没做过的事……,问我丈夫。你知道,我的丈夫是一个非常杰出的高阶主管,他从来没读过有关管理、创新、激励、影响,或者任何跟我同领域作家会写的那类主题的书。他甚至没读过我写的书。这就是为什么我认为,如果我可以找到一个主题,连他都有兴趣捧读,或许我就真的挖到宝了。
「如果你想要选一本像是我会写的书,主题会是有关什么?你想知道什么?」我问他。他沉思片刻后回答,「我想,有一个问题我一直无法找到好答案,这个问题一直不断重复发生,就是:别人眼中的我是什么样子?我的感觉是,有时候,大家会觉得我吹毛求疵、冷漠无情,或者漫不经心,但这都不是我的本意。但我不知道如何改善,因为我不了解他们看见的是什么。如果有一本关于这方面的书,一本以理论为基础,不胡说八道的书,我会去读。」
我从沙发上跳起来,亲吻他,然后飞奔到办公室,开始打字。在听他讲话的过程中,我愈来愈明白,这是每一个人的问题。缺乏将自己的想法及意图前后一致,且准确无误地传达给他人的能力,不管是个人、团队或组织,都没有人可以成功。沟通是不可或缺的,但一大讽刺是,大家却出乎意料地难以了解他们真正沟通了什么。
读完这本书之后,你会比较了解问题所在,为何准确沟通如此这般困难。但你也会、或许是有生以来第一次,比较了解其他人事实上是如何看待你的话语和行为。有了这层体会,你就有能力塑造认知,控制你传送出去的讯息。
当大家问我这本书是否在探讨「塑造良好印象」,我告诉他们,不,它不是。因为对我来说,它是在探讨更重要、更真实的东西:是关于让别人留下你想要建立的印象。在这个人际关系掌管一切、没有人独力完成任何事的世界,还有比这更重要的事吗?
令人不安的是,大多数人并未让别人留下自己想建立的印象。我们不能真正客观地看待自己,其他人也没办法。人类有种强烈倾向,会扭曲他人的回应,迎合自己的观点。理智上,你我都知道,但事情发生时却鲜少察觉。
这在你的个人及职场生活中可能导致大麻烦。由于这些认知上的错误,人们可能不信任你、不喜欢你,或甚至不注意你。如果你曾感到被人看轻或误解,如果你曾在无意中得罪某人而因此被严厉斥责,如果,当错误和伤害的假定落在你身上,你曾想要大声唿喊「这不公平」,我在这里要告诉你,你是对的。我们看待彼此的方式根本不公平。你很快会发现,事实上,认知他人的大部分过程,甚至是非理性的。它是存有偏见、以偏概全,以及固执己见的。它也多半是(但并非全然是)不自觉的(automatic)。
我们对于别人如何看待自己的直觉,可能出乎意料不正确。社会心理学家对于大家事实上如何看待彼此,已经研究了近一世纪。研究共同指出,毫无疑问的,认知者易于出错。然而,这些错误是可预料的(predictable),因为,认知取决于我们可以辨识和预期的规则及偏误。
本书帮助你了解其他人实际上怎么看你,并且提供工具,让你在必要时改变你的话语和行为,如此一来,你就可以传达出你「想要」传达的讯息。本书将描述你我都会不断发生的错误,以及如何修正这些错误。了解你实际上如何被理解(在一场访谈中、在一通行销电话里,或是在你每天和老板或同事的互动中),对于改善你职场生活的各方面,可以发挥意想不到的效果。它是塑造并保持良好印象的关键、受到尊敬与重视的窍门、领先群伦的契机,也是威尔逊现在绝对领悟到的,可以保住江山的法宝。
我盼望你读完本书后,许多过去的误解开始有了答案。最好你能够更有效沟通,重新开始并且强化人际关系,让别人认识真实的你,最重要的,留下你想要的印象。
在本书的第一部,我会列出认知运作的基础,包括认知的两个主要阶段:无意识而充满偏见的第一阶段,以及费力而较为准确的第二阶段。在第二部,我们会卸下形成认知偏见的泸镜,包括信任、权力及自我泸镜。在第三部,我们会了解个性如何影响人看到了什么及怎么看。第四部将讨论,如果你留给别人的印象并非你本意所愿,该如何处理。你可以做的一些事情是,促使别人更准确地看待你。你也可以採取一些步骤,以便更准确地评断他人。然而,如果你觉得我似乎花太多时间探讨那些已经超越你个人能够掌控的认知层面,你是对的。这本书要传达一则令人震惊的消息,那就是,无论你的本意如何良善,别人对你的认知还是可能会扭曲。但好消息是,了解认知实际运作的方式,会赋予你更多能力,去塑造他人的认知,甚至在他们不自觉的状态下。
所以,且让我们来探索,认知实际上如何运作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