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外天剧场,台中市仅存的老戏院,
曾经是全台湾最风光、最先进的剧场,
它背后的故事见证了现代台中的诞生。
天外天剧场于1936年3月正式落成,是台中仕绅吴子瑜独资兴建的戏院。剧场本身是一座混合型戏院,轮流演出歌仔戏、京戏和新剧等戏剧与电影。天外天剧场开幕后,场内经营有食堂、喫茶店、卖店、酒场、跳舞场,轰动一时。当时与吴子瑜往来的文人才子们经常到此观剧、看电影,吴子瑜所加入的「栎社」,多次在此举办吟诗会,其他台中诗社「樗社」、「东墩吟社」亦时常在场内雅集聚会。
吴子瑜在战后将天外天剧场卖掉,捐出所得款项整建台北市中山北路上的「梅屋敷」,只因为了保存孙中山来台曾留宿过的地方,让他不惜一掷千金。转售后的天外天剧场一度更名为「国际戏院」专映电影与歌仔戏表演,直到1970年代戏院没落,转型经营历经泰源制冰厂、钓虾场、电玩店及国际鸽舍,并有有部分移作停车场出租使用。直至今日,原剧场的面貌已逐渐模煳,更面临拆除重划的危机。
2016年因缘际会下,有吴家子孙辈开始追寻家族的故事,以纪录片、3D模型重建天外天剧场,在更多的线索与拼图碎片的拼凑下,天外天剧场也逐一显影且重见天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