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序一
此后的国际金融赌局中,美国依旧作庄
投资专家/张真卿 美元也就是所谓的美金,它是美国联邦储备局发行的货币,在国际上被当作交易的工具,更是流动性最佳的国际货币。美元可说是全世界最主要的货币,在国际货币的报价系统中,美元是各国货币的计价单位,如1美元等于多少台币、1美元等于多少日圆、1欧元等于多少美元。此外,国际原物料的报价机制也以美元为计价币别,例如1桶石油多少美元、1吨铁矿砂多少美元、1英斗的小麦多少美元。
在国际金融市场中,美元之所以能维持唯我独尊的武林盟主地位,是有历史缘由的。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各国积极重建国际外汇制度,联合国的会员国也达成共识,由各会员国认缴本国货币与黄金成立国际货币基金,其目的在稳定各国汇率,避免波动太大。
为了实现上述宗旨,并期望立即解决当时极度纷乱的贬值竞赛与关税障碍,各国签定布雷顿森林体系,协议由美元和黄金连结,规定35美元可换取1盎司的黄金,各国货币再与美元连结,与美元订定固定汇率,此一制度因此确立美元为国际货币的计价币别,美元也成为各国货币的清算货币。1971年8月美国尼克森政府实施新经济政策,宣佈停止美元兑换黄金,放弃维持美金固定平价的努力,任由美元汇率自由浮动,二次世界大战后以布雷顿森林协议为基础的国际外汇制度也因此崩溃。1971年11月,十国集团在华盛顿签定「史密森协定」,各国同意多边调整汇率建立新的汇率体系,并设立中心汇率,准许汇率波动幅度在中心汇率上下25%。
当各国政府採用浮动汇率制度后,美元的影响力就更大了,美国政府也因此可以借由美元的升贬,来影响其他国家的货币价格,当美元升值,其他国家的货币就会相对贬值,相反的,当美元贬值,其他国家的货币就会升值。不仅如此,美元也可以运用美元的涨跌,来影响原物料的价格,例如美元涨价,石油黄金就跌;美元下跌,石油黄金就涨价。如果全球金融市场是一场赌局,美国政府就是庄家,美国联邦储备委员会就是荷官,美元则是这场赌局的筹码。美元的强弱会影响全世界的金融市场,而全球和美国景气、国际重要政治事件,和美国联邦储备委员会的货币政策等,都会影响美元升贬。
2009年美国面临次级房贷风暴带来的景气衰退,为了挽救经济,联准会不断的降息,利率由2009年的5.25%降到2010年0%至0.25%,但是美国的景气仍然不见回温,再加上欧洲发生欧洲债券危机,联准会为了稳定国际金融和保障美国自身利益,前前后后共推出四次的量化宽松政策来救美国经济。
2014年2月3日,叶伦接下柏南奇联准会主席的位置,经过多年努力,美国经济终于触底反弹,欧洲的经济也不再恶化,所以联准会在2014年7月表示考虑结束量化宽松政策、逐渐减少购债规模,美元闻讯呈上涨趋势,而美国政府公债大跌,美元指数(又称美滙指数,是衡量美元在国际外汇市场汇率变化的一项综合指标,由美元对六个主要国际货币〔欧元、日元、英镑、加拿大元、瑞典克朗和瑞士法郎〕的汇率经过加权几何平均数计算获得)由80点涨到当年底的90点,涨幅达12.5%。到了2014年底美国联准会正式宣布结束量化宽松政策,美元指数再由九十点涨到一百点,涨幅达11%。这段期间美元兑台币由29.9元涨到31.8,美元涨幅达6.3%;美元兑日币由一百日圆涨到125日元,涨幅达25%;欧元兑美元由1.35涨到1.05,涨幅达22%。
2015年联准会的货币政策影响美元走势,当景气成长力道强劲时、鹰派言论占上风、市场上传言说货币政策会加速紧缩的步伐时,美元就上涨。相反的,当景气指标不如预期、鸽派言论占上风、市场上预期货币紧缩政策将放缓时,美元就下跌。这一年间,美元指数在100至195点之间震盪。
2015年底,美国联准会正式宣布底升息一码,但是因为这次升息已经在市场预料之中,而且众人期待已久,美元指数反而以下跌来回应升息,并进而进入长达一季的贬值,由2016年初的一百点,回跌到2016年第一季末的92点。2016年第二季开始,英国脱欧的言论高涨,加上美国景气持续复甦,美元表现强劲。2016年六月,英国脱欧公投过关,欧元大贬,欧洲资金流向美国,造就美元指数在第三季末来到99点附近。
2016年11月,川普当选美国总统后,力促制造业回流美国,让美国再次强大。大美元主义的言论因此甚嚣尘上,大家都拿川普和雷根时代的经济政策相比,加上联准会在2016年底又升息一码,美元指数一度冲破100点,最高来到103点,成为全球最强的货币。此时美元兑台币、日圆、人民币、欧元都大幅升值,台币最低来到33.835元,日币120元,人民币6.6元,欧元最低则来到1.1元。
2017年1月20日,志得意满的川普宣誓就任美国总统,在就职前发表美元太强的看法,美元指数向下修正,跌破100。上任后还马上签属退出跨太平洋协议,并主动重启北美自由贸易协议的谈判。1月27日,川普签署行政命令,以国家安全为由,九十天内禁止中东七国公民入境美国,所有难民一百二十天内不得入境美国,引发美国高科技业反弹。川普的施政风格不按传统政治人物的牌理出牌,他希望让美国再度强大的中心思想,对全球经济而言,会引起经济危机或让全球景气再次成长,大家都拭目以待。
2017年四月五日,美国联准会发布的3月分货币政策会议纪录,多数美联储决策者认为,只要经济数据保持强劲,就该在今年下半年採取措施,开始缩减规模高达4.5兆美元的资产负债表。芝加哥联邦储备银行总裁埃文斯表示,2017年看似可能升息三次。达拉斯联邦储备银行总裁柯普朗则认为,美国今年国内生产总值(GDP)成长率将为2.25%,中性利率(指假设所有价格具有充分弹性,令总需求与总供给永远相等时的利率水平)约在2.75%,只要持续朝目标进展,就可支持多次升息。目前看来,第二季的领先指标,如就业成长、耐久财订单与企业投资,均获得改善。
联准会主席叶伦表示,经济预估将继续以温和的速度成长,循序渐进升息的目的是,希望在经济在没有过热的情况下,保持充分就业,同时将通货膨胀率维持在接近2%的水平。回顾美国联准会升息的轨迹,2015年12月升息一码,2016年12月再升息一码,2017年3月如市场预期又升息一码,官方的基准利率由0%至0.25%,升到0.75%至1.0%。2017年6月又再升息一码,官方的基准利率升到1%至1.25%,同时预告可能要开始缩减4.5兆美元的资产负债表。
由此可见,联准会的货币政策已经由价格管理,转成价格和数量管理并行,而且採货币紧缩的政策明确。虽然市场上对货币紧缩政策可能将引发的金融市场震盪多有疑虑,但我们相信,美国联准会是有看到美国景气成长的动能,才会採取该政策,虽然资金行情退场,但景气行情可望接棒演出,金融市场也不至于因为货币紧缩政策,出现系统性风险(又称市场风险或不可分散风险,是影响所有资产的、不能通过资产组合而消除的风险)。
景气复甦的过程中,通常会伴随着非经济因素的乱流。近期欧洲各国民粹主义高涨、自由贸易挫败、亚洲地区的北韩问题,和北非地区的叙利亚危机等,都让金融市场多了一份担忧。由过去的历史经验就可以发现,这些问题都可以借由政治力量解决,所以长期而言,不会影响景气的趋势。
美元的身分多重,是国际间的主要货币、各国货币的计价单位、原物料的计价币别,也是发生战争或是金融危机时的避险货币。然而,由过去经验也可以得知,美国往往借美元的汇率升贬来影响全球经济,全球最会操作汇率的正是美国,但美国却一天到晚指责他国家操作汇率。
美国川普总统脱序性的政策和言行,让大家质疑他的治国能力。虽然在市场的预期下,2017年联准会分别在3月和6月各升息一码,联邦银行的基本利率到了1%至1.25%,但美元表现不佳,加上欧洲经济复甦迹象明显,欧元强烈升值,美元开始呈下跌趋势。2017年初以来,美元指数一路下跌,跌势长达半年以上,美元指数由年初的102点,跌到7月底的93点。
综观2015年到2017年美元的走势,深受国际政经局势的变化而改变,但最重要的还是美国联准会的货币政策和汇率政策带来的影响。2008年以来,宽松的货币政策到了2015年,转成紧缩的货币政策,各国央行也纷纷跟着美国的步伐。展望未来全球的股市、汇市和债市也会因这样的政策出台,呈现不一样的风貌。
推荐序二
美元不只躁动,还将继续兴风作浪
《财经热点》节目的主持人、《今周刊》顾问/林宏文 美元,在一般人的日常生活中,通常感觉不到它的重要性,只有在出国前要换些外币时,才会特别关心一下。大部分人可能以为,美元强势、弱势应该只是做进出口的生意人或外汇交易员的事,与一般人没什么关系。
但是,美元真的不重要吗?答案当然不是。从几个简单数字,就可以知道美元的重要性与影响力。
首先,全世界的外汇交易,90%都与美元挂勾,不论是欧元、日圆、人民币、英镑等货币,与美元交易的金额每天至少都高达数兆美元。美元的涨跌,影响到千千万万的人们、企业与政府的收入与财富。
其次,世界各国的外汇储备,高达76%都是美元,许多国家的央行,如中国、日本或台湾,他们手中握有的美元都是天文数字。美元或美债的涨跌,都是影响国家财政与债务的重大因素。
此外,人们每天都会用到的石油、一向被视为财富与尊贵象征的黄金,或是各种日常生活与工业生产都不可或缺的大豆、玉米、咖啡或贵重金属等,全都以美元计价,也都与美元强弱有紧密的依存或反向关系。
其实,美元对全世界的民生与经济产生深远影响,可以追溯到1944年的布雷顿森林协定,当时美元一举取代黄金成为国际货币,美元在全球金融体系的主宰地位也因此奠立。尽管后来美国经济与美元都多次出现危机,布雷顿森林体系也于1973年宣布瓦解,但在全球货币可以全面自由浮动后,美元的影响力并没有式微,反而更加显着,甚至到了牵一发而动全局的地步。
去年底川普当选美国总统后,喊出让美国更伟大的口号,更让全球金融市场掀起一波波的「川普风暴」,其中最大的影响就在于,美元出现强涨并突破下降趋势线,美元指数在今年1月初达到103点的高点,也让新兴市场的货币大眨,资金快速回流美国,推动美股屡创新高,至今不歇,还促使全球股市展开大多头走势。如今,美元又跌回川普胜选时的相对低档,但是美元持续在全世界兴风作浪的态势,肯定不会停止,顶多是中场休息而已。
接下来更值得注意的,当然就是中国的大国崛起了。美、中两强(G2,两国集团)对峙,随之而来的是更趋激烈的货币战争,面对美元依然强势运作,人民币未来会如何见招拆招,每项动作、每个步伐都将是充满尔虞我诈、你死我活的算计与权谋。这场无以回避、终将一战的金融大戏,又将让美元的故事永远有写不玩的篇章和续集。
阅读《躁动的美元》,让我重温美元发展的重要历程,美国这个金融帝国是如何建构起来,还有全世界又是如何一步步深陷其中、无法逃离美元的进逼与掌控。这当然不是一本可以轻松阅读的书,但肯定是一本会带来知识与智慧的书,厌倦了媒体只会餵给大众垃圾与速食的你,可以试着翻阅这本书!
(本文作者林宏文,现为财经节目主持人,长期关注产业发展、投资趋势与国家竞争力等议题。)
序
金发女孩之死,白天鹅降临 多数人总希望经济能维持适当的成长与物价稳定,这种不冷不热的好景气称为「金发女孩经济」(goldilocks),名称源自英国童话《金发女孩与三只熊》中,那位女主角选了热度刚刚好的粥。
然而,全球经济早已遗忘这位金发女孩,动盪与危机频频发生。早在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发生前,特定区域或国家内的危机便已逐渐扩散至全球。现在,根据过去的经验,以预测「黑天鹅」(black swan,18世纪欧洲人进入大洋洲时,首次发现黑天鹅事件的隐喻。纳西姆.塔雷伯在他的着作中,拿黑天鹅形容无法以过去经验预测未来的情况)效应的时代确实已经不再,那我们已经进入危机变得稀松平常的「白天鹅」(white swan,指金融危机变得稀松平常的状态)效应时代了吗?
显而易见的是,全球经济环境已经与过去截然不同,因为现今的动盪与危机不能完全归咎于资本主义经济下的景气循环。问题根源就在于连接实体经济的金融体系,而且2008年,有缺陷的国际金融体系在美国引发全球金融危机,便是最佳证明。金融危机之后,就算以美国为首的主要经济体挹注了天文数字的资金,全球经济仍然萎靡不振,只有美国的经济稍微好转。
美国不但是危机的源头,还是全球最大赤字国兼债务国。这么看来,美国会因危机而损失惨重,主要是因为美国花得钱比赚得还多,当然要为此付出代价,但实际上,其他国家承受的损失与痛苦却比美国还严重。这不符合常识,也不合逻辑,可以说是一种「逆说」(paradox)。即便如此,这的确是全球经济的现况。
美国经济造就逆说,起因于全球的关键货币——美元。多亏了美国的政治、经济、军事力量,美元不但能维持关键货币的地位不坠,现代国际金融秩序(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体系)以金融全球化和资本自由化为基础,也才得以维持下去。
我不是最近才决定要写美元相关的书籍,而是2004年,以媒体人的身分待在美国杜克大学时决定的。那时我曾参加「金融危机与国际金融秩序改革」工作坊,而美国的经常帐赤字和财政赤字正是当时最热烈的议题。大部分的与会人士都担心,这两大赤字的问题可能会使美国及全球经济陷入危机,而我也这么认为。
在那之后四年,源自美国的金融危机爆发了。我以忙于取材和报导作为借口,一拖再拖时,已有许多题材类似的着作接连出版,包含经济学者以自己的专业所着的书,也有金融人士或记者以个人经验为基础写作。然而,这些书不是太偏重理论,就是太片面,尤其是后者,有时还是以阴谋论的角度来看待美元问题。
本书想打破这样的局限,以更有系统、更通俗的方式与大众对话,因为我希望能让非财经专业的读者理解,当今为什么金融会动盪不安与危机反覆发生,以及其发生的脉络。尽管如此,想从「美元逆说」的观点,连贯性的解释全球经济的问题,比想像中还难。
大龙不死
人们常说美元的时代即将过去,因为美国累积大量的经常帐和财政收支赤字,债台高筑,拥有全世界最多的债务。即便如此,在金融危机之后,美国仍透过量化宽松不断释出美元。理论上,一个国家大量印钞,会造成物价上涨和货币贬值,这就是增发货币带来的负面效果。无论是经常帐赤字还是财政赤字,1970年代后,中南美洲国家的外债危机、1997年东亚国家的外汇危机,或最近部分欧元区国家的财政危机,赤字和负债都是造成危机的根本。而且,这种危机还会使得币值暴跌。
那么,美国身为全球最大赤字国兼债务国,美元的价值理应随着经济危机而暴跌。实际上,2008年,源自美国的全球金融危机曾让人打从心底怀疑,以美元为中心的全球经济秩序能否持续下去。原本人们还心想,就算他国金融市场再怎么不稳定,唯独美国华尔街仍值得信任,但雷曼兄弟控股公司破产后,这种信任也动摇了。从更根本的层面来看,美元作为关键货币,正是为什么人们信任美国经济。
然而,美元的走势却和常理完全相反。在全球金融危机后,美元的价值确实曾动摇,但以长期趋势来看,它依旧屹立不摇。单论这种现象,说美元大势已去,就太过偏颇,而且没有完整呈现现况。
为什么会发生这种现象?简而言之,因为美元是全球最重要的关键货币。但是事实上,关键货币的地位也不是永远不会动摇。从19世纪中期开始,英镑曾是全球关键的货币,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却将宝座拱手让给了美元,这就是很好的范例。即使如此,至少在这三十年内,美元几乎不可能把全球最重要的地位让给其他国家,这不仅是因为美国的经济地位,与政治、军事力量也密不可分。
美国现在已经成为全球最大经常帐赤字、财政赤字国,还曾引发金融危机,却能免于破产,而且在危机过后还大量印钞,但美元价值反而还呈现上升趋势。理由很单纯,因为就算全球经济越来越不稳定,大部分的人还是觉得美元值得信赖。
除此之外,我们还能从「大到不能倒」(too big to fail)的神话中,找到更根本的原因。大到不能倒是支撑国际经济秩序的严峻现实,美元价值暴跌、美国经济遭遇危机的话,高度依赖对美出口、持有大量美元的中、日、韩、台等国,就会先陷入危机之中,所以这些国家当然不会对美元置之不理,但是越是如此,美国就越不在意过度投资和消费,也更疏于减少赤字。这就是为什么关键货币国美国有「嚣张的特权」,以及为什么它会产生「道德风险」。
布雷顿森林体系瓦解后,全球经济问题有相当大的一部分源自美元关键货币体系,但至今依旧没有具体的方案,足以替代它。为了解决问题,适当的分散关键货币看似是最妥当的。但日本失落的二十年展现日圆已经到了极限。在欧元区危机中,欧元的缺点也显露无疑,因为没有区域汇率调节机制,所以光要解决欧元区本身的问题,便已力不从心。此外,中国经济潜在不良资产和金融系统脆弱,所以近来虽然人民币大受欢迎,但想扮演关键货币,可说是为时尚早。
那么,就没有对策能最小化金融市场的不稳定性,又同时阻止危机扩散吗?回顾历史的话,肯定能找到答案。我们要回到布雷顿森林体系刚崭露头角之时,重新思考为什么不得不限制资本自由化与金融自由化,并从中寻找答案。
本书将以上述内容为主轴,观察从布雷顿森林体系到欧元区危机,在这段期间内,国际金融秩序发生了什么改变?在这过程中,危机又是如何发生的?以及是否有改革方案,能阻止危机扩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