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畅销书《台湾历史地图》姊妹作
★议题性×可看性×权威性 全新历史全民读本
接地气观点,方法论研究,为早期台湾史开光解密
台湾的存在,从头说起──
有图为证,以史为凭,翻转台湾史,全新说故事
你知道在1650年代的安平,有一条东西向的大道,翻译成英文就是Broad Way(百老汇)吗?
你知道根据一位苏格兰人于1650年代的记载,当时台南一带汉人尊奉的72位神祇中,妈祖排名仅第39吗?
你知道荷兰时代的台湾长官召开「地方会议」时,有几种通用语?需经几手的翻译,才能让邹族的长老理解他的宣讲吗?
还有,你知道在1683年清军攻佔澎湖后,康熙帝、施琅、姚启圣等人都曾想将台湾兜售,甚至归还给荷兰吗?……
许多与台湾「出身」紧密关联的问题,四百多年来一直朦胧、讹误,甚至曲解;台湾的存在,必须从「头」说起!本书以早期台湾史(1550-1720)扎实的第一手文献为基底,将精辟的研究成果作有系统的整理,精心规划成浑沌、开光、翻转、传奇四篇共51个主题,超过200幅的珍贵历史图像、还原图、示意图、解说图等,撷取关键性的场景、纪录、对话,蒐罗原汁原味、生鲜惊奇、闻所未闻的故事,带领读者重返历史现场,来建构台湾早期历史的多元与主体……
两位作者各有专攻,中研院台史所翁佳音教授在东番、荷西、郑氏等领域的独到见解,学界共睹;具百科编辑经验的资深编辑人黄验对文献素材之统整与编写素有所长。双管齐下,能量共济,精辟而深入地呈现近代初期(Early Modern)170年间的台湾历史风华!
本书三大特色 ◆定位+揭谜 1554年葡萄牙人在世界地图上标记一个Fremosa的岛屿、1555年中国徽州帮大海盗在台湾盗砍树木遭到追杀──本书以1550年代作为台湾信史的开端,并将1570-1620年代定义为台湾史的「东番时期」;以大量的文献、故事,为台湾史拨开迷雾、辨正讹误。
◆精粹+原味 本书将作者翁佳音教授精辟的研究成果与创见,摘其精粹,以此作为基底,同时以重建台湾历史现场的概念,汇整各种文献史料原汁原味的内容,在知识架构下呈现一部故事版的台湾历史读本,并搭配超过200幅的珍贵图片,还原图、示意图、解说图等,为朦胧的早期历史打开一个一个视窗,让台湾史有立体的、深邃的视野。
◆纵轴+横轴 本书之撰写,随时关照历史的纵轴、横轴。从纵轴显现不同时代之间的脉络、影响;横轴呈现不同族群、社会、制度的对比、差异。纵轴,即贯时的(Diachronic),在历史的进程中寻找脉络,建立历史的连续性。横轴,即共时的(Synchronic),让同一年代、不同空间的人物、事件或制度形成参照/关联/对比。
专文推荐 江树生/荷兰档案、早期台湾史研究学者
许雪姬/中央研究院台湾史研究所研究员
吴密察/台湾史学者、国史馆馆长
高中教师一致推荐 台南一中学务主任 何兴中、彰化高中图书馆主任 吕兴忠、员林高中 王偲宇、花莲女中 吴一晋、暨大附中 董锦燕、新兴高中 张文菁、宜兰高中 赖志远、明道中学 陈婉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