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大家族(2版)

台湾大家族(2版)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特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所谓家族,系指基于血缘、婚姻、生命共同体构成的利益集团,通常表现为以一个家庭为主构成的中心。台湾自清领以来,闽粤移民日增,繁衍出不少大家族,其中以五大家族着称,从日治时期扬名全台,由北至南分别为基隆颜家、板桥林家、雾峰林家、鹿港辜家和高雄陈家。其中以板桥林家发迹最早,从18世纪末的清干隆晚期即迅速兴旺;雾峰林家和高雄陈家次之,约发迹于19世纪中后期;基隆颜家和鹿港辜家发迹最晚,是进入日治时期后,透过日本官方支持而发展其经济事业的家族。近百年来,他们跨越日治与战后,政、经、社会局势,历经多次变革,在台湾历史发展与朝代嬗递中,扮演举足轻重的关键角色。他们有共通的特色,都会审时度势,透过「门当户对」的政商、商商联姻或合作,金钱与权力水乳交融,相互扶持,可说是血脉、人脉、钱脉交织成的华丽一族。

  本书运用丰富的文献,探究台湾大家族如何赤手空拳在困阨的环境打造家族事业王国,以其经济实力为基础,发展政治、社会、公益等影响力。
 

著者信息

作者简介

戴月芳


  国立政治大学历史研究所博士,专研明史、台湾史、文化创意产学。

  投入出版界与学术界已有30年,代表作品有:
  《五千年人类大史蹟》、《中国名着选译丛书》、《中国建筑》杂志企画、《再现台湾》套书(荣获金鼎奖)、《20世纪全纪录》、《中国全纪录》、《台湾全纪录》、《20世纪中国全纪录》、《放眼世界》、《中国名画之旅》、《空中巴士》、《我如何弄垮霸凌银行》、《台湾三国志》、《明华园》、《中共军头点将录》、《荷兰人在台湾》、《西班牙人在台湾》、《板桥林家与雾峰林家》、《台湾钱淹脚目――台湾的行郊》、《台湾文化协会》、《雾社事件》、《蒋渭水》、《国语彩色辞典》(荣获课外优良读物)、《世界古文明之旅》、《小小理财家》、《世界历史》、《英汉日小辞霸基础型彩色图解综合字典简体版》、〈明太祖太常寺官员陞迁之研究〉、〈明太祖太常寺官员陞迁之研究〉、〈明代皇家机构天文科技管理之研究〉等。
 

图书目录

自序:台湾巨姓大族各领风骚

1.矿业世家:基隆颜家
(1)颜浩妥家族来台
(2)颜家投入採煤、採金
(3)颜云年的矿业王国
(4)颜国年兄终弟继
(5)颜家子孙的事业版图
(6)颜家的亲家女婿

2.北台大地主:板桥林家
(1)林平侯来台发迹
(2)林维源避走厦门
(3)政商资源飞龙在天
(4)林本源投入糖业
(5)林柏寿投入现代产业
(6)战后林家子弟

3.中台首富:雾峰林家
(1)林甲寅发迹阿罩雾
(2)定邦、奠国兄弟展才华
(3)下厝和顶厝
(4)林朝栋率众抗法
(5)林献堂投入抗日运动
(6)战后林家后代
(7)两个林家的网络交点

4.水泥金融世家:鹿港辜家
(1)辜显荣的产业经营
(2)辜振甫的政商格局
(3)辜濂松与中信
(4)辜伟甫与辜宽敏亲兄弟

5.制糖先驱:高雄陈家
(1)陈家崛起的恩人
(2)陈中和的商业头脑
(3)陈家子弟的事业规模

参考书目
 

图书序言

1.矿业世家:基隆颜家
 
(1)颜浩妥家族来台
 
西班牙天主教道明会修士艾斯奇维(Jacinto Esquivel)在1631年到1633年(明崇祯元年到六年)在台湾客居时写了两篇报告, 这两篇报告是西班牙治理台湾时最丰富的文字纪录,内容大致说在鸡笼湾附近,称为金包里(Taparri)和大鸡笼社(Kimaurri)的两组人群一起享有同样一种语言和文化,是台湾唯一非农业也非渔业採集的南岛人种,平常会拿硫磺、黄金和汉人交换琉璃球、铁器、织品,然后再拿这些交易品向其他更内陆的原住民交易黄金、鹿皮等物品,他们会制造盐、箭头、农具、衣物、小刀等物和汉人、其他原住民进行以物易物的活动,懂得粗浅的记帐,不容易受汉人欺骗,他们以鸡笼(今基隆)为根据地,对外从事交易的活动。
 
正因为在17世纪鸡笼扮演贸易中枢的角色,所以在鸡笼建立商业基地应该有很大的发展性。西元1626年(明熹宗天启六年)5月5日,西班牙菲律宾施尔瓦(Fernando de Silva)总督率领军舰沿着台湾岛东岸北向航行。5月10日西班牙首先在鸡笼东北方的Santiago(今三貂角)下锚,此处就是西班牙人称唿的圣地牙哥,然后再向鸡笼行进。5月16日,在鸡笼入口的小岛社寮岛(今和平岛)进入台湾,这个时候社寮岛已有金包里和大鸡笼社人入住了,在社寮岛的对面陆地可以看见汉人的足迹,常见中国的帆船、舢舨在这里下锚。当天,西班牙占领了社寮岛,举行占领仪式,并且展开筑城,取名为「圣萨尔瓦多城」(San Salvador),后人称为「鸡笼城」或「红毛城」,在大沙湾(今中正区)一代修建中国人的街市,称为「涧内」,于是招徕了很多汉人来此行商。从此西班牙控制了鸡笼地区、淡水河下游、北部沿海、蛤仔难一些地方,另以鸡笼为中心,招商进行中日贸易,且积极开採硫磺,促成基隆港在1634年至1635年(明崇祯七年至八年)荣登华南和马尼拉的贸易中心之地位。
 
平常,西班牙人每一年派遣两次补给船从亚洲总部马尼拉到鸡笼的圣萨尔瓦多城,载送守军的薪水、购买中国货物的美洲银币、军火、粮食等物资,然后再把购买的中国货物运返马尼拉。不过,到了晚期西班牙的补给船并没有如预期载来鸡笼港需要的补给,致使中国商人等不到从马尼拉运来的美洲银币,逐渐地就不再和西班牙人做生意了,致使鸡笼港的贸易额没有办法达到西班牙人当初预期的数据。

图书试读

None

用户评价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