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风云:中华民国的革命、迁徙与重建

百年风云:中华民国的革命、迁徙与重建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图书标签:
  • 中华民国
  • 历史
  • 革命
  • 迁徙
  • 重建
  • 近现代史
  • 政治
  • 社会
  • 文化
  • 传记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特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综观世界历史,只有中华民国在百余年的建国历史中,先后历经了革命、迁徒与重建的三个巨大转折。

  中华民国是亚洲第一个民主共和国,在辛亥革命后採行和解共生的转型正义而迈向现代化,尔后在亚洲大陆对抗日本法西斯武力侵略,成为联合国创始会员国;但在1949年,却因为内战失败而迁徒到台湾。

  中华民国在台湾,由于历史的因缘际会,使它以不对等的实力与共产中国对峙长达近七十年,期间在体制上从威权迈向民主,以及推行「台湾化」现象。然而这些变化,将与共产中国产生哪些冲突和影响?本书收录丰富而详实的史料,提供读者深入认识中华民国的百年风云,以及两岸关系的最新发展。
 

著者信息

作者简介

李功勤


  国立中正大学历史学博士、辅仁大学西洋史硕士、东吴大学历史系、世界新专编採科。

  现任教世新大学通识教育中心。曾任国家考试命题委员,教育部高级中学历史科教科用书审定委员,并获得世新大学教学特优奖、教学绩优奖。

  近期主要作品有:《蒋经国与后蒋时代的内隔政治菁英》、《百年大业──中华民国发展史》、《台湾政治发展史(1895年迄今)》、《西洋史大事长编》等优良大学研究基础入门专书。

  作者足迹遍及中国大陆都市与乡村,包括东北、内蒙、西藏以及新疆等地,对大陆在改革开放后发展有深入研究。
 

图书目录

推荐序
自序
《百年大业》原版序

第一章 走向共和
第一节 王朝崩溃
第二节 党争与国会
第三节 党争与内阁
第四节 洪宪帝制

第二章 革命再起
第一节 革命与护法
第二节 联俄容共
第三节 新文化运动
第四节 巴黎和会与中国废除不平等条约
第五节 外蒙古与西藏问题

第三章 统一大业
第一节 蒋介石的崛起
第二节 北伐时期北洋政局
第三节 北伐时期的国民革命军

第四章 艰苦建国(1929~1937年)
第一节 裁军大战及广州独立
第二节 西安事变与其他动乱
第三节 十年建国中的外患
第四节 十年建国中的建设事业

第五章 八年抗战
第一节 蒋介石战略
第二节 内部阴谋
第三节 暗潮汹涌的1944年
第四节 驻华派遣军的报恩
第五节 结论

第六章 中共崛起
第一节 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第二节 共产党的发展
第三节 共产党的挑战
第四节 土地革命及意识型态胜利

第七章 内战再起
第一节 政治协商会议
第二节 美国对华政策的转变
第三节 苏联对华政策

第八章 关键时刻
第一节 大迁徙
第二节 韩战爆发
第三节 韩战对国、共两党的影响
第四节 韩战后美国对华政策
第五节 结论

第九章 蒋氏政权
第一节 自由中国事件
第二节 台独运动挑战
第三节 美丽岛事件
第四节 蒋氏父子建设台弯
第五节 内控危机
第六节 力挽狂澜
第七节 赍志以殁

第十章 民主时代
第一节 李登辉政权
第二节 丑闻总统
第三节 黎明与黑夜
第四节 结论

第十一章 今日两岸
第一节 退出联合国
第二节 中共政权
第三节 合作机制
第四节 结论
 
附录一 中国近代(含台湾史)大事年表
附录二 中华人民共和国大事年表
附录三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组织表
附录四 《台湾关系法》全文
 

图书序言

推荐序

  李功勤博士着论民国历史多年,新着《百年风云——中华民国的革命、迁徙与重建》即将出版,嘱余为序。

  功勤此新着,是在旧有的基础上,顺应时代的需要修订补充而成。其与先前所发表者最显着的差别,是补述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部分发展史,并附录了一些相关资料。

  作为一个历史研究者,论述中国现代史时,理应先对近代西力东侵所引起中国的种种变化,作宏观的考察;论民国史时,更不能缺少论述中华人民共和国史这一块。否则,所论必会失之偏颇,甚或竟成二、三年间即可丢入垃圾桶的政论文宣。为此,功勤博士近年对中国大陆勤于考察,将两岸当代政治发展两相比较,聚其心得,而对旧着作了补充,庶几免于从台湾论民国、从台湾论台湾之偏。

  就中国近现代史而言,虽曾经历过西方列强侵略的惨痛经验,但几经奋斗努力,晚近台湾的民主步伐,大陆的经济发展,乃至两岸的互相交流影响,成就已非昔日阿蒙。当前两岸历史教育之要务,须是撇开任何政治成见,面对现实,彼此客观的、理性的、认真的了解对方,然后始可看清楚当代的发展,议论未来的归趋。在此前提之下,功勤博士此新着据「中华民国」立场而进行主体论述,用「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号与立场阐述对岸,可谓中立不倚,不卑不亢,既符合历史事实,也才是论述民国百年大业应有的立场,客观理性观察现代中国的基础。

  现代史的态势是分裂的中国,将来走向尚未知之。魏、蜀、吴鼎足竞雄,南、北朝二分争长,英雄各为其国,各为其主,不因对方的否定而自贬,不因对方的压力而自卑,以故不论国号为何,终究呈现的仍是一个华夏中国。目前「中华民国」与「中华人民共和国」并峙,作为历史研究者,从过往史实中寻求经验,用以印证于今,正不必避讳于此,或自贬国格,或自我否定。盖领土有时而变,中枢因变而迁,「中华民国」当年竞争不过「中华人民共和国」而迁都台北,此犹刘备移京成都而仍称汉、赵构迁都临安而仍称宋而已,不妨碍汉、宋当时犹屹立于天壤之间。史家为论述方便而称之为蜀汉和南宋,其用心并非如现今政客般险诈,将汉、宋视为已亡或流亡。

  今日台湾的本土「英雄」,在中华民国的卵护之下,尽管已然执政,高享厚禄,然而竟无敢称汉称吴者,甚者竟有堕落至反噬其母而谓中华民国已亡。此不仅是「英雄」气短,且是丧心病狂,无视或逃避现代中国史的发展了。在这些气短的人物中,上焉者自称「中华民国在台湾」,其实已如称「蜀汉」——汉朝在巴蜀—般自贬,但犹未大违民国当前的现状,只是目光短浅而已;至于其下焉者,竟诡称台湾尚待建国,此则不知汉、吴之顶立于天地之间了。休矣,本土的「英雄」们,面对刘备、孙权等真英雄,不知彼将何以自处!他们史识缺乏而又勇气不足,或许功勤的新着,可以作为他们的参考。谨序。
 
国立中正大学历史系名誉教授◎雷家骥

自序

  1940年,「敦克尔克(Dunkirk)大撤退」被誉为二战期间英国政府最成功的海上撤军行动,在纳粹德军的重重包围之中,邱吉尔(Winston Churchill)首相发挥钢铁意志,动员政府和民间之力共撤回近40万困守沙滩的英法联军。相较之下,缺乏西方强势媒体及电影工业宣传的中华民国,却被世人忽略一段历史奇蹟,那就是在蒋介石总统的运筹帷幄下,从1949年至1950年间,于中国大陆进行因内战失败而撤守台湾的「大迁徒」。在这场奇蹟式的迁徒过程中,有条不紊的将中华民国的历史档案、故宫瑰宝、国库黄金;尤其是两百余万军队与平民,其中包括许多杰出的菁英俊彦人士安全运抵台湾,使国府有能力「重建」一个微型的中华民国。

  诚如英国学者芮纳‧米德(Rana Mitter)所言,中国的八年抗日改变了三个人的命运:江精卫在民国初期即享有崇高声誉,最后却因为主张「联日」成为今日两岸华人公认的「千古罪人」;毛泽东则利用抗日拓展中共实力,在战后由小党党魁一跃成为新中国的领袖;蒋介石则是赢了战争,却输掉了他的国家。然而在大迁徒与重建之后的中华民国,却因冷战以及国际局势的牵引而无法重返大陆,因此有作者探索台湾到底是一个「意外」或「必然」的国度?蒋介石、蒋经国、李登辉,可否称得上是「意外的国父」?为了完整记录不被意识形态所扭曲的史实,本人在民国99年(西元2010年)出版了《百年大业:中华民国发展史》,后适逢建国百年的民国热,又于民国100年(西元2011年)再度推出了新版。

  2015年,笔者受邀与白先勇、杨维真教授等人赴美国洛杉矶参加由「成舍我基金会」理事长成嘉玲博士所主办的「战争与记忆」系列讲座,在会场中看到两岸同胞踊跃出席与热情回应,内心不禁油然而起「不容青史尽成灰」之责任,更鄙视某些政客扭曲历史之无知。因是之故,在增添若干新史料之后,于时隔6年之际再度编写了《百年风云——中华民国的革命、迁徙与重建》。近年来由于台湾政治版图变动,两岸关系由武力对抗到马英九政府的和解共生,再走向今日的冷对抗局面;另方面,虽然对岸快速崛起,但其内部的政治结构与法治基础仍不够成熟稳定,所以在2017年召开的中共第19届全国代表大会能否顺利解决政治接班人问题,以及本身制度性所衍生的诸多难题都将影响两岸人民关系至鉅,因此这部中华民国史以纪事本末体再辅以历史年表,将使读者更容易釐清中华民国在历经了革命、迁徙与重建的不同阶段发展,以及对于这一代人所构成的影响。所以这部宏观的专史也就对于世界华人去釐清历史定位、身分认同与民族前途,提供了最佳的选择。

  值此文化出版产业环境正面临严峻考验的时期,感谢幼狮文化公司刘淑华总编辑大力支持本书的出版,也感谢编辑朱燕翔小姐的认真与细心,使全书更臻完善。谨在此致上诚挚的谢意。
 
李功勤
民国106年9月

《百年大业》原版序

  中华民国推翻满清,创建共和;在帝国主义和不平等条约的压榨屈辱中,终于在1945年击败日本帝国长达20年的侵略,成功的捍卫国家主权及领土的完整,荣登世界四强和联合国常任理事国,这也是蒋介石总统一生事业的巅峰。

  1949年,国民政府在内战中溃败迁台,成为中国历史上继南北朝、五代十国、南宋、南明之后,又一个分裂局面;但在所有分裂时期,尤以台北与北京在领土、人口、资源相比,实力最为悬殊。然而历史的弔诡就在于此,拜冷战之赐,中共倒向苏联,因为「抗美援朝」而成为美国敌人,也使得华府放弃毛为南斯拉夫「狄托主义」(Titoism,採中立亲西方政策)的幻想。从此,台湾成为美国「围堵」共产主义的一环,在美国强大军事协防下,中共无力攻台,而国民政府也创造经济奇蹟,而彼时的对岸,不但未把握建国良机,反而陷入毛泽东近20余年的政治斗争与经济衰败,相对于大陆的动盪,在蒋介石总统过世时,台湾已享有20多年的和平岁月。

  1978年,台湾与大陆分别由曾经同为留学苏联的蒋经国和邓小平掌权,大陆在文革后的残败中,步履蹒跚的开始实施「改革开放」,引入市场经济并扬弃毛思想(华国锋「两个凡是」失败即为明证)。但在台湾,则在经济奇蹟的基础上,由蒋经国主导民主化及两岸交流,企图在美国与北京建交后,替台湾人民的生存寻找一条新方向;但蒋经国于1988年病逝,台湾逐渐陷入内政上动盪。台湾在李登辉及陈水扁时代,民主过程因为黑金、黑道、族群,甚至贪腐而蒙上阴影。但是台湾人民于2008年选择第二次政党轮替,并且由司法单位将陈水扁因贪渎等案收押起诉。2010年12月2日,陈水扁因龙潭弊案遭判刑17年6月确定,被移送台北监狱执行;2011年10月13日,陈水扁因二次金改弊案遭高等法院二审判处有期徒刑18年,妻子吴淑珍判11年。2011年6月30日,李登辉及前国民党大掌柜刘泰英两人,涉嫌侵占779万余美元,被依贪污治罪条例侵占公有财物罪将两人起诉。这证明民主政治已逐渐在台湾成熟,人民可自由选举总统,也同样可由公开、透明的司法程序,将卸任总统关进普通监狱,使台湾司法独立于行政机关控制,也使得政治人物被要求更高的道德指标。

  在即将迈入一百岁的中华民国,当前社会最大隐忧仍为民进党的台独意识及族群议题操弄,但从2008年马英九的胜选即可看出,维持现状、两岸和平开放、发展经贸、重返国际社会、领导者清廉、效率与社会稳定,才是台湾的主流民意。相对于政治上每逢选举的激情对立,台湾已经发展出一个高公民素质且富而好礼的祥和社会,然而台湾能否「维持现状」甚至「质化大陆」,都有赖两岸关系的和平发展。两个中国的分裂与对立,其最终历史结局,目前无人可确切定论。马英九继承蒋经国的大陆政策,其国家发展策略在于争取更多时间等待大陆制度更为开放、公民素质更为提升,唯有如此才能确保在将来谈判统一问题时,台湾人民不会恐惧生活在落差太大的制度与生活环境之下。就这点来说,马英九背后不只有蒋经国的影子,其肩头上更承担中华民国及其人民所有幸福所託的重责大任矣。

  2011年北京中国社科院发行了全套共36册的《中华民国史》,套书主编金以林指出,大陆重新看待民国史具有重要意义,因为「中华民国史已成为两岸共同历史记忆」,而且承认蒋介石是一位抗战领袖,是让中国成为「战后四强」的关键人物。大陆学界也开始倾向国共历史矛盾只是「不同社会菁英做出不同选择」,并强调双方都是出于「让中华民族更好」的共同期待。而我这本《百年大业》于2010年3月初版以来,即获得读者普遍好评,直接反映出我们首开两岸研究「民国史」的热潮。所以在一年多之后,本书又推出第二版,增加了大篇幅的新史料;另在附录中的大事年表与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中央及地方领导名单都做了更新,使本书内文更丰富也更能回馈广大读者的期待。

  为完整呈现中华民国百年建国大业,全书40万字,力求客观详实,其最大特色有三:第一,参考最新史料,全书以编年史贯穿,历史架构完整;第二,专章介绍中共崛起及当今的政治变迁;第三,书中有最新的两岸年表和大陆中央领导人表;也是当今研究两岸关系史不可或缺的专书及工具书。在撰写期间,特别感谢雷家骥恩师及罗晓南、彭怀恩、张亚中、王晓波等老师的指正与督促;另外,也承蒙大陆中央社会主义学院、同济大学、海协会和国台办的若干专家学者,帮助我进一步了解中国大陆在中共建政后这60年来的政治、社会、经济的变化,尤其近几年来,每年协办寒、暑假的大陆文化研习营,使两岸大学生透过交流互动,而有更深入的认识与同理心;对两岸在未来的交往模式,奠定更成熟的基础。最后,感谢世新大学通识中心助理刘冠缨小姐和政大东亚所黄翔翔同学帮我蒐集资料及整理编排。再一次,向我的师长友朋,献上最诚挚的感谢与祝福。
 
李功勤
民国100年10月

图书试读

用户评价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