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瑞典皇家科学院宣布,一九七○年诺贝尔经济学奖由美国麻省理工学院(MIT)教授萨缪尔逊(P. A. Samuelson)获得时,相信全球经济学界没有一丝丝异声,因为萨缪尔逊对当代经济学的贡献,以及将经济学普及化的辉煌成绩,实在令人赞叹。
早在一九四七年,P. H. Douglas 在美国经济学会年会晚宴上,以会长身分颁发第一届克拉克奖章给萨缪尔逊时,在推崇萨缪尔逊以未满四十岁就有卓越的学术成就之余,就预言其前途未可限量。二十三年之后,萨缪尔逊荣获第二届诺贝尔经济学奖,首开先例为美国获此殊荣,也证明 Douglas 的确是慧眼识英雄。
天赋异禀的萨缪尔逊
萨缪尔逊在一九一五年五月十五日出生于美国印第安纳州的盖瑞(Gary)镇;一九三五年得到芝加哥大学文学士(B. A.)学位;次年二十一岁时取得哈佛大学文学硕士(M. A.);一九四一年二十六岁时又获得哈佛大学哲学博士(Ph. D.)。一九六一至七○年,他总共获颁八个荣誉博士;一九四一年获得哈佛大学 David A. Wells 博士论文奖;一九四七年得到首届克拉克奖章;一九七○年获诺贝尔经济学奖;一九七一年又得爱因斯坦纪念奖;一九七○年再得 Illinois Evansville 大学荣誉奖章。
萨缪尔逊的学术研究生涯非常丰富,一九四○年任麻省理工学院经济系助教授,一九四四年升任副教教,一九四七年又升为教授;一九六六年之后担任麻省理工学院研究所教授。除了任教于麻省理工学院之外,萨缪尔逊在一九四一至四三年任美国 National Resource Planning Board 顾问;一九四四至四五年任麻省理工学院辐射实验室经济研究员;一九四五年任美国 War Production Board 顾问;一九四五至五二年以及一九六一年之后任美国财政部顾问;一九四八至四九年担任 Guggenheim 研究员;一九四九至七五年任 Rand 公司顾问;一九六○至六八年任经济顾问委员会顾问;一九六○年任 Research Advisory Board Committee for Economic Development 顾问以及 Advisory Board to President Eisenhower’s Commission on National Goals 顾问;一九六○至六一年任 National Task Force on Economic Education 顾问;一九六五年之后长期担任联邦准备委员会顾问;一九六八年之后长期任职 Special Commission on Social Sciences of National Science Found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