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思.我写.故我在:想像力×抒情力×思辨力(第十届联合盃全国作文大赛)

我思.我写.故我在:想像力×抒情力×思辨力(第十届联合盃全国作文大赛)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图书标签:
  • 作文大赛
  • 联合盃
  • 思辨力
  • 想像力
  • 抒情力
  • 青少年文学
  • 写作指导
  • 获奖作品
  • 教育
  • 成长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特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我思 • 我写 • 故我在—想像力×抒情力×思辨力
题目讯息这么多,该从哪一点下手?
脑袋里的想法零零碎碎,如何把他们串联起来?
好文瀚如海,写作一点诀,
掌握三大能力,你就是最佳写手!

  高中职、国中小学生 提升写作力必读
  本书收录第十届联合盃全国作文大赛总决赛首奖、优胜及各区初赛首奖文章。
  作家教你如何从阅读中培养写好文章所需要的观察能力,抓住精微之处成为创意,
  再将之以有逻辑的方式,组织成绝妙好文。

全台十县市首长 专文推荐

  新北市长朱立伦、桃园市长郑文灿、新竹市长林智坚、
  台中市长林佳龙、彰化县长魏明谷、南投县长林明溱、云林县长李进勇、
  嘉义市长涂醒哲、花莲县长傅崐萁、宜兰县代理县长吴泽成

名家联合推荐

  北一女中国文科教师 欧阳宜璋
  小说家、编剧、导演 许荣哲
  板桥高中国文老师 官廷森
  中华民国儿童文学学会理事 邢小萍

名家专文指导

  台北教育大学语创系教授 郝誉翔
  《未来少年》总编辑 陈季兰
  惠文高中老师 蔡淇华
  
  关于写作,我想说的是……
  ■好文章,部分是妙手偶得之,多半则来自敏锐的观察力、丰富的想像力和严谨的思辨力,三者缺一而不可。这三种「力」,部分依赖天赋,多半则可以透过后天学习来强化。—名作家 向阳

  ■当你的想像越有创意,你脑中的逻辑就要守得越紧,一丝不苟的掐着。如果写作时能感觉脑袋非常松又非常紧,这篇文章就能写得啵~亮!—《未来少年》总编辑 陈季兰

  ■它让你学会了思考,学会了作自己,学会了去找自己给而不是别人给的人生。—台北教育大学语创系教授 郝誉翔

 
《思想的疆界:当代哲思与审美探微》 导论:探寻人类心智的广袤疆域 本书旨在深入剖析人类思想活动的复杂性及其在不同领域中的展现形式,尤其关注哲学思辨与审美体验之间微妙而深刻的关联。我们试图超越传统学科的壁垒,构建一个多维度的认知框架,用以审视“何以为真”、“何以为美”以及“如何行动”这三大核心命题在当代语境下的新挑战与新解答。全书分为四个主要部分,层层递进,力求展现思想从抽象概念走向具体感知,再到实践应用的全过程。 --- 第一部分:形而上学的重构——主体性与实在的边界 本部分聚焦于对传统形而上学概念的当代性批判与重构。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我们对“实在”(Reality)的认知正经历前所未有的挑战。 第一章:笛卡尔的遗产与后人类主义的困境 深入探讨笛卡尔“我思故我在”的经典命题在人工智能和生物技术时代的适用性。当心智可以被模拟、记忆可以被编辑时,个体的主体性(Subjectivity)的本质性基础是否依然稳固?我们分析了梅洛-庞蒂的身体现象学如何为理解嵌入式认知(Embodied Cognition)提供新的视角,并批判性地审视尼克·波斯特罗姆等哲学家提出的“模拟假说”对人类存在感构成的潜在冲击。本章强调,真正的思辨不是对既有真理的重复确认,而是对定义“思”与“在”之界限的持续拷问。 第二章:时间之流与记忆的建构性 本章侧重于时间哲学。我们借鉴伯格森的“绵延”(Duration)概念,探讨经验时间与物理时间之间的张力。记忆不再被视为对过去事件的被动记录,而是积极的、具有选择性的建构过程。通过分析法国历史学家皮埃尔·诺拉关于“记忆场域”(Lieux de mémoire)的研究,我们论证了集体记忆如何塑造着民族认同和文化叙事。这种建构性不仅影响我们对历史的理解,也决定了我们对未来的预期和规划能力。 第三章:语言的陷阱与意义的漂移 语言被视为人类思维的外在骨架。本章援引维特根斯坦的后期哲学,探讨语言游戏(Language Games)的多样性与相对性。现代社会中,信息爆炸导致意义的稀释与快速更迭。我们分析了符号学大师罗兰·巴特对神话的解构过程,揭示出流行文化和政治话语中隐含的意识形态编码。理解语言的局限性,是迈向更纯粹思辨的前提。 --- 第二部分:审美的拓扑学——感知、情感与艺术的界限 第二部分将焦点从纯粹的理性思辨转向感性经验,探讨审美体验如何成为认识世界不可或缺的途径。 第四章:康德的“无目的的合目的性”在当代艺术中的回响 重新审视康德在《判断力批判》中提出的“无功利的审美判断”。当代艺术越来越倾向于挑战传统的美学标准,转向对“丑”、“怪诞”甚至“无意义”的探讨。我们考察了达达主义、超现实主义以及后现代装置艺术,论证了这些看似“反审美”的实践,实际上是对康德理论的极端延伸——即通过破坏既有的感官秩序,来激发更高层次的认知愉悦或认知失调。 第五章:共情与移情——文学作品中的情感技术 文学艺术的核心魅力在于其摹写和唤起人类复杂情感的能力。本章引入认知神经科学关于镜像神经元的研究成果,试图从生物学层面解释文学叙事如何成功地触发读者的共情(Empathy)。我们重点分析了陀思妥耶夫斯基和福克纳的作品,研究他们如何通过多重视角和意识流技巧,构建出深层、多层次的情感体验结构,超越简单的道德评判。 第六章:数字媒介中的感官重塑 虚拟现实(VR)、增强现实(AR)等新兴技术正在改变我们的感官输入模式。本章探讨了数字媒介对“在场感”(Presence)的影响。当沉浸式体验成为主流,感官的真实性与虚构性之间的界限变得模糊。我们讨论了如何评估和欣赏那些完全在非物质空间中诞生的艺术形式,以及这种新体验对人类传统审美经验结构的冲击。 --- 第三部分:伦理学的转向——责任、技术与公共领域 思辨的终极目标,必然指向人类共同体的行动指南。本部分着重探讨在技术进步与全球化背景下,传统伦理学框架面临的重塑需求。 第七章:风险社会中的不确定性伦理 乌尔里希·贝克的“风险社会”理论是理解当代伦理困境的基石。现代风险(如气候变化、基因编辑)往往是隐蔽、不可见且跨越国界的。本章探讨了针对“不可预见后果”的伦理责任如何分配。我们引入汉斯·约纳斯关于“责任的原则”的论述,强调我们对遥远未来世代的义务,即使这些后果现在看来仍是高度不确定的。 第八章:算法的偏见与决策的公正性 人工智能在司法、信贷和医疗诊断中的广泛应用,带来了算法伦理学的核心问题:代码是否带有偏见?本章分析了数据训练集中的历史不公如何被固化进决策模型中,从而产生系统性的歧视。我们讨论了可解释性人工智能(XAI)在追求透明度方面的努力,并提出,对算法公正的追求,本质上是对人类自身道德理想的投射与反思。 第九章:公共领域的碎片化与对话的可能 哈贝马斯所描绘的“公共领域”在社交媒体时代正经历深刻的结构性变化。信息茧房(Filter Bubbles)和回音室效应加剧了观点对立,削弱了理性公共讨论的基础。本章考察了数字平台的设计如何潜移默化地影响我们的论辩质量,并尝试提出一种新的“数字公民素养”,以重建在共享空间中进行有效、建设性对话的可能性。 --- 第四部分:行动的哲学——从沉思到实践的转化 本书的收尾部分将理论思辨与实际生活联系起来,探讨如何将获得的洞察力转化为有意义的个体与社会实践。 第十章:微小行动的宏大意义——后英雄主义的伦理实践 当代社会往往缺乏宏大的叙事英雄。本章倡导一种“后英雄主义”的行动哲学,强调日常生活中,基于深思熟虑的微小、持续的道德选择的重要性。我们引用阿伦特关于“平庸之恶”的反面——“平庸之善”的理念,鼓励读者认识到,真正的变革往往源于对自身周遭环境持续、耐心的介入。 结论:开放性与持续的自我超越 全书的论证最终指向一个核心观点:思想的真正价值不在于得出终极答案,而在于其永恒的开放性和自我修正的能力。我们既是意义的接受者,也是意义的创造者。对想象力、抒情经验和思辨能力的不断投入,是确保人类心智不被既定框架所囚禁的唯一途径。这本书提供的是一系列深度探讨的工具和视角,而非一套完整的行动指南,它邀请读者带着批判的眼光,继续在自身所处的时代疆域中,开辟新的思考路径。

著者信息

图书目录

新闻报导/联合盃作文颁奖 陆生揪团访台 魏翊庭(联合报记者)     06
县市长序/跳脱框架 建构自我、笔耕创意 朱立伦(新北市长)     08
县市长序/书写,是窥探世界不同面貌的入口 郑文灿(桃园市长)     10
县市长序/阅读的乐趣 是人生最珍贵的宝藏  林智坚(新竹市长)     12
县市长序/文化台中 语文之城 林佳龙(台中市长)     14
县市长序/写作,推展阅读的成果 魏明谷(彰化县长)     16
县市长序/阅读和写作 让孩子们与众不同 林明溱(南投县长)     18
县市长序/音乐陶冶性情 阅读培养品格 李进勇(云林县长)     20
县市长序/结合阅读与写作 展现桃城教育力  涂醒哲(嘉义市长)     22
县市长序/投资教育 提升国家竞争力 傅崐萁(花莲县长)     24
县市长序/阅读是教育的灵魂 吴泽成(宜兰县代理县长)     26
社 长 序/以写作展现公民风范 项国宁(联合报社长)     28
总评/培力先从阅读开始 向阳     30
专文指导/人生没有标准答案:从阅读中学会思辨   郝誉翔     32
专文指导/一松一紧,瞻前顾后 陈季兰     35
专文指导/好题怒而飞,不知几千里也!  蔡淇华     39
第十届联合盃全国作文大赛全国总决赛
高中职组题目与得奖名单 46
国中组题目与得奖名单 49
国小组题目与得奖名单 52

高中职组
首奖/日记簿终篇/叶田甜……54  优等感动类/死去活来/杨宜洁     57
优等创意类/左右倾轧间,行于中道得生存/徐祥媚……59  优等说服类/活路/张与     61
国中九年级组
首奖/我,就是我/陈德臻……64  优等感动类/过了找寻生命意义的一关/陈美晴     67
优等创意类/藩篱局限之后/陈芊融……69  优等说服类/放下也是一种向前/朱芸瑮     71
国中八年级组
首奖/游/林宜臻……74  优等感动类/成人之美/陈郁绮     77
优等创意类/人类,我想告诉你/黄芃蓁……79  优等说服类/生命的独特/林昕柔     81
国中七年级组
首奖/不做爬树的鱼/许芝瑜……84  优等感动类/高处不胜寒/高瑀谦     86
优等创意类/抉择/陈芃惠……88  优等说服类/不公平/林彦均     90

国小高年级组
首奖/玩偶/潘柏熏……92  优等感动类/新的生命/陈沛羽     94
优等创意类/白日梦的天堂/陈羿帆……96 优等说服类/做个善用时间的人/王艺芯     98
国小中年级组
首奖/每天的生活/高桓立……100  优等感动类/一天的生活/林士杰     102
优等创意类/晴时多云偶阵雨的一天/林渊孺……104 优等说服类/一天的生活/张巧巧     106
第十届联合盃全国作文大赛十五区初赛
各分区得奖名单
台北区…110  新北区…112  桃园区…114  新竹区…116  台中区…118  彰化区…120  南投区…122      云林区…124  嘉义区…126  台南区…128  高雄区…130  屏东区…132  花莲区…134  宜兰区…136 金门区…138
各分区得奖作品
台北区…140  新北区…152  桃园区…166  新竹区…180  台中区…194  彰化区…208  南投区…222     云林区…238  嘉义区…252  台南区…268  高雄区…282  屏东区…298  花莲区…310  宜兰区…322 金门区…334
后记/淬鍊未来真本领,再磨十年剑!/陈迪智(联合报教育事业部总经理)     348
 

图书序言

名师讲评

作家向阳


  培力先从阅读开始

  联合报系主办的「联合盃全国作文大赛」年年举办,今年已经进入第十届。十年来,这场全国性的写作比赛,一直备受青年学子和家长的瞩目,能在这场作文大赛中脱颖而出,是相当不容易的事。

  首先,这是在一个小时内必须完成的比赛;其次,它并非设题考试,而是以「写作说明」,提供图片、资料,请参赛者观察图片或阅读资料后,自拟题目,书写所感所思的竞赛;第三,它考验的不只是作文能力,同时也是观察力、想像力和组织力。能在一小时时间内完稿,就很不简单了,何况是得奖?

  我在阅读参赛作品的过程中,看到不少好作品,这些青少年学生在短时间内写出的作品,无论结构、内容或技巧,都很有可观。国小中高年级的题组,要小朋友根据提供的小学生二十四小时作息图表,抒发自己的感触与想法;国中组的题组则是观察一张图片,图中画有一个人要猴子、大象和鱼爬上一棵树的图片,要学生选择其中角色,提出可能的想法、做法及理由;而高中职组则是要学生设想是「希国」70 %失业青年之一,现有的金钱只够生活六个月,要如何决定人生的下一步?

  这三类组的题组都很活泼,容许年轻孩子从自身出发,以活泼的想像力,自由且开阔地发抒自己的观点,因而也就可以在语文表达能力之外,测出他们的论述逻辑和思辨能力。因此,这场比赛虽以「作文」为名,实则也在检测参赛者的创意和思维、感性和理性能否兼容并用。成效,已经具体地展现在各年级得奖作品之中,值得各级学生和家长参阅、观摩。

  好文章,部分是妙手偶得之,多半则来自敏锐的观察力、丰富的想像力和严谨的思辨力,三者缺一而不可。这三种「力」,部分依赖天赋,多半则可以透过后天学习来强化。要强化观察力、想像力和思辨力,方法无他,就是阅读,并且是广泛地阅读。阅读可以让我们识天地之美、知人文之厚;也可让我们打开想像的门窗、觅寻思辨的路径,下笔为文,自然言之有物、书之有情、述之有理。

  阅读,同时也可以让我们因为遍览群书习得写作方法,并提升写作能力。如同画家从临摹、书家从习帖开始,都需要大量观摩和揣摩;阅读,正是写作者入门的起步,是写出好文的必备条件,也是创作文学的不二法门。这次得奖的作品,都看得到得奖者喜爱阅读的脉络,他们的想像之所以能自在飞翔,论述之所以能扎实清晰,都因为他们读了不少课外读物!

  很高兴有机会担任联合盃全国作文大赛的评审,看到这么多青年学子在这个舞台上尽情挥洒,写出这么多好作品,既为十二年国教语文教育的成功而欣慰,更为文坛将因此添增生力军而高兴。祝福本届所有得奖者,并期许大家永保阅读习惯、持续写作下去,为明日的台湾文学开创出新而壮阔的景观。

出版后记

联合报教育事业部总经理 陈迪智


  淬鍊未来真本领,再磨十年剑!

  联合报举办联合盃作文大赛已经十年了,唐朝〈剑客〉一诗描写「十年磨一剑,霜刃未曾试,今日把示君,谁有不平事」,正是我们这十年来的心情写照。看着许多年年参赛的学子,锲而不舍的精神,以及得到名次奖励,上台领奖时灿烂骄傲的笑容,我们相信他们未来遇到不平事,一定能够拔「剑」相助。联合盃作文大赛一年举办一次,孩子当然不会单纯因为参加比赛而功力大增,重要的还是在平时的学习与练习,我们厌恶只为应付考试而做的学习,因此透过改变比赛的形式与方向,搭配「联合报写作教室」的课程设计,希望能引导孩子们养成沟通与思辨的能力。

  第十届的决赛题目,小学与国中是以一张图为命题的参考依据,高中的题目则是以改编模拟的国际新闻事件为主, 希望孩子们能够针对设计过的情境故事,来表达自己的看法与观点。小学的题目是从自己的生活切入,中学的题目是从自己看到别人,高中则希望孩子们思考身处的国家与国际社会的议题。题目公布当日,不仅学校老师与家长惊艳,包括大陆参赛城市的媒体,也多表称赞与激赏,因为大家都知道,写作是人类运用文字来沟通表达,但若缺乏对事情的看法与分辨资讯的能力,往往文章会不知所云,索然无味。因此训练孩子表达能力的层次,从小学时代练习观察与思考自己的生活,进而在中学时代开始对照别人与自身的比较,到高中能够理解自己与周遭环境的关连和影响,再搭配对于过去历史的印证及未来的想像,孩子长大后才会有改变世界的本领。

  我们的下一代是幸福的,多数的孩子都在家人的陪伴与社会的照顾之下平顺长大,因为不虞匮乏,往往安于现状的小确幸,却失去了追求梦想的企图心与生存竞争力。我们发展写作教育,从十年前,仅是为了国中学子应付高中基测考作文的焦虑,到今日成为培养孩子二十一世纪关键能力的努力,透过写作课程的设计,让孩子们练习议题讨论,搭配运用心智图等逻辑思考工具,培养合作与思辨能力,透过观察与想像力的训练,让孩子更有开创未来未知世界的本领。这些训练虽然不容易透过考试来评量,但却会在未来现实人生接受最真实的考验。联合报教育事业部十年磨一剑,我们还会继续帮下一代的孩子再磨十年!

图书试读

用户评价

评分

《我思.我写.故我在》这部作品集,对我来说,更像是一场与台湾新生代思想对话的邀请。这些作品,无论是语言的运用,还是思想的深度,都呈现出一种鲜活的生命力。我看到了他们如何将个人情感与社会议题巧妙地结合,如何在想象的世界里探索现实的边界。有些文章的叙事结构别出心裁,打破了传统的线性发展,用碎片化的视角或跳跃性的思维,呈现出更加立体和丰富的内涵。另一些则是在语言的节奏感和韵律感上下足了功夫,读起来朗朗上口,仿佛能听到作者在用心吟唱。这种多样的风格和表达方式,展现了台湾年轻一代在写作上的自由度和创造力,也让我对他们未来的发展充满了期待。

评分

《我思.我写.故我在》的参赛作品,在思辨力的展现上,着实给了我不少惊喜。我注意到,许多文章不仅仅是情感的抒发或故事的讲述,更蕴含着作者对当下社会现象、人生哲理的深刻思考。他们并不回避复杂的问题,而是尝试从不同的角度去剖析,去探讨。有的是对科技发展带来的伦理困境的忧虑,有的是对传统文化在现代社会中的定位的反思,有的是对个人价值与集体归属的迷茫。这些思考,虽然可能尚显青涩,但其真诚与深度,却是不容忽视的。我感受到作者们试图理解世界,理解自我,并在这个过程中形成自己独立见解的努力。这种“求知”与“求真”的精神,是推动社会进步的内在动力,而能在一篇篇竞赛作文中看到如此强烈的思辨力量,实在令人欣慰。

评分

阅读《我思.我写.故我在》,我时常被作者们天马行空的想象力所折服。在这些字里行间,现实的边界被无限拉伸,日常的事物被赋予了新的生命与意义。有些作品,像是将科幻的种子播撒在现实的土壤,创造出令人惊艳的平行宇宙或未来图景;有些则是在平凡生活中挖掘出奇幻的可能,让童话的色彩染上成年人的视角。我尤其欣赏那些能够巧妙地运用比喻、象征等修辞手法,将抽象的概念具象化,让读者在阅读过程中,既能享受想象的乐趣,又能对某些哲思或人生议题有所触动。这种“跳出框架”的思考方式,正是年轻一代最宝贵的特质之一。他们敢于挑战常规,敢于质疑既定,用文字构建出属于他们自己的奇妙世界,也邀请读者一同踏入这场别开生面的思想探险。

评分

让我印象深刻的,是《我思.我写.故我在》中许多作品所流露出的那种纯粹而饱满的抒情。这种抒情,不是矫揉造作的卖弄,也不是空洞无物的堆砌,而是从生活点滴中提炼出的真挚情感,是内心深处最真实的涌动。无论是对青春岁月的感叹,对师友的感恩,对家乡的眷恋,还是对未来的期盼,都被作者们用一种充满力量和温度的文字表达出来。我曾被一篇描绘夏日午后阳光的文章深深打动,作者用细腻的笔触勾勒出光影的变幻,却在字里行间透出对时光流逝的无奈与对当下美好的珍惜。这种能够将短暂瞬间的感受,转化为恒久的情感印记的能力,是写作的魅力所在,也是这些年轻作者所展现出的独特才华。

评分

这本《我思.我写.故我在》的参赛作品集,就像打开了一扇窗,让我得以窥见当下台湾年轻学子在文字世界里驰骋的种种想象。翻阅这些文章,最先映入眼帘的,是他们对周遭世界的敏锐观察与细腻捕捉。无论是生活中的琐碎片段,还是社会脉动的细微涟漪,都被他们以一种既写实又充满诗意的笔触描绘出来。我特别喜欢那些能够将日常细节升华为情感共鸣的段落,那些描绘亲情、友情、乡愁的文字,总能轻易触动人心最柔软的部分,让身为读者的我,仿佛也回到了生命中那些相似的时刻,重新品味那些遗忘或珍藏的情感。这种“共感”的力量,是写作最迷人的地方之一,而这些年轻作者们,无疑已经掌握了其中的精髓。他们不避讳表达真实的情感,无论是喜悦、忧愁、疑惑还是憧憬,都带着一股真诚的温度,让人感受到生命力的勃勃涌动。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