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位曾在台湾艺坛发光发热的前辈美术家传记,
追溯台湾美术的百年历程。
深入浅出的文字、精美细致的图版,
细述各擅油画、版画、雕塑等领域之十位前辈美术家,
他们随着时代推移起伏的个人生涯与艺术成就。
★ 陈英杰──南台湾雕塑艺术的拓荒者
陈英杰,本名陈夏杰,是着名雕塑家陈夏雨的弟弟,因不愿受到兄长盛名的庇荫,因而更名为「陈英杰」参加省展,从此以后便以此扬名,成为台湾现代雕塑的先驱之一。
论及陈英杰的雕塑才华,从小就对手作展现出高度的兴趣。中学时期就读台中工艺专修学校的漆工科,战后一度从事漆艺事业,直到担任雕塑家张钖卿的助手,才开始接触雕塑艺术。陈英杰正式钻研雕塑才不过一年,便以〈女人头像〉、〈国父〉两件作品入选首届省展,此后连续八年参展、且年年获奖;1956年荣获免审查的殊荣,1967年更获聘为雕塑部评审委员,成为历来省展雕塑部,由参赛者晋升为评审的第一人。
虽然陈英杰未如兄长陈夏雨负笈日本,但他深植于本土的雕塑创作,更能充分反映省展数十年来的风格变迁,以及挣脱环境限制下的创作思惟之变化。陈英杰的创作初期,受到省展主流的影响,风格上以客观写实为主,但自从1956年的作品〈思想者〉开始,便投入一连串造型、手法与材质的实验,并透过由繁入简的线条,来探索如何表现抽象概念雕塑的可能性。于是「写实」与「造型」路线并进,陈氏雕塑的美学于焉成型。从1950年代直到21世纪,「思想者」系列及相关作品的演变,最能够体现出陈英杰的创作,是以「沉思」为核心,展现出含蓄多变的创作风貌。
除了创作成绩斐然之外,陈英杰也是形塑南部雕塑景观的重要推手。他活跃于南美会、台阳展,并任教台南一中三十二年,其富有现代造形意味的雕塑,也随之深根于台南地区,滋养并导引了在地现代雕塑的发展,「南部雕塑艺术拓荒者」的封号可谓是当之无愧。陈英杰的雕塑生涯超过一甲子,晚年的雕塑开始走向圆滑通透,展现了他澄澈圆融的人生与艺术境界,而台湾的现代雕塑,更经由他的开枝散叶,绽放出无比的丰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