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诗学25周年台湾诗学论丛
诗意的特征仍然必须建立在叙事的基础结构上,
读者才能理解,让诗的比兴抒情得到更高的共鸣。 从鲸向海诗中的青春讨论何谓「kidult」的fu?
如何从凌性杰诗中的孤独,诠释其萤火虫之梦?
自色悟空,你能否从陈克华的诗中读出佛教思想呢?
举目空白始悟,如何探讨萧萧现代禅诗中的禅趣?
诗侠郑愁予的诗中古典风格究竟为何?又从何而来?
席慕蓉诗作叙事模式是如何转变?
前往故事的途中,如何探讨严忠政诗中的叙事人称?
要怎么理解赖和〈流离曲〉中的文学叙事与历史叙事?
余怒诗中的异常身体,你能感受伤病、畸形与死胎的意象吗?
每一首诗都有意象比兴,让阅读者的意识随着诗想跳跃。
陈政彦阐释现象学、诗学中身体与诗的论述,透过诗人们的诗作分析,思考叙事学运用在现代诗研究上的可能。
本书特色
台湾诗学论丛系列书之一 《台湾诗学季刊》以论说台湾诗学为其立刊宗旨之一,大部份同仁都在大学任教,能写诗,亦都有现代新诗的论述能力,策划编印「台湾诗学论丛」,将收入有关台湾现代诗的专着、论集、诗话等,初期将以同仁为主,未来不排除扩大征稿,希望每隔一段时间可以出个几本。第二批共有六本,包括向明的《诗人诗世界》、萧萧的《新诗创作学》、白灵的《台湾新诗的跨领域现象》、陈政彦的《身体.意识.叙事──现代诗九家论》、芸朵的《蒙蒙诗意──芸朵论新诗》和林于弘、杨宗翰的《与历史竞走──台湾诗学季刊社25週年资料汇编》。丛书有总序,各本有自序,内文可分辑,最后或有附录,如作者诗学年表等。期待本论丛能朝跨领域整合的大方向前进,为台湾现代诗学的建设,略尽棉薄之力。
本书延续《台湾现代诗的现象学批评:理论与实践》的研究方向,透过陈克华、余怒的身体论述,进一步阐释现象学诗学中,身体与诗的论述。透过现象学进行诗人鲸向海、凌性杰的研究,稍微弥补在前一本书中的自觉不足之处。透过严忠政、席慕蓉、赖和的诗作分析,思考叙事学运用在现代诗研究上的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