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影像纪录的哲思讨论成像的相关实务,
为当代「数位编导式摄影」提供一条可以探循的途径。
◎由纪录观点深入探讨编导式摄影的精神特质,有助于当代「数位编导式摄影」的创作。
◎借由摄影史观的思辩,釐清「编导式摄影」是否等同似静物拍照的「舞台式摄影」的创作迷思。
◎对于「编导式摄影」的脉络,有详尽、条理的论述,其中更含括影像艺术的创作性探索,以及纪录摄影的哲思面审思。
「编导式摄影」是一种照片的论述方式、一种美术摄影的表现方法,摄影术发明之初就被摄影家所应用,上个世纪末则再次受到影像创作者的重视。观众在面对这些真真假假的照片时,有很多内容与形式的议题值得深思与釐清,尤其是其中的「纪录思维」。
本书首先从「物」的欢愉、一种「民主的艺术」、个人的影像历史与记忆、精细描述大自然的方式、强调主体的记录与描述方式、个人观点与评述、特定族群的权力戳记、国家意识的表彰、真实经验的替代品等九个不同的方向,来探讨照片在当代文化中的角色,并延伸探讨照片的艺术性议题。
接着,借由艺术史学家们的论点,从「主题、内容与对象之美」、「形式与风格所建构的官能之美」来辩思照片的艺术性为何?借由回顾美国「现代摄影」在二十世纪前半段的「形式主义摄影」、「立体派」摄影,重新审视「纯粹摄影」和绘画性的关系;并进一步探讨二次世界大战前后,美国另一股不以「纪录摄影」为依归,而以追求个人艺术表现的摄影家「镜像式表现摄影」的心智视野;再从「纪录摄影」的操作定义、社会角色、阅读场域等方面,切入探讨拍照纪录的内涵,进而引领读者了解个私「镜像」的记录艺术,以及拍照迈向「观念摄影」等摄影论述方式的流变。
书中除了从摄影史观的影像哲思面,来论述「编导式摄影」的意涵及表现方式外,更有「矫饰摄影」的创造观、「编导式摄影」的特质分析等,「编导式摄影」中的影像议题探讨,希望借此能为当代「数位编导式摄影」的创作,提供一条可以探循的途径。
关键词:「编导式摄影」、「形式主义摄影」、「立体派」摄影、「纯粹摄影」、「纪录摄影」、「普普艺术」、「新地志型摄影」、「现代摄影」、「矫饰摄影」、「观念艺术」、「观念摄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