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现代文学半年刊 第32期(POD)

中国现代文学半年刊 第32期(POD)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特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一群爱好文学的伙伴,深觉现代文学的应用性高过于古典文学,据于时代的需要,应该更重视现代文学的创作和研究,于是共同发起成立「中国现代文学学会」,期望凝聚现代文学的爱好者。为凝聚现代文学的爱好者,开发新世纪现代文学的新境界,《中国现代文学半年刊》2004年3月正式创刊。

  *本刊为有审稿制度的学术性刊物,于每年六及十二月份出刊。欢迎投稿。

著者信息

图书目录

■专题论文【台湾与华语语系研究】
台湾与华语语系研究/李育霖、姜学豪
以声发声的华语语系:王祯和文本中的台北声音景观/高钰昌
无声无袭?─华语语系、民族国家与声音的视觉化/陈国伟
想像共同体的(未)完成─金门籍南洋作家的华语语系表述与反思/陈芷凡
复数的「我们」─《我们:移动与劳动的生命记事》中的主体对话与历史过程/陈筱筠

■一般论文
东亚文学场域的文本流动: 胡风译《山灵:朝鲜台湾短篇集》/白春燕

前期篇目
稿约
撰稿体例

图书序言

▌以声发声的华语语系:王祯和文本中的台北声音景观/高钰昌(节录)
 
■摘要
 
华语语系关注汉语与各族裔、社群、弱势和少数族裔语言间的折冲关系,并具有凸显边缘「发声」(articulation)与「多音」(polyphonic)的意涵。原先华语语系与「声音」相关的概念,着重于文本中跨语际间的语音,而本文则尝试延伸文本的其他声音面向。本文尝试调动「声音景观」(soundscape)的概念,用以探析不同语音的主体,如何被镶嵌在不同声音景观的建构中,并与不同的声音媒介间,共构出立体繁复的声音样貌。
  
本文以王祯和的《美人图》、〈小林来台北〉为例,说明其声音景观的建构,让我们听见了1970年代前后,语音、流行音乐、电话声、美国跨国资本主义的哭笑声,在台北的办公室内部所交织出的独特景观;且其文本的发声面向,还指向了汉语文学与语言的内部。而本文由此尝试说明,以「声音」而非以语音,作为分析、讨论台湾文学与华语语系的框架,将能让我们听见台湾文学与华语语系更多的可能。
 
关键词:华语语系、声音景观、发声、《美人图》、〈小林来台北〉
 
■一、华语与发声
  
华语语系的重要研究者史书美曾说明,「华语语系」此一概念与过往的形容词「说中文的」(Chinese-speaking),两者间最主要的区别在于,「华语语系不是单音的,而是多音的(polyphoic)」。除此,她亦认为,「当在地的关注与在地的语言发声,逐渐取代移民们(和其后代子孙)」移居前的关注时,华语语系此一概念即会逐渐消逝。而另外有关华语语系与声音的讨论,林芳玫则以为,Sinophone的中文翻译,华语语系的「系」字,代表众多成员并形成一个具内部差异性的集结,且不妨可以译为「华声」或「华风」;而「华声」的概念在于强调声音,「过去我们关注语文及文学的文字书写,现在我们强调声音。相同的文字,可用不同方言的声音来读……」。

图书试读

None

用户评价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