蒸汽人生:传道书教我的生命智慧

蒸汽人生:传道书教我的生命智慧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图书标签:
  • 传道书
  • 智慧
  • 人生
  • 信仰
  • 灵修
  • 生命
  • 意义
  • 反思
  • 基督教
  • 成长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特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传道书是西方版的儒释道哲学吗?
这么多年,读传道书都让你如坠五里雾中吗?
人生既不虚,也不空;既不放纵欢愉,更不耍废。
传道书教你不看破,却看透的人生智慧。

  人生是「日光之下」活着的人们,每天都要经历的课题。

  上帝知道我们不免仍以世人的眼光追求成就、财富、爱情、生死和后代子孙,以致花费最多努力为这一切打拚(「莫强如」),但是人生的失常、反常和无常,也让我们尝尽了箇中滋味。传道者说人生像蒸汽(「虚空」的原意),它短暂、不扎实、没有定向、难以捉摸,有时还有气味,然而我们从中却有深切的体认和感受,浸渍在人生三温暖中。

  但是,这是我们用自己的眼光和方式所寻得的人生。顺着传道者穿透「虚空」的目光,直到发现「敬畏神」才是虚空人生的解方,从以「己」到以「神」为中心,从以「今生」到以「永生」为目的,尽管我们受到何其有限的学问和知识所侷限,却可以倚靠神所恩赐的信心和智慧,认真尽本分地活出每一天和每一个当下。成就既不虚也不空,十足精采的人生。

著者信息

作者简介

吴仲诚(Samuel T. S. Goh)


  .英国贝尔法斯特女王大学(Queen’s University of Belfast)哲学博士
  .新加坡神学院英文部旧约副教授;益道圣经与神学研究中心副主任
  .研究范围:五经、圣经诠释、旧约神学、智慧文学
  .着作:《天长地久雅歌情》(与黄朱伦合着,校园出版)、《旧约诠释学初介:从历史进路至文学进路》(增订版,天道书楼)、《希伯来诗歌诠释:理论与实践》(天道书楼)。

图书目录

推荐序一 智慧文学中的珍宝/邝炳钊
推荐序二 看透不看破/黄朱伦
推荐序三 后现代主义者的答问/何世莉
自序/11
第一章      旧约智慧素描/15
第二章      模范智者:理想与现实/31
第三章      神祕智者:传道者/55
第四章      智者的叹息:「虚空」/69
第五章      传道书导览:认识智者语录/85
第六章      智者论学问/103
第七章      智者之财经/123
第八章      智者之困惑/147
第九章      智者论时机/173
第十章   智者之感情世界/205
第十一章   智者的享乐之道/237
第十二章   智者与终结者/267
附註/292
参考资料/304

图书序言

推荐序

看透不看破
黄朱伦/前新加坡神学院专任讲师


  许多年前,我有机会到台湾各处讲道。在其中一次的聚会后,有一位姊妹来找我,希望我能够和她的先生在主里有一些交通。这位主内弟兄喜欢读传道书,深受传道书的内容教导所影响,所以他对万事都看淡,也看破,很盼望能退隐深山,过一个隐居的生活。

  许多基督徒读传道书,虽然不至于像这位弟兄一样,有遁入深山隐居的念头,但是常倾向于用消极的态度来看待人生。其中一个主要原因,在于传道书里一句很重要的关键语:「虚空的虚空,虚空的虚空,一切都是虚空。」「虚空」此字在传道书里多次出现。华人教会信徒把这个字词或语词与佛家和道家的「空」联系起来思想,自然而然地就看淡和看破世上一切事物了。

  事实上,「虚空」这个词的原文是指向一个比喻或象喻——「蒸汽」。这个象喻含有「短暂,不持久,不稳定,不扎实,难以捉摸,污秽、恶臭,叫人难受」等意义,其中的确切意义要视在圣经中的上下文,或是根据其语境而定。在此书中,吴博士最令我欣赏的是他按照语言学原理,根据其语境和上下文,掌握此词或片语的正确意义,配合所处有关经文,把信息发挥得淋漓尽致。因此,「虚空的虚空」就不再是「一切皆空」的意义了。

  吴博士在这本传道书的真理探讨中,除了将传道书整卷书里某些重要课题作有次序和深入的剖析外,同时加入新约的教训作整全的研究,这是非常好的处理方式。不但帮助信徒对相关课题有更整全的认识,对人生的意义也有更深入的体会与了解。于是,信徒看人生,不但不是看淡,更不是看破,而是看透!当一个信徒能按照传道书的真理教导看透人生,他就能活出一个充满智慧的人生。

  犹太人在探讨智慧的人生时,不单重视理念上的认知,也很重视生活实践上的应用,这才是切切实实的智慧人生。吴博士在本书中探讨每个课题有关的真理教导时,都把相关的探讨与现今二十一世纪的生活作联结,使得读者更能明白和掌握真理在这时代中的意义。因此读完此书时,读者能有实践的智慧来过一个真正有智慧的人生。吴博士在本书每一章的末了,加上了一些讨论问题,帮助读者能作适当和较深入的思考,更有效地明白和掌握真理,使得此书的教导更加有效与实用。

  这本书在近代的传道书着作中,在好多方面实在是相当的独特。它对一般读者和有心追求真理的信徒,的确是很值得细读的一本书。

图书试读

自序
 
「日光之下」,「虚空之虚空」和「凡事都有定期」这三个词语成了传道书着名的标志。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天韵合唱团的一首「日光之下」(《弦外之音》专辑) 被唱遍了世界各地的华人教会。在基督教以外,这些片语也曾经一度影响艺术和哲学界。「虚空之虚空」曾经是欧洲荷兰美术题材 (叫 Vanitas,即拉丁文的「虚空」),和西洋古典音乐的主题,如十七世纪意大利巴洛克音乐 Vanitas Vanitatum (即「虚空之虚空」)。上世纪六零年代摇滚乐队The Birds 唱红了一首关于「凡事都有定期」的流行曲Turn Turn Turn。后现代哲学家、小说家阿尔贝.加缪 (Albert Camus) 也讨论类似「虚空」的虚无主义。
 
遗憾的是,大多数的人,包括基督徒在内,只认识传道书的这三个词。对许多人来说,这就是传道书的总意,也是全部,其他只是细节而已。事实上,神要跟我们说的话,不止这三个词。它们只是该书的表层,底下还有丰富的信息等着我们去挖掘。本书的宗旨就是帮助读者对传道书认识超过这三个词,读者很快会看到,这三个词底下是个又广又深的海洋,信息内容丰富、精彩和实用。
 
传道书的特色是,虽然是针对两千多年前的犹太人写的,书中的信息却是普世性的。为此缘故,传道书刻意不用以色列民族常用的名词「耶和华」称唿神,而是用一般的名词,伊罗欣 (Elohim,中译为「神」) 称唿祂。这表示,该书是从普世人类跟他们创造主关系的角度来看人生议题。因此,书中的话题和信息超越时空,恰合每个时代的每一个民族。这便解释了圣经里的这卷书为何对外面艺术和哲学界有那么大的影响。读者也会发现书中所谈的人生议题也是二十一世纪普世人类所面对和挣扎的议题。
 
一般人之所以只熟悉传道书中的这另一个原因,即除此以外,其余部分都不易看懂。读者面对的主要问题有两方面:第一,这本书缺乏连贯性,彷佛杂乱无章。有许多话题突然出现,似乎跟上下文无关;第二,书中常常重复同样话题,是读者不解,也缺乏新意。许多基督徒因此而裹足不前,无法深入了解这本书。

用户评价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