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蕃地」到「山地」,原住民族社会如何被国家机器收编为「地方」?
战前日本政权的「蕃地」统治和战后国民党政权的「山地」行政,是为推动地方化而设的过渡性体制;两者均以「国民形塑」为基础,将原住民族居住区域收编及整合至一元式统治、行政体系底层为目标,而设计各种制度实施政策。但过程中却把政治上的不平等关系带进原住民族居住区域里,并剥夺原住民族文化自律性生产的安定性,使其深陷低劣处境。
本书透过分析「蕃地」统治与「山地」行政,这两项看似断裂、无关,却又具承继性、共通性的政策,探讨其在原住民族居住区域所建构的统治、行政体制及政策施行内容;同时釐清及佐证由现代国家主导之下,台湾原住民族社会「地方化」与「单纯化」这复合危机的开展情况和结果。
名家推荐: 伊万‧纳威(原住民族委员会副主委)
林修澈(政治大学名誉教授)
胡台丽(中央研究院民族学研究所特聘研究员兼所长)
若林正丈(日本早稻田大学政治経済学术院教授)
浦忠成(东华大学原住民民族学院院长暨民族事务与发展学系教授)
詹素娟(中央研究院台湾史研究所副研究员)
(依姓名笔划顺序排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