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八一二年出生于英国朴茨茅斯(Portsmouth),是维多利亚时期最知名的小说家之一,他毕生创作了许多批判、写实的小说,如《孤雏泪》(OliverTwist)、《块肉余生记》(David Copperfield); 也为耶诞节书写了欢乐的故事,如《小气财神》(A Christmas Carol);也借用历史故事当作背景创作小说,如《双城记》(A Tale of Two Cities)。除此之外,他也写游记、评论和戏剧。他的作品产量丰富,时常借由作品揭露社会现实,并讽刺人们的恶行恶状,以他独特的文学手法,创造出许许多多令人印象深刻的人物。
「儿少经典名着」总序 发行人的话 译者导读──伟大小说家的人道关怀 第一章 马利的鬼魂 第二章 第一个幽灵 第三章 第二个幽灵 第四章 第三个幽灵 第五章 故事的结尾 A Christmas Carol (英文版)
图书序言
译者导读
伟大小说家的人道关怀
「从前从前,有个可怜的孩子,他家境贫困,也没有人愿意帮助他,在这个工商业迅速发展的社会下,他只好自己学习在城市的夹缝中求生存,遇到了数不清的委屈与磨难。」这是查尔斯•狄更斯(Charles Dickens, 1812-1870)笔下典型的故事背景,是他看到的世界,也是他自己人生的写照。 狄更斯是英国维多利亚时期最知名小说家之一,他毕生创作许多批判、写实的小说,如:《孤雏泪》(Oliver Twist)、《块肉余生记》(David Copperfield)、《远大前程》(Great Expectation);他为耶诞节书写了欢乐的故事,如:《小气财神》(A Christmas Carol);他也借用历史故事当作背景创作小说,如:《双城记》(A Tale of Two Cities)。除此之外,他也写游记、评论和戏剧。
一八一二年二月七日,狄更斯出生于英国朴茨茅斯(Portsmouth),他出生时的名字是查尔斯•约翰•赫芬姆•狄更斯(Charles John Huffam Dickens)。狄更斯的家境并不宽裕,家里总共有八个孩子。当他还年幼时,全家就搬离朴茨茅斯了,所以他其实是在查塔姆(Chatham)长大的,他在那里享受了快乐的童年,阅读了不少书籍。几年后,他们再度举家搬迁至伦敦,但是到了那里,原本就不是很宽裕的家境却变得更加困苦。
幸好,在父亲入狱后几个月,狄更斯一家人得到了一笔遗产,让全家恢复了生计,父亲获释,狄更斯也回到了学校重拾学业。两年后,狄更斯开始在律师事务所当职员,律师、客户、职员,这些就是他平常所见。这段工作经验与后来在律师组织担任特约记者的经历,让他对于当时法律制度下的官僚主义和阴谋诡计相当熟悉,这些叙述也出现在他后来的小说中,如:《尼古拉斯•尼克贝》(Nicholas Nickleby)、《董贝父子》(Dombey and Son)、和《荒凉山庄》(Bleak House)。狄更斯借此表达了自己对社会的看法,同时也让一般大众有机会看到社会的不同面向。
写作生涯的起飞
狄更斯的写作生涯其实是从当记者时开始的,他先后当了律师组织的特约记者、国会记者,最后成为《晨报》(The Morning Chronicle)的记者,并且在许多报章杂志发表了短篇故事,记录他的所见所闻。狄更斯当时并非以本名发表,而是以笔名「博兹」(Boz)刊登,而这些作品最后都被收录在他出版的第一本书──《博兹札记》(Sketches by Boz)。 《博兹札记》出版后,「查曼与浩尔出版社」(Chapman & Hall)邀请他加入一个新的创作计画,他们邀请了当时着名的插画家作画,并请狄更斯为那些插画撰写故事,最后成为了定期在杂志上连载的《匹克威克外传》(The Pickwick Papers),书中描述匹克威克和三位朋友的旅行,生动地描绘了英国当时的社会状况。作品出版后,原本应该是配角的文字,竟然变得比插画还要受欢迎,狄更斯创作的故事大获成功,不但奠定了他的写作地位,也影响了当时人们的阅听习惯,人们开始会定期购买杂志,和全家人一起阅读,迫不及待想知道故事接下来的发展。